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他们来说,人生的幸福来源于“找到一个自认为合理的方法节,省了一件事的流程”;而痛苦来源于“上个月花钱购买的一个APP应用又免费了”。
“量化生活(quantified self)”这个词最早由美国杂志《Wired》的Gary Wolf和Kevin Kelly在2007年提出,核心是“通过自我追踪进行自我认知”,他们描述的这部分人热衷于用科技方式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据,作为优化生活的依据。
身边不乏这样的朋友:清早起来第一眼先看App的更新状况;刷牙前就要戴好Apple Watch/Fitbit;出门前必看空气质量和温度,PM2.5破百就戴口罩;用OmnlFocus规划工作,仅仅是项目分类就有五六个层级;叫外卖通常只吃包装盒上明确标注卡路里的食物,通常一边吃一边记账和记算卡路里数据;下班前确保AppleWatch上有关站立、运动量和步行的三个环都是完成任务的闭合状态;回家路上先用家庭控制应用打开空调和空气净化器……
我们暂且把具有这种行为的人,称为“量化人类”。
不确定自己是否把生活量化?可以先来做一个小测试:
符合你的情况计1分,不符合计0分
1每天计步,作为分析自己运动量的参照。
2吃东西会留意或记录卡路里,会为此调整自己的饮食。
3至少有一个智能手环或者智能手表。
4至少使用一个GTD软件,每天也确实能按List完成计划。
5有记账习惯,每一笔钱都知道具体花在哪里,从哪张金融卡中消费?
6方法论偏执,在搞清楚方法之前不轻易运动、出行、吃陌生的水果、或是没尝试过的速食。
7依赖各种订阅式配送服务,比如牛奶、果汁、鲜花、代餐、衬衫……
8经常用“猜你喜欢”功能阅读和听音乐,对调教类APP兴趣盎然。
9购买过100元以上的正版效率软件或者邮箱应用,更或者思维导图应用……
10不太愿意买自己没听过的品牌,去没去过的店铺,至少得先“知乎”一轮再决定。
11相比外观和价格,更愿意分析产品的参数再做购买决策,从电视机到球鞋都一样。
12信赖数据的力量,甚至依赖数据分析寻找自己的恋人。
13人不在美国,却会购买一个亚马逊美国的Prime会员。
0-3分
你是一个生活自由度相对较大的人,能随性安排自己的人生,你的所有文件夹都叫“新建文件夹”,64G的手机有十几个G的聊天记录和照片,贯彻这一种“先Mark而永远不看”的阅读策略,生活幸福度比较高,最大的困扰仅仅是新年计划十多年来从未完成。
3-6分
你是一个有心量化自己生活的人,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工”。而通常买刀就花掉很多钱和时间。你常常走在时代的前沿,了解各种科技趋势和限免策略,可以说是一个生活的强者。
6-8分
你非常有条理,是身边人心中的“量化控”,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无法忍受有未完成的计划,看到身边的同事有几万封未读邮件,就有晕厥的反应。
8-13分
恭喜你,已是一個极度量化的人,你的世界充满规则,井然有序,常有人问你“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但你依然在科技的加持下笑看风云,相信自律带来的自由。
一些针对可穿戴设备的使用状况调查,用户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白领和学生占了70%左右,20-29岁之间的人最多。他们大多数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单身或独居,比较喜欢尝试新事物。他们不一定懂计算机,但可以称得上是生活品质方面的geek。
9个关键词,大致可以了解“量化人类”
除了“记录生活数据”这种简单的量化行为之外,他们通常信赖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个人管理;喜欢标准化的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方法论偏执症,他们通常在未了解做一件事完整靠谱的方法之前,绝不轻易行动;无法忍受无序混乱的状态,所以混乱的电脑桌面常常使得他们百爪挠心。
