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新课标以素质教育为风向标,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合作学习应运而生,它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搞好合作学习,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彼此交往、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等意识。它是增强学生之间广泛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发挥学生群体智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实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5-0091-02
一、注重实效,合理构建小组
1.人员数量要适当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学校正推进小班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堂上一般分4小组为宜,各组7-8人合作较为合理。7人左右组成的工作小组最有利于发挥小组的优势,因为这样既有足够的人数,使得组员可以围成一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又不致于小组数太多教师难以顾及。同时,这样的小组又足够大,能较为充分地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问题的方法。
2.个性差异要考虑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编排、构建小组。异质分组就是根据兴趣倾向、学习接受能力、交往技巧、脾气性格等差异合理搭配组成小组。如: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外向的和性格内向的分到一起。比例合当,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作用,并让学生懂得,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力、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己,又赏识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因此,分组既要依据学生共同兴趣的一致性,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合理搭配和调控,这是小组合作高效还是低效、可否持续的关键。
3.组长作用要凸显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流于形式,根本无合作可言。况且当前中职生具有一定的学习惰性、学习畏难情绪。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秩序混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乐于帮人,且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并且要正确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二、调动积极性,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通常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个别思想散漫的后进生,学习理论知识又存在畏难情绪,私下自己开小差,不听别人讲、不参与小组讨论,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但他们喜欢动手,爱面子,因而如何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以小组围绕前置任务问题解决为核心进行组间PK活动,并以总分数来衡量各组学习的实绩,兼以学习成绩逊色的小组“获奖”——课后搞卫生作为内因基础,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各成员积极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1.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要就教师布置的前置作业参与学习,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见解、想法,让每个成员都有自己具体的工作任务。分工合作,有利于学生建立责任心,增强合作意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听别人的意见,在训练中让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是一种尊敬他人的礼貌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认真听别人发言, 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培养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学习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探究,必须要以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为基础。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不同观点的争辩。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合理分配时间,因此教师要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分配恰当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操作、探究、讨论和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挥。一般来说,以下情况较适合分组合作学习:
(1)当学生个人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2)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再给予指导,提供一些暗示、辅助的材料,使学生亲身经历发现、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3)当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彼此间不统一或有争议时,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散而不乱,但问题却越辩越明,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尊重和发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师角色转变,评价鼓励为主
合作学习是否更具实效,教师的因素不可忽视。事实上,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除了在活动之前充当鼓励者外,在提供小组讨论或调查的问题或任务时,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解答、总结、提炼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
因此,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合作,让学生懂得并体验到,合作既是个体行为又是集体行为,使他们既有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又能服从合作的需要。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评价应强调小组整体的表现,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是否能够有序地主动地参与合作讨论;发言是否踊跃;探索的问题是否有所发现等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中职生实际情况与特点,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前置任务,把握问题难度,尽量让学生通过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只有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果实”,才能树立中职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与兴趣,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5-12-29.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实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5-0091-02
一、注重实效,合理构建小组
1.人员数量要适当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学校正推进小班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堂上一般分4小组为宜,各组7-8人合作较为合理。7人左右组成的工作小组最有利于发挥小组的优势,因为这样既有足够的人数,使得组员可以围成一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又不致于小组数太多教师难以顾及。同时,这样的小组又足够大,能较为充分地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问题的方法。
2.个性差异要考虑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编排、构建小组。异质分组就是根据兴趣倾向、学习接受能力、交往技巧、脾气性格等差异合理搭配组成小组。如: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外向的和性格内向的分到一起。比例合当,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作用,并让学生懂得,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力、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己,又赏识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因此,分组既要依据学生共同兴趣的一致性,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合理搭配和调控,这是小组合作高效还是低效、可否持续的关键。
3.组长作用要凸显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流于形式,根本无合作可言。况且当前中职生具有一定的学习惰性、学习畏难情绪。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秩序混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乐于帮人,且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并且要正确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二、调动积极性,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通常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个别思想散漫的后进生,学习理论知识又存在畏难情绪,私下自己开小差,不听别人讲、不参与小组讨论,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但他们喜欢动手,爱面子,因而如何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以小组围绕前置任务问题解决为核心进行组间PK活动,并以总分数来衡量各组学习的实绩,兼以学习成绩逊色的小组“获奖”——课后搞卫生作为内因基础,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各成员积极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1.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要就教师布置的前置作业参与学习,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见解、想法,让每个成员都有自己具体的工作任务。分工合作,有利于学生建立责任心,增强合作意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听别人的意见,在训练中让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是一种尊敬他人的礼貌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认真听别人发言, 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培养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学习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探究,必须要以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为基础。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不同观点的争辩。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合理分配时间,因此教师要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分配恰当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操作、探究、讨论和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挥。一般来说,以下情况较适合分组合作学习:
(1)当学生个人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2)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再给予指导,提供一些暗示、辅助的材料,使学生亲身经历发现、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3)当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彼此间不统一或有争议时,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散而不乱,但问题却越辩越明,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尊重和发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师角色转变,评价鼓励为主
合作学习是否更具实效,教师的因素不可忽视。事实上,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除了在活动之前充当鼓励者外,在提供小组讨论或调查的问题或任务时,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解答、总结、提炼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
因此,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合作,让学生懂得并体验到,合作既是个体行为又是集体行为,使他们既有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又能服从合作的需要。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评价应强调小组整体的表现,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是否能够有序地主动地参与合作讨论;发言是否踊跃;探索的问题是否有所发现等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中职生实际情况与特点,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前置任务,把握问题难度,尽量让学生通过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只有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果实”,才能树立中职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与兴趣,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5-12-29.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