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腐败现象在数量、程度和范围上呈现扩大之势,可分为“无形腐败”和“有形腐败”两大类。本文笔者从“无形腐败”和“有形腐败”的表现形式和成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高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一、高校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
(一)无形腐败
1.思想政治立场不坚定。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问题也不少。导致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人生的目的、人生价值取向、人生的意义理解不到位。使得有些老师和学生,面对腐败和其他消极现象,免疫力差,容易产生腐败。
2.权利异化。权利异化是指高等院校中从事领导、管理工作的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 无视法律、法规, 滥用权力, 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重大损失的行为。
3.权利失衡。我国的高校运作, 从传统上来说属于政府行为, 即在各项决策中惯性地采用“自上而下”的层层审批制,使权力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衡,使“寻租”成为我国高校腐败中典型的权钱交易特征。
4.腐败动机。社会转型期腐败异常突出的重要原因即惩罚失当、腐败成本过低,又有法律盲点, 法律条文中找不到相应的惩罚措施。
(二)有形腐败
1.招生腐败。随着高校招生自主权的不断加大,部分高校招生单位在招生工作中最容易发生暗箱操作、弄虚作假、金钱交易、利益交换等违法乱纪行为。
2.行为腐败。高校在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仍存在串标、买标、卖标、漏标、规避招投标,在基建工程和教学、科研经费使用方面存在贪污、挪用等违法违规现象。
3.学术腐败。(1)不用得到公认的经典好教材, 非得自编教材。(2 )近亲繁殖, 学术乱伦。
4.吏治腐败。(1) 把权力变为商品。(2)把权力变为捞取好处的筹码。(3)把手中的权力变为捞取政治地位和学术资本的手段。
5.经济腐败。(1)在各高校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乱收费问题。(2)办班过滥且管理不善带来的腐败问题。(3)私立帐户、创收分钱的现象十分严重。(4)高校财经管理中的内控制度尚未完善引发的腐败问题。(5)对基建、物资采购的资金使用监管不力。
二、高校腐败现象的成因
(一)受外来文化及落后文化的影响
关系本位的社会伦理形成了高校腐败现象的人情土壤;另外,官本位的文化意识构造了高校腐败现象的社会环境。在大学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深层观念中把做官当成人生最大的追求,把官职和权力作为人生重要的价值取向。
(二)管理体制落后和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三)监督体系弱化
目前,我国高校监督主体不够完善,没有完全形成监督体系,高校在监督机制方面,突出表现在监督作用不到位,党员干部行使权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
(四)党员干部思想蜕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导致一部分人心理严重失衡。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膨胀。
三、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一)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二)加强高校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及宣传。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三) 建立高校廉政文化思想教育机制。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认识紧迫性和重要性,把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中。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学校领导干部的述职述廉活动之中。
(四)落实党风廉政文化建设责任制。在高校党风廉政文化建设中,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職,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五)结合学校热点问题, 全面实行“阳光工程”, 维护广大师生利益廉政文化进校园最终要体现到校风学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落实。重点抓好教育收费管理、招生录取、干部选拔、人事调动、基建维修工程, 以及仪器设备、教材、图书、药品采购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检查,提高反腐败的透明度。
(六)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教师行为。师德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因此,要加强师德建设,要大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要树立师德典型,加强师德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校园风尚。
总之, 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 是反腐倡廉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 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单位为宁夏大学)
基金项目:宁夏大学社会科学基金廉政专项(SK1444)
一、高校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
(一)无形腐败
1.思想政治立场不坚定。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问题也不少。导致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人生的目的、人生价值取向、人生的意义理解不到位。使得有些老师和学生,面对腐败和其他消极现象,免疫力差,容易产生腐败。
2.权利异化。权利异化是指高等院校中从事领导、管理工作的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 无视法律、法规, 滥用权力, 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重大损失的行为。
3.权利失衡。我国的高校运作, 从传统上来说属于政府行为, 即在各项决策中惯性地采用“自上而下”的层层审批制,使权力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衡,使“寻租”成为我国高校腐败中典型的权钱交易特征。
4.腐败动机。社会转型期腐败异常突出的重要原因即惩罚失当、腐败成本过低,又有法律盲点, 法律条文中找不到相应的惩罚措施。
(二)有形腐败
1.招生腐败。随着高校招生自主权的不断加大,部分高校招生单位在招生工作中最容易发生暗箱操作、弄虚作假、金钱交易、利益交换等违法乱纪行为。
2.行为腐败。高校在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仍存在串标、买标、卖标、漏标、规避招投标,在基建工程和教学、科研经费使用方面存在贪污、挪用等违法违规现象。
3.学术腐败。(1)不用得到公认的经典好教材, 非得自编教材。(2 )近亲繁殖, 学术乱伦。
4.吏治腐败。(1) 把权力变为商品。(2)把权力变为捞取好处的筹码。(3)把手中的权力变为捞取政治地位和学术资本的手段。
5.经济腐败。(1)在各高校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乱收费问题。(2)办班过滥且管理不善带来的腐败问题。(3)私立帐户、创收分钱的现象十分严重。(4)高校财经管理中的内控制度尚未完善引发的腐败问题。(5)对基建、物资采购的资金使用监管不力。
二、高校腐败现象的成因
(一)受外来文化及落后文化的影响
关系本位的社会伦理形成了高校腐败现象的人情土壤;另外,官本位的文化意识构造了高校腐败现象的社会环境。在大学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深层观念中把做官当成人生最大的追求,把官职和权力作为人生重要的价值取向。
(二)管理体制落后和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三)监督体系弱化
目前,我国高校监督主体不够完善,没有完全形成监督体系,高校在监督机制方面,突出表现在监督作用不到位,党员干部行使权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
(四)党员干部思想蜕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导致一部分人心理严重失衡。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膨胀。
三、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一)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二)加强高校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及宣传。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三) 建立高校廉政文化思想教育机制。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认识紧迫性和重要性,把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中。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学校领导干部的述职述廉活动之中。
(四)落实党风廉政文化建设责任制。在高校党风廉政文化建设中,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職,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五)结合学校热点问题, 全面实行“阳光工程”, 维护广大师生利益廉政文化进校园最终要体现到校风学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落实。重点抓好教育收费管理、招生录取、干部选拔、人事调动、基建维修工程, 以及仪器设备、教材、图书、药品采购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检查,提高反腐败的透明度。
(六)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教师行为。师德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因此,要加强师德建设,要大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要树立师德典型,加强师德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校园风尚。
总之, 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 是反腐倡廉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 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单位为宁夏大学)
基金项目:宁夏大学社会科学基金廉政专项(SK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