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国行政管理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文章通过介绍权变理论的起源,概述了权变理论的卓越贡献,结合我国领导方式存在的问题,对变革行政领导方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权变理论;领导方式;变革;行为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固定不变、普遍适用的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方式,领导者的有效性有赖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这三个因素的交互关系而定。在我国的行政领导实践中,行政领导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领导者的角色正发生着转变,因此,行政领导理念和行政领导的行为方式为了适应处于动态变化中的现实,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出新的调整与变革。
一、权变理论的起源概述
权变理论的产生,起源于系统理论的发展,系统理论强调从整体出发而不是从局部出发去研究事物。从人类的领导与管理实践史来看,在领导与管理中采取权变原则和权变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一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进而将其整合成一定的思想体系,形成权变理论则是西方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其主要来源于两大领域,一是组织结构研究,二是领导方式研究,学者们经过对这两大领域的大量案例和实证的研究,形成了具有科学依据的一系列管理与领导的权变观点。到了70年代,以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种权变观点和思想进行了规范化和系统化,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框架,从而标志着权变理论的最终形成。
二、权变理论的贡献
首先,权变理论统合了领导现象的复杂性。领导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一种领导现象的出现,不仅是领导者本人的行为结果,而且还有赖于周围的领导环境。权变领导理论研究把领导者个人特质、行为者行为及领导环境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创造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领导理论体系。
其次,权变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套有效的领导方法。权变领导理论以领导者个人特质、领导者行为及领导环境交互影响来解释领导现象,否认有任何固定不变、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的存在,认为任何领导方式在与环境作适当搭配下,均可能成为最有效能的领导方式,因此它没有提出有关最佳领导方式之主张,而代之以领导方式与情境搭配之模式。
最后,权变理论更切合实际领导工作者的需要,由于权变领导理论以统合之方式和权变之观点解释了领导现象的复杂性,吸收了前人的有益研究成果,从而为人们提供了研究领导现象的新途径和提高领导效能的新方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领导理论与领导实际的距离,满足了实际领导工作者对领导理论的需要。
三、我国行政领导方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领导方式是在领导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领导方式是一种具有权威性、结果性的组织行为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是领导主体以其特定的作风、习惯、性格、态度、倾向和思想教育素质在特定的领导环境制约下形成的对领导客体做出反应并施加影响的基本行为定势。”①由于领导活动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采用什么样的领导方式,不仅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愿望,也取决于组织性质、社会环境、领导体制、被领导者素质等多种因素。所以,环境改变了,领导方式也要随之改变,传统的领导方式不能照搬到今天的新体制、新环境中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行政领导方式上还存在着滞后性,主要表现在:
(一)行政管理模式的官僚制化仍有遗存
中国的官僚制古已有之,但这种官僚制与韦伯提出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官僚制组织有巨大差别。中国传统的官僚制是一种“世袭(或家产)官僚制”,其特点在于:延续性、包容性和贯彻性。这种传统官僚制远远落后于现代官僚制,其弊端在当代中国的行政管理模式中尚有遗存,具体体现在:(1)行政管理人格化倾向比较严重。家长制余风和“关系网”在行政组织内依然存在。(2)组织活动缺乏理性精神,效率低下。理性受制于权力等级和道德信仰体系所显现出的不成熟,严重影响了行政组织的效率化、自觉化和科学化。(3)党政“二元行政”影响行政效能。
(二)制度化滞后
从整个社会看,尽管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果卓著,但就领导者运用权力实施领导来说,人治色彩依然较浓。这种根据领导者的情绪好恶的、无序的、随意性的领导,导致政策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因领导人作风的改变而改变,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使得下属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即难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也难以保证执行的有效性。
(三)对行政领导学的研究不足
领导思想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2000 多年前。从儒家的经典著作 《论语》开始, 众多思想家、政治家流传后世的不朽著述, 历朝历代帝王将相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都蕴含着丰厚的领导思想。但中国传统的领导思想几乎都只是渗透在文学、历史、哲学以及政论性著作中, 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上世纪 80 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深刻转型的同时,中国的领导学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从零散走向系统、从概念化研究走向对问题的深入探讨、从孤立研究走向与世界接轨的变革过程。然而, 中国领导学研究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 也面临一系列困境和问题:如领导学基本概念理解的中西方差异反映出中国的领导学研究和领导教育存在很大盲区;实证研究方法的缺失成为中西方领导学对话交流的障碍;理论原创性不够, 没有形成系统的面向中国领导实践的独创性领导理论等。因此,对权变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可以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答。
四、以权变理论为视角变革我国行政领导方式的建议
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实质上就是中国思想家孟子所说的“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也就是说,由于不同的环境给领导者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因而领导者应采用不同的领导方法或手段去适应不同的环境。实际的领导活动是一个多维的复杂问题,决不能机械地加以解决。正如托马斯·彼得斯所说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处于空前的变幻之中,可以说是乾坤颠倒。一切都在流动,一切都在消长和变化。过去的管理原则是以准确预知25年后的稳定发展为前提的,现在连1年以后的未来都无法预测,整个世界经济又千丝万缕地交织在一起,新的前提,新的环境要求我们重新思考,重新检验以往熟知和相信的一切,在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纯理性主义的种种廖误已经充分暴露,对于它的批判近乎于发动一场思想革命。”②托马斯先生的这段话,说明了我们所处的现实时代是变幻莫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领导工作似乎不能再靠简单明了而适用于一切情况的“原则”指导取得成功,而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审时度势,以权变思维指导才能达到有效的领导。因此,要实现有效的领导,作为领导者就要确立权变观点,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权衡选择,求适而不守一。 (一)用人问题
