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建筑,是最具体和最能承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载体。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浪潮下,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保护和永续利用我们共同的城市文化遗产。在古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要运用现代技术和新的思维方式,实现对古建筑的保护。
关键词:古建筑;施工;保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也越来越感兴趣。全国各地的古镇、古村落成为了旅游、休闲的热点,对古建筑的开发、修缮也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古建筑施工的保护工作
1. 加强古建筑的重点保护
经过文物保护部门综合、详细的科学论证而鉴别出的富含文化信息且历史意义重大的古建,我们应以一种实存的方式对其进行重点保护。要进行一种严格保护性修缮,占据特定的空间完好地保存下来并对其进行合理修缮。例如我国的故宫、秦文化遗址等意义重大的历史建筑,在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中应绝对加以尊重。同时要对其周边建筑物的控制进一步细化,如高度、风格、容积率等详细指标都要具体给出。
2. 建筑师和规划师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2.1 当今的建筑师和规划师要更好地学习历史,对建筑在特定的时间内蕴含的文化含量进行清晰透彻的诠释。沿习优秀传统,坚决反对盲目的复古和抄袭,成为更有力的新时代建设者。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互相学习经验,尤其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精华,形成良好的维护古建文化的氛围。
2.2 作为社会的工作者,当今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应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度,了解历史建筑的真实意义所在,忠于历史,忠实于人民,并努力引导大众的欣赏品位。例如,可以借助现代的先进技术手段如电视、因特网、微博等各种大众传媒,向人们宣传古建保护的意义,并组织撰写一些通俗易懂的建筑历史方面的书藉,供市民阅读和学习。
2.3 当今的建筑师和规划师要提高建筑的精品意识。今日的建筑也会成为明天的历史,不能出现文化上的断层,文脉上的割裂,而是要尽力让这些建筑有如一条潺潺流淌的河,有平缓,也有曲折,为我们的后代保存下一份完整的历史,让古建保护意义在时空上得到拓展。
二、 探讨古建筑施工
2.1 加强预算
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所用材料进行工程量的估算,购买材料时应根据预算量的多少进行。在算料中,需有体积的计算方法,材料的比重、湿度等以及混合材料中各种材料的比率,各种工程除构件本身以外,还需要用到一些辅助性的消耗材料,如竹索、铁钉等。
2.2工期的计算
工期主要是以劳动日为基础的,加上对各工种各环节彼此相互衔接的工序考虑,雨雪天气的影响,运输、二次周转材料所需要的时间等等。便可以"计日程功夫"可列出施工组织进度计划。建筑业主要的技术经济核算指标是用工期来衡量。工期的长短将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并关系到国民经济新增生产能力、动用计划的完成和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
2.3施工准备工作
建筑业主要分为木、石、瓦、装修、油漆、彩画、搭材作等。其中木作占主导地位。施工首先进行测量、定位。测量,包括测定水平、垂直距离、面积、体积、高度,其中高度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技术项目。定位包括定水平、垂直、角度等。
(1)测量工具包括:皮卷尺、小钢卷尺、软尺、卡尺。
(2)测量辅助工具与绘图工具包括:
①指北针主要用来测定建筑物的朝向;
②望远镜和小型手电筒;
③线坠;
④木架、梯子或高凳和直竿;
⑤白纸和坐标纸;
⑥笔(HB—2B铅笔,几支颜色不同的记号笔);
⑦照相机;
⑧其它工具画夹或小画板,夹子,橡皮,小刀,三角板,直尺,水平,圆规,毛刷,计算器等。
2.4 基础工程
基础是用来直接承受建筑物的上部荷载,并将其荷载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物,属于建筑物地下的一部分,基础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强度、刚度、整体稳定性,因此,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至观重要的内容。
(1)夯土基础
夯土基础的施工,是先在预定的建筑房屋的基础范围内,将土挖至设计深度范围,再用土分层回填,用实夯或木夯筑打坚固,土内不得含有任何树皮、碎石块、草根等掺杂物。夯实完后需要检测土的密实度,土需要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土的含水率必须符合要求。使用土的优点是可以就地取土,既经济合理又节约资源,缺点是受地域性限制的影响比较大。
(2)瓦渣基础
瓦渣基础所用的材料主要是利用建筑物的废砖碎瓦,掺入了碎石、砂和植物纤维的土。少量的砂子可以减少筑成后土墙的收缩,使土墙不易产生裂缝从而增强了墙体的耐久性和坚固性,这种基础常运用于建筑物的台基及城墙中。强度要比夯土基础高的多。
(3)灰土基础
