跨境金融服务“国民待遇”标准的新思考

来源 :江淮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科技助推了以跨境提供模式为主的跨境金融服务的发展,GATS下传统“国民待遇”标准的适用受到严峻挑战,包括概念的重叠、解释的差异、适用的模糊以及原产地规则缺乏等法律适用方面的问题,其原因在于技术的革新所引发的各主权国家管辖权的变化、监管规则间的差异以及部分法律规范的空白.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在跨境金融服务“国民待遇”标准方面呈现出了重构的趋势,如概念的重新划分、同类情形的新基准、原产地规则的增加等,但也初显碎片化的状况.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可率先在国际层面提出灵活性和可预期性的国民待遇标准方案,在国内层面完善跨境金融服务“国民待遇”的法律规范,并在监管层面纳入国际通用的监管标准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跨境金融服务“国民待遇”的趋同性.
其他文献
农民工回流为乡村全面振兴带来崭新机遇.得益于政策机遇和市场发展创设的激励条件,内生于社会支持与自我情感合成的驱动力量,仰赖于自身多元发展优势奠定的主体基础,回流农民工助推乡村振兴具有充分可能性和现实合理性.在与乡村社会的有序互动中,回流农民工遵循“创新创业趋向”“乡村治理趋向”“社会服务趋向”“文化交融趋向”的差异化机理助推乡村振兴.然而囿于社会环境、发展空间、微观个体的约束和影响,其助推行动依然存在提升必要.为此,需遵循递进逻辑破除对应的阻滞因素,以实现现实瓶颈的整体突破和助推路径的系统优化:一要促进城
朱彝尊对兔园策的激烈批评和存而不废在清初学者中极具典型性,这种新型的类书观,代表一种博雅会通的治学蕲向.朱彝尊的曝书亭不仅富藏类书,而且在著录时拔类书与四部并列,在利用类书进行治学时则有三种表征:一是注重唐宋类书,二是选择善本,三是重视考辨.作为清初一流学者,朱彝尊不仅指导其子昆田从事类书事业,而且躬身自纂类书,他的许多著述都体现出“博综旧义”的类书特征.朱彝尊指引朱昆田编纂的《摭韵》,对康熙敕编《佩文韵府》导夫先路.同时清初类书的文献传承功绩,对清中期编修《四库全书》以及乾嘉学者对类书的重视产生了深远影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内在地要求生产力的生态化解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所蕴含的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双重维度解放与发展的生态化指向,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循.进一步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的现实诉求,应当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发展脉络及其生态化指向的阐释,面向生产力双重维度的生态化解放与发展,从生态文化在社会各界扎根,生态文明制度的系统化、法治化和效能化,科技创新体系的绿色转型三个方面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基于2008-2019年江苏省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南京及苏州的物流业与城市化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无锡等地短期正负效应更替,长期存在稳定正向空间效应,江苏省多数城市的物流业与城市化协同发展集聚效应并不显著;物流市场供需状况、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是物流业与城市化协同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效应不显著;土地城市化具有负向的弱空间效应;物流市场供需水平和物流基础设施水平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较为显著,其间接
中医药健康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是重要的环节.文章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对16家中医药健康产业上市企业2012-2020年的经营绩效予以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医药健康产业上市企业经营绩效整体水平相对较高;中医药健康产业上市企业经营绩效年度间有波动,且大体呈现出轻微下降的态势;技术进步是中医药健康产业上市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动力,但技术效率的提升还不够充分.并据此提出建议:加强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充分释放规模经济效应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发展的共同方向,但各国设计、追求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追求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的探索,经历了从工业化到五个文明的不断深化和系统化的演进过程.五个文明构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的历史演进给我们重要启示: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具
《老子》有《道》《德》二篇,郭店简、马王堆帛书、北大汉简皆有《老子》,章节编排有些不同,但大体上比较固定.由《德》篇的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以及《德》篇对《道》篇某些问题的补充来看,《德》篇可能比《道》篇晚,甚至《德》篇第六十七章之后的某些内容是《德》篇内部比较晚形成的文本,由此《德》篇在早期是《老子上经》.这种历时性认识,对研究《老子》或有一定帮助,可带来新的看法.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代,所呈现的人和自然的矛盾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等表征各异.从发展范式转换的视角来研究中国生态环境管理问题,有利于准确把握不同文明时代生态环境管理的本质、边界、特点及转换规律.生态环境管理范式的解构与重构过程,既是自我否定的过程,也是传承合理内核的过程,生态环境管理的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都将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生态环境管理的本质先后经历了生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文明等几次演进.在思想认知方面,先从生存需求主导向发展优先转换,再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转换.在管理方法上,传统生态环
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不仅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全国12个省份的养老服务补贴政策可知,我国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存在碎片化现象、补贴标准偏低、补贴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以及覆盖范围狭窄等诸多困境.为此,应从做好制度顶层设计、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制定科学的补贴依据、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以及扩大制度覆盖范围等方面来优化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儒家义利观一般被认为是重义轻利,但实际上,孔孟儒家认为义、利二者是异质的、不可通约的.这就是说,义、利在价值上是不能进行所谓的轻重比较的.儒家义利观之所以被认为是重义轻利,是因为混淆了义利观和义利之辨这两个实际上截然不同的概念.义利观是关于道德与物质利益关系问题的思想认识,儒家的义利观既不是重义轻利,也不是义利并重,而是见利思义;儒家义利之辨是心理动机上的怀义、怀利之辨,是儒家基本的修身实践工夫.对二者的辨析,有助于消除对儒家义、利价值观的误解,也有助于重新发现义利之辨在儒学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