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筹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是增强项目建设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实施“质量工程”工作的实际,从建设思路、具体规划、实践经验等方面分析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途径,介绍了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植教学团队与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教材及实践创新平台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与实效。
关键词:质量工程;建设;途径
作者简介:王春潮(1975-),男,安徽庐江人,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何建荣(1975-),女,湖北宜城人,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湖北 武汉 430070)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项目的启动旨在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质量工程”内涵丰富,建设项目覆盖面广,如何整合资源、统筹各项目建设、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是高等学校关注和探讨的课题。华中农业大学切实贯彻“质量工程”项目精神,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统筹“质量工程”各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进行重点介绍。
一、“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
1.建设规划的前瞻性
实施“质量工程”应坚持科学性与个性化的统一,学校应准确把握自身办学定位,根据学校的办学传统、资源优势和发展思路,全面分析,统筹规划,集成优势,彰显特色,不断优化组合各教学要素,重点突破,打造精品,整体推进,创建品牌。
2.建设内容的系统性
“质量工程”建设的六大项目涉及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创新等方面内容,具有基础性、引导性和全局性等特征,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引领性作用。各建设项目间既有区别,建设内容有所侧重,但又紧密联系,各要素间相互影响。只有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系统建设,全面发展,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建设成果的实效性
“质量工程”各项目建设体现了内涵式发展的理念,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1]在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质量观,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将本科教学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4.实践模式的示范性
“质量工程”文件中指出,要重点建设500个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3000个特色专业点,3000门精品课程,10000种新教材,5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支持15000个由优秀学生进行的创新性试验,每年评选出100名教学名师。[2]这些建设项目在绝对数字上可谓喜人,但相对全国高校来说,其覆盖面却相当有限。因此,实施“质量工程”一方面是通过自身高质量、高水平建设探索出具有可借鉴意义的发展模式,促进自身发展;另一方面还要以点带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供同类高校参考应用,带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全面实施“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途径
1.更新观念,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只有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认识、理解,并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才能有助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教学质量。[3]1996年以来,华中农业大学围绕人才培养工作,坚持每年组织师生员工广泛开展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和研讨,每四年开展一次全校性教育思想大讨论,以促进教育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经过长期的研讨与积淀,牢固确立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以学科为基础、人才市场为导向的办学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质量观,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相协调的全面教育价值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教学观,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得到融合发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学校进一步深入推进“质量工程”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深化改革,着力夯实“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基础
学校始终把教学改革放在核心位置。“十五”伊始,坚持研究、改革、建设与管理紧密结合,启动实施“新世纪教学改革计划”,每年划拨70万元支持教学改革研究。2003年以来,实施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为核心,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固化各类教学成果,建设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及创新教育基地等,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同时,学校切实引导各学院建立教学改革、教学建设与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提高学院办学自主性和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改革创新氛围。2005、2009年两届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华中农业大学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为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3.统筹谋划,整合优化“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内容
学校根据 “质量工程”相关精神,结合本科教学工作实际,按照“强优支重,点面结合,重在建设,整体推进”的思路,以提高质量和孵化成果为核心,统筹谋划,广泛遴选,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各建设项目间的内在联系和具体建设任务指标间的关系,整合优化建设内容,实行捆绑式集中建设,分项落实,整体推进,形成教学改革工程的大系统效应。如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项目,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特色专业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项目中均有涉及,可以围绕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整合集成优质资源,统筹制定实施方案,有效提高建设质量。
4.创新管理,有序推进“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质量工程”是一个系统实施的改革与发展工程,需要学校统筹各方力量整体协调与配合。学校根据 “质量工程”相关要求,颁布了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有效保障“质量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以学院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质量工程” 工作组织管理体系,负责项目建设规划、实施与监控。推进专业首席教授负责“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制度。
二是加强分类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紧密结合各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内涵,分类细化建设方案,并制定配套政策予以支持。
三是加强过程督导。坚持项目申报与项目建设并重,加强质量监控。定期组织项目交流,开展项目年度报告和中期检查,敦促各项目组严格落实建设方案。
四是加强激励引导。学校构建了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评价为重点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效果纳入其评价范畴。根据评价结果,分批划拨建设经费,对建设效果好的项目在教学投入上予以倾斜,并对参与建设的人员给予校级表彰奖励,从机制上大力推进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在教学质量保障中切实发挥了导向和激励作用。
5.加大投入,切实保障项目建设质量
