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印迹纳米TiO2对Cr(Ⅵ)的吸附特性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chu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离子印迹纳米TiO2对Cr(Ⅵ)的吸附特性。[方法]采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在醋酸溶液中以重铬酸钾为模板,以壳聚糖为单体,以KH560为交联剂,在纳米TiO2表面接枝制备Cr(Ⅵ)印迹聚合物,并通过扫描电镜、静态吸附平衡试验研究聚合物的结构、形貌特征及吸附特性。[结果]铬离子印迹纳米TiO2对0.30 mg/mL的铬溶液在pH 2.0、振荡30 min、吸附剂用量0.30 g时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可达96.2%。用13 mL 1.0 mol/L的HCl溶液洗脱40 min即可将其脱附90%以上。在此优化条件下,印迹和非印迹物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47.7和23.5 mg/g,印迹物的特异性吸附量为6.92 mg/g,最大富集倍数为100倍。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7%105.2%,RSD为1.90%5.05%。 [结论]Cr(Ⅵ)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特异性吸附显著。
  关键词离子印迹;纳米TiO2;Cr(Ⅵ);富集;分离
  中图分类号O6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502004
  重金属铬具有毒性,含铬工业废弃物排放后进入环境,会在动植物体内富集和转移,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危害严重。铬在食品和药品中的含量相对较低,同时在检测时会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因此在铬的测定及预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12]。含Cr(VI)样品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电化学反应、离子交换反应、吸附作用、协同反应、溶剂提取法、膜过滤法等[37]。离子印迹纳米TiO2是将模板分子接枝到无机网络结构中,同时兼顾纳米材料和离子印迹二者的优点,从而产生更多新位点。离子印迹纳米TiO2吸附量增加,选择性增强,还能有效解决了包覆过深难以洗脱的问题[89]。已有部分学者采用离子印迹技术分离、富集金属离子[1014],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但Cr(Ⅵ)印迹纳米二氧化钛用于铬的分离富集研究并不多见。笔者采用离子印迹技术在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制备Cr(Ⅵ)印迹物,对该聚合物的表面形貌及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旨在为Cr(Ⅵ)的分离和富集提供参考 。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1.1.1仪器。
  TAS99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产品;扫描电子显微镜,为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OL)产品;L550低速离心机,为湖南赫西仪器装备有限公司产品;pHS3C型pH计,为上海精密科学有限公司产品;EL240电子天平,为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产品;HY5A型回旋式振荡器,为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产品;KQ300B型超声波清洗器,为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真空干燥箱,为北京普析通用有限责任公司产品;GZXDH6002干燥箱,为恒学仪器厂产品。
  1.1.2试剂。
  纳米TiO2(P25),购自德国Degussa公司;壳聚糖,脱乙酰率≥95%,分析纯,购自西安沃尔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KH560,购自南京曙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盐酸、醋酸、重铬酸钾均为分析纯;实验室用水为二次去离子水。
  1.2试验方法
  1.2.1离子印迹纳米TiO2制备与表征。
  先将纳米TiO2置于500 ℃左右条件下加热活化2 h。将8090 mL 0.1 mol/L的乙酸溶液倒入装有1.8 g壳聚糖的烧杯中搅拌溶解,加入0.5 g K2Cr2O7,搅拌均匀,再常温磁力搅拌1 h。搅拌结束后,加入18.0 mL KH560交联剂,混合均匀,放入振荡器中反应56 h直至反应充分,生成高度交联的网状聚合物。称取1.5 g活化好的纳米TiO2加入至聚合物中,超声分散3050 min,使其接近凝胶状。将印迹物倒入培养皿,平铺保持其厚度小于1 cm,先在常温干燥至凝胶化,再放入60 ℃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取出研磨制粉,过100目筛。用0.5 mol/L HCl超声清洗,洗脱液溶液中的铬无法检出,再用蒸馏水进行洗涤至中性,干燥,备用。
  非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不加模板分子K2Cr2O7,其余与上述过程相同。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和孔径的测定进行表征。
