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0例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iaot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微创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6年12月经皮超选择血管内微创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0例临床资料。结果:治疗160例病人共200髋,0~Ⅰ期80髋,优良率100%;Ⅱ期80髋,优良率87.5%;Ⅲ~Ⅳ期40髋,优良率72.5%。结论:介入血管内注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操作简捷,病人痛苦小,短期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介入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3年7月~2006年12月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0例,0.5个月~6年。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患侧髋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及患侧下肢跛行。其中接受过激素治疗史45例(28.13%)。有酗酒史65例(40.62%)。不明原因者50例(31.25%)。单髋病变120例(75%),双髋病变40例(25%)。共200髋全部病例均在介入治疗前行X线平片或CT确诊。术后1个月行X线平片或CT复查。
  临床分期:根据Ficat分期法。0期为无症状,X线检查(-),但对侧股骨头已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Ⅰ期为关节无痛或轻微间歇性疼痛,内旋及外展轻度受限,X线检查正常或轻度骨质疏松,骨功能检查异常。Ⅱ期为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X线片可见股骨头有囊性变及骨硬化,但股骨头仍保持圆形。Ⅲ期髋部疼痛加重,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跛行、股骨头出现软骨下骨板折裂,即新月征;随后可见股骨头节段性塌陷和变形;后期可见股骨头内骨折和死骨形成。Ⅳ期为继发骨关节炎改变,X线片显示股骨头变扁,甚至完全凹陷,髋臼变性,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在我们收治的200髋病例中,0期30髋,占15%;Ⅰ期50髋,占25%;Ⅱ期80髋,占40%;Ⅲ期30髋,占15%;Ⅳ期10髖,占5%。
  


  材料:岛津IDR700数字减影机器,5F的Cobra导管。
  药物:甘露醇,罂粟碱,尿激酶,654-2,复方丹参注射液。
  方法:用2%利多卡因5ml在局麻下经对侧股动脉入路,用Sclding技术穿刺插管,先将5F导管置于患侧股动脉起始部,用欧乃派可造影剂5~10ml行血管造影,了解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布情况。然后分别将导管超选择插入旋股内外动脉,再次造影证实导管位置并观察血管状态后,将罂粟碱30mg、尿激酶40万~60万U、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和低分子右旋糖苷60~100ml等总量的2/3经导管缓慢灌入旋股内侧动脉,余1/3灌入旋股外侧动脉,部分患者追加灌注了髂内动脉的闭孔和臀上动脉。药物灌注完毕后,每支灌注血管再次造影,以便与注药前对比。术后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2片,每日2次;肠溶阿司匹林片,每次100mg,每天1次;钙片,每次2片,每天3次。以上药物均用1年。术后1年内辅以功能锻炼,每隔3个月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加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5天。
  
  结 果
  
  疼痛及功能变化:本组160例200髋经治疗术后,1周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屈曲>100°、外展>45°~60°者130髋(65%);1~3个月偶有间歇疼痛,屈曲≥80°~100°,外展30°~45°者55髋(27.5%);3~6个月疼痛无缓解,屈曲<80°,外展<30°者15髋(7.5%)。
  影像学变化:血管造影表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后,股骨头区域的血管明显增生,数目增多,治疗前后1周做血管造影比较,显示治疗后1周相同时相血管3条线以上的血管数目明显增多、增粗、延长,股骨头区域染色明显增加,每隔3个月复查X线片1次,观察股骨头、骨质修复情况,2个月时临床0期和Ⅰ期无明显变化,Ⅱ期和Ⅲ期可见骨小梁增多或坏死吸收。6~12个月Ⅱ期和Ⅲ期可见明显新骨生成,24个月后临床0期、Ⅰ期、Ⅱ期稳定。根据1990年全国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专题会议通过的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判定结果见表1。
  
