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发挥长远的影响。语文是这个阶段中非常基础的科目,阅读教学则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学好语文知识,学会阅读方法,学生才能正确理解其他科目的内容,才能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才能跟同学、老师或家人进行顺畅有效的沟通。有鉴于此,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重视,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带来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不论何种知识的学习,其最终落脚点都在于应用。而语文知识的应用范围之广泛无需赘言。想要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知识学习成果并且能够正确、灵活地应用,有赖于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阅读的目的,不仅包括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读懂文章、获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还在于让学生能够透过文字看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被作者的人格精神所感染,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创新教学策略,不懈追求更好地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人生刚刚开始,没有丰富的阅历。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有着深刻的内涵或美感,成人读起来很容易意识到,但小学生却较难产生类似的感受。这种“不理解”,导致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显得心不在焉。要解决这种问题,不是单纯的命令学生“认真读”、“仔细感受”就可以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目前比较流行的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多媒体素材与课文相比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对课文产生更多的理解。
例如,阅读课文《海上日出》。很多学生没有见过大海或者日出,虽然课文的描写很生动,但学生的想象缺乏落脚点,难以感受到海上日出景色之美。这时,多媒体素材就可以发挥作用。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海上日出景色的视频,或再搭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学生会从自身意愿出发,将视频中的景象与文中的描写进行对比,去认真感受文中创设的场景,意识到课文中的描写是多么的生动,与现实场景又是多么的契合,对阅读课文产生发自内心的兴趣。
二、灵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学生较为深入的阅读文章、形成了一定的见解后,一般小学语文教师都会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帮助学生捋顺思路。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多的是针对考试可能会考到的问题,学生的思考也总是围绕着模式较为固定的试题。长此以往,思路就成了“套路”。“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该在提出问题时更加灵活、开放,给学生創造充分的思考空间,帮助他们形成独立自主的见解。
例如,阅读歌词《松花江上》。对于这首歌的作词背景,一般的成年人都耳熟能详,阅读时会产生浓烈的家国情怀。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仅仅通过阅读是很难产生深刻的感受的。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背景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很久没有回过家,没有见到过父母,是不是会特别想家?是什么原因造成歌词中提到的人有家难回?你觉得词作家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学生的思考一步步深入,他们的感受可能不尽相同,如对流浪者的同情或对侵略者的愤怒等,但都与词作者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共鸣,再通过教师的总结引导,阅读的有效性自然能得到提高。
三、安排课外阅读,培养学生习惯
课外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补充,广大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只是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还需要进行一些改进,与学生的兴趣进行更紧密的结合。有些书籍很经典,但过于深奥或过于幼稚,与学生的兴趣点不符,课外阅读就会沦为形式,就算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很多也是敷衍了事。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在推荐书目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所侧重,让课外阅读更有效,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比如,有些学生对古诗词中的韵律美比较敏感,教师就可以向这些学生推荐古诗词选集和相应的赏析,让他们在享受阅读古诗词的乐趣的同时,能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又如,有些学生喜欢出游,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游记,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放飞自己的想象力,跟随作者一起“行万里路”。同时,教师也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读过的、喜欢读的书籍,自己从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调动其他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阅读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的意义极为深远,学会阅读往往代表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可以通过“看书”,自发的汲取书籍中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可以跟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获得成功的助推器。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白,小学正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对阅读教学提起足够的重视,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吕吉玲.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04):112-113.
[2] 李昱.解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6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不论何种知识的学习,其最终落脚点都在于应用。而语文知识的应用范围之广泛无需赘言。想要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知识学习成果并且能够正确、灵活地应用,有赖于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阅读的目的,不仅包括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读懂文章、获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还在于让学生能够透过文字看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被作者的人格精神所感染,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创新教学策略,不懈追求更好地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人生刚刚开始,没有丰富的阅历。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有着深刻的内涵或美感,成人读起来很容易意识到,但小学生却较难产生类似的感受。这种“不理解”,导致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显得心不在焉。要解决这种问题,不是单纯的命令学生“认真读”、“仔细感受”就可以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目前比较流行的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多媒体素材与课文相比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对课文产生更多的理解。
例如,阅读课文《海上日出》。很多学生没有见过大海或者日出,虽然课文的描写很生动,但学生的想象缺乏落脚点,难以感受到海上日出景色之美。这时,多媒体素材就可以发挥作用。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海上日出景色的视频,或再搭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学生会从自身意愿出发,将视频中的景象与文中的描写进行对比,去认真感受文中创设的场景,意识到课文中的描写是多么的生动,与现实场景又是多么的契合,对阅读课文产生发自内心的兴趣。
二、灵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学生较为深入的阅读文章、形成了一定的见解后,一般小学语文教师都会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帮助学生捋顺思路。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多的是针对考试可能会考到的问题,学生的思考也总是围绕着模式较为固定的试题。长此以往,思路就成了“套路”。“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该在提出问题时更加灵活、开放,给学生創造充分的思考空间,帮助他们形成独立自主的见解。
例如,阅读歌词《松花江上》。对于这首歌的作词背景,一般的成年人都耳熟能详,阅读时会产生浓烈的家国情怀。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仅仅通过阅读是很难产生深刻的感受的。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背景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很久没有回过家,没有见到过父母,是不是会特别想家?是什么原因造成歌词中提到的人有家难回?你觉得词作家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学生的思考一步步深入,他们的感受可能不尽相同,如对流浪者的同情或对侵略者的愤怒等,但都与词作者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共鸣,再通过教师的总结引导,阅读的有效性自然能得到提高。
三、安排课外阅读,培养学生习惯
课外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补充,广大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只是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还需要进行一些改进,与学生的兴趣进行更紧密的结合。有些书籍很经典,但过于深奥或过于幼稚,与学生的兴趣点不符,课外阅读就会沦为形式,就算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很多也是敷衍了事。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在推荐书目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所侧重,让课外阅读更有效,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比如,有些学生对古诗词中的韵律美比较敏感,教师就可以向这些学生推荐古诗词选集和相应的赏析,让他们在享受阅读古诗词的乐趣的同时,能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又如,有些学生喜欢出游,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游记,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放飞自己的想象力,跟随作者一起“行万里路”。同时,教师也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读过的、喜欢读的书籍,自己从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调动其他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阅读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的意义极为深远,学会阅读往往代表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可以通过“看书”,自发的汲取书籍中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可以跟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获得成功的助推器。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白,小学正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对阅读教学提起足够的重视,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吕吉玲.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04):112-113.
[2] 李昱.解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