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社会成长本身就取决于国家的权力自觉,社会治理也是政府自我调适和重新定位的结果。这是因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问题和社会事务增多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激发社会各种力量,通过不同方式、手段,来解决共同面临社会公共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和社会各类组织间互信、合作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治理的核心环节,也是政府关于自身在社会管理中的重新调适和新的定位。这种变化包括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的转变,政府机构调整以及政府与个人、社会团体关系的重新调整等。
关键词:政府角色调适;社会治理;根本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急剧的市场竞争,不断分化的利益群体和公民社会崛起等因素作用下,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这就要求过去以政府作为一元管理主体地位,要向社会分权的多元主体转变。因此,进行了突破传统管理思维,以寻找新的治理方式的实践探索。与此同时,西方治理理念被引入中国,治理作为促进公民参与、公开、权责对等的制度模式进入了公众视野,也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个人、政府、社会都致力于通过治理以实现秩序、效率、公平等多元价值,以适应信息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因此,在把治理理念引入现代社会管理模式变革中时,关于社会治理的研究成为了一种潮流。理论界对社会治理概念的定义日渐丰富。治理是个人、政府和社会组织等部门或机构管理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被广泛运用在社会的各个层级,表现为全球治理、国家治理、区域治理、地方治理和社会治理等。“治理理论是一套用于解释现代国家与社会结构变化特征的规范性理论分析框架。但是,由于一方面治理理论试图概括现代社会变迁中纷繁复杂、异彩纷呈的现象,所以,其概念体系变得十分复杂,理解起来并非易事;另一方面,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局限在特定的国家或特定的角度,对初露端倪的或不断变化的现象的把握尺度、采用的标准、得出的结论并不统一。”在我们把治理理念应用到社会层面时,学界对社会治理内涵的界定也会是千差万别,难以全面准确的把握社会治理的核质。
一、社会治理及其特点
社会治理是现代治理理念的一个方面,是把治理理念和基本观点引入政府行政职能转变和社会公共事务有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中去。社会治理有两个基本特质:一是社会治理是国家权力让渡出来的特定领域内的治理,完全具有治理理念一切特征;二是社会治理又有其独特性,就是体现出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经济社会组织的特征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社会治理可以做更全面地理解:
社会治理是在公民社会走向成熟,政府、社会和私人之间的互信合作关系不断加强的前提条件下,基于政府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定位的基础上,公共管理权力在各种社会组织间重新配置,形成政府主导、个人和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
社会治理的内涵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公权力仍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二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将由个人、政府、私人部门等各种社会组织构成,而不仅仅限于政府一元治理主体;三是社会治理将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以及各种非正式的手段;四是社会治理不但是一般意义上的选举参与,还包括协商、咨询等一切制度或非制度安排;五是社会治理是一个表达不同利益,到利益整合的过程;六是社会治理意味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方式的变革。
综上对社会治理的内涵及其特点做了粗浅的分析和概括。既然社会治理更多的是被作为一种治理模式来解释现代国家和社会结构变化,我们有必要对社会治理基本要求作深入剖析。社会治理是在治理理念的引导下,社会管理领域内的一场深刻变革。社会成长本身就取决于国家的权力自觉,社会治理也是政府自我调适和重新定位的结果。这是因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问题和社会事务增多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激发社会各种力量,通过不同方式、手段,来解决共同面临社会公共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和社会各类组织间互信、合作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治理的核心环节,也是政府关于自身在社会管理中的重新调适和新的定位。
二、还权赋能是实现政府角色转换的根本方式
……
5.3推行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建设民主决策制度。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的建设,由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大会或村(居)民议事会根据当地实际和群众的意愿决定设施建设内容、标准和进度安排,有关部门不得强迫和干涉,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
6.1农民是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直接受益者,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完善农民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
6.2村级自治组织承接和实施的有关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的组织形式,包括机构设置、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和人员配备等,由村(居)民委员会提出建议,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大会或村(居)民议事会决定。
6.3由政府组织实施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要建立农民群众民主评议制度,由农民群众对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进行评价,形成依靠农民群众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长效机制。
6.4由政府委托村级自治组织实施的项目,要建立民主监督制度,由农民群众提出建议和批评,对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监督。
6.5由村级自治组织提供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建立民主管理制度,由农民群众自主决定自己的事务,建立起维护农民自身权益、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
由政府支持、市场主体实施的项目,必须接受农民群众的评议和监督,经有关部门和农民群众检查验收,农民群众满意后,政府方能给予资金支持。
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同质均衡。全市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机制建设实施纲要》指导下,通过完善教育、卫生、就业保障、文体事业和社会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出总体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能职责。涉及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确立在政府主导下,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权力更多地交给村级自治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并引如市场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多元共治机制。多元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局面,是政府转变职能和行政方式变革的结果,成都市把每个村的公共服务资金从最开始的20万元,增加到40万元,实现事权、财权完全交由村(社区)自我决策、自我管理和服务。另外,政府还从社会组织购买大量服务,2013年锦江区想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总额达500万元。政府在转变职能的同时,也在进行行政方式变革,主要表现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到社区,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的方式,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过去事无巨细,向管政策、把方向、做好决策方向转变。成都市在各社区通过设立公共服务站,实现便民服务。这种变化包括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的转变,政府机构调整以及政府与个人、社会团体关系的重新调整等。
参考文献:
[1]孙伯英:当代地方治理.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第19页。
[2]中共成都市市委:《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
作者简介:
郑钧蔚(1984年-),性别:男;汉族;四川渠县人;专业: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级在校研究生。