他们对于这种量化过的生活欣然自得,当然,不会有一个人完全把生活过成一堆数字,但其中的若干习惯和偏好,还是在不少人的生活中得以体现。有9个关键词,大致可以囊括他们的一些性格特质:
1 秩序敏感
对秩序通常非常敏感,这种秩序可能并非是表面上看起来的“工作台面井井有条”“家居清洁一尘不染”,而是符合他们心中对做事流程的节奏和规划。一个量化青年可能坐在乱七八糟的书堆中,却有明确的做事安排和时间表。这种秩序敏感还体现在他们无法忍受“IPAD”这样错误的大小写,也无法忍受英文和数字前后不空格的行为。
2 信赖工具
希望用工具将自己的日常琐事体系化和简单化,他们通常是工具控,他们的手机里可能有各种最新最简约版本的番茄钟、月度计划、思维导图应用、睡眠追踪应用、记账和日记应用。为了获得这些应用,他们还会关注一批推荐应用的网站或者公众号,及时获得限免资讯、更新提醒和新版本测评。在遇到任何可以变得流程化的事件,他们都会摩拳擦掌找出最合适的工具。
3 方法论偏执
笃信方法论,在熟知一件事情具体的做法和最佳路径之前他们无法开始行动,他们会需要花时间了解Insanity和HIIT的差别而推迟运动计划,他们会因为不确定买哪一本参考书而推迟学习计划,为了避免走弯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往往造成行动力减弱的态势。
4 自律
比起所谓“成功学”,更喜欢“知乎式”的“通过个人管理,实现对自己生活的掌控”,他们也很信服“自律带来自由”的说法。比如:与其担心钱不够花,不如设定好预算,记录开销,把没用完的budget拿去炒美股;与其时时担心发胖,不如靠记录卡路里来管理自己的口腹之欲,知道今天还有500大卡没有吃,就可以欣然为自己加餐一只鸡腿。
5 购物理性
虽然为了高效生活会买很多东西,但面对市面上的各种商品,他们更能保持清醒和理性。消费的时候,量化人类追求可确定、可掌控带来的安全感。因为不想在消费的时候遇到雷区,他们信赖连锁店和大品牌。比起情怀和浮夸的品牌故事,他们相信营销中科学化的论述和对产品功能的全面分析。在买东西之前,他们也更喜欢看测评。
6 订阅
喜欢订阅的概念,这相当于一个制定好规则的世界,只需一个启动键就可以平稳地运转起来。避免措手不及,在饿极了时,却要面对空空的冰箱和储物柜,是他们无法接受的事实。他们希望商品能定期送上门,他们不用穿过半个城市到精品咖啡馆,或者每周都上一次淘宝挑选,就能收到喜欢的咖啡豆;在忙得团团转的时候,也能定期收到一束鲜花,哪怕是自己买单。
7 可操作
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生活小苦手”,但又享受一个人有品质的生活,因此他们希望生活中的一切都可操作、可执行。比如洗衣液上最好注明“3-5件衣服使用1/4瓶盖”;食材包要把各种食材的分量比例都备好,并且写清楚烹饪方法,相比“盐少许”、“淀粉若干”的中式食谱,它们会更喜欢可以精确计量的西式菜谱。
“量化生活(quantified self)”这个词最早由美国杂志《Wired》的Gary Wolf和Kevin Kelly在2007年提出,核心是“通过自我追踪进行自我认知”,他们描述的这部分人热衷于用科技方式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据,作为优化生活的依据。
身边不乏这样的朋友:清早起来第一眼先看App的更新状况;刷牙前就要戴好Apple Watch/Fitbit;出门前必看空气质量和温度,PM2.5破百就戴口罩;用OmnlFocus规划工作,仅仅是项目分类就有五六个层级;叫外卖通常只吃包装盒上明确标注卡路里的食物,通常一边吃一边记账和记算卡路里数据;下班前确保AppleWatch上有关站立、运动量和步行的三个环都是完成任务的闭合状态;回家路上先用家庭控制应用打开空调和空气净化器……
我们暂且把具有这种行为的人,称为“量化人类”。
不确定自己是否把生活量化?可以先来做一个小测试:
符合你的情况计1分,不符合计0分
1每天计步,作为分析自己运动量的参照。
2吃东西会留意或记录卡路里,会为此调整自己的饮食。
3至少有一个智能手环或者智能手表。
4至少使用一个GTD软件,每天也确实能按List完成计划。
5有记账习惯,每一笔钱都知道具体花在哪里,从哪张金融卡中消费?
