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地处农村,民俗教育是园本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结合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做绿豆糕、系百岁索、穿老虎鞋、挂蛋网的习俗,我园大班开展了“五月五过端午”手工教学活动。
幼儿手工创作过程包含了创作意图、构思与设计、制作与装饰环节。我围绕这几个阶段开展教学指导工作。
一、激发制作意图——手工活动之序
意图既是手工制作活动的前奏,也是创作活动的开端,它制约着幼儿一切的行为和方向。实现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给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与操作材料充分接触,幼儿的创作意图才能逐渐产生。端午节有做绿豆糕的习俗,老师提供彩泥供幼儿尝试操作,在团、压、揉、搓、拍、捏、滚等活动中,幼儿对彩泥的可塑性有了充分的了解,操作环节才能带着意图去制作绿豆糕。
2.在游戏与欣赏手工作品的过程中明确制作意图
过端午节,成人喜欢在孩子的手腕上系上百岁索,寄予美好的祝愿。百岁索用五彩丝线编结而成,色泽光亮、鲜艳。老师提供了制作百岁索流程的PPT,供幼儿欣赏。另外在区角游戏时,引导幼儿对成品百岁索进行颜色、粗细、大小、编结方法的分类。幼儿的手工制作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悄悄萌发。
3.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帮助幼儿实现创作意图
幼儿虽然有了一定的创作意图,但是由于技能技法的原因常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失落感。包粽子是技术活,既要包,也要扎,幼儿往往力不从心。在尝试操作环节,老师提供足够大的纸张,鼓励幼儿往里面放沙子,然后进行包裹,最后再用线绳扎紧。只要沙子不往外泄漏就算成功。另外老师在重、难点方面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促进幼儿产生成功体验,激发他们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趣。
二、构思与设计——手工活动之蓄
手工制作中的构思通过幼儿想像和思维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性能进行全面的计划与思考,是支配创作意图、储蓄创作活动的能源,也是手工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设计相对于构思环节来说,是置后的,是幼儿把大脑中的构思进行具体化的操作,需要不断修正、重构、完善。此教学环节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积累经验、丰富表象
在对龙船的制作进行构思时,老师提供了已做好的作品。启发幼儿思考:“它的整体形态是什么样子的?”(既像龙又像船)“船头上竖起来的像什么”(小鹿的角)“船身上有什么”(像鱼鳞一样的花纹)“船尾什么样子的?”(高高的向上翘起)。另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儿歌、谜语来增强幼儿对龙船表象及造型特点的感知和认识。
2.提供多种材料,激发幼儿联想
目前的手工教学中存在让幼儿“照图剪图”的现象,这种做法剥夺了幼儿独立思考的机会,“依葫芦画瓢”只能使幼儿的思维更加机械,无法实现他们自己的创作构思。正确的做法是老师应该熟悉各种手工制作材料的特点和性能,把契合本次主题和最适合幼儿的材料提供给他们。如编结蛋网时,老师提供的彩线粗一些,颜色丰富一些、线的材质可包括腈纶、棉质、混纺和羊绒,这样可塑性更强,如果过于单一,幼儿不仅不宜掌握编结要领,活动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在制作龙船时,给幼儿提供了不同硬度的卡纸,可请幼儿积极联想与思考:龙船的身体用什么样硬度的卡纸?船身的花纹呢?材料的适应性加上幼儿的积极联想能较好地促进幼儿的构思能力发展。
3.通过欣赏学习技法
幼儿手工作品制作的技法可以通过欣赏的形式来获得。老师提供了不同操作材料制成的百岁索、同一种材料制作的不同种形象的老虎鞋、多种材料制作的多种形态的龙船供幼儿观察、欣赏。幼儿解读了这些作品的艺术语言,了解了这些作品的制作技法,从而拓展了幼儿思维空间,更提供了创作、构思的线索。
三、制作与装饰——手工活动之续
制作是对意图与构思、设计两个阶段的表现与表达,是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加工,改变材料的现状,延续、拓展前两个学习阶段的施工过程。装饰是手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作品的美化,以实现手工作品的视觉美感,提高艺术表现力。
这一阶段,需要做以下几点:
1.学习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手工材料的使用方法是掌握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在制作老虎鞋时,老师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材料制作?他们通过实验、尝试、操作和比较,一致认为彩纸柔软,便于造型。在剪老虎鞋的鞋底时,幼儿发生了争执,毛毛大声对帅帅说:你做的老虎鞋怎么一只大一只小?帅帅无奈地笑笑: “我一只一只剪的呀,我也不知道?”老师抓住契机问: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保证老虎鞋一样大小呢?兰兰说:“不能一只一只的剪,把一张纸对折,可以一次就剪下两只鞋底。”可心说“先剪下一只,然后放在另一张纸上,照着画下来再剪,就一样大了”。幼儿在装饰老虎鞋的时候迁移了这个经验,运用对折剪的方法,一次剪下两只“爱心”图案,分别粘贴在两只鞋子上,并且他们发现两只鞋子上的图案只有对称才好看。
2.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
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作用。
(1)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为作品修饰增色。在进行老虎鞋的装饰时,幼儿只需要用水彩笔在上面画上自己喜欢的花纹,就能起到美化作用。
(2)直接将手工作品与绘画活动相融合。
制作好的龙舟粘贴在底纸上,幼儿在底纸上添画水波、浪花、鱼儿、水草,组成一幅有浮雕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3.临摹、仿制与独创相结合
制作与装饰的阶段,总有些能力弱的幼儿需要老师特别照顾和关注。慧慧撅着小嘴,急得快哭了,原来她在编结百岁索时遇到了困难。老师坐到她的身边,拿起丝线,每编结一道程序,引导慧慧照着做,以帮助她清楚地掌握百岁索的基本制作步骤和制作技能。但过多临摹会抑制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独创是手工制作的最高境界,但是大班幼儿独立创造出与原作完全不同、全新的作品形象还是有很大难度的。而仿制介于二者之间,兼具临摹和独创的特点。如在做龙船时,船身可以模仿成品,而对船身的装饰方法则要求幼儿有所创新,色彩上可以运用对比色、渐变色,装饰则要求运用螺旋纹、羊角纹、云头纹等图案,这样幼儿的创造能力会逐渐发展。
幼儿的作品是幼儿情感、技能的结晶,老师必须优化作品的用途,这样才能体现出对幼儿劳动成果的尊重。本次活动中,幼儿制作的龙舟、百岁索、老虎鞋等作品虽然不够精美、细腻,但是稚拙中透露着灵气,加之手工作品本身立体感较强的特点,装饰活动环境是上佳选择。比如老虎鞋,可以布置在区域里,不仅满足美化区域环境的需要,而且还能供幼儿玩“成双成对”“排序”等游戏;编结的百岁索有各种颜色,可以一只一只串联起来,变成一幅镂空的门帘;蛋网悬挂在墙上,有一种灵动的艺术感;龙船的船身上贴上小作者照片,粘贴在主题墙上或悬吊于活动室,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小主人……
幼儿手工创作过程包含了创作意图、构思与设计、制作与装饰环节。我围绕这几个阶段开展教学指导工作。
一、激发制作意图——手工活动之序
意图既是手工制作活动的前奏,也是创作活动的开端,它制约着幼儿一切的行为和方向。实现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给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与操作材料充分接触,幼儿的创作意图才能逐渐产生。端午节有做绿豆糕的习俗,老师提供彩泥供幼儿尝试操作,在团、压、揉、搓、拍、捏、滚等活动中,幼儿对彩泥的可塑性有了充分的了解,操作环节才能带着意图去制作绿豆糕。
2.在游戏与欣赏手工作品的过程中明确制作意图
过端午节,成人喜欢在孩子的手腕上系上百岁索,寄予美好的祝愿。百岁索用五彩丝线编结而成,色泽光亮、鲜艳。老师提供了制作百岁索流程的PPT,供幼儿欣赏。另外在区角游戏时,引导幼儿对成品百岁索进行颜色、粗细、大小、编结方法的分类。幼儿的手工制作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悄悄萌发。
3.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帮助幼儿实现创作意图
幼儿虽然有了一定的创作意图,但是由于技能技法的原因常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失落感。包粽子是技术活,既要包,也要扎,幼儿往往力不从心。在尝试操作环节,老师提供足够大的纸张,鼓励幼儿往里面放沙子,然后进行包裹,最后再用线绳扎紧。只要沙子不往外泄漏就算成功。另外老师在重、难点方面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促进幼儿产生成功体验,激发他们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趣。
二、构思与设计——手工活动之蓄
手工制作中的构思通过幼儿想像和思维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性能进行全面的计划与思考,是支配创作意图、储蓄创作活动的能源,也是手工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设计相对于构思环节来说,是置后的,是幼儿把大脑中的构思进行具体化的操作,需要不断修正、重构、完善。此教学环节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积累经验、丰富表象
