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来源 :教师博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情调”这个词颇有吸引力,让我联想到“浪漫情调”“小资情调”“异国情调”等。我猜,“有情调”应该是“有情趣,有格调”,或者“有情怀,有调调”,而非庸常、刻板。听说过“教育的情感”“教育的情怀”,也了解过“情智教育”“情理教育”“情感教育”,却从未想过教育也是可以“有情调”的。
  这本书其次吸引我的是封面。封面上,深蓝色的星空,宁静深邃;穿着白背心、蓝裤子,戴着黄帽子的孩子,双臂枕着脑袋,在星空里仰面遨游,他们和星星一样璀璨、可爱,令人浮想联翩。而黄色腰封上的两句话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与孩子相处,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什么该提,什么不该提?”“对孩子们而言,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才是真正的父亲、母亲和老师。”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只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对孩子开展着自以为是的教育。
  捧起这本由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和教育现象学知名专家李树英先生合著的《教育的情调》,开启寻找教育情调的旅程,真是无比美妙。一本薄薄的书,却足以改变一个从教三十年的老教师的教育观念,足以揭穿众多父母一贯“将抚养孩子变成了一项自私、自恋的事业”的心态。我想说,这不只是一本教育技巧的指南,“现象学写作”独有的生动、优美的写作风格,令我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书中一个个清浅的教育小故事,引领我看到真正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敏感而机智,知道什么对孩子适合、什么不适合,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
  一、聆听儿童,尊重体验性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要懂得聆听儿童,听听儿童的问题、心愿、想法,并引领儿童去探索、体验和完善。“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在成长,在体验着生命,同时也在体验着生活的各种可能性。”所以,作为老师或者父母的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向孩子展示生活中各种可能的存在方式,而不是呈现、告知他们单一或唯一的方式、答案。
  当孩子一遍遍地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有什么用?”“那房子怎么这么高?”请不要对孩子的问题充耳不闻,或者只是给他一块糖果安慰一下,又或者是用自己关心的问题打断、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孩子需要的不是对某个问题的确切答案,而是有人真切地陪伴他,和他一起沉浸在一个快乐的、充满可能性的情境里。他将在这里发现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中那些丰沛的希望和多姿多彩的可能性。
  当孩子用问题去满足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什么动物个头最大?”“天空中一共有多少颗星星?”“我从哪里来?”请不要简单地告知答案,也不要满足于孩子明白了许多答案,更不能热衷于孩子的这种找答案的游戏。因为,孩子提问“那是什么”,不只是想知道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期待成年人谈谈自己的世界”,是在探究事物名称的体验中形成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书中说:“真正的好奇不是问好多问题。我真正感到好奇,是在所问的问题以某种方式返回我这里,或是当问题被沉寂,好奇的沉寂缠绕和包裹着的时候。”所以,面对孩子的提问,成年人不应该很快地给他们一个简单的答案,应当尽可能地帮助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保持最初的兴趣,使最终的问题和被问题缠绕包裹的状态,引领孩子在自主探寻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世界,体验成长的美好。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需要聆听儿童,走进儿童问题的情境,尊重和发现儿童的真实体验,并努力参与、陪伴儿童的成长体验。
  二、看到儿童,保持敏感性
  毋庸置疑,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别人注意。“注意”不等于“看”或者“看见”,而是“看到”。视觉上的“看见”绝不等同于内心的“看到”。我们很多老师,每天都看见孩子,看见他们走进教室,看见他们在听课、写作业、做游戏,而孩子们却没有感觉自己被“看到”。对一个孩子而言,被“看到”,是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并得到老师真诚的回应。比如,老师恰如其分的评价、老师给予自己的特殊方式的互动。
  这种被“看到”的感觉“意味着被承认是一个存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和一个成长中的人”。由此,这一天,这一段生命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特别的色彩。
  所以,一个真正的教育者要知道如何去“看”孩子——以教育学的眼光去“看”,带着责任感去“看”,全身心地去关注。要保持教育者的敏感性,注意一个害羞的表情,注意一种情绪的流露,注意一种期待的心情,注意一个小小的细节。当老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句有指向性(针对某一个儿童)的话,传递给孩子“被看到”的感觉,那么这份相遇,留下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诚恳的接触,留给孩子的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和一份被尊重、被爱的生命体验。
  三、成全儿童,发展可能性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意味着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因为,“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在成长,在体验着生命,同时也在体验着生活的各种可能性”。而作为老师,我们最大的责任就是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发展每个独特生命的各种可能性,成全儿童的个性发展和成长希望。
