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生手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为牙科治疗的特殊性——各类牙钻、超声动力系统的使用易造成飞沫喷溅,为防止病毒传播,口腔专科门诊暂停。于是,我便转去了口腔急诊应诊。一天,诊室来了一位小伙子,他眉头紧锁,左颊红肿,嘴只能微张,原来是“长智齿”了。经过一番检查后,我诊断他患上了“智齿冠周炎”。幸好就诊及时,尚未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经过对症处理、两次换药后,他的症状明显缓解。最后一次复诊时,我叮嘱他疫情过后要尽早来医院拔除智齿,以免重蹈覆辙。
阻生智齿成拔牙首要原因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定期对来诊患者的详细信息进行全面统计,其中包括拔牙原因。我们发现,随着时代的改变,排在首位的拔牙原因也在不断变化:五六十年代的首要拔牙原因是龋病,也就是蛀牙;八九十年代的拔牙原因中,牙周病居多;近二十年来,阻生智齿“异军突起”,“站”上了拔牙原因的“冠军席”。这种疾病谱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疾病流行特点,更体现出医疗技术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我国口腔医学的起步阶段,对龋病治疗能力有限,难以治愈的龋齿只能拔除。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有了涡轮牙钻后,治疗龋病不再是难题,于是,龋齿得以被治愈并保留下来。但与此同时,牙周病引起的牙齿松动与早失成了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这些年来,随着人们口腔卫生习惯的逐步改善,负责洗牙的牙周科渐渐成了一号难求的“抢手科室”,而在口腔外科的拔牙“任务单”上,阻生智齿又悄悄跃居首位。
智齿“姗姗来迟”,常常没“座位”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因为智齿走进了口腔科诊室?同样是长牙,为什么有些牙齿却成了“异类”,要被“连根铲除”呢?
智齿,学名为第三磨牙,是口腔中最后萌出的四颗牙齿,萌出时间一般在18岁后,因为生长在牙列的最后面,所以又有着“智慧牙”“立事牙”“尽头牙”等别名,足见人们对它特别关注。
智齿的生长发育及萌出过程与其他恒牙并无不同,最大的问题主要在于它萌出的部位与时期。按照人类的进化规律,颌骨与牙齿发育呈逐渐退化趋势,两者相比,颌骨的退化速度更快一些,常造成牙列拥挤现象发生。在青春期后,无论上颌还是下颌,口腔内留存的空间便难以再“安排”下一颗完整的磨牙,从而导致智齿萌出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阻生现象,也就是不能完全萌出到正常位置(图1)。
阻生智齿爱“捣乱”
阻生智齿的牙冠可突破牙龈,而大部分还埋藏在牙龈、牙槽骨之内,致使牙冠与牙龈之间形成了一个“口小底大”的“口袋”,成为食物残渣与细菌的“安身之处”。平时,阻生智齿与口腔“相安无事”,当遇到毒力较强的细菌或自身免疫力下降时,细菌就会大量繁殖,造成局部炎症,表现为磨牙后区肿痛、张口受限,可有面颊部红肿,且伴随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等,这就是“智齿冠周炎”。
诊断智齿冠周炎不难,治疗亦然。早期的智齿冠周炎以局部治疗为主,如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使用含漱剂,口服广谱及抗厌氧菌抗生素等,可使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既然智齿冠周炎的治疗比较简单,医生为何还要再三叮嘱患者尽早拔牙呢?这是因为,只要病根(阻生的智齿)在,智齿冠周炎就容易反复发生。此外,反复发作的智齿冠周炎可造成局部脓肿,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发生智齿冠周炎后应尽早拔除智齿,以绝后患。
三种智齿应尽早干预
那么,是不是所有智齿都难逃被拔除的命运,而且越早拔除越好呢?其实也不尽然。如果智齿正位萌出,能够正常咬合,且“主人”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保持智齿干净、卫生),这样的智齿就和其他牙齿一样,可以保留。
需要干预的智齿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已经产生病变,如龋坏、冠周炎(图2-1);第二种是对邻牙造成影响,如近中(靠近中线)或水平阻生(图2-2、2-3);第三种是有治疗需要,如正畸治疗、修复治疗等(图2-4)。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种情况的智齿往往会造成第二磨牙远中处(离中线较远)龋坏和牙槽骨吸收,由于病变隐秘,不少患者发现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不得不一并拔除第二磨牙。因此,在刚出现智齒不舒服时,应及时就医。
拔牙前,扫除五大担忧
智齿的拔除比较复杂,充足的术前准备尤为重要。可喜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患者担心的常见问题已有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