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育桃李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txwd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可以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学生是自己的神圣职责,有许多教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关心学生。教师应把言传、身教相互结合起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端庄仪表,文雅举止,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教育是一方充满理性的天地,也是一方饱含情感的空间。一言一行,春风化雨。
  在当下,在校生多为留守子女,教师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更应该注意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和关爱。要用爱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古代“师徒如父子”的爱, 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但又是一种既严厉又慈爱的父母般的爱。当然,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可做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理解到教师的这种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用爱心建立起来的这种关系,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更好地通过一言一行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
  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这种爱,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待学生就不要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要有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心,即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师生要相互理解,关系融洽。如果教师学生相互异心,甚至对抗,互不理睬,就会相互埋怨,甚至生恨。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好就应该一味的严厉,严格要求就是对学生负责,可有时候学生不但不理解,甚至反感。其实,除了学习和纪律方面的严厉外,更重要的是时刻关注他们的点点滴滴的,适时播撒自己的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西方教育名言有道:“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所以,没有爱心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教育,没有爱心的教师也不可能当好一名教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教育而言,爱是核心,是灵魂。这种爱是无私的,不同于溺爱,是一种帮助学生成长的大爱。
  用爱心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友善的、相互理解的。那么,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如何做呢?学生既有群体特点,也有鲜明的个体特征,所以对待学生既要有总体上的要求,还要有不同个体的应对策略。总的来说,爱学生就得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对学生做到关注、尊重、信任、宽容、激励、赏识、感动这几点,还应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
  首先要关注学生。这是爱学生的前提,是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做到目中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正在发展中的人。作为学生,都希望被关注,被重视,这是学生时代的共性。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眼中只有教材,只有作业,只有考试,或者只有少数成绩好的学生。眼中无学生,何谈爱学生?爱学生,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关注学生,看得见学生,知道学生的存在,了解学生的特点,这样,才知道怎样去爱学生。关注学生,还必须是关注教师视野之内的全体学生。作为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成为被遗忘的对象。从点点滴滴做起, 对方方面面关注。
  其次要尊重学生。“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学生的性格特点、基本情况、爱好特长等都不一样,各具形态: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反应敏捷,有的思考深刻;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打球;等等。所以尊重学生,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尊严。尊重学生,就是要认可学生的独立个性和独立人格,不能因自己的喜好去左右乃至扼制学生的喜好。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权利,选择与自主的权利,等等。尊重学生,就得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要学会“蹲下来与学生说话”,让学生感到自己的重要,感受自己的尊严。学生有了自尊,才会有自信;有了自信,才会有勇气直面生活,克服困难,不断发展。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基础、核心所在,所以爱护学生要关注与尊重并行。
  总之,要多用爱心,筑好基础;多用微笑,拉近师生距离;多用表扬,培养学生自信;用鼓励,驱动学生前进。用无私的爱和情走进学生,一起携手,一起奋进。真正关爱学生,让教育焕发出人性的光辉。
其他文献
鲁迅先生的《祝福》是现代文学史上反封建礼教的力作,文中的祥林嫂一生经历过亡夫改嫁、再亡夫又失子的大不幸,最后,在“祝福”之际,默默地在街头孤独死去。她的死,还换来了鲁四老爷的一顿毒骂:“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她的悲剧赢得了不少同情的眼泪。诚然,她作为封建礼教的受害者,确实值得人们同情;但仔细反思一下祥林嫂与命运抗争的种种行为,不难发现:她其实也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卫道者,一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学习应当是一个统一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应该贯串于每个人生命的全部过程。真正的课堂应该以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强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为此,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在日积月累中逐步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才能逐日提高。  在教学中,要注重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件礼物来接受。所以,
期刊
自己任教九个年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只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坚韧与执着。面对学生,做到心中有爱,以德育人。因为这是学生的呼唤,也是时代的呼唤。  一、纸条传情,心灵沟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性,他们一起组成了一个有棱有角的整体,如果将后进生视为边角去掉,固然也可以圆满,但却失去了很多。作为班主任,不应放弃一个学生,应为他们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唤醒他们尘封已久的心灵。当学生犯
期刊
顾德希老先生在《对年轻朋友的热切期盼》中强调 :“母语学习,一靠积累,二靠实践,语文教学决不能无视母语学习的这种一般性规律,否则就要碰壁。”如果能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这对语文学习将大有裨益。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呢?  一、激发兴趣,乐于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积累习惯,需要经过长期的不断重复练习而逐渐养成并巩固下来。因此,培养习惯是一件长期的工作。教师必须激发学
期刊
“温故而知新”,它不仅仅是一句督促大家勤复习的话,如果仅是常回头看看的话,是不够“为师”的程度的。  对于这句话,向来有多种理解方式。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解释较为经典:“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这是用与时俱进的发展观来看待这句话,它应该对人们有所启示。  如何温故?如何梳理?又会知晓何新呢?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
期刊
在一般教育模式下,教师布置作文学生写,学生作文教师改,并且还要“精批细改”,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通例。然而现实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批改作文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沉重负担,因为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基本上都是七八十人,一个语文教师改两个班的作文,全收全改需要多少时间?抽查评改,又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只练不改,学生提不起精神,达不到训练目的。这样的现实,很难想象作文教学会有较好的效果。面对教师笼统机械的评语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实行体验性学习,倡导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提供相关背景,创设研习情境,师生合作交往,学生互相感悟,最终获得心理觉解与情感体验。  体验式阅读教学关注阅读对象对文本内涵的心理感受、对言语形式的读解把握,要求阅读对象通过个体的独特体验
期刊
遵循新课改理念,语文课堂应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中华文化源远精深,语文课堂应该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学生对语文课应该兴趣性较高,参与性较强。实则不然,语文教学面临着许多窘迫,限制了教师的知识传播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忽视了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如何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融入生活并且加以运用。语文教学必须优化教师“教”的模式,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才有可能达
期刊
学习的最高境界就叫自主学习,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数据调查可以发现,学习者自我参与度的高低是决定学习成果或者学习质量优劣的根本原因。不管讲多讲少,学多学少,都要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问题。  语文学科有它自己的规律,在教和学这个问题上历来就意见杂陈。语文课的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怎么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
期刊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性教学  1.有效性教学提出的背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2.有效性教学的内涵。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