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重组潮下的壳价值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_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5月28日起推出了红刊投资论坛栏目,本着“实用高于一切”原则,《证券市场红周刊》诚邀顶级的经济学家、有最牛的私募经理、有最接地气的投资达人,通过他们的视角和语言,系列解读宏观经济动态,预判资本市场风云、指点A股投资江山。投资者可通过《证券市场红周刊》官网www.hongzhoukan.com、《证券市场红周刊》微信、《红刊财经》微信时时了解红刊投资论坛最新动态。
  本周二,市场一根放量的大阳线,给投资者带来多方反攻的预期。但接受《红周刊》采访对象对市场的未来还存在着很大分歧。而顺丰拟作价433亿元借壳的民企鼎泰新材连续四个一字板,再度引发市场对于民企壳资源的关注。在上周《红周刊》与投资者分享了国企改革重组的投资策略和机会之后,本周佳盛投资总经理王炜再次做客红刊投资论坛,与投资者探讨如何发现和挖掘民企重组壳资源的投资机会。
  找壳是智力活 等停牌是体力活
  相较于国企改革重组的难以捉摸,王炜表示,民企重组方式则简单、有条理得多,股价的想象空间也更大,成为不少优质资产青睐民企壳资源的重要原因。民企重组的有迹可循,让在壳资源领域摸爬滚打十多年的王炜逐渐摸索出其中的“诀窍”,什么类型的民企上市公司容易成为抢手壳资源?民企重组前有何征兆?押宝壳资源时该何时入场、何时出场?不过,作为壳资源领域“牛人”的王炜,同时也直言“找壳是智力活,等停牌却是体力活”,要想押宝成功,不仅要脑力,还需过硬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壳资源的市场波动,以免押准了却拿不住,建议初期参与押宝重组的投资者资金持有量不要超过总资金量的20%。
  壳资源抢手,民企控股权水涨船高
  《红周刊》:近期,顺丰快递拟作价433亿元借壳民企上市公司鼎泰新材,5月31日复牌后,已经迎来了4个一字板涨停,这再度引发市场对于民企壳资源的关注。在此之前,圆通速递、搜房控股、永达汽车等中意的壳资源也均来自于民企上市公司,数据显示,在以往被借壳案例中,民企上市公司占比达到77%,远超其在A股65%的上市家数的占比。您怎么看近期频繁发生的民企上市公司重大重组现象?
  王炜:首先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这几年M2(广义货币供应量)大增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末M2余额为47.5万亿元,而截至2015年底M2余额已高达139.2万亿元。钱多了,人们做投资的欲望也就更强烈。其次,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大量风投公司诞生,并将投资触角伸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当前不少新涌现的大型民企都有风投资金参与。但风投参股公司是抱着赚钱目的来的,最终要退出的。而综合当前国内外资本市场来看,美元的升值周期已经开启,把握当下,成为不少风投公司的首选,纷纷希望借用A股的高估值(相对于国外和香港市场)变现资产和获得企业发展的巨额融资,这也导致去年以来民企资产重组比往年要多很多。
  《红周刊》:您刚才提到,当前民企资产重组明显高于往年,那对于A股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民企壳资源的炒作大环境是否已经发生变化了?
  王炜:对于投资者来说,做股票要做当年的热点和概念,找准当年的热点和概念对我们盈利与否十分关键。现在做壳的背景是壳供不应求,大量公司要借壳上市或大量项目被上市公司收购!投资者稍微一分析就可以发现,当前民企壳资源公司批量出售股票的控股权交易价格水涨船高,仅最近一个月就有数家公司动辄10亿元、20亿元来购买民企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这背后其实隐含着更大规模的资产变现和融资需求。但需注意的是,虽然民企上市公司控股权价格大涨,但相关上市公司二级市场的股价却没有太大起色,这其中就蕴藏着巨大的机会。这不仅是做民企壳资源的理论基础,也是当前壳资源炒作的大环境。
  民企重组包袱轻,优质资产更看重小盘股
  《红周刊》:上周采访中您提到,相较国企改革重组而言,您更看好民企重组的投资机会。您的理由是什么?
  王炜:做投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提前知道在什么时间段能获得什么结果。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对比国企改革重组和民企重组的投资机会,一是重组时间问题,国企重组第一要务是社会责任,效益放在第二位,因此国企停牌重组时间难以确定。大量的国企剥离资产达到几近净壳的程度是以几年为单位计算,例如江西纸业(旧名,现九鼎投资)资产剥离过程达9年,祥龙电业5年左右,闹出不少乌龙的昌九生化从剥离资产至今则已达6年。相较而言,民企可把脉程度则比国企强很多。因为民企重组注重效益即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新东家花10个亿买壳获得控股股东地位,6个月到一年内必定注入资产概率高达70%。因为,10亿元卖壳资金一年的财务费用如果按7000万计算,那每个月最少580万,财务费用不菲。时间越长,消耗的成本也就越高,就越不划算。二是,国企重组因牵涉国有资产流失,决策程序多,牵扯人员多,过程复杂。民企重组一般就是实际控制人说了算,实际控制人看过方案觉得大有可为,脑袋一拍即可执行,决策过程快,决策人员少,效益非常高。三是,重组后民企股价上涨空间比国企更大。民企上市公司重视与估值高的新兴行业企业合作,一旦重组成功,二级市场股票价格上涨幅度大,而国企壳资源仅最近两年才开始与高新技术拟上市公司有接触,以前国企重组很少涉及高新技术行业,重组后一般涨幅都不太大。
  《红周刊》:从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民企壳资源公司相较国企有不少优势,顺丰、圆通、九鼎投资等公司选择借壳民企公司上市是否也受上述因素影响啊?具体来看,什么样的民企上市公司容易成为优质资产的借壳对象?
