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1
摘 要 武术以技击为核心,在技击的基础上,通过套路、格斗和功法运动的形式来体现其美学价值。本文通过武术运动内容及形式的分析,对武术运动中的姿势、节奏、劲力和精神等方面的美学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武术 美学 姿势 节奏 劲力 精神
一、动静结合—姿势之美
武术中的姿势可分为静态姿势和动态姿势。动态姿势主要包括武术运动时的运步、跳跃、转体、摆荡、起落、开合和倾斜等动作,其美感特征是瞬间的姿势美。如一个大跃步前穿向人展示的是一个非常有美感的动作,明快清晰的上步和起跳,如猛虎一样的气势磅礴又矫健飘逸的空中悬弓动作画面。因动作的瞬时性,令人观后回无穷,津津乐道。
静态姿势主要是指时间保持持久或武术运动中动作停顿的各起始、结束与平衡动作,这种美感特征主要强调观众的视觉印象。如初级剑套路中“望月平衡”的动作姿势:单脚支撑亭亭玉立,右脚步后与身体背弓及右臂结成一个优美的半圆。清淡高雅的一个动作潜含着深长的美学价值。功架姿势也是一种静姿势之美,这种美能直接让人产生愉悦的感受。又如弓步桩要求:前腿弓,后腿绷;挺胸、塌腰、沉肩、沉髋;前脚与后脚成一直线;眼平视。马步脏动作为:两脚平开,宽度大于肩,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膝不过尖,大腿近水平,全脚着地,双手抱拳于腰间,目视前方。要求:顶平、肩平、大腿平;挺胸、塌腰,脚跟外蹬。弓步脏如搭弦之弓,马步脏似沉稳之钟,这都是一种功架姿势的美。
二、快慢有致—节奏之美
武术运动中有着丰富的节奏美。以长拳为例,长拳套路的演练要求节奏分明,即运动时动作、组合、段落之间所表出来的韵律要恰到好处,使整套动作演练时即要在快速中进行,又要通过速度的变化来完美地处理刚与柔、动与静、轻与重、疾与缓等的演练技巧。如腾空外摆莲,其动作从静止开始经过多次快慢的组合,形成明快多变,极富韵律的节奏,最后空中清脆明快的“叭”—“叭”“叭”三声,就像一首激昂的音乐过后,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令人回味无穷。上述的只是时间上的节奏,从空间角度上看,武术动作在空间层次、方向、位移上千变万化、层出不穷,通常是上、中、下三层错落有致,高如鹰击长空,底似鱼翔浅底。如长拳传统技法演练中有“十二型”之说,十二型是指武术中的12种动静之势,即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在动静、快慢、起落、轻重、刚柔的对立转化中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如仆步轮拍→弓步上冲拳动作组合:在仆步轮拍时两臂转如轮,像飞速转动的车轮快速激烈势不可挡,在轮至结束时一声清亮的击拍紧接一个弓步上冲拳,像的波涛一样直逼皓空,以一个含有气吞千里,力负千钧的雄伟气魄和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的架拳结束。不禁让人胸怀顿开,心旷神怡。
三、刚柔相济—劲力之美
武术对劲力的要求是:刚柔相济,顺达而有爆发力。如长拳中在做冲拳、顶肘、弹腿、踹腿等动作时,要运用先柔后刚发“寸劲”,使力量顺达于动作的着力点,尽显阳刚之美。长拳发力要“起于腿,发于腰,顺于肩,推于肘,达于手”,协调顺畅,力点清晰;南拳步稳势猛,多短拳,擅标手,动作紧凑而刚劲有力,常以发声吐气助发力、助拳势,能充分表现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展示南拳运动的阳刚之美。
长拳是以刚劲美为主,而太极拳则是以柔劲美为主。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势势相连,运动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太极拳发劲要求要“顺水推舟”,发力于瞬间,功人于不备。这并不是说一种拳术只有单一的一种劲力特点,而是要将刚与柔相互转化,相互融合。太极名家陈鑫在论述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与气的运化关系时说:“太极拳者,刚柔兼至,而浑于无迹谓也。……气形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观轻和,柔势也。用刚而不可无柔,用柔而不可无刚。”这里面包含有三层意思:太极拳必须具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完美统一;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是相互转化的,与运动形式及气密切相关;刚柔、阴阳虽有所偏重,但并非截然两分,而是相互转换、渗透以至于无迹的。这种论述不单只适用于太极拳,也同样适用于其它拳种。
四、含而不露—精神之美
美是善良与道德的基础,精神美的内含主要是表现为体育运动所需的原则的精神风格。武术演练时,要求精神贯注,情绪饱满,表现出勇敢、机敏,无所畏惧的气概。这种精神表现在脸部应含而不露,神态舒展。
文以心评,武以德显。在我国习武传统中十分强调武德的重要性,这也是精神美的表现之一。所谓习武德为先,正是讲习武之人要尊师重道,讲礼守信,重义轻财,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这在古时的擂台比武中可以找到很好的印证,比武之先行礼,不得攻要害,特别强调要点到为止。就连简单的抱拳礼也意味深长:左掌四指并直靠齐表示德、智、体、美齐备,象征高尚情操,拇指屈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皆兄弟,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展示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礼仪之美,这是一种道德之美,精神之美。
参考文献:
[1] 蒋国雄.论武术套路的美学特征.湖北体育科技[J].2001(4).
[2] 马文友,邱丕相.武术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首都体育学院学报[J].2012(3).