  所以,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不会用心理咨询专家、评估专家和术业有专攻的教授们危险的抽象方式思考和谈论孩子,更不会用技术性的、诊断性的或工具性的语言来把孩子们分类、筛选、衡量、贴标签和管理;而是“作为一个保护、培养孩子的观察者”,意识到正在成长的孩子的存在,理解他们,亲近他们,尊重并成全生命个体的独特性。
  所以,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不是扮演着经理、警察、法官的角色,不是施展着“摆平”“搞定”“拿下”的手段,更不是操弄着“收拾”“制服”的兵法;而是站在人性的高度,却俯下身来观察、倾听孩子,甚至学习孩子,了解孩子所有领域的局限性和可能性,进而去认可、陪伴、引领创造和实现更多的可能性,成全儿童内心丰沛的希望。
  至于这本书中描述的“教育的情调”,实则就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需要秉持的教育的敏感、机智和爱,是那些藏在表扬和肯定里,藏在课程里、气氛里、视角里的教学现象,是关键事件、细节、时空里的同理心、情趣和格調。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相信: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把准教育的基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
其他文献
?轻轻的一拍肩  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时,有个新同学从一所乡镇初中转到了我们班。他叫张小峰,个子瘦小,是个清秀腼腆的男孩,很招人喜爱。在课堂上,让他发言,他低着头慢吞吞地站起来,脸憋得通红,微弱的声音像蚊子叫,双肩和双手微微颤抖……  “听不见!”  “怎么回事呀?”  其他同学有的在为他着急,有的在笑,有的在窃窃私语。  我轻轻地走到张小峰的面前,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握了握他的肩头:“没事,别着急,
期刊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基层学校管理者,尤其是中小学班主任,虽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宣传思想干部,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期刊
[一]  2020年秋,正在读初三的墨墨决定转学了,从一所很多人趋之若鹜的重点学校,转入了一所普通的民办学校。这时离她到某医院心理治疗科就诊,已经过了三个月。  转学是她自己做的决定。她觉得需要改变一下环境,因为学业的压力就像一块巨石,压得她透不过气来。虽然学校的老师并没有对她做出要求。老师们都知道她病了,不是身体上的疾患,而是心理上的问题。具体的表现是她会拿起手边尖锐的东西,朝着自己的胳膊划,一
期刊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教育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它改变了教育的常态,带来了疫情期间教育的非常态。后疫情时期,我们需要重新建构教育的“新常态”,对疫情下的班级公共生活要有新的审视和研究。  一、后疫情时期班级公共生活的基本内涵  班级公共生活主要是指班级成员之间在公共空间所发生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种交往活动。班级公共生活不仅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场域,还是同伴之间相处
期刊
开学第一周,我走上五(1)班讲台,放下《道德与法治》课本的瞬间,看见了粉笔盒里的两张钞票,一张10元,一张5元。  我猜测钞票背后有“文章”:有学生捡到钱,交给班主任,班主任找不到失主,以这种形式正大光明地昭示拾物的去向。  此后每次上课,我走到讲台的第一时间会不经意地瞟一眼,两张钞票一直都在。我觉得这群优秀的孩子在书写“传奇”,我在心里构思着期末时亲自动手给这部“传奇”结尾。  第四周去上课时,
期刊
桂花开了,我又想起那件事。  哪一年,记不得了,也是这个季节,一个中午。微风,桂花香味馥郁,一缕一缕地往鼻孔里钻,往思维里钻。感觉,呼吸里都是香气,话音里都是香味。  一只灰喜鹊从头顶飞过,落下一声鸣叫,也落下一串花香。  我值班,裹着一身香气在校园里转悠。就那么巧,让我碰上了邓晓海,那时我还不认识他。  中午时分,校园里没什么人,走读的学生基本上没来,住校的学生不是在寝室里休息,就是在教室里看书
期刊
1   美术家、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人有“五欲”:食欲、色欲、知欲、德欲、美欲。可见,审美的欲求是人的天性,也是生命品质的一部分。这“五欲”概括得很好。教育就是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东西“引发”出来,并施之以健康的价值引导。因为有“知欲”,即理智的好奇心,所以要有“智育”;因为有“德欲”,即每一个人都有做一个好人的需要,有孟子讲的“四端”,所以要有“德育”;因为有“美欲”,即人有审美的需要,所以要有
期刊
多照照镜子没有坏处。人生的很多尴尬,就是缘于少照了一次镜子。譬如,整齐的白牙,藏一叶绿韭;性感的裤子,拉链没拉上;步态优雅,领口侧边耷拉着只袜子。这些尴尬一旦发生,会被人笑谈一辈子。  邋遢的生活习惯,个性上的毛病,照镜子是照不出来的。所以,若身边能有一个人是你的镜子,他愿意给你指出来,你也虚心接受,那真是一生的福气。如果前者只是让你少些尴尬和笑话,那么后者可以让你少走弯路或错路。  热恋中认识的
期刊
一  影像时代的来临,不可避免地造成一种日常生活影像化的改变。笔者认为,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学生通过模仿影像来进行现实的日常行为。进而推演,甚至教师的日常教育行为也是出于一种对“范例影像”的模仿。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而言,难道教育的参与者们不也正是通过对具体教育行为的模仿来重塑各个时代的“日常教育影像”吗?与此同时,这些“影像”往往是某种类似的价值评定与道德评估的标准、尺度。  然而,我们确实
期刊
小的时候很多长辈都夸我是个好孩子,人实在,学习好,做事认真负责。他们哪里知道,其实我做过很多错事,委实配不上“好孩子”这个评价。  ●我曾经偷过东西  那年上小学四年级,邻居家孩子眉飞色舞地向我吹嘘说,他不用钥匙都能开自家门。我说不信,他便认认真真地向我演示了一遍,突然我脑子里就冒出了坏主意。趁着邻居家没人,我小心翼翼地摸了进去,偷了20元钱,动作干净利落,做得天衣无缝,没有人发觉。20元钱对于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