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同纬度两点间法截线与平行圈的关系在旋转椭圆体面上,纬度不相同的两点,其法线与椭圆体短轴相交之处亦不相同,纬度高的常低于纬度低的;故此二点的法截线不相重合,因而称为相对法截线。我们在这里将讨论当椭圆体面上的两点同纬度时,其相对法截线与过此两点的平行圈之间的关系。因同纬度的点,其法线与短轴同交于一点,故二相对法截线完全重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同纬度两点间法截线与平行圈的关系在旋转椭圆体面上,纬度不相同的两点,其法线与椭圆体短轴相交之处亦不相同,纬度高的常低于纬度低的;故此二点的法截线不相重合,因而称为相对法截线。我们在这里将讨论当椭圆体面上的两点同纬度时,其相对法截线与过此两点的平行圈之间的关系。因同纬度的点,其法线与短轴同交于一点,故二相对法截线完全重合。
其他文献
测图导线在敷设测图导线时,可以采用为敷设基本高程导线所用的同样的仪器(工程水准仪),以及望远镜上附有水准器的远镜照准仪,和附有垂直度盘或附有斯托多耳凯维奇高程折光镜的普通远镜照准仪。现有的实施细则主要规定这样的工作布置,即:当水准仪仅应用为敷设基本高程导线时,测图导线,照例,则用平板和远镜照准仪来敷设。如果远镜照准仪的望远镜上没有附有水
由于各种光学仪器的先后问世,航空测量在绘制地形图方面已没有什么困难可言。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如何以航测的方法自己解决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加密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应用空中三角测量的方法直接与大地控制相联系的问题。这一方法如果能够得到顺利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地图成本,特别重要的是能大大缩小野外控制的工作范围,减轻地形测量员涉水登山的辛勤劳动。这对于人烟稀少和交通困难的荒僻地区,尤其有特别重要的
天文-大地测量学的任务在於利用大地测量、天文测定和重力测定的方法研究地球的体形,并为国家测制地形图的工作布置基本的测量控制网。通常认为研究地球的体形是它的科学任务,布置基本测量控制网是它的实用任务或技术任务。不过,完成这两种任务的具体工作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按缜密考虑过的计划进行一系列的具体工作——大地测量、天文测定和重力测定——就可以同时达到研究地球的体形和建立良好的国家测量控制网这两个目的。因
大地测量中有三种坐标系,知道了一点在任一坐标系中的坐标值,该点的位置就可以完全确定下来。不论哪一种坐标系,都要求有一个统一的系统;但要达到统一,就有一些问题需要作明确的规定,不然,目前把系统搞乱了,将来会引起许多麻烦。本文就我国目前在大地测量中为了达到坐标系的统一所作的一些规定,简单介绍如下。
一.两种椭圆体大地测量工作是在起伏很大的地球自然表面上进行的,这些测量结果首先是依相应的公式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由於大地水准面的形状非常复杂,而且在整体上不可确知,因此就不可能依据这样的表面来作进一步的计算和决定各大地点的坐标,而不得不采用在形状上充分
用多星等高观测来决定某地的经纬度,已经是很普遍的方法,精度完全合乎要求。不过多星等高观测是一种不等权的间接观测,在结果的处理上每个观测值要给以不同之权,但决定这种权还没有比较适当的方法;虽然有些书中说明给与的方法,但不够理想,并且在平差计算中带来了许多麻烦。因此苏联学者A.B.马查耶夫不考虑权的大小就是认为权是相等的。经我们的实践,认为这样作很适当,精度也合於要求。为了使精度提高,观测不发生困难,
关於以水准仪或望远镜上附有水准器的远镜照准仪来敷设测图导线的精度问题这个问题与许多作业员所关心的、关於这种导线容许长度的问题紧密地联系着。我们已经知道:用普通远镜照准仪工作时可以容许测图导线长1.5公里,甚至更是一些。如果在敷设测图导线时采用更精确的测定高程差的方法,那末这种导线的长度究竟可以多长呢?
在“测绘通报”一卷四期上刊登了张雅达同志的“关於上海水准标点升沉问题的初步研究”一文,在这里我愿意提供一些不同的意见,由於我在测量方面的实陈经验与理论水平都相当差,这些意见可能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尚希海内专家不吝指正。首先我认为张雅达同志对华特生论文的分析与批判是有一定的正确性的。但是在这里我不准备谈这一点,要谈的是我对这一文章其他方面的意见和我对上海水准标点升沉问题的一些认识。
地形测量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点上(三角点、导线点、交会点),观测每个地形点的方向(水平角)、垂直角和视距,然后由绘图人员将水平角用分度器定出方向线。这种方法:用经纬仪测出每个地形点的方向,在精度上来讲是完全满意的。可是它的缺点是:将所测的水平角用分度器记入图上,发生了不可避免的误差。因为一般分度器是明角制成的,它的半径普通为1公寸,根据作者多次研究,一
┌────────────────┬────────┬────┬───┬──┐│ 题 目 │ 著 者 │刊 名 │卷 期│年份│├────────────────┼────────┼────┼───┼──┤│雷达在大地测量上的应用 │储钟瑞 │自然科学│1 7│1951││地形测量中的整数加减高差法 │林云波 黄碧钦 │工程建设│总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