被领导者常叹怀才不遇,领导者却为千里马难觅而苦恼。从权变理论的角度看,被领导者并没有所谓好或不好的差别,只有适任不适任的问题。领导者的责任就在于有效地辨别出被领导者的特殊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各种人才各得其所,各献其能。棋子要摆在什么位置上,才能发挥最大整体效益,全在于领导者兼容并蓄地善用各种人才。
(二)领导方式问题
到底是专制型有效,还是民主型或放任型有效,这个问题曾在西方学者中争论了三十多年,莫衷一是,后来在权变理论的指导下才取得统一的认识,认为如果偏重于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以及从领导的专制与民主方面探讨有效领导行为的特征,忽视环境因素的影响和被领导者的具体情况,不利于正确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主张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领导方式,以提高领导的有效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权变理论模式。在这里,下属的成熟程度是决定领导方式的权变因素,领导者应根据被领导者的不同成就感、责任心和能力等条件,采取不同的领导行为,这就对领导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领导者必须敏锐觉察人们的各种心理差异,发掘被领导者的能力和动机,善于分别指导工作,弹性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三)领导文化问题
任何领导工作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环境的制约。在良好的环境下,可以激发出成员更大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与效果。因此,柔性领导文化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特点功能和作用,是用无形的方式去影响与管理员工,在作用上要高于领导系统中的其他要素。
总之,权变理论要求行政领导者对不同的情景和下属的情况都有一个充分地认识与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有利的部分,适应或改造不利的情景与下属情况,并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我国行政领导方式的变革要求领导者们在采取行动时,能够根据权变理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注释]
①邱霈恩.新世纪领导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30.
②陈振华.权变理论与领导行为[J].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23.
[参考文献]
[1]王乐夫.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第二版)[M].广州.中山大学,2002.
[2]郭咸刚.西方管理学说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美)纳哈雯蒂,王新译.领导力(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美)约翰.科特等.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朱立言.行政领导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竺乾威.公共行政领导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朱悦宏、柳少蕊、朱小佳,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
[关键词]权变理论;领导方式;变革;行为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固定不变、普遍适用的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方式,领导者的有效性有赖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这三个因素的交互关系而定。在我国的行政领导实践中,行政领导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领导者的角色正发生着转变,因此,行政领导理念和行政领导的行为方式为了适应处于动态变化中的现实,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出新的调整与变革。
一、权变理论的起源概述
权变理论的产生,起源于系统理论的发展,系统理论强调从整体出发而不是从局部出发去研究事物。从人类的领导与管理实践史来看,在领导与管理中采取权变原则和权变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一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进而将其整合成一定的思想体系,形成权变理论则是西方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其主要来源于两大领域,一是组织结构研究,二是领导方式研究,学者们经过对这两大领域的大量案例和实证的研究,形成了具有科学依据的一系列管理与领导的权变观点。到了70年代,以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种权变观点和思想进行了规范化和系统化,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框架,从而标志着权变理论的最终形成。
二、权变理论的贡献
首先,权变理论统合了领导现象的复杂性。领导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一种领导现象的出现,不仅是领导者本人的行为结果,而且还有赖于周围的领导环境。权变领导理论研究把领导者个人特质、行为者行为及领导环境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创造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领导理论体系。
其次,权变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套有效的领导方法。权变领导理论以领导者个人特质、领导者行为及领导环境交互影响来解释领导现象,否认有任何固定不变、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的存在,认为任何领导方式在与环境作适当搭配下,均可能成为最有效能的领导方式,因此它没有提出有关最佳领导方式之主张,而代之以领导方式与情境搭配之模式。
最后,权变理论更切合实际领导工作者的需要,由于权变领导理论以统合之方式和权变之观点解释了领导现象的复杂性,吸收了前人的有益研究成果,从而为人们提供了研究领导现象的新途径和提高领导效能的新方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领导理论与领导实际的距离,满足了实际领导工作者对领导理论的需要。
三、我国行政领导方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领导方式是在领导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领导方式是一种具有权威性、结果性的组织行为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是领导主体以其特定的作风、习惯、性格、态度、倾向和思想教育素质在特定的领导环境制约下形成的对领导客体做出反应并施加影响的基本行为定势。”①由于领导活动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采用什么样的领导方式,不仅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愿望,也取决于组织性质、社会环境、领导体制、被领导者素质等多种因素。所以,环境改变了,领导方式也要随之改变,传统的领导方式不能照搬到今天的新体制、新环境中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行政领导方式上还存在着滞后性,主要表现在:
(一)行政管理模式的官僚制化仍有遗存
中国的官僚制古已有之,但这种官僚制与韦伯提出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官僚制组织有巨大差别。中国传统的官僚制是一种“世袭(或家产)官僚制”,其特点在于:延续性、包容性和贯彻性。这种传统官僚制远远落后于现代官僚制,其弊端在当代中国的行政管理模式中尚有遗存,具体体现在:(1)行政管理人格化倾向比较严重。家长制余风和“关系网”在行政组织内依然存在。(2)组织活动缺乏理性精神,效率低下。理性受制于权力等级和道德信仰体系所显现出的不成熟,严重影响了行政组织的效率化、自觉化和科学化。(3)党政“二元行政”影响行政效能。
(二)制度化滞后
从整个社会看,尽管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果卓著,但就领导者运用权力实施领导来说,人治色彩依然较浓。这种根据领导者的情绪好恶的、无序的、随意性的领导,导致政策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因领导人作风的改变而改变,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使得下属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即难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也难以保证执行的有效性。
(三)对行政领导学的研究不足
领导思想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2000 多年前。从儒家的经典著作 《论语》开始, 众多思想家、政治家流传后世的不朽著述, 历朝历代帝王将相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都蕴含着丰厚的领导思想。但中国传统的领导思想几乎都只是渗透在文学、历史、哲学以及政论性著作中, 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上世纪 80 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深刻转型的同时,中国的领导学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从零散走向系统、从概念化研究走向对问题的深入探讨、从孤立研究走向与世界接轨的变革过程。然而, 中国领导学研究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 也面临一系列困境和问题:如领导学基本概念理解的中西方差异反映出中国的领导学研究和领导教育存在很大盲区;实证研究方法的缺失成为中西方领导学对话交流的障碍;理论原创性不够, 没有形成系统的面向中国领导实践的独创性领导理论等。因此,对权变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可以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答。
四、以权变理论为视角变革我国行政领导方式的建议
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实质上就是中国思想家孟子所说的“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也就是说,由于不同的环境给领导者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因而领导者应采用不同的领导方法或手段去适应不同的环境。实际的领导活动是一个多维的复杂问题,决不能机械地加以解决。正如托马斯·彼得斯所说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处于空前的变幻之中,可以说是乾坤颠倒。一切都在流动,一切都在消长和变化。过去的管理原则是以准确预知25年后的稳定发展为前提的,现在连1年以后的未来都无法预测,整个世界经济又千丝万缕地交织在一起,新的前提,新的环境要求我们重新思考,重新检验以往熟知和相信的一切,在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纯理性主义的种种廖误已经充分暴露,对于它的批判近乎于发动一场思想革命。”②托马斯先生的这段话,说明了我们所处的现实时代是变幻莫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领导工作似乎不能再靠简单明了而适用于一切情况的“原则”指导取得成功,而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审时度势,以权变思维指导才能达到有效的领导。因此,要实现有效的领导,作为领导者就要确立权变观点,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权衡选择,求适而不守一。 (一)用人问题
被领导者常叹怀才不遇,领导者却为千里马难觅而苦恼。从权变理论的角度看,被领导者并没有所谓好或不好的差别,只有适任不适任的问题。领导者的责任就在于有效地辨别出被领导者的特殊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各种人才各得其所,各献其能。棋子要摆在什么位置上,才能发挥最大整体效益,全在于领导者兼容并蓄地善用各种人才。
(二)领导方式问题
到底是专制型有效,还是民主型或放任型有效,这个问题曾在西方学者中争论了三十多年,莫衷一是,后来在权变理论的指导下才取得统一的认识,认为如果偏重于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以及从领导的专制与民主方面探讨有效领导行为的特征,忽视环境因素的影响和被领导者的具体情况,不利于正确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主张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领导方式,以提高领导的有效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权变理论模式。在这里,下属的成熟程度是决定领导方式的权变因素,领导者应根据被领导者的不同成就感、责任心和能力等条件,采取不同的领导行为,这就对领导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领导者必须敏锐觉察人们的各种心理差异,发掘被领导者的能力和动机,善于分别指导工作,弹性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三)领导文化问题
任何领导工作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环境的制约。在良好的环境下,可以激发出成员更大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与效果。因此,柔性领导文化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特点功能和作用,是用无形的方式去影响与管理员工,在作用上要高于领导系统中的其他要素。
总之,权变理论要求行政领导者对不同的情景和下属的情况都有一个充分地认识与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有利的部分,适应或改造不利的情景与下属情况,并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我国行政领导方式的变革要求领导者们在采取行动时,能够根据权变理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注释]
①邱霈恩.新世纪领导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30.
②陈振华.权变理论与领导行为[J].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23.
[参考文献]
[1]王乐夫.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第二版)[M].广州.中山大学,2002.
[2]郭咸刚.西方管理学说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美)纳哈雯蒂,王新译.领导力(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美)约翰.科特等.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朱立言.行政领导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竺乾威.公共行政领导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朱悦宏、柳少蕊、朱小佳,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