在对龙船的制作进行构思时,老师提供了已做好的作品。启发幼儿思考:“它的整体形态是什么样子的?”(既像龙又像船)“船头上竖起来的像什么”(小鹿的角)“船身上有什么”(像鱼鳞一样的花纹)“船尾什么样子的?”(高高的向上翘起)。另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儿歌、谜语来增强幼儿对龙船表象及造型特点的感知和认识。
2.提供多种材料,激发幼儿联想
目前的手工教学中存在让幼儿“照图剪图”的现象,这种做法剥夺了幼儿独立思考的机会,“依葫芦画瓢”只能使幼儿的思维更加机械,无法实现他们自己的创作构思。正确的做法是老师应该熟悉各种手工制作材料的特点和性能,把契合本次主题和最适合幼儿的材料提供给他们。如编结蛋网时,老师提供的彩线粗一些,颜色丰富一些、线的材质可包括腈纶、棉质、混纺和羊绒,这样可塑性更强,如果过于单一,幼儿不仅不宜掌握编结要领,活动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在制作龙船时,给幼儿提供了不同硬度的卡纸,可请幼儿积极联想与思考:龙船的身体用什么样硬度的卡纸?船身的花纹呢?材料的适应性加上幼儿的积极联想能较好地促进幼儿的构思能力发展。
3.通过欣赏学习技法
幼儿手工作品制作的技法可以通过欣赏的形式来获得。老师提供了不同操作材料制成的百岁索、同一种材料制作的不同种形象的老虎鞋、多种材料制作的多种形态的龙船供幼儿观察、欣赏。幼儿解读了这些作品的艺术语言,了解了这些作品的制作技法,从而拓展了幼儿思维空间,更提供了创作、构思的线索。
三、制作与装饰——手工活动之续
制作是对意图与构思、设计两个阶段的表现与表达,是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加工,改变材料的现状,延续、拓展前两个学习阶段的施工过程。装饰是手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作品的美化,以实现手工作品的视觉美感,提高艺术表现力。
这一阶段,需要做以下几点:
1.学习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手工材料的使用方法是掌握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在制作老虎鞋时,老师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材料制作?他们通过实验、尝试、操作和比较,一致认为彩纸柔软,便于造型。在剪老虎鞋的鞋底时,幼儿发生了争执,毛毛大声对帅帅说:你做的老虎鞋怎么一只大一只小?帅帅无奈地笑笑: “我一只一只剪的呀,我也不知道?”老师抓住契机问: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保证老虎鞋一样大小呢?兰兰说:“不能一只一只的剪,把一张纸对折,可以一次就剪下两只鞋底。”可心说“先剪下一只,然后放在另一张纸上,照着画下来再剪,就一样大了”。幼儿在装饰老虎鞋的时候迁移了这个经验,运用对折剪的方法,一次剪下两只“爱心”图案,分别粘贴在两只鞋子上,并且他们发现两只鞋子上的图案只有对称才好看。
2.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
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作用。
(1)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为作品修饰增色。在进行老虎鞋的装饰时,幼儿只需要用水彩笔在上面画上自己喜欢的花纹,就能起到美化作用。
(2)直接将手工作品与绘画活动相融合。
制作好的龙舟粘贴在底纸上,幼儿在底纸上添画水波、浪花、鱼儿、水草,组成一幅有浮雕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3.临摹、仿制与独创相结合
制作与装饰的阶段,总有些能力弱的幼儿需要老师特别照顾和关注。慧慧撅着小嘴,急得快哭了,原来她在编结百岁索时遇到了困难。老师坐到她的身边,拿起丝线,每编结一道程序,引导慧慧照着做,以帮助她清楚地掌握百岁索的基本制作步骤和制作技能。但过多临摹会抑制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独创是手工制作的最高境界,但是大班幼儿独立创造出与原作完全不同、全新的作品形象还是有很大难度的。而仿制介于二者之间,兼具临摹和独创的特点。如在做龙船时,船身可以模仿成品,而对船身的装饰方法则要求幼儿有所创新,色彩上可以运用对比色、渐变色,装饰则要求运用螺旋纹、羊角纹、云头纹等图案,这样幼儿的创造能力会逐渐发展。
幼儿的作品是幼儿情感、技能的结晶,老师必须优化作品的用途,这样才能体现出对幼儿劳动成果的尊重。本次活动中,幼儿制作的龙舟、百岁索、老虎鞋等作品虽然不够精美、细腻,但是稚拙中透露着灵气,加之手工作品本身立体感较强的特点,装饰活动环境是上佳选择。比如老虎鞋,可以布置在区域里,不仅满足美化区域环境的需要,而且还能供幼儿玩“成双成对”“排序”等游戏;编结的百岁索有各种颜色,可以一只一只串联起来,变成一幅镂空的门帘;蛋网悬挂在墙上,有一种灵动的艺术感;龙船的船身上贴上小作者照片,粘贴在主题墙上或悬吊于活动室,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