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对中国人民的繁衍昌盛和保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中医思维都与西医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是中医的很多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又效果显著,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近年来预防思想和养生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因此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在专科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到乡村基层医院或社区工作,中医课程的开设更更有必要。但在西医为主的学校,由于大多数人对中医的不理解、甚至是偏见,中医课程历来不受重视,中医课程设置有很大的随意性,由于专科学制短,中医学时删减很随意,其他学科学时不够就删除,到执业考试需要又恢复,显得可有可无。且西医学校的《中医学》几乎涵盖了中医专业学校的多门学科如中医基础、方剂学、中药学、诊断学及针灸、治疗等多学科内容,而中医理论抽象、难于理解、词汇深奥难懂,在较少的学时里很难讲透讲清,往往蜻蜓点水式的,因此普遍存在教者没有激情,学者没有兴趣,对中医就好比“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让学生爱上中医,将中医视为美味,食之不厌,甚至还想加餐,由被动的应付式学习改为主动式学习?我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一谈以下看法:
一、精心准备,认真组织编排整门课程的教学:由于专科《中医学》内容多,而学校下达的学时数较少,在有限的学时计划里不可能面面讲到,因此每个学期开课前要根据学校下达的学时数,精心准备,挑选讲解内容。依据就是注重基础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易掌握性。让学生觉得有趣、生动、实用又能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高度重视第一堂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能不能将学生的兴趣一下调动起来,能不能引起学生对你所上的课程的重视,能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每一门课程的第一堂课都非常重要,就好像一出能调动观众情绪的好戏,开场白很重要。因此第一堂课也要精心准备,如内容的选择和先后顺序、语音的大小、语速的快慢、事例的选择、问题的抛出和解答、授课方式、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和目的等。尤其强调西医专科学校的学生学习中医的必要性、学好中医的重要性、今后工作中的中医知识的实用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指导养生保健的可行性等。
三、注重中国医学史内容的讲解:讲好中国医学发展史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医,树立正确的中医观,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中医发展史重点介绍中医在各时期的主要成就和著名的医家事迹,可以选择一些中国医学史上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成功案例和一些历史典故、名家的高尚医德典范,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医的崇尚心里。且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观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学好中医的信心和决心。
四、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中医理论抽象难懂,如果只是一味的填鸭式的讲授,会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且学生不易接受和消化,在授课过程中最好利用实际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实际事例和身体中常见的不适反应来佐证理论,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阴阳学说中阴阳消长就联系昼夜和四季的变化这个常见的现象,使学生一下就理解了什么叫“阴阳消长”。讲到七情内伤,就列举范进中举、和聊斋里那些公子的相思病后茶饭不思的案例,使学生在笑声中理解了“喜伤心、思伤脾”知识等。学生下课后还意犹未尽,讨论不休。
五、教学方式要多样化:中医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不要只使用单一教学模式,否则会使学生容易疲劳,对课程失去兴趣,产生懈怠心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情景教学法、病案分析法、分组讨论等多形式进行。比如中医辨证时,可让学生模拟医患双方,演示病情、然后分析判断,老师指点,师生参与互动,既活跃气氛,又记忆深刻。讲到经络中的十二经的循行,就组织学生做经络养生保健操,同时告知经络养生在治病防病方面的优越性,并要求学生回去后对家人进行经络保健知识的健康宣教,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同时引导学生如何阅读一些课外的医书来很好的利用经络解决一些生活中的不适反应,如睡眠障碍、便秘等,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中医教学内容要讲究实用性:除了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讲授,要加强实用技能培养,在学时数很少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容易掌握、又实用、操作性强的内容,如针灸治疗中灸法、拔罐疗法、耳针疗法、按摩手法等安全、便于操作、取材方便、适应性强,适合在家庭运用的简、便、廉的实用技术,让学生动手练习,受到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学生利用所学的这些技术解决了一些病痛和不适,如学生的失眠、痛经、头痛等问题都可以用所学解决时,学生可以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很多学生因此喜爱中医、信服中医,我教的学生中就有因此报考了专升本中医本科院校继续就读的,还有申请中医专业的在职函授学习班的例子。
