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形态设计中形式美的展现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j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形态设计也趋向于多元化。设计需要承载的意义日趋丰富,各种设计理论层出不穷,各种元素给形态设计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而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这就要求设计师不断追求对于形态设计中形式美的展现。本文正是基于此,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讨论。文章在阐述现代形态设计发展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形态设计中的自然美、建筑之美、人体之美的展现,旨在为形态设计的发展探索新的方向。
  关键词:形态设计 形式美 展现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形态在其作为设计概念形成之前,人类在数千年的器物制作过程中,形态观念已经形成并得到发展。这种观念是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形态为空间中的基本形体及其态势关系。一般可解释为物体的形状、姿态。但形态作为艺术创造的载体,是指带有人类感情和审美情趣的形体。是指各类具体的艺术形态,如建筑形态、产品形态、手工形态、舞蹈形态、绘画雕塑形态等。
  围绕形态的系列相关名词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形——是造型要素,指一切可见物的外形状貌,是带有专业性的用语,也泛指一切平面的图形或主体的形状。在平面设计中,形、形象往往是一个意思。
  形象——是指美术设计中籍以表达一定意义的视觉形象。也可称其为视觉形象、视觉单元。形象必须借助于形状、大小、色彩、肌理才能体现并且被人的眼睛实际见到,所以在设计中,把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称之为视觉元素。
  造型——指主动地创造形态。这里视觉艺术最基本的形式,也是一个艺术家或是设计师最基本的能力。
  大千世界,万物千奇百怪,各具有一定的形态,不仅不同的物种形态千变万化,即使相同物种的形态也不尽相同。无机物的形态如此,生命之物的形态也是这样。
  卵石,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形状,没有棱角、各个角度都呈现圆弧形状、外形柔顺是这种形态的主要特征。以小巧、轻便著称的日本家用电器的外观设计很多都借鉴了这一类的形态。同样是水冲刷而成的山石,同样没有棱角、形态饱满,如果尺度扩大,就会造成不同的感觉,如苏州天平山上的石头,就显得较为憨厚、淳朴,平易近人。
  自然物的形态如此,人造物的形态更是这样。这些千变万化的形态充斥于我们的周围,按照自然和社会的法则而生生不息,构成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构成我们认识形态的经验世界。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领域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而这其中对形态设计的研究问题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
  
  二 现代形态设计的发展
  
  由康定斯基开创的对形态的系统研究,经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的影响,以及纳吉、艾伯斯等人的发展,终于使人们逐步接受并切实体味到了形态要素本身的表现力所特有的能量,形态设计在现代艺术中得以进一步延续和深化。
  我们应该看到,20世纪发展起来的现代设计与过去的传统设计是完全不一样的,其中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现代形态设计的发展所处的大工业化机器生产的特殊环境,以及现代社会人类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和文明习惯的促使,而这些是传统设计中所不可能具有的条件。在20世纪的现代设计中,现代主义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设计概念。设计作为通过“一种周密的设想、计划,以获得适合人们需要的固定且有形和美好的产品目的,其所达到的功效还可以经过计算而精确地测定出来”的概念是有前提的,即它必须在工业社会中才能产生,换句话也就是说现代形态设计是工业社会的设计。
  20世纪80年代以后,技术的发展、电脑技术的大量采用,促成了生产力迅速的发展,产品形态日益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准也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正规文化的艺术设计倾向,渴望突破功能局限的新形态、多元化形态出现的精神趋势也使设计文化日新月异,波普推翻了现代主义重功能、少装饰,经久耐用的设计规范,而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宇宙时代”风格、激进设计等思潮孕育而生,符合这种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任何风格、任何形式,任何元素、任何肌理通过适当的组合都可以成为一种美的形态,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审美需求,也是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以后出现的必然结果。当今的形态设计正朝着功能完善、外形个性、多元的方向发展。
  