保证“质量工程”顺利推进和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国家层面上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在国家“质量工程”的引导下进行配套建设,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首先是引导广大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处理好本职工作与社会兼职的关系,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其次是加大专项经费投入,足额配套“质量工程”建设经费,并设立专项账户,专款专用。再次是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将科研资源、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促进本科教学工作,如依托重点优势学科提升专业水平,培植特色品牌专业,依托科研创新团队促进教学团队建设等。
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学校切实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实施“质量工程”文件精神,围绕新时期建设的奋斗目标,以培养勤奋坦实、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全面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带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了教育创新,提高了教学质量。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华中农业大学先后立项建设了“张之洞班”和“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探索具有校本特色、通专平衡的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坚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全面发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专平衡,理论与实践并重——强化实践,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尊重个性等原则,构建了整体优化的“文理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核心+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实施前期以文理基础与学科基础教育为主,辅以专业认知与体验,后期以有特色的专业教育为主,辅以跨学科教育的模式,体现基础性、系统性与前沿性。贯穿主动实践理念,以“认知与基础—体验与综合—研究与创新”为主线,坚持课内外结合,构建分层次、分阶段的梯度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减少总学时学分,增加跨专业、跨学院课程,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深入推进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经过几年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大大提高,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在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活动中取得佳绩,营造了自主探究、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学习氛围。
2.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培植品牌特色专业
建设教学团队,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对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4]学校以国家、省和校级精品课程教学梯队为基础,以教学和学术造诣深的教授为核心,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建设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为保障,积极创造条件为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搭建平台。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资助培养体系,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培植计划”、“创新团队培养计划”、“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等,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习。要求高职称教师上讲台,鼓励跨学科组建教学团队,开展多模式教学改革实践,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现有13个国家级和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6人先后荣获国家级和湖北省教学名师奖,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热爱教学、锐意改革、成效显著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加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5]学校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要求,坚持内涵发展,依托重点优势学科,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专业建设过程中,引导各专业突出自身优势,提升办学水平。同时,积极推进学科交叉,利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学科专业,不断丰富专业内涵,形成自身特色。学校现建设有9个国家特色专业和17个湖北省品牌专业,各专业教学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具有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3.积极固化成果,着力建设精品课程
2003年以来,学校以“质量工程”为契机,围绕专业建设和“五个一流”建设目标,注重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科学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按照“优势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系列化,新兴发展专业精品课程特色化,精品课程个性化,课程网站人性化”的建设思路,探索出“教学名师+名课”、“资源集成+特色”、“历史积淀+创新”、“优势学科+条件”四种创建精品课程模式,建立和完善了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相结合,建设、评价、激励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有效推进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建有国家精品课程3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省精品课程53门,推动了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优秀教材建设及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管理改革,促进了课堂与网络学习紧密结合,带动了学校“质量工程”整体推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4.构建实践创新平台,强化实践育人功效
按照“统一管理、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对外开放”的要求和“功能强劲、结构合理、通用综合、先进高效”的目标,学校统筹规划,加大对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力度,注重专业间交流与优势互补,促进学科间交叉渗透。坚持“两个结合”,即建设规划与学科发展结合,建设内容与实验教学改革结合,保证仪器设备的适用性和先进性,促进实验教学中心形成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共享开放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中心的功能和水平。学校生物学、作物学、动物科学等9个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首批成为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60所高校之一,构建了国家、学校、学院三级创新性实验体系,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时空,增强了实践育人功效。
四、结语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实施“质量工程”是高校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高等学校应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统筹优质资源,以全面实施“质量工程”为契机,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整体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思.质量工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7,(5):18-20.
[2]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
[3]刘献君.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树立的四个观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1,(15):25-27.