  王炜:不少优质资产选择民企上市公司作为壳,与上面谈到的时间成本、流程问题确实会有很大关系,这也正是民企壳资源的优势所在。具体来看,一般来说容易被选中为壳的股票,主要有几个特征:首先,股本不能大。股本大被借壳难度就大,业绩稀释较高,股票价格涨不动,超过5个亿股本基本上不用考虑。其次,资产规模不大,如果资产规模大,新进大股东无法应对这块资产。不过这其中需要区分借壳上市和重大资产注入两种情况,如果是借壳上市的一定是选择资产规模较小,不能大于15个亿,便于剥离。如果是重大资产注入的一般资产规模不能太小,但是超过30个亿也不行,超过30个亿的公司转型非常困难,时间周期长。最后是财务费用和或有债务越少越好,其中财务费用对应借款,或有负债指对外担保。一般来说,不论是借壳还是资产注入,债务大都是民企壳资源的致命缺陷。因此,借壳方在挑选壳资源标的的时候,发现超过2000万财务费用的公司基本也都不再考虑了。此外,通过年报和平时公告可以分析出上市公司对外的担保情况,一般来说公司的或有负债不会超过20%~30%。   民企重组停牌有征兆,摸准套路押中宝
  《红周刊》:有数据统计,被借壳公司复牌后在十几个交易日内相对市场的累计超额收益平均高达70%以上,近期典型的被申通快递借壳的艾迪西曾连收13个涨停,巨人网络借壳的世纪游轮创出连续20个涨停,阶段涨幅5倍多。但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妖股”可见而不可及。作为业内资深人士,您都是如何来挑选潜在壳资源标的股的?
  王炜:通常来说,我们先会从上市公司公告、集团公司讲话等等所有能公开收集的资料。然后通过半年以上的时间收集和分析公司战略意图,可能会注入什么类型资产等,当然在这半年当中还需适时瞅准暴跌可能带来的买点。
  《红周刊》:您这种分析是专业级别的,那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有没有比较简单的预判方式,比如说,根据您的投资经验,上市民企重组有没有什么征兆?
  王炜: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我发现上市公司停牌重组前的确是有征兆的。第一,建议关注大股东转让的上市民企。一般情况下,新民企大股东通过花10亿~20亿元买下上市民企的控股权,背后一定是有重大意图的。随后投资者可以分析新进大股东实力背景,他是壳掮客还是自身有资产想注入。方法很简单,网络搜索新大股东旗下有哪些资产,通常新大股东资产在50亿元以上的规模才会花10亿~20亿元购买上市公司控股权。如果确认新进大股东很有实力,旗下资产规模巨大,一旦发现壳公司大规模剥离资产,基本上可以确认停牌重组就会在6个月至1年之内发生。最近停牌的*ST江泉和黑牛食品都是走的这个套路。需提醒的是,私募、信托、基金等成为上市公司新大股东或某企业通过举牌成为上市公司新大股东情况,上市公司停牌重组的概率不大,可排除。
  第二,高度控盘的壳公司重组概率大。一般来说,股东人数集中说明有资金高度看好,比如股东户数从4万降到2.5万的时候就值得高度注意。不过,这需要投资者有比较好的操盘技术,从K线图判断资金加仓并确定股东人数减少程度并非易事,但这对于投资者是否加仓确实是十分重要的依据。
  民企重组与否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剥离资产,一旦剥离资产超过总资产50%,其重组在半年内发生的概率大幅提升。在新进大股东背景、意图,股票买点等很多条件统统达到之后,押宝停牌重组难度不大。但至于最终大股东会注入什么资产、复牌后涨幅能有多少,这就比较难预判。通常来说,研究200个壳,能猜准注入资产情况的也就三五家而已。
  跌而不破前期低点为较好进场点
  《红周刊》:掌握了民企重组的基本套路,剩下的就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了。我们该如何来把握个股的进场和出场时机?
  王炜:这个我们也需要分情况来讨论,对于短期重组概率不高,但确定是壳资源的民企上市公司,我们可以来回做差价掘金。判断进场时点的标准是前期低点支撑,一般来说,壳资源股票一定有下档支撑,因为跌得太狠容易让人通过二级市场举牌,所以说上市公司并不会跌到特狠。从K线图来看,如果某只个股经历三次崩盘都没有跌破前期低点,那这个前期低点就是投资者比较好的进场价位。从涨跌幅来看,通常壳资源股票下跌30%就可以慢慢加仓,上涨20%就可以开始考虑退出。
  另一种情况是确定某只股票会重组,这样的公司一旦停牌,投资者无差价可做,同时也很难判断该企业是在下跌过程中还是抗跌过程中重组。对于这种情况,建议投资者结合大盘走势,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价格买入即可,停牌重组是早晚的事情,那就不妨每个月拿出固定的收入来做定期投资,等待丰收。
  《红周刊》:听您分析起来,感觉押中民企上市公司重组好像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但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在您看来,押宝壳资源存在哪些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风险?