灰土是在黄土内掺和一定比例的白灰,然后根据设计的深度进行分层夯实而成。灰土的体积比一般为3: 7或2: 8。灰土基础在我国现代中、低层建筑中仍被广泛的应用。
3.3.1灰土基础材料要求
土在使用前不得含有任何杂物,必须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15誦。含水率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石灰在使用前应充分熟化后再用If子过筛,不得含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其粒径不得大于5mm。
3.3.2主要机具
一般有木夯、手推车、蛙式打夯机、筛子、5(?钢尺、平头铁锹、工程线等。
(4)柱础
柱础是置于柱基础,支撑柱子的构件,我国古代木構架建筑物的柱础,从已有的资料进一步证明,因为绝大多数柱础是由石料做成的,故又称础石或柱顶石。木构架结构的房屋,柱柱皆有,缺一不可。手法相当的精美细致。
柱础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层式柱础,有鼓式、覆盆式、铺地莲花式、兽式等;样式非常的丰富,有扁圆形、莲瓣形、方形等。另一类是多层式的柱础,是由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单层式柱础重叠组合而成。柱础的纹饰有海石榴花、牡月一花、铺地莲花、宝相花、蕙草、仰覆莲花、龙凤纹、狮兽及化生之类等。从柱础的造型来看,一方面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几千年建筑艺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闪光点。柱础石的出现要比柱大约晚5000年左右。
柱础的作用,第一,防潮,有石料的存在可以减缓地下湿气侵入木柱根部,防止木柱受到腐蚀。第二,减少受力,结构上可将柱子的集中荷载更加均匀的分布到柱础并布于地上较大的面积。第三,抗震,在结构上利于防灾抗震,在地震时,柱与柱础之间产生抗滑移的现象,能起到有效的隔震措施。第四,找平,在施工中,柱础为地面找平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5) 墙体
古建筑墙体根据部位、作用、建筑等级等情况分为很多种,如比较讲究的干摆、丝缝,不太讲究的淌白墙、糙砖墙(暂称之为第一类)以及简陋的碎砖墙、混水墙、石墙(暂称之为第二类)。第一类墙体常采用白灰浆砌筑,美观而牢固。常见的问题主要是酥碱剥落、轻微破碎等情况,一般为风化、潮湿或是外力破坏导致。第二类墙体则常用掺灰泥或是细石掺灰泥砌筑,比较简陋也不结实。虽说酥碱剥落和破碎也时常发生,但并非其主要问题,该类墙体的主要损坏情况是空鼓、鼓胀、“两层皮”现象。其余的损坏情况如裂缝、倾斜等,原因也有很多,如屋架倾斜、基础沉降、外力破坏等。
对于墙体的局部酥碱剥落或是破损,可先将表层剔除,露出砖块坚硬部分,依据其深度不同可分别采用砖片或是砖块按现场形状裁制好镶补墙体并粘结牢固,待干后进行勾缝,使之与整体一致。
参考文献
[1]王金平等.山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
[2]朱向东等.晋商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
[3]李浈.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古建筑;施工;保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也越来越感兴趣。全国各地的古镇、古村落成为了旅游、休闲的热点,对古建筑的开发、修缮也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古建筑施工的保护工作
1. 加强古建筑的重点保护
经过文物保护部门综合、详细的科学论证而鉴别出的富含文化信息且历史意义重大的古建,我们应以一种实存的方式对其进行重点保护。要进行一种严格保护性修缮,占据特定的空间完好地保存下来并对其进行合理修缮。例如我国的故宫、秦文化遗址等意义重大的历史建筑,在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中应绝对加以尊重。同时要对其周边建筑物的控制进一步细化,如高度、风格、容积率等详细指标都要具体给出。
2. 建筑师和规划师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2.1 当今的建筑师和规划师要更好地学习历史,对建筑在特定的时间内蕴含的文化含量进行清晰透彻的诠释。沿习优秀传统,坚决反对盲目的复古和抄袭,成为更有力的新时代建设者。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互相学习经验,尤其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精华,形成良好的维护古建文化的氛围。
2.2 作为社会的工作者,当今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应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度,了解历史建筑的真实意义所在,忠于历史,忠实于人民,并努力引导大众的欣赏品位。例如,可以借助现代的先进技术手段如电视、因特网、微博等各种大众传媒,向人们宣传古建保护的意义,并组织撰写一些通俗易懂的建筑历史方面的书藉,供市民阅读和学习。
2.3 当今的建筑师和规划师要提高建筑的精品意识。今日的建筑也会成为明天的历史,不能出现文化上的断层,文脉上的割裂,而是要尽力让这些建筑有如一条潺潺流淌的河,有平缓,也有曲折,为我们的后代保存下一份完整的历史,让古建保护意义在时空上得到拓展。
二、 探讨古建筑施工
2.1 加强预算
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所用材料进行工程量的估算,购买材料时应根据预算量的多少进行。在算料中,需有体积的计算方法,材料的比重、湿度等以及混合材料中各种材料的比率,各种工程除构件本身以外,还需要用到一些辅助性的消耗材料,如竹索、铁钉等。