[4]禹奇才,张灵.准确把握内涵 破解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8):25-27.
[5]王平祥,陈晓琳.试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142-144.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质量工程;建设;途径
作者简介:王春潮(1975-),男,安徽庐江人,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何建荣(1975-),女,湖北宜城人,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湖北 武汉 430070)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项目的启动旨在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质量工程”内涵丰富,建设项目覆盖面广,如何整合资源、统筹各项目建设、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是高等学校关注和探讨的课题。华中农业大学切实贯彻“质量工程”项目精神,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统筹“质量工程”各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进行重点介绍。
一、“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
1.建设规划的前瞻性
实施“质量工程”应坚持科学性与个性化的统一,学校应准确把握自身办学定位,根据学校的办学传统、资源优势和发展思路,全面分析,统筹规划,集成优势,彰显特色,不断优化组合各教学要素,重点突破,打造精品,整体推进,创建品牌。
2.建设内容的系统性
“质量工程”建设的六大项目涉及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创新等方面内容,具有基础性、引导性和全局性等特征,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引领性作用。各建设项目间既有区别,建设内容有所侧重,但又紧密联系,各要素间相互影响。只有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系统建设,全面发展,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建设成果的实效性
“质量工程”各项目建设体现了内涵式发展的理念,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1]在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质量观,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将本科教学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4.实践模式的示范性
“质量工程”文件中指出,要重点建设500个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3000个特色专业点,3000门精品课程,10000种新教材,5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支持15000个由优秀学生进行的创新性试验,每年评选出100名教学名师。[2]这些建设项目在绝对数字上可谓喜人,但相对全国高校来说,其覆盖面却相当有限。因此,实施“质量工程”一方面是通过自身高质量、高水平建设探索出具有可借鉴意义的发展模式,促进自身发展;另一方面还要以点带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供同类高校参考应用,带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全面实施“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途径
1.更新观念,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只有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认识、理解,并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才能有助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教学质量。[3]1996年以来,华中农业大学围绕人才培养工作,坚持每年组织师生员工广泛开展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和研讨,每四年开展一次全校性教育思想大讨论,以促进教育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经过长期的研讨与积淀,牢固确立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以学科为基础、人才市场为导向的办学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质量观,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相协调的全面教育价值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教学观,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得到融合发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学校进一步深入推进“质量工程”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深化改革,着力夯实“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基础
学校始终把教学改革放在核心位置。“十五”伊始,坚持研究、改革、建设与管理紧密结合,启动实施“新世纪教学改革计划”,每年划拨70万元支持教学改革研究。2003年以来,实施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为核心,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固化各类教学成果,建设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及创新教育基地等,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同时,学校切实引导各学院建立教学改革、教学建设与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提高学院办学自主性和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改革创新氛围。2005、2009年两届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华中农业大学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为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3.统筹谋划,整合优化“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内容
学校根据 “质量工程”相关精神,结合本科教学工作实际,按照“强优支重,点面结合,重在建设,整体推进”的思路,以提高质量和孵化成果为核心,统筹谋划,广泛遴选,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各建设项目间的内在联系和具体建设任务指标间的关系,整合优化建设内容,实行捆绑式集中建设,分项落实,整体推进,形成教学改革工程的大系统效应。如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项目,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特色专业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项目中均有涉及,可以围绕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整合集成优质资源,统筹制定实施方案,有效提高建设质量。
4.创新管理,有序推进“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质量工程”是一个系统实施的改革与发展工程,需要学校统筹各方力量整体协调与配合。学校根据 “质量工程”相关要求,颁布了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有效保障“质量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以学院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质量工程” 工作组织管理体系,负责项目建设规划、实施与监控。推进专业首席教授负责“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制度。
二是加强分类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紧密结合各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内涵,分类细化建设方案,并制定配套政策予以支持。
三是加强过程督导。坚持项目申报与项目建设并重,加强质量监控。定期组织项目交流,开展项目年度报告和中期检查,敦促各项目组严格落实建设方案。
四是加强激励引导。学校构建了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评价为重点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效果纳入其评价范畴。根据评价结果,分批划拨建设经费,对建设效果好的项目在教学投入上予以倾斜,并对参与建设的人员给予校级表彰奖励,从机制上大力推进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在教学质量保障中切实发挥了导向和激励作用。
5.加大投入,切实保障项目建设质量