总之,如何搞好教学,如何让学喜欢上中医,从而更多的去学习中医,需要老师用心去组织安排,就好比厨师要做出美味的食物,也需要精心烹煮,用心调制,只有用心,方能将“鸡肋”变为美味佳肴让人“爱不释口”,回味无穷。
一、精心准备,认真组织编排整门课程的教学:由于专科《中医学》内容多,而学校下达的学时数较少,在有限的学时计划里不可能面面讲到,因此每个学期开课前要根据学校下达的学时数,精心准备,挑选讲解内容。依据就是注重基础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易掌握性。让学生觉得有趣、生动、实用又能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高度重视第一堂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能不能将学生的兴趣一下调动起来,能不能引起学生对你所上的课程的重视,能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每一门课程的第一堂课都非常重要,就好像一出能调动观众情绪的好戏,开场白很重要。因此第一堂课也要精心准备,如内容的选择和先后顺序、语音的大小、语速的快慢、事例的选择、问题的抛出和解答、授课方式、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和目的等。尤其强调西医专科学校的学生学习中医的必要性、学好中医的重要性、今后工作中的中医知识的实用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指导养生保健的可行性等。
三、注重中国医学史内容的讲解:讲好中国医学发展史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医,树立正确的中医观,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中医发展史重点介绍中医在各时期的主要成就和著名的医家事迹,可以选择一些中国医学史上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成功案例和一些历史典故、名家的高尚医德典范,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医的崇尚心里。且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观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学好中医的信心和决心。
四、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中医理论抽象难懂,如果只是一味的填鸭式的讲授,会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且学生不易接受和消化,在授课过程中最好利用实际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实际事例和身体中常见的不适反应来佐证理论,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阴阳学说中阴阳消长就联系昼夜和四季的变化这个常见的现象,使学生一下就理解了什么叫“阴阳消长”。讲到七情内伤,就列举范进中举、和聊斋里那些公子的相思病后茶饭不思的案例,使学生在笑声中理解了“喜伤心、思伤脾”知识等。学生下课后还意犹未尽,讨论不休。
五、教学方式要多样化:中医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不要只使用单一教学模式,否则会使学生容易疲劳,对课程失去兴趣,产生懈怠心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情景教学法、病案分析法、分组讨论等多形式进行。比如中医辨证时,可让学生模拟医患双方,演示病情、然后分析判断,老师指点,师生参与互动,既活跃气氛,又记忆深刻。讲到经络中的十二经的循行,就组织学生做经络养生保健操,同时告知经络养生在治病防病方面的优越性,并要求学生回去后对家人进行经络保健知识的健康宣教,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同时引导学生如何阅读一些课外的医书来很好的利用经络解决一些生活中的不适反应,如睡眠障碍、便秘等,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中医教学内容要讲究实用性:除了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讲授,要加强实用技能培养,在学时数很少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容易掌握、又实用、操作性强的内容,如针灸治疗中灸法、拔罐疗法、耳针疗法、按摩手法等安全、便于操作、取材方便、适应性强,适合在家庭运用的简、便、廉的实用技术,让学生动手练习,受到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学生利用所学的这些技术解决了一些病痛和不适,如学生的失眠、痛经、头痛等问题都可以用所学解决时,学生可以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很多学生因此喜爱中医、信服中医,我教的学生中就有因此报考了专升本中医本科院校继续就读的,还有申请中医专业的在职函授学习班的例子。
总之,如何搞好教学,如何让学喜欢上中医,从而更多的去学习中医,需要老师用心去组织安排,就好比厨师要做出美味的食物,也需要精心烹煮,用心调制,只有用心,方能将“鸡肋”变为美味佳肴让人“爱不释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