2.2工期的计算
工期主要是以劳动日为基础的,加上对各工种各环节彼此相互衔接的工序考虑,雨雪天气的影响,运输、二次周转材料所需要的时间等等。便可以"计日程功夫"可列出施工组织进度计划。建筑业主要的技术经济核算指标是用工期来衡量。工期的长短将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并关系到国民经济新增生产能力、动用计划的完成和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
2.3施工准备工作
建筑业主要分为木、石、瓦、装修、油漆、彩画、搭材作等。其中木作占主导地位。施工首先进行测量、定位。测量,包括测定水平、垂直距离、面积、体积、高度,其中高度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技术项目。定位包括定水平、垂直、角度等。
(1)测量工具包括:皮卷尺、小钢卷尺、软尺、卡尺。
(2)测量辅助工具与绘图工具包括:
①指北针主要用来测定建筑物的朝向;
②望远镜和小型手电筒;
③线坠;
④木架、梯子或高凳和直竿;
⑤白纸和坐标纸;
⑥笔(HB—2B铅笔,几支颜色不同的记号笔);
⑦照相机;
⑧其它工具画夹或小画板,夹子,橡皮,小刀,三角板,直尺,水平,圆规,毛刷,计算器等。
2.4 基础工程
基础是用来直接承受建筑物的上部荷载,并将其荷载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物,属于建筑物地下的一部分,基础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强度、刚度、整体稳定性,因此,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至观重要的内容。
(1)夯土基础
夯土基础的施工,是先在预定的建筑房屋的基础范围内,将土挖至设计深度范围,再用土分层回填,用实夯或木夯筑打坚固,土内不得含有任何树皮、碎石块、草根等掺杂物。夯实完后需要检测土的密实度,土需要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土的含水率必须符合要求。使用土的优点是可以就地取土,既经济合理又节约资源,缺点是受地域性限制的影响比较大。
(2)瓦渣基础
瓦渣基础所用的材料主要是利用建筑物的废砖碎瓦,掺入了碎石、砂和植物纤维的土。少量的砂子可以减少筑成后土墙的收缩,使土墙不易产生裂缝从而增强了墙体的耐久性和坚固性,这种基础常运用于建筑物的台基及城墙中。强度要比夯土基础高的多。
(3)灰土基础
灰土是在黄土内掺和一定比例的白灰,然后根据设计的深度进行分层夯实而成。灰土的体积比一般为3: 7或2: 8。灰土基础在我国现代中、低层建筑中仍被广泛的应用。
3.3.1灰土基础材料要求
土在使用前不得含有任何杂物,必须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15誦。含水率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石灰在使用前应充分熟化后再用If子过筛,不得含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其粒径不得大于5mm。
3.3.2主要机具
一般有木夯、手推车、蛙式打夯机、筛子、5(?钢尺、平头铁锹、工程线等。
(4)柱础
柱础是置于柱基础,支撑柱子的构件,我国古代木構架建筑物的柱础,从已有的资料进一步证明,因为绝大多数柱础是由石料做成的,故又称础石或柱顶石。木构架结构的房屋,柱柱皆有,缺一不可。手法相当的精美细致。
柱础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层式柱础,有鼓式、覆盆式、铺地莲花式、兽式等;样式非常的丰富,有扁圆形、莲瓣形、方形等。另一类是多层式的柱础,是由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单层式柱础重叠组合而成。柱础的纹饰有海石榴花、牡月一花、铺地莲花、宝相花、蕙草、仰覆莲花、龙凤纹、狮兽及化生之类等。从柱础的造型来看,一方面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几千年建筑艺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闪光点。柱础石的出现要比柱大约晚5000年左右。
柱础的作用,第一,防潮,有石料的存在可以减缓地下湿气侵入木柱根部,防止木柱受到腐蚀。第二,减少受力,结构上可将柱子的集中荷载更加均匀的分布到柱础并布于地上较大的面积。第三,抗震,在结构上利于防灾抗震,在地震时,柱与柱础之间产生抗滑移的现象,能起到有效的隔震措施。第四,找平,在施工中,柱础为地面找平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5) 墙体
古建筑墙体根据部位、作用、建筑等级等情况分为很多种,如比较讲究的干摆、丝缝,不太讲究的淌白墙、糙砖墙(暂称之为第一类)以及简陋的碎砖墙、混水墙、石墙(暂称之为第二类)。第一类墙体常采用白灰浆砌筑,美观而牢固。常见的问题主要是酥碱剥落、轻微破碎等情况,一般为风化、潮湿或是外力破坏导致。第二类墙体则常用掺灰泥或是细石掺灰泥砌筑,比较简陋也不结实。虽说酥碱剥落和破碎也时常发生,但并非其主要问题,该类墙体的主要损坏情况是空鼓、鼓胀、“两层皮”现象。其余的损坏情况如裂缝、倾斜等,原因也有很多,如屋架倾斜、基础沉降、外力破坏等。
对于墙体的局部酥碱剥落或是破损,可先将表层剔除,露出砖块坚硬部分,依据其深度不同可分别采用砖片或是砖块按现场形状裁制好镶补墙体并粘结牢固,待干后进行勾缝,使之与整体一致。
参考文献
[1]王金平等.山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
[2]朱向东等.晋商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
[3]李浈.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