  三 形态设计中的自然美
  
  形态设计中发现美,展现美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很多最朴素最纯粹的美感都是从自然界直接或间接获取的。人类对客观自然物的美的认识,起初也并不感知。
  原始人在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的情况下,把自然事物当作神秘的异己事物时并不感到美。然而,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漫长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自然界中众多美的事物。在原始社会,当人类还是以狩猎和打鱼为生时。对经常接触到的动物特别亲切,动物成为当时人类赖以生存的食品,与人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动物逐步成为装饰器物的美的对象。之后,人类发现了种子植物,产生了农业,开始了定居生活,去熟悉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形状特征等,植物也逐步成为美的对象。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领域也逐步扩大,直至今天,人们都认为鱼、蝴蝶、各种花草植物、山水、云雾等大量自然物是美的。人从自然界中感受到很多美丽动人的形象,这些形态也陶冶着人们的审美情趣。
  
  四 形态设计中的建筑之美
  
  建筑形态的审美是借助于建筑结构的不同手段达到的,这种结构的基础是以一定的立体空间结构,通过立体形式规律,如比例、节奏、光影、虚实等塑造手段,创建出风格迥异的造型特征。建筑的审美还建立在文化与历史的基础上,不同时期的建筑造型表达了各自明确的社会功能与目的。建筑形态之美体现在建筑艺术中,它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建筑形态美的分析也应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史与技术发展史的基础上。
  建筑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始终表现了各个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特点。然而,在不同的时代,建筑的形态始终与功能、技术相互关联。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原始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在同自然力作斗争的过程中,建造了原始的房舍作为对付敌对自然力的防卫手段。从最初的栖居于树上或住在天然的洞穴里,到逐渐发现了人工的竖穴居和地面的居所,如圆形树栅、帐篷及长方形的房屋等。
  至农业发明后,定居的生活要素开始有个固定的安身之所,建筑就此诞生,最早的建筑首先是为实用。如我国的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6000年)为木结构;公元前5000年的葡萄牙石窟是石结构。到了奴隶社会,埃及的建筑占据了卓越的地位,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该建筑是正方锥形,气势雄伟,其稳定的构造屹立于一望无际的金色沙漠中,在蔚蓝的天空下,神秘与永恒为它的主基调。
  公元前11世纪,希腊半岛上逐渐形成了被称之为“希腊”的统一民族和文化,其建筑风格具有开敞明朗、庄严典雅的艺术气质。古希腊人在仔细观察自然界的种种事物后,发现了美的物体在形式上都具备了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在古希腊的建筑中,其石柱比例都有严格的数字关系。神庙的对称形式和柱的有规则的序列,都呈现出一种庄重之美。
  中世纪的建筑形态值得一提的是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建筑是由古西亚的砖石拱券结构、古希腊的古典柱式和古罗马的宏大规模综合而成,特别在拱、券、穹窿方面的形式灵活多样,其另一特色是彩色云石玻璃砖镶嵌技术和用彩色面来装饰建筑。拜占庭风格的内部装饰则结合了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的技巧。
  另外,哥特建筑也是这一时期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产物。其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以尖券、尖肋骨拱顶、飞挟壁、柬柱等为其主要特征,教堂和封建领主的堡垒往往高耸于城市之上,以达到精神上的统治作用。最早的哥特式风格出现在12世纪,后经连续不断的发展和丰富,直到16世纪初,才逐渐为文艺复兴风格所取代。
  从19世纪中叶到目前的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世界建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主义建筑形态蕴育而生,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受到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国际主义运动”等思潮的影响,产生了各种形态迥异的建筑表现语言,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建筑理论模式和人类的居住环境。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向现代主义挑战并否定其内涵的后现代主义发展起来,其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建筑造型在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在表现手法上,则大量采用各种历史的装饰符号,加以折衷的处理,使建筑造型打破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多年来的垄断,开创了新装饰主义的新阶段。
  