  1.2.2吸附性能评价。
  准确移取3.0 mg/mL的铬溶液1.0 mL置于离心管中,调节pH,加入0.30 g印迹聚合物,定容至10 mL。超声振荡,静置10 min,离心后移取上层清液(A);沉淀物用去离子水水洗23遍,再加入定量HCl溶液进行洗脱,振荡后离心,移取上层清液(B)。采用FAAS分别测定原液及A、B液中的Cr含量m原、mA和mB。
  吸附率=(1mA/m原)×100% (1)
  洗脱率=(mB/m原)×100% (2)
  静态吸附量Q=(m原mA)/m原 (3)
  特异性吸附容量△Q=QIIPQNIIP (4)
  2结果与分析
  2.1表征分析
  2.1.1扫描电镜表征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NIP(图1A)表面比较平坦,而IIPun(图1B)表面粗糙不平;IIP (图1C)表面凹凸不平,好像由有很多微球堆积而成,这是由于模板分子洗脱后留下了很多印迹空穴所致。印迹过程使聚合物表面变得粗糙,不仅增大了吸附表面积,而且结合位点分散也很密集,其吸附容量大大增加,同时提高了对模板的辨识能力。
  2.1.2比表面积(BET)和孔径的测定结果。使用粒径分析仪测定 IIP和 NIP 的比表面积和孔径,样品在液氮冷阱中进行低温氮吸附脱附试验,按照公式计算样品的比表面积,测试前样品需在 120 ℃真空预处理 2 h,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Cr(Ⅵ )离子印迹聚合物(IIP)的比表面积大于非印迹聚合物(NIP),这主要是因为 IIP 中模板离子 Cr(Ⅵ )被洗脱后表面留有空穴,而 NIP 制备时未加模板离子 Cr(Ⅵ ),因此比表面积小。   2.2聚合物吸附条件的选择
  2.2.1不同pH对吸附率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印迹聚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呈现较高的吸附率。当pH为2时,吸附率最高。由于该酸度条件下,Cr2O72+能够保持离子状态,电离平衡较稳定不易被破坏,容易被印迹物的位点更好地识别并吸附,从而吸附率较高。随着体系pH的上升,破坏Cr2O72+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导致吸附率下降。当酸度过高时,壳聚糖在溶液中易酸溶,且条件不易控制,因此吸附率降低。
  2.2.2吸附剂用量的选择。
  从图3可以看出,吸附率随着吸附剂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投入量为0.30 g时,吸附率达到90.2%,再继续增加用量,吸附率上升趋势平缓,增加不明显。综合考虑成本因素,选择吸附剂用量为0.30 g。
  2.2.3振荡时间的选择。从图4可以看出,在pH为2、用量为0.30 g的前提下,振荡30 min时吸附率达到最高(93.8%),且基本稳定,说明该印迹物对Cr(Ⅵ)能够快速吸附。因此,最佳振荡时间为30 min。
  2.3洗脱条件的选择
  2.3.1洗脱剂浓度的选择。
  从图5可以看出,当HCl用量为13 mL,洗脱时间为30 min时,洗脱率随着洗脱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洗脱剂的浓度到0.8 mol/L时,洗脱率增长平缓且基本稳定。因此,最佳洗脱剂浓度为1.0 mol/L。
  2.3.2洗脱剂用量的选择。
  从图6可以看出,用13 mL 1 mol/L的盐酸,洗脱30 min时洗脱率最大,且洗脱率上升平缓、基本稳定。因此,最佳洗脱剂用量为13 mL。
  2.3.3洗脱时间的选择。
  从图7可以看出,洗脱振荡时间对洗脱率的影响较大。用13 mL1 mol/L的盐酸,洗脱40 min时洗脱率最高,变化趋势基本稳定。选择超声时间为40 min。
  2.4最大吸附容量
  准确称取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各0.30 g,分别加入到10 mL浓度分别为0.80、1.00、1.20、1.50、200、2.50和3.00 mg/mL的Cr(Ⅵ)标准溶液中,调节pH为2,超声振荡30 min,离心10 min。从图8可以看出,在优化条件下最大的QIIP和QNIIP分别为47.7和23.5 mg/g,二者的吸附量相差较大。这是因为非印迹聚合物在吸附反应中以物理性吸附为主,而印迹物上存在大量的印迹位点能够特异识别目标离子,从而增加吸附容量,且远高于一些常用的固相吸附剂,吸附效果理想。
  2.5选择性吸附
  选择一些重金属离子(如Cu2+、Pb2+、Cd2+、Zn2+),调节pH为2,通过吸附试验分别测定铬离子的印迹聚合物对不同离子的吸附量,并与非离子印迹物进行比较,计算其特异性吸附容量。由表2可知,印迹物对Cr(Ⅵ)的吸附能力大于非印迹物,印迹物的特异性吸附量为6.92 mg/g。Cr(Ⅵ)印迹物对其他金属离子也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但是远小于对Cr(Ⅵ)的吸附,这是因为印迹物中的印迹空穴对Cr(Ⅵ)的特异性识别,使其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
  2.6最大富集倍数的测定
  底液中Cr(Ⅵ)的含量固定为3 mg,其他条件不变,对富集效果进行考察。
  由表3可知,当富集倍数小于100倍时,可定量回收,回收率在90%以上。因此该方法对Cr(Ⅵ)的最大富集倍数为100倍。
  2.7实际样品分析
  样品经处理后,将样液在最佳试验条件下进行吸附和解吸,结果见表4。
  3结论
  Cr(Ⅵ)印迹纳米TiO2对Cr(Ⅵ)在pH 2的条件下有较好的吸附性,明显高于非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率。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吸附量大和选择性高等优点,适合于样品中微量或痕量Cr(Ⅵ)的富集分离。
  参考文献
  [1]
  柴立元,王云燕,邓荣.水环境中铬的存在形态及去除转化规律[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8):13.
