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动态建模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动态建模的作用价值进行了探讨,随后围绕如何进行动态建模技术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用实践步骤,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动态建模
前言: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所在的地质情况非常复杂,实际开采难度较高,需要我们对该地质情况信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开展油藏开采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用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动态建模技术,相较于常规的建模技术,该建模技术能够通过后续的地质信息变化,而不断的进行模型修正,从而有效提升模型的精准度,更好的反映地质情况信息,这对于提升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开采效率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动态建模的作用价值
对于薄互层低渗透油藏而言,本身油藏所在地形较为复杂,比如纵向层数量比较多,单层的油藏厚度也比较薄,油藏分布的范围也比较广。上述这些特征也意味着与普通油藏相比,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实际开采的难度更高[1]。而为了降低开采难度,我们可以采用动态地质建模技术,通过借助相关的数据信息,并结合工程师丰富的个人经验,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地质统计学方法,从而对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所在的地质特征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从而为后续薄互层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提供良好的指导,提供油藏开采效率。而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地质动态建模技术的应用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以下对该建模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二、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动态建模技术应用过程分析
(一)资料分析
在正式进行建模前,为了能更好地呈现储层信息,提升建模的精度,需要先进行详细的资料分析。在实际进行资料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立足油田开发全过程,做好相应资料收集工作。但在油田开发后期,由于相关资料内容较为复杂多样,且不同资料信息之间还存在相互矛盾或者冗余的一个问题,因此在资料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依赖工程师丰富的经验与知识,针对资料进行针对性选择分析,为后续准确建模提供有力保障。
(二)动态地质建模过程
通过上文可知,薄互层低渗透油藏纵向层数量较多,单层的油藏厚度也比较薄,因此采用普通的建模手法,很容易导致“穿层”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应用分层次建模方式,更好地呈现不同层地质信息。比如可以采用地层格架建模方式,针对沉积序列,可以选择从大到小、由粗到细方式进行排列,然后按照相应顺序,完成油组、小层、砂层等构造模型的建立。
在此基础上,为有效提升模型精度,我们还可以采用相控动态建模技术,该技术是在实际进行属性建模的过程中,采用沉积相作為模型约束条件,这是因为沉降相决定了油藏储层的参数信息。然后再以不同的沉积相为依据,做好属性变化数据的统计,并完成期望值与方差的计算。针对计算结果数据,还需要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并选择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算法,做好模拟工作,选择其中的最佳分布作为模型参数值。在用相控动态建模技术的帮助下,更加有利于属性建模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属性建模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随机模拟建模方式,这种建模方式在非均质方向以及标准不确定性方面有着非常好的实用性。但油田在进入到开发后期后,在海量资料信息中,必然包含很多冗余信息,受此影响,会导致随机模拟方式下的建模与实际产生较大偏差。因此在实际进行建模时,有相关学者指出,我们可以先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完成储层构造模型与沉积模型的建立,然后再利用随机模型方法,实现模型属性模拟,如此一来,上述两种建模方式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地利用,从而有效提升建模的精准度[2]。
(三)做好模型检查与验证
在完成建模后,需要对构建的地质模型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一般情况下,要求所建立的模型与静态认识基本保持一致,如果二者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需要启动模型检查程序,立足模型建立的各个环节,逐步地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几个评价标准进行检查结果的评估:一是查看所建立的模型是否与地质客观沉积规律相一致?二是与原始数据作比对,检查模型参数分布是否与前者相一致?三是采用抽稀检验方式,了解没有参加计算井的参数是否与模型地模拟值基本一致?四是做好地质油气储量的验证工作,检查通过应用静态计算方法下的油气储量是否与模型所展现的油气储量保持基本一致。通过采取上述检查评判标准,能够及时发现模型构建存在的问题,保障动态建模的精准度。
在完成模型检查后,还需要对地质模型的实际效果做进一步的验证。在实际进行验证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目标油藏中流体的渗流过程进行模拟,然后将其与以往生产数据进行拟合,促使以往油田开发过程“情景再现”。若获得的计算指标与实际指标相符,则说明建立的地质模型有着较高的精准度,能够反映实际的地质信息,反之,则需要重新进行模型修改,全面保证模型构建的精准度。
(四)模型应用效果跟踪
在完成地质模型验证后,则进入到模型实践环节,需要将其应用对实际生产区之中,肉发现模型能够反映实际地质生产信息,解决实际油田开采遇到的问题,则证明模型建立有着较高的作用价值,充分且真实地反映了实际地质信息。但由于实际地质信息在变化层面本身有着不确定性,而对地质信息的认知是一个需要依靠长时间积累的过程中,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对地质模型过于依赖,即地质模型对未知区域地质情况的预测并不一定完全准确,还需要我们通过新的钻井所获得的信息,来对模型的预测进行验证,并以此为依据,不断的进行地质模型的修正,从而促使建立的地质模型精准度越来越高,使其对未知地质区域的信息情况预测越来越准确,最终为后续的薄互层低渗透油藏顺利开发提供良好的指导,有效提升油藏开发效率与产量水平。
总结:综上所述,相较于普通的油藏而言,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所在的地质信息更加复杂多变,需要通过采用动态建模技术,结合现有的资料信息,再辅以工程师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经验,做好地质模型的建立。通过对上述模型建立技术及建立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对于推动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开采作业顺利展开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秀华. 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条带状砂体径向钻孔参数优化[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9, v.45;No.352(04):108-111.