  五 形态设计中的人体之美
  
  人体是世界万物中最具灵性、最美的形态。健康的人体之美是无与伦比神奇绝妙的。从古至今,表现人体美是一个永恒的题材。
  艺术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发现了人体的艺术美、造型美及人类本身的审美价值。荡涤着人体认识的污秽,使人们更本质地认识、了解、升华——人类的高级与高尚、完美与精确、自然与精神、本质与现象,然而正因为如此,人类将安详、平静,与自然融为一体。
  艺术家们对人体的认识是具体的,在技术上几乎深入到了与医学、心理学、生理学家同步的状态,然而在艺术上又走向了一个新的目标方向,达·芬奇的研究可以说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他亲自解剖尸体,研究筋骨皮腱,包括对于深层肌的了解,据传他解剖的尸体不少于一个专业医师解剖尸体的数量,所以他的作品中人体的精确程度也就不足为奇了。艺术家们在对人体了解的基础上艺术的表现更是千姿百态。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安格尔的《泉》、罗丹的《吻》、毕加索的《和平》无不精彩,无不真切,无不传神。是完美的人体外在形态与内在情感的有机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充分体现。
  有史以来,人类始终没有改变对人体美的追求。女人体的完美、娇美,自然曲线的音乐感、节奏感,优美之美;男人体的雄健、力量、体量,以及向外扩张的英雄式的壮美之美。无论是古代的作品还是现代的作品都洋溢着美学的气息。激发人们向上的审美感受,同时在规范着人的审美判断并且也表现出不同时期的审美标准。希腊雕塑《库罗斯像》显现出了自然主义风格,其写实程度也不难看出解剖学的功底以及对人体比例美的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创世纪》、《大卫》等作品,将人体的英雄气概体现得淋漓尽致。雕塑四时的《日》、《夜》、《午》、《暮》,人体刻画得生动、自如,且将民俗味道融于其中。
  毋庸置疑,人体美具有审美价值,属美学范畴。女人体、男人体的优美与壮美,其中美的趣味由于人体表象和内在特征不同,审美主体的情趣不同,又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感觉,审美主体在努力发现符合于审美理想的人体美。因此,不同的审美主体对于人体美的发现情形不尽相同。艺术家在追求人体美的艺术活动中,努力颂扬人类——其他生灵不可比拟之美。
  
  六 结语
  
  形态设计作为一种人类有意识的创作活动,其涉足领域是相当广泛的,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从而得知,其中形式之美的展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作为新时期的设计师,如何正确把握设计过程中对于形式美的展现,无疑是设计中的关键。我们要在不断发现形式美的过程中,熟练运用展现形式美的技巧,有力推动形态设计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永毅,罗小未:《产品设计现代生活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2] 吴翔:《产品系统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
  [3] 吴海红、朱仁洲、周小儒:《产品形态设计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4] [日]利光功,刘树信译:《包豪斯——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摇篮》,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8年。
  [5] [美]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编,雷晓鸿、邹玲译:《工业产品设计秘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
  丁宁,男,1986—,浙江苍南人,浙江万里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平面视觉传达设计。
  沈凯峰,男,1986—,浙江嘉兴人,浙江万里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平面视觉传达设计。
其他文献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凝聚高校教师和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课程教学以外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育人作用,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保障.从高校教师党支部提
美术馆的展览、学术研究以及推广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在收藏足够数量和高品质的美术作品和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也是确定美术馆学术地位的基础。因此,收 The exh
本文的目的是展望教育和工业合作组织如何为了耐火材料工业用户的利益加强合作.探讨了三个利益方,一方是耐火材料生产制造商和用户,另一方是大学的教育工作者.最后,简要介绍
会议
在高温节能领域,轻质耐火材料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简要介绍气凝胶及多孔陶瓷的制备、性能以及在隔热领域的应用.这两种材料都是具有低密度和高气孔率的多孔材料,它们都表现出
在“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注重学生价值取向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思想政
通过对植物营养中碳短板的认识现状的分析,认为碳短板严重制约作物养分平衡,并总结了补碳的新途径,总结了有机碳肥生产技术要点,基于有效碳概念,对有机肥的作用、生产技术、有机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聚焦制度优势,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文章主要介绍了印度经济处于十字路口,一方面核心产业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如征地,高利率体制,二代改革进展缓慢损害着工业的发展前景.印度耐火材料行业与核心产业,如
会议
省柑桔优良单株果品鉴评会议于1980年元月3~9日在福州市召开。这次柑桔优良单株果品鉴评会是在去年元月鉴评会议的基础上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和部分柑桔主产县、生
[摘 要] 高职院校社团是学生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以专业类社团为分析对象,从构建融合型育人队伍、创新融合社团活动、改革社团教育方法与载体和建构社团活动“课程化”模式四个方面入手,研究、探索“社团思政”的实施路径,达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要求。  [关 键 词] 专业类社团;社团思政;社团活动课程化  [中图分类号] G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