摘要:社会成长本身就取决于国家的权力自觉,社会治理也是政府自我调适和重新定位的结果。这是因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问题和社会事务增多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激发社会各种力量,通过不同方式、手段,来解决共同面临社会公共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和社会各类组织间互信、合作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治理的核心环节,也是政府关于自身在社会管理中的重新调适和新的定位。这种变化包括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的转变,政府机构调整以及政府与个人、社会团体关系的重新调整等。
关键词:政府角色调适;社会治理;根本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急剧的市场竞争,不断分化的利益群体和公民社会崛起等因素作用下,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这就要求过去以政府作为一元管理主体地位,要向社会分权的多元主体转变。因此,进行了突破传统管理思维,以寻找新的治理方式的实践探索。与此同时,西方治理理念被引入中国,治理作为促进公民参与、公开、权责对等的制度模式进入了公众视野,也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个人、政府、社会都致力于通过治理以实现秩序、效率、公平等多元价值,以适应信息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因此,在把治理理念引入现代社会管理模式变革中时,关于社会治理的研究成为了一种潮流。理论界对社会治理概念的定义日渐丰富。治理是个人、政府和社会组织等部门或机构管理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被广泛运用在社会的各个层级,表现为全球治理、国家治理、区域治理、地方治理和社会治理等。“治理理论是一套用于解释现代国家与社会结构变化特征的规范性理论分析框架。但是,由于一方面治理理论试图概括现代社会变迁中纷繁复杂、异彩纷呈的现象,所以,其概念体系变得十分复杂,理解起来并非易事;另一方面,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局限在特定的国家或特定的角度,对初露端倪的或不断变化的现象的把握尺度、采用的标准、得出的结论并不统一。”在我们把治理理念应用到社会层面时,学界对社会治理内涵的界定也会是千差万别,难以全面准确的把握社会治理的核质。
一、社会治理及其特点
社会治理是现代治理理念的一个方面,是把治理理念和基本观点引入政府行政职能转变和社会公共事务有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中去。社会治理有两个基本特质:一是社会治理是国家权力让渡出来的特定领域内的治理,完全具有治理理念一切特征;二是社会治理又有其独特性,就是体现出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经济社会组织的特征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社会治理可以做更全面地理解:
社会治理是在公民社会走向成熟,政府、社会和私人之间的互信合作关系不断加强的前提条件下,基于政府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定位的基础上,公共管理权力在各种社会组织间重新配置,形成政府主导、个人和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
社会治理的内涵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公权力仍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二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将由个人、政府、私人部门等各种社会组织构成,而不仅仅限于政府一元治理主体;三是社会治理将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以及各种非正式的手段;四是社会治理不但是一般意义上的选举参与,还包括协商、咨询等一切制度或非制度安排;五是社会治理是一个表达不同利益,到利益整合的过程;六是社会治理意味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方式的变革。
综上对社会治理的内涵及其特点做了粗浅的分析和概括。既然社会治理更多的是被作为一种治理模式来解释现代国家和社会结构变化,我们有必要对社会治理基本要求作深入剖析。社会治理是在治理理念的引导下,社会管理领域内的一场深刻变革。社会成长本身就取决于国家的权力自觉,社会治理也是政府自我调适和重新定位的结果。这是因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问题和社会事务增多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激发社会各种力量,通过不同方式、手段,来解决共同面临社会公共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和社会各类组织间互信、合作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治理的核心环节,也是政府关于自身在社会管理中的重新调适和新的定位。
二、还权赋能是实现政府角色转换的根本方式
……
5.3推行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建设民主决策制度。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的建设,由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大会或村(居)民议事会根据当地实际和群众的意愿决定设施建设内容、标准和进度安排,有关部门不得强迫和干涉,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
6.1农民是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直接受益者,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完善农民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
6.2村级自治组织承接和实施的有关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的组织形式,包括机构设置、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和人员配备等,由村(居)民委员会提出建议,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大会或村(居)民议事会决定。
6.3由政府组织实施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要建立农民群众民主评议制度,由农民群众对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进行评价,形成依靠农民群众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长效机制。
6.4由政府委托村级自治组织实施的项目,要建立民主监督制度,由农民群众提出建议和批评,对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监督。
6.5由村级自治组织提供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建立民主管理制度,由农民群众自主决定自己的事务,建立起维护农民自身权益、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
由政府支持、市场主体实施的项目,必须接受农民群众的评议和监督,经有关部门和农民群众检查验收,农民群众满意后,政府方能给予资金支持。
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同质均衡。全市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机制建设实施纲要》指导下,通过完善教育、卫生、就业保障、文体事业和社会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出总体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能职责。涉及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确立在政府主导下,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权力更多地交给村级自治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并引如市场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多元共治机制。多元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局面,是政府转变职能和行政方式变革的结果,成都市把每个村的公共服务资金从最开始的20万元,增加到40万元,实现事权、财权完全交由村(社区)自我决策、自我管理和服务。另外,政府还从社会组织购买大量服务,2013年锦江区想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总额达500万元。政府在转变职能的同时,也在进行行政方式变革,主要表现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到社区,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的方式,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过去事无巨细,向管政策、把方向、做好决策方向转变。成都市在各社区通过设立公共服务站,实现便民服务。这种变化包括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的转变,政府机构调整以及政府与个人、社会团体关系的重新调整等。
参考文献:
[1]孙伯英:当代地方治理.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第19页。
[2]中共成都市市委:《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
作者简介:
郑钧蔚(1984年-),性别:男;汉族;四川渠县人;专业: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级在校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