摘 要 武术以技击为核心,在技击的基础上,通过套路、格斗和功法运动的形式来体现其美学价值。本文通过武术运动内容及形式的分析,对武术运动中的姿势、节奏、劲力和精神等方面的美学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武术 美学 姿势 节奏 劲力 精神
一、动静结合—姿势之美
武术中的姿势可分为静态姿势和动态姿势。动态姿势主要包括武术运动时的运步、跳跃、转体、摆荡、起落、开合和倾斜等动作,其美感特征是瞬间的姿势美。如一个大跃步前穿向人展示的是一个非常有美感的动作,明快清晰的上步和起跳,如猛虎一样的气势磅礴又矫健飘逸的空中悬弓动作画面。因动作的瞬时性,令人观后回无穷,津津乐道。
静态姿势主要是指时间保持持久或武术运动中动作停顿的各起始、结束与平衡动作,这种美感特征主要强调观众的视觉印象。如初级剑套路中“望月平衡”的动作姿势:单脚支撑亭亭玉立,右脚步后与身体背弓及右臂结成一个优美的半圆。清淡高雅的一个动作潜含着深长的美学价值。功架姿势也是一种静姿势之美,这种美能直接让人产生愉悦的感受。又如弓步桩要求:前腿弓,后腿绷;挺胸、塌腰、沉肩、沉髋;前脚与后脚成一直线;眼平视。马步脏动作为:两脚平开,宽度大于肩,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膝不过尖,大腿近水平,全脚着地,双手抱拳于腰间,目视前方。要求:顶平、肩平、大腿平;挺胸、塌腰,脚跟外蹬。弓步脏如搭弦之弓,马步脏似沉稳之钟,这都是一种功架姿势的美。
二、快慢有致—节奏之美
武术运动中有着丰富的节奏美。以长拳为例,长拳套路的演练要求节奏分明,即运动时动作、组合、段落之间所表出来的韵律要恰到好处,使整套动作演练时即要在快速中进行,又要通过速度的变化来完美地处理刚与柔、动与静、轻与重、疾与缓等的演练技巧。如腾空外摆莲,其动作从静止开始经过多次快慢的组合,形成明快多变,极富韵律的节奏,最后空中清脆明快的“叭”—“叭”“叭”三声,就像一首激昂的音乐过后,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令人回味无穷。上述的只是时间上的节奏,从空间角度上看,武术动作在空间层次、方向、位移上千变万化、层出不穷,通常是上、中、下三层错落有致,高如鹰击长空,底似鱼翔浅底。如长拳传统技法演练中有“十二型”之说,十二型是指武术中的12种动静之势,即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在动静、快慢、起落、轻重、刚柔的对立转化中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如仆步轮拍→弓步上冲拳动作组合:在仆步轮拍时两臂转如轮,像飞速转动的车轮快速激烈势不可挡,在轮至结束时一声清亮的击拍紧接一个弓步上冲拳,像的波涛一样直逼皓空,以一个含有气吞千里,力负千钧的雄伟气魄和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的架拳结束。不禁让人胸怀顿开,心旷神怡。
三、刚柔相济—劲力之美
武术对劲力的要求是:刚柔相济,顺达而有爆发力。如长拳中在做冲拳、顶肘、弹腿、踹腿等动作时,要运用先柔后刚发“寸劲”,使力量顺达于动作的着力点,尽显阳刚之美。长拳发力要“起于腿,发于腰,顺于肩,推于肘,达于手”,协调顺畅,力点清晰;南拳步稳势猛,多短拳,擅标手,动作紧凑而刚劲有力,常以发声吐气助发力、助拳势,能充分表现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展示南拳运动的阳刚之美。
长拳是以刚劲美为主,而太极拳则是以柔劲美为主。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势势相连,运动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太极拳发劲要求要“顺水推舟”,发力于瞬间,功人于不备。这并不是说一种拳术只有单一的一种劲力特点,而是要将刚与柔相互转化,相互融合。太极名家陈鑫在论述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与气的运化关系时说:“太极拳者,刚柔兼至,而浑于无迹谓也。……气形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观轻和,柔势也。用刚而不可无柔,用柔而不可无刚。”这里面包含有三层意思:太极拳必须具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完美统一;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是相互转化的,与运动形式及气密切相关;刚柔、阴阳虽有所偏重,但并非截然两分,而是相互转换、渗透以至于无迹的。这种论述不单只适用于太极拳,也同样适用于其它拳种。
四、含而不露—精神之美
美是善良与道德的基础,精神美的内含主要是表现为体育运动所需的原则的精神风格。武术演练时,要求精神贯注,情绪饱满,表现出勇敢、机敏,无所畏惧的气概。这种精神表现在脸部应含而不露,神态舒展。
文以心评,武以德显。在我国习武传统中十分强调武德的重要性,这也是精神美的表现之一。所谓习武德为先,正是讲习武之人要尊师重道,讲礼守信,重义轻财,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这在古时的擂台比武中可以找到很好的印证,比武之先行礼,不得攻要害,特别强调要点到为止。就连简单的抱拳礼也意味深长:左掌四指并直靠齐表示德、智、体、美齐备,象征高尚情操,拇指屈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皆兄弟,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展示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礼仪之美,这是一种道德之美,精神之美。
参考文献:
[1] 蒋国雄.论武术套路的美学特征.湖北体育科技[J].2001(4).
[2] 马文友,邱丕相.武术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首都体育学院学报[J].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