  [2] 冯亮,张玥,温丽英.重金属对农产品的影响及其检测方法[J] .食品安全导刊,2011(3):120123.
  [3] UYSAL M,LRFAN A.Removal of Cr (VI) from Industrial Wastewaters byAdsorption:Part I:Deter mination of optimum condition[J].J Hazard Mater,2007,149(2):482491.
  [4] RENGARAJ S,JOO C K,KIM Y,et al.Kinetics of removal of chromium from water and electronic process wastewater by ion exchange resins:1200H,1500H and IRN97H[J].Hazard,2003,102(2/3):257275.
  [5] KOZLOWSKI C A,WALKOWIAK W.Removal of chromium (V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polymer inclusion membranes[J].Water Res,2002,36(19):48704876.
  [6] ROUNDHILL D M,KOCH H F.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the selective extractionand recovery of oxoanions[J].Chem Soc Rev,2002,31(1):6067.   [7] LI C,CHEN H,LI Z.Adsorptive removal of Cr (VI) by Femodified steam exploded wheat straw[J].Process Biochem,2004,39(5):541545.
  [8] DURAN A,TUZEN M,SOYLAK M.Preconcentration of some trace elements via using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s solid phase extraction adsorbent[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9(1/2/3):466471.
  [9] TUZEN M,SAYGI K O,SOYLAK M.Solid phase extrac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8,152(2):632639.
  [10] GHAEDI M,NIKNAM K,SHOKROLLAHI A,et al.Flame atomic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deter min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heavy metal ions after solid phase extraction using modifiedsodium dodecyl sulfate coated on alumina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8,155(1/2):121127.
  [11] STAFIEJ A,PHRZYNSKA K.Solid phase extraction of metal ionsusing carbon nanotubes[J].Microchemical journal,2008,89(1) :2933.
  [12] 王玲玲,闫永胜,邓月华,等.铅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在水溶液中的吸附行为研究[J].分析化学,2009(4):537542.
  [13] 张立永,成国祥.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2(2):214218.
  [14] 徐菲菲,段玉清,张海晖,等.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载体研究新进展[J].化工进展,2011(5):10331038.
其他文献
分析了2006年7月4日文安5.1级地震前后文霸流动重力测网的观测结果,讨论了垂直形变和浅层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重力改变,并对重力资料进行了高程改正。研究结果认为,文安地震前后,测网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测区的重力异常以重力上升为主,且上升幅度大的区域主要在测网南部;地震震中在震前形成重力高梯度带,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短期内的重力变化表现最为明显;测区内的正负重力变化的分界线,地震前后出
摘 要:中药学及相关学科教学中“中药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教材中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介绍,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就该问题,笔者在理论与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应该重新解读中药走向国际的应接之“轨”的含义,即建立由我们主导的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并为国际所认可。在该思路指导下,课题组建立的相应方法与标准收载于即将付梓的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药质量分析》中,为教学与研究中重新解读“中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选址问题是与群众直接联系,并且影响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效益的关键部分之一。本文旨在对出入口选址因素进行分析选取,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出入口选址优化设计的综合评价体系,为出入口选址规划设计优化提供重要的依据,并拥有先进的计算机程序作为后续支持。  关键词:出入口选址 因素选取 优化设计 综合评价 AHP  中图分类号:U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摘 要:从1951年在美国西海岸加州斯坦福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斯坦福科学工业园开始,世界上已有各种名称和类型的产业园区1000多个。这些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重要推动作用。我国的产业园区建设在完成了第一次创业的要素聚集和数量扩张任务之后,已经进入了“第二次创业”的质量全面提高阶段,本文对我国产业园区建设
所以,加强对医院挡案的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准确把握新时期医院发展的特点,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根本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催生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产学合作教育机制,“订单培养”作为定向就业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育人模式中最直接、最有效、最能实现深度产学结合
本文根据在近震源条件下,利用Brune模式,由昆明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观测到的波形资料,测定了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滇西南地区98次ML≥2.5地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分析了在2007年6月
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依靠开放教育提升存量人口质量,必须创新发展开放教育。要创新开放教育专业与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开放教育办学体制,创新开
摘 要: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大背景下,传统的污泥处理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亟待探寻新的污泥处理技术。本文概括总结了污泥微波热裂解技术,并对工艺优化和热解气体、液体、固体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污泥 微波 资源化  中图分类号:X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c)-0044-01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污水处理厂数量及其处理水量也大幅
小学教育是为高一级教育作铺石垫路的准备的教育,而班主任在学生的整个小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必须明确小学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责任定位。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