[2]吕晓光, 张永庆, 陈兵. 油田开发后期的相控建模[J].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26(001):77-79.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动态建模
前言: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所在的地质情况非常复杂,实际开采难度较高,需要我们对该地质情况信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开展油藏开采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用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动态建模技术,相较于常规的建模技术,该建模技术能够通过后续的地质信息变化,而不断的进行模型修正,从而有效提升模型的精准度,更好的反映地质情况信息,这对于提升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开采效率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动态建模的作用价值
对于薄互层低渗透油藏而言,本身油藏所在地形较为复杂,比如纵向层数量比较多,单层的油藏厚度也比较薄,油藏分布的范围也比较广。上述这些特征也意味着与普通油藏相比,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实际开采的难度更高[1]。而为了降低开采难度,我们可以采用动态地质建模技术,通过借助相关的数据信息,并结合工程师丰富的个人经验,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地质统计学方法,从而对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所在的地质特征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从而为后续薄互层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提供良好的指导,提供油藏开采效率。而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地质动态建模技术的应用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以下对该建模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二、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动态建模技术应用过程分析
(一)资料分析
在正式进行建模前,为了能更好地呈现储层信息,提升建模的精度,需要先进行详细的资料分析。在实际进行资料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立足油田开发全过程,做好相应资料收集工作。但在油田开发后期,由于相关资料内容较为复杂多样,且不同资料信息之间还存在相互矛盾或者冗余的一个问题,因此在资料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依赖工程师丰富的经验与知识,针对资料进行针对性选择分析,为后续准确建模提供有力保障。
(二)动态地质建模过程
通过上文可知,薄互层低渗透油藏纵向层数量较多,单层的油藏厚度也比较薄,因此采用普通的建模手法,很容易导致“穿层”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应用分层次建模方式,更好地呈现不同层地质信息。比如可以采用地层格架建模方式,针对沉积序列,可以选择从大到小、由粗到细方式进行排列,然后按照相应顺序,完成油组、小层、砂层等构造模型的建立。
在此基础上,为有效提升模型精度,我们还可以采用相控动态建模技术,该技术是在实际进行属性建模的过程中,采用沉积相作為模型约束条件,这是因为沉降相决定了油藏储层的参数信息。然后再以不同的沉积相为依据,做好属性变化数据的统计,并完成期望值与方差的计算。针对计算结果数据,还需要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并选择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算法,做好模拟工作,选择其中的最佳分布作为模型参数值。在用相控动态建模技术的帮助下,更加有利于属性建模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属性建模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随机模拟建模方式,这种建模方式在非均质方向以及标准不确定性方面有着非常好的实用性。但油田在进入到开发后期后,在海量资料信息中,必然包含很多冗余信息,受此影响,会导致随机模拟方式下的建模与实际产生较大偏差。因此在实际进行建模时,有相关学者指出,我们可以先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完成储层构造模型与沉积模型的建立,然后再利用随机模型方法,实现模型属性模拟,如此一来,上述两种建模方式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地利用,从而有效提升建模的精准度[2]。
(三)做好模型检查与验证
在完成建模后,需要对构建的地质模型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一般情况下,要求所建立的模型与静态认识基本保持一致,如果二者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需要启动模型检查程序,立足模型建立的各个环节,逐步地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几个评价标准进行检查结果的评估:一是查看所建立的模型是否与地质客观沉积规律相一致?二是与原始数据作比对,检查模型参数分布是否与前者相一致?三是采用抽稀检验方式,了解没有参加计算井的参数是否与模型地模拟值基本一致?四是做好地质油气储量的验证工作,检查通过应用静态计算方法下的油气储量是否与模型所展现的油气储量保持基本一致。通过采取上述检查评判标准,能够及时发现模型构建存在的问题,保障动态建模的精准度。
在完成模型检查后,还需要对地质模型的实际效果做进一步的验证。在实际进行验证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目标油藏中流体的渗流过程进行模拟,然后将其与以往生产数据进行拟合,促使以往油田开发过程“情景再现”。若获得的计算指标与实际指标相符,则说明建立的地质模型有着较高的精准度,能够反映实际的地质信息,反之,则需要重新进行模型修改,全面保证模型构建的精准度。
(四)模型应用效果跟踪
在完成地质模型验证后,则进入到模型实践环节,需要将其应用对实际生产区之中,肉发现模型能够反映实际地质生产信息,解决实际油田开采遇到的问题,则证明模型建立有着较高的作用价值,充分且真实地反映了实际地质信息。但由于实际地质信息在变化层面本身有着不确定性,而对地质信息的认知是一个需要依靠长时间积累的过程中,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对地质模型过于依赖,即地质模型对未知区域地质情况的预测并不一定完全准确,还需要我们通过新的钻井所获得的信息,来对模型的预测进行验证,并以此为依据,不断的进行地质模型的修正,从而促使建立的地质模型精准度越来越高,使其对未知地质区域的信息情况预测越来越准确,最终为后续的薄互层低渗透油藏顺利开发提供良好的指导,有效提升油藏开发效率与产量水平。
总结:综上所述,相较于普通的油藏而言,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所在的地质信息更加复杂多变,需要通过采用动态建模技术,结合现有的资料信息,再辅以工程师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经验,做好地质模型的建立。通过对上述模型建立技术及建立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对于推动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开采作业顺利展开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秀华. 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条带状砂体径向钻孔参数优化[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9, v.45;No.352(04):108-111.
[2]吕晓光, 张永庆, 陈兵. 油田开发后期的相控建模[J].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26(001):77-79.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