6方法论偏执,在搞清楚方法之前不轻易运动、出行、吃陌生的水果、或是没尝试过的速食。
7依赖各种订阅式配送服务,比如牛奶、果汁、鲜花、代餐、衬衫……
8经常用“猜你喜欢”功能阅读和听音乐,对调教类APP兴趣盎然。
9购买过100元以上的正版效率软件或者邮箱应用,更或者思维导图应用……
10不太愿意买自己没听过的品牌,去没去过的店铺,至少得先“知乎”一轮再决定。
11相比外观和价格,更愿意分析产品的参数再做购买决策,从电视机到球鞋都一样。
12信赖数据的力量,甚至依赖数据分析寻找自己的恋人。
13人不在美国,却会购买一个亚马逊美国的Prime会员。
0-3分
你是一个生活自由度相对较大的人,能随性安排自己的人生,你的所有文件夹都叫“新建文件夹”,64G的手机有十几个G的聊天记录和照片,贯彻这一种“先Mark而永远不看”的阅读策略,生活幸福度比较高,最大的困扰仅仅是新年计划十多年来从未完成。
3-6分
你是一个有心量化自己生活的人,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工”。而通常买刀就花掉很多钱和时间。你常常走在时代的前沿,了解各种科技趋势和限免策略,可以说是一个生活的强者。
6-8分
你非常有条理,是身边人心中的“量化控”,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无法忍受有未完成的计划,看到身边的同事有几万封未读邮件,就有晕厥的反应。
8-13分
恭喜你,已是一個极度量化的人,你的世界充满规则,井然有序,常有人问你“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但你依然在科技的加持下笑看风云,相信自律带来的自由。
一些针对可穿戴设备的使用状况调查,用户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白领和学生占了70%左右,20-29岁之间的人最多。他们大多数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单身或独居,比较喜欢尝试新事物。他们不一定懂计算机,但可以称得上是生活品质方面的geek。
9个关键词,大致可以了解“量化人类”
除了“记录生活数据”这种简单的量化行为之外,他们通常信赖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个人管理;喜欢标准化的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方法论偏执症,他们通常在未了解做一件事完整靠谱的方法之前,绝不轻易行动;无法忍受无序混乱的状态,所以混乱的电脑桌面常常使得他们百爪挠心。
他们对于这种量化过的生活欣然自得,当然,不会有一个人完全把生活过成一堆数字,但其中的若干习惯和偏好,还是在不少人的生活中得以体现。有9个关键词,大致可以囊括他们的一些性格特质:
1 秩序敏感
对秩序通常非常敏感,这种秩序可能并非是表面上看起来的“工作台面井井有条”“家居清洁一尘不染”,而是符合他们心中对做事流程的节奏和规划。一个量化青年可能坐在乱七八糟的书堆中,却有明确的做事安排和时间表。这种秩序敏感还体现在他们无法忍受“IPAD”这样错误的大小写,也无法忍受英文和数字前后不空格的行为。
2 信赖工具
希望用工具将自己的日常琐事体系化和简单化,他们通常是工具控,他们的手机里可能有各种最新最简约版本的番茄钟、月度计划、思维导图应用、睡眠追踪应用、记账和日记应用。为了获得这些应用,他们还会关注一批推荐应用的网站或者公众号,及时获得限免资讯、更新提醒和新版本测评。在遇到任何可以变得流程化的事件,他们都会摩拳擦掌找出最合适的工具。
3 方法论偏执
笃信方法论,在熟知一件事情具体的做法和最佳路径之前他们无法开始行动,他们会需要花时间了解Insanity和HIIT的差别而推迟运动计划,他们会因为不确定买哪一本参考书而推迟学习计划,为了避免走弯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往往造成行动力减弱的态势。
4 自律
比起所谓“成功学”,更喜欢“知乎式”的“通过个人管理,实现对自己生活的掌控”,他们也很信服“自律带来自由”的说法。比如:与其担心钱不够花,不如设定好预算,记录开销,把没用完的budget拿去炒美股;与其时时担心发胖,不如靠记录卡路里来管理自己的口腹之欲,知道今天还有500大卡没有吃,就可以欣然为自己加餐一只鸡腿。
5 购物理性
虽然为了高效生活会买很多东西,但面对市面上的各种商品,他们更能保持清醒和理性。消费的时候,量化人类追求可确定、可掌控带来的安全感。因为不想在消费的时候遇到雷区,他们信赖连锁店和大品牌。比起情怀和浮夸的品牌故事,他们相信营销中科学化的论述和对产品功能的全面分析。在买东西之前,他们也更喜欢看测评。
6 订阅
喜欢订阅的概念,这相当于一个制定好规则的世界,只需一个启动键就可以平稳地运转起来。避免措手不及,在饿极了时,却要面对空空的冰箱和储物柜,是他们无法接受的事实。他们希望商品能定期送上门,他们不用穿过半个城市到精品咖啡馆,或者每周都上一次淘宝挑选,就能收到喜欢的咖啡豆;在忙得团团转的时候,也能定期收到一束鲜花,哪怕是自己买单。
7 可操作
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生活小苦手”,但又享受一个人有品质的生活,因此他们希望生活中的一切都可操作、可执行。比如洗衣液上最好注明“3-5件衣服使用1/4瓶盖”;食材包要把各种食材的分量比例都备好,并且写清楚烹饪方法,相比“盐少许”、“淀粉若干”的中式食谱,它们会更喜欢可以精确计量的西式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