  王炜: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找壳是智力活,等停牌是体力活”。选壳难度大,基本面知识涵盖面太广,财务知识、法务知识等基础知识积累很深才能做重组。但在真正押宝重组个股过程中,最大的难度不是压中停牌也不是知道它可能装哪类资产,而是在持仓过程中面对账面经常出现30%~40%波动,投资者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没有一颗强大的心,即使知道某只个股以后会重组也会被清洗出局。
  因此,我不建议一般投资者全仓参与壳资源交易,最多用20%资金做,通过慢慢学习和摸索,在至少成功押宝2个壳公司重组之后,才能拿出整体资金的50%来常年做。此外,建议投资者参与投资的壳资源标的股价越低越好,股价在25元以上的壳资源股坚决不碰,因为一旦重组不成功,暴跌的概率极大;股价在20元以下的高控盘壳资源股存在做差价的空间,即上涨30%放量就卖,暴跌再买回,股价在15元以下的个股则有较高的安全系数,风险相对较少。
其他文献
连续横盘15天后,A股终于在5月31日以一根放量长阳结束了5月份以来的弱势盘整局面。前段时间A股成交量持续地量,市场上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发空方再进一城。那么此轮反弹是短暂的脉冲行情还是将要上演反转好戏呢?本周《红周刊》专访对象邀请到北京胜算投资总经理乐松,作为《红周刊》的资深作者,他曾多次在关键点位发文预判市场,他最近一篇文章是在3月初,认为3月中旬存在中线波段转折契机。此次接受采访时他把此轮反弹
期刊
5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放量突破横盘整理平台,强势站上2900点整数大关。随着指数在2900点上方的整固,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机构资金的提前建仓下,目前市场已正式吹响了进攻号角。而对机构资金的提前建仓迹象,大宗交易平台上早有反映,公开信息显示,在5月大盘地量整理期,机构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低吸了不少个股。  成交规模和折价率同步提升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5月份,沪深两市共有388家A股公司发生大
期刊
一周重大重组事项一览
期刊
基因测序领域近期在技术突破和政策放宽的影响下,不断迎来爆发。从应用市场来看,癌症的诊断治疗应用将是基因测序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之一。尤其随着未来精准医疗将会持续有事件性或政策性刺激,成为成长性确定且投资热度延续的主题板块。  基因测序领域再迎重大突破  近期有关基因测序领域的利好消息接连不断,相应基因测序板块的个股也有异动,如马应龙就于6月28日强势涨停。新华社消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日前批准了首个
期刊
在连续横盘15个交易日后,5月的最后一天,A股终于展开突破,“旱地拔葱”式的行情瞬间使得月内跌幅收窄至0.74%。多家机构认为,进入6月后,在深港通即将宣布开通和A股大概率加入MSCI指数消息影响下,蓝筹股估值有望得以整体提升,而这有利于推动大盘进一步上行。但与之相反的是,也有声音认为,6月A股将直面的诸多不确定性很难被一根阳线所消化,受供给侧改革推进、年中评级等因素影响,6月将是市场信用风险集中
期刊
链接:http://www.taoguba.com.cn/Article/1433798/1  未曾想过分享干货,一是因为炒股这种事情每个人水平不同,方法不同,看待市场的切入点不同,所以很难有效交流。二是要写一篇负责的文章需要花太多时间了。三是文字功底有限,我很难将自己所知所想有效表达出来。今天写的这篇文章,我不想把它称之为干货,因为这也仅仅是我入市以来的所思所学所悟。我会谨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尽
期刊
上周小结中,笔者提到“缩量横盘,下周敏感”,认为市场已经盘整了这么长时间,不大可能继续横盘,必须在本周选择突破,要么上涨100点,要么下跌100点。本周市场确实出现了突破,说对了吧。  本周突破的原动力是什么?  常年做市场分析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预测市场,其实市场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只能应对。上周笔者是因为实在看不清未来走势,所以才从直觉出发,说市场一定出现方向突破,至于后面关于美元指数和政策的
期刊
沪深一周重要公告
期刊
想穿越2930点不是那么容易的  主持人:百无聊赖之际,周二一根绝代长阳重燃红色激情,常看泛舟博客的朋友注意到,周一晚上突然口风变了,开始暧昧了,小泛快说说什么情况。  泛舟:你看过博客还要问咋回事啊!写得很清楚,周一沪指的成交金额离地量只差毫厘了。这个标准我以前也说过。而且也不仅仅是周一,上周我就始终觉得,每天1200多亿的成交金额,怎么可能击穿下档22个交易日,日均2100亿的支撑平台呢?所以
期刊
沪深观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