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九月幼儿园开学,非常经典的一幕就是:许多小班新入园的宝宝小手紧紧地抓着大人的衣角撕心裂肺地哭着喊着:“我不上幼儿园,我要回家,我要找妈妈。”年轻的家长一脸愁容,不知如何是好。教师哄完了这个宝宝,那个宝宝又哭了起来,忙得一头大汗。甚至还经常看到,宝宝在教室里哭,家长躲在屋外偷偷地哭。这就是典型的“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现象,是幼儿心理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幼儿哭闹、心理不安、饭食减少、睡眠不安、情绪不稳、不愿上幼儿园、生病等现象,影响了幼儿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一般持续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年轻的家长缺少科学的育儿方法,加上老人的溺爱,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小班新生幼儿由于不熟悉幼儿园、教师和小伙伴,缺少心理安全感、不适应集体生活等原因,造成了“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现象的发生。幼儿反复的哭闹最终导致生病,影响了家长的工作,耽误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也让小班教师产生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工作负担。其实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不仅要注重幼儿的身体安全,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安全。所以,小班新生“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问题必须加以解决。那么如何消除幼儿的心理不安与焦虑情绪,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使家长安心工作呢?
第一,把每年秋季小班幼儿的招生、入园工作提前到四月初进行。邀请家长幼儿参观幼儿园,熟悉环境,熟悉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向家长发放家庭教育方法宣传单,使家长在幼儿园的引领下,利用九月开学前5个月的充足的时间,在家中采取科学规范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向家长推荐优秀的教育书籍,如《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教育是慢的艺术》等,丰富家长的教育理念与知识。
第二,四月中旬,召开新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包括环境设施、园所的文化理念、教学工作内容、一日作息时间、幼儿膳食制作等,使家长对幼儿园有完整的了解,消除幼儿的陌生感,拉近家园距离。
第三,四月下旬召开新生家长学校活动,向家长宣传小班幼儿教育的方法,对家长进行“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改变家长的家庭卫生习惯与意识,确保宝宝们的健康成长。
第四,四、五、六月,根据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计划,按时邀请家长带领宝宝来幼儿园参与幼儿园每月的互动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庆六一活动。帮助家长和幼儿了解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掌握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常规,使小宝宝进一步熟悉幼儿园、喜欢幼儿园。这在体验幼儿园集体生活乐趣的同时,还密切了亲子关系。
第五,六、七月份,针对幼儿的特点设计专门的婴幼儿体能游戏活动,训练幼儿听口令、做动作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幼儿节奏感,培养幼儿初步的规则意识,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第六,八月份开展新生“试班约谈活动”,小班教师把幼儿分成5人一个小组,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请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按照分组来到自己的教室,认识自己的教室,认识各种物品,与自己的教师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沟通。这种5人一组的超小班额的活动,保证了每个幼儿都有充足的时间与教师交流,教师也更有效地指导幼儿在教室中的活动,很快,幼儿就认识了自己的口杯、毛巾、小椅子、小床等用品,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洗手、进餐、搬椅子、看书、做游戏、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等常规内容。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内容,其实正是幼儿学习的重点内容。
第七,九月一日正式开学后,开展“一周亲子陪读活动”,请家长全天陪同幼儿在园进行学习与生活,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生活,消除幼儿心理的不安全感,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真正的集体生活中的状态。教师会对每个幼儿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与建议,把每日教育活动内容与照片发布到班级博客上,通过每日早晚口头交流、网络交流的形式,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帮助家长更好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快乐发展。
通过摸索实践、总结提炼,我园幼儿心理教育技术创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幼儿自理能力、适应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一,小班的幼儿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上下幼儿园了,哭闹、生病现象减少了,家长工作安心了。教师对幼儿科学精心的保教工作,无微不至的关爱,把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幼儿可喜的进步,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老师、幼儿园更加信任了。
第二,小班新入园幼儿患病率下降了,出勤率也明显提高了。
第三,通过开展幼儿心理安全教育创新研究,教师开展小班新入园幼儿心理教育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进一步拓展了园所的安全教育文化内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年轻的家长缺少科学的育儿方法,加上老人的溺爱,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小班新生幼儿由于不熟悉幼儿园、教师和小伙伴,缺少心理安全感、不适应集体生活等原因,造成了“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现象的发生。幼儿反复的哭闹最终导致生病,影响了家长的工作,耽误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也让小班教师产生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工作负担。其实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不仅要注重幼儿的身体安全,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安全。所以,小班新生“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问题必须加以解决。那么如何消除幼儿的心理不安与焦虑情绪,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使家长安心工作呢?
第一,把每年秋季小班幼儿的招生、入园工作提前到四月初进行。邀请家长幼儿参观幼儿园,熟悉环境,熟悉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向家长发放家庭教育方法宣传单,使家长在幼儿园的引领下,利用九月开学前5个月的充足的时间,在家中采取科学规范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向家长推荐优秀的教育书籍,如《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教育是慢的艺术》等,丰富家长的教育理念与知识。
第二,四月中旬,召开新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包括环境设施、园所的文化理念、教学工作内容、一日作息时间、幼儿膳食制作等,使家长对幼儿园有完整的了解,消除幼儿的陌生感,拉近家园距离。
第三,四月下旬召开新生家长学校活动,向家长宣传小班幼儿教育的方法,对家长进行“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改变家长的家庭卫生习惯与意识,确保宝宝们的健康成长。
第四,四、五、六月,根据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计划,按时邀请家长带领宝宝来幼儿园参与幼儿园每月的互动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庆六一活动。帮助家长和幼儿了解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掌握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常规,使小宝宝进一步熟悉幼儿园、喜欢幼儿园。这在体验幼儿园集体生活乐趣的同时,还密切了亲子关系。
第五,六、七月份,针对幼儿的特点设计专门的婴幼儿体能游戏活动,训练幼儿听口令、做动作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幼儿节奏感,培养幼儿初步的规则意识,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第六,八月份开展新生“试班约谈活动”,小班教师把幼儿分成5人一个小组,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请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按照分组来到自己的教室,认识自己的教室,认识各种物品,与自己的教师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沟通。这种5人一组的超小班额的活动,保证了每个幼儿都有充足的时间与教师交流,教师也更有效地指导幼儿在教室中的活动,很快,幼儿就认识了自己的口杯、毛巾、小椅子、小床等用品,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洗手、进餐、搬椅子、看书、做游戏、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等常规内容。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内容,其实正是幼儿学习的重点内容。
第七,九月一日正式开学后,开展“一周亲子陪读活动”,请家长全天陪同幼儿在园进行学习与生活,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生活,消除幼儿心理的不安全感,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真正的集体生活中的状态。教师会对每个幼儿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与建议,把每日教育活动内容与照片发布到班级博客上,通过每日早晚口头交流、网络交流的形式,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帮助家长更好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快乐发展。
通过摸索实践、总结提炼,我园幼儿心理教育技术创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幼儿自理能力、适应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一,小班的幼儿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上下幼儿园了,哭闹、生病现象减少了,家长工作安心了。教师对幼儿科学精心的保教工作,无微不至的关爱,把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幼儿可喜的进步,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老师、幼儿园更加信任了。
第二,小班新入园幼儿患病率下降了,出勤率也明显提高了。
第三,通过开展幼儿心理安全教育创新研究,教师开展小班新入园幼儿心理教育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进一步拓展了园所的安全教育文化内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