保证“质量工程”顺利推进和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国家层面上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在国家“质量工程”的引导下进行配套建设,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首先是引导广大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处理好本职工作与社会兼职的关系,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其次是加大专项经费投入,足额配套“质量工程”建设经费,并设立专项账户,专款专用。再次是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将科研资源、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促进本科教学工作,如依托重点优势学科提升专业水平,培植特色品牌专业,依托科研创新团队促进教学团队建设等。
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学校切实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实施“质量工程”文件精神,围绕新时期建设的奋斗目标,以培养勤奋坦实、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全面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带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了教育创新,提高了教学质量。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华中农业大学先后立项建设了“张之洞班”和“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探索具有校本特色、通专平衡的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坚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全面发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专平衡,理论与实践并重——强化实践,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尊重个性等原则,构建了整体优化的“文理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核心+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实施前期以文理基础与学科基础教育为主,辅以专业认知与体验,后期以有特色的专业教育为主,辅以跨学科教育的模式,体现基础性、系统性与前沿性。贯穿主动实践理念,以“认知与基础—体验与综合—研究与创新”为主线,坚持课内外结合,构建分层次、分阶段的梯度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减少总学时学分,增加跨专业、跨学院课程,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深入推进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经过几年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大大提高,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在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活动中取得佳绩,营造了自主探究、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学习氛围。
2.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培植品牌特色专业
建设教学团队,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对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4]学校以国家、省和校级精品课程教学梯队为基础,以教学和学术造诣深的教授为核心,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建设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为保障,积极创造条件为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搭建平台。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资助培养体系,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培植计划”、“创新团队培养计划”、“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等,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习。要求高职称教师上讲台,鼓励跨学科组建教学团队,开展多模式教学改革实践,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现有13个国家级和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6人先后荣获国家级和湖北省教学名师奖,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热爱教学、锐意改革、成效显著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加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5]学校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要求,坚持内涵发展,依托重点优势学科,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专业建设过程中,引导各专业突出自身优势,提升办学水平。同时,积极推进学科交叉,利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学科专业,不断丰富专业内涵,形成自身特色。学校现建设有9个国家特色专业和17个湖北省品牌专业,各专业教学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具有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3.积极固化成果,着力建设精品课程
2003年以来,学校以“质量工程”为契机,围绕专业建设和“五个一流”建设目标,注重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科学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按照“优势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系列化,新兴发展专业精品课程特色化,精品课程个性化,课程网站人性化”的建设思路,探索出“教学名师+名课”、“资源集成+特色”、“历史积淀+创新”、“优势学科+条件”四种创建精品课程模式,建立和完善了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相结合,建设、评价、激励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有效推进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建有国家精品课程3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省精品课程53门,推动了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优秀教材建设及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管理改革,促进了课堂与网络学习紧密结合,带动了学校“质量工程”整体推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4.构建实践创新平台,强化实践育人功效
按照“统一管理、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对外开放”的要求和“功能强劲、结构合理、通用综合、先进高效”的目标,学校统筹规划,加大对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力度,注重专业间交流与优势互补,促进学科间交叉渗透。坚持“两个结合”,即建设规划与学科发展结合,建设内容与实验教学改革结合,保证仪器设备的适用性和先进性,促进实验教学中心形成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共享开放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中心的功能和水平。学校生物学、作物学、动物科学等9个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首批成为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60所高校之一,构建了国家、学校、学院三级创新性实验体系,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时空,增强了实践育人功效。
四、结语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实施“质量工程”是高校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高等学校应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统筹优质资源,以全面实施“质量工程”为契机,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整体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思.质量工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7,(5):18-20.
[2]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
[3]刘献君.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树立的四个观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1,(15):25-27.
[4]禹奇才,张灵.准确把握内涵 破解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8):25-27.
[5]王平祥,陈晓琳.试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142-144.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