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研究》编辑委员会成立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y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的编辑力量,特成立编辑委员会,编委会名单如下(按姓 氏笔画排名):王建国王敬尧韦红牟成文陈荣卓陈伟东张务周华平段维胡宗山项继权赵长峰高秉雄唐 鸣袁方成钱道庚黄辉祥戴轶.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层次、全方位的历史嬗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纬度。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历史条件新变化和基层实践新需求,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区治理的新观点新论断新理念,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代社区治理的价值内涵,规划了新时代社区治理结构,指出了新时代社区治理的行动策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的理论和实践范式,成为新时代社区治理
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开展了以村民自治的治理单元调整为突破口的实践探索。这些探索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学界持续的争论。通过对既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争论的梳理和总结,笔者认为村民自治的治理单元,仍将以行政村作为基本单元,但其在类型上、层次上、抑或形式上会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治理单元的调整,应遵循以"因地制宜"为原则,以"治理有效"为标准,以"自治落地"为目的,在坚持以"行政村"为基本治理单元的前提下,构建类型多样、层次分明和形式丰富的村民自治治理单元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主权国家为基本构成单位的命运共同体。鉴于认同与共同体之间存在着天然联系且共享着核心内涵,本文认为,国家集体认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因为无论处于何种分析层次,认同与共同体的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都不会发生改变。考虑到集体认同最终表现在行为层面,若以国家的行为动机作为衡量标准,便可对国家集体认同进行类型辨析,进而能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本文假设"欲望"、"精神"和"理智"是国家的基本行为动机,分别决定着国家对其所属共同体所持的三种集体认同,即功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矛盾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受此影响,青年中产生了因物质条件得到改善、阶层流动受到限制、价值观念集体迷失等影响而形成的"低欲望群体"。该群体具有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安慰、自我关爱等主要特征,需要辩证分析、正确引导。新时代青年应在奋斗中释放激情、追逐理想,真正跑好历史传递的接力棒。各界应高度重视青年工作,积极为青年的发展创造条件,使青年"有条件、有动力、有可能"成为实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建构,其构建会涉及到诸多国际社会性因素,必然是一个国际政治社会化过程。由于国际理念/规范社会化的渐进性、国际社会的多样性以及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阶段性、多样性、反复性的特征。对于日益崛起的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国际政治社会学意义。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的主体条件与物质技术条件也会日益完备,有理由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终将实现。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本身、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与规律问题有深刻的认知,并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演变发展与各个构成部分的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实困境、基本范畴、历史实践和价值指向上具有高度的逻辑关联,这种逻辑关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内在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出现实困境,需要正确认识世界历史的整体演变发展和部分演变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成功
社会治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需要在国家、政府与社会的现实关系中来理解,在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中来解释。学界现有的融合论、包含论、交差论、独立论等观点为更为准确界定社会治理的概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社会治理包含"自治"和"他治"两个维度,社会治理要通过有效的"他治"来培育"自治",核心社会治理是政府对社会的治理。
冷战结束以来,学界对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已形成较普遍的认同。然而,对资本主义阵营是否瓦解,不仅无广泛共识,瓦解论与存续论还构成分歧,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着对资本主义阵营的模糊、笼统认知;更重要的是,分歧各方及其他种种观点,既未建立自己的判断标准,又无相应的推理逻辑,从而不能回答资本主义阵营是否消失的系列问题。从资本主义阵营构成的支柱及相关理论来观察,断定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阵营瓦解的论调,有失学理规范;资本主义阵营是在不断衍化的。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冷战后资本主义阵营衍化的基本构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外学界对"一带一路"给予了极大关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海外学者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在其本质内涵之维,提出"国际公共产品说""中国特色外交说";在其建设目标之维,提出"促动经济转型发展说""改善全球治理体系说";在其国际影响之维,提出"新型全球化说""欧亚世纪说"等富有启发意义的思想见解。但同时也有人鼓吹"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说""抗衡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说""债务陷阱说"等带有挑战性的观点。对此,我们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既要看
党的十九大的一个最大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里的"新时代",一是"新"在对毛泽东作为艰辛探索者、邓小平作为主要创立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以坚持和划时代发展;二是"新"在肩负使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更大历史使命;三是"新"在着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住高科技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产党自我革命能力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关键环节,进行更大历史作为;四是"新"在充分肯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