  讨 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但基本病理改变都是以骨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骨坏死以及随之出现的修复反应[1]。骨股头血液供应主要来自旋股内、外侧动脉和闭孔动脉,其中旋股内侧动脉发出的后上、后下支持带动脉是为其供血的主要来源,其次是旋股外侧动脉,而闭孔动脉的分支股骨头韧带动脉与前两者相比不是重要的营养血管[2]。所以临床上根据股骨头血供特点来分配药物灌注量。本组2/3药量灌入旋股内侧动脉,余1/3注入旋股外侧动脉或部分闭孔及臀上动脉,以改善髋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经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股骨头微循环的改善是治疗的中心环节。右旋糖苷、罂粟碱、尿激酶、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活血化瘀,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采用血管介入治疗,通过导管直接将扩管、溶栓、抗凝药物注入股骨头供血动脉,改善患者股骨头的微循环,加快坏死骨质吸收,缓解无菌性炎症反应,促进新骨形成,使股骨头得以修复,患髋疼痛迅速缓解,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本组结果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0期、Ⅰ期、Ⅱ期患者为最佳适应证,Ⅲ期、Ⅳ期患者则用于巩固其疗效。
  总之,介入血管内注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操作简捷,病人痛苦小,短期效果明显,只要严格无菌操作,术后给予综合治理,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述华.骨坏死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
  2 李喜东,褚建国,等.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附152例疗效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11):753-756.
其他文献
关键词 结核性 胸水 体会  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已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每年死于结核病的成年人,多于艾滋病、疟疾和热带病死亡人数总和[1]。在新发肺结核患者中伴有结核性胸膜炎者占4.7%~17.6%。全国第三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结核性胸膜炎占结核病总数的2.5%,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占内科住院患者的3.5%[2],其中有少数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虽然经过抗结核治疗,胸水形成包裹、不吸收、
期刊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2DM)的主要发病机理,但在发病过程中,二者谁出现得更早,或是否同时出现尚无定论。大多数学者认为,在糖尿病病程早期尚无高血糖症时,患者已存在IR和高胰岛素血症,随着病程的发展,胰岛β细胞的代偿机制逐渐衰退,血糖升高,最终发生2DM,IR贯穿于2DM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且随着2DM病程的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6年1月~2001年1月收治14~30岁(青少年组)和60岁以上(老年组)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共74例。按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的治疗指南》的标准,青少年组42例,男27例,女15例;老年组32例,男25例,女7例。  临床表现:青少年组急性起病33例(78.57%),缓慢起病9例;老年组急性起病9例,缓慢起病23(71.87%)。  临床症状
期刊
资料和方法    2002年10月~2004年4月收治经病原学检测确诊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男22例,女8例;年龄1~6个月8例,~1岁17例,~3岁5例。对照组男11例,女5例;年龄1~6个月3例,~1岁11例,~3岁2例;入院前病程1~5天,多为冬春季节发病。  参照1987年成都会议标准,确定研究对象标准为:①年龄2~24个月;②急性发病,病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地尔硫静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给予静滴地尔硫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效23例(57.5%),有效14例(35.0%),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结论:静滴地尔硫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地尔硫 不稳定型心绞痛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4年2月~2007年2月典型不稳定型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声、电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SUT-400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声、电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FMA和ADL积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和BI指数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远大与对照组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方法:采用Irwin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对慢性咳嗽持续8周以上的患者67例进行病因分类,并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结果: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27例(40.30%),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3例,胃食管反流综合征(GER)10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9例,PNDS+CVA 2例,GER+CVA 2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支
期刊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我国北方常见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随着HFRS疫苗广泛接种,治疗措施的改进和发展,HFRS发病率及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老年HFRS往往因并发症较多而病死率较高。我科1990~2006年共收治HFRS 2040例,其中老年HFRS 168例(9.13%),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68例老年患者,男128例,女40例;男:女=3.2:1,平均年龄64.31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磷霉素钠针剂治疗肠道感染的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6年12月用磷霉素钠针剂静滴治疗肠道感染246例,并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总有效率98. 4%,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好,见效快。  关键词 磷霉素钠针 静滴 肠道感染    资料与方法    2004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肠道感染患者246例,男132例,女114例;年龄6个月~93岁,平均33岁,其中6
期刊
糖尿病湿性坏疽是糖尿病晚期致残性并发症之一,肢端神经病变及血管狭窄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足坏疽,病人面临截肢截趾的可能,努力降低糖尿病足坏疽的截肢率,保留病人肢体功能是内科医师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科自2001~2006年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口服中藥用清热利湿益气化瘀通络法,静滴扩血管西药,局部用胰岛素加654-2混合液湿敷)治疗24例糖尿病湿性坏疽,结果创面完全愈合17例,转好3例,无效4例,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