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恩格斯在《德国革命与反革命》中对资产阶级叛卖革命的描述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sa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1848年的德国革命中,德国的资产阶级将各个阶级以各种方法召集起来,积聚成一支统一的革命力量,但在革命取得初步胜利的时候却选择了背叛,抛弃之前所获得的革命果实,站在了革命的对立面。在这样一场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战争中,恩格斯通过对德国资产阶级的特质和当时社会状况的描述将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表露无疑。
  关键词:《德国革命与反革命》;恩格斯;革命;资产阶级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迅速点燃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火焰,紧接着,三月,德国也在维也纳展开了革命行动。这次革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革命运动在德国各邦中一个接一个的进行,由于长期的分裂,德国各邦的革命状况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着统一的革命目标和相同的革命方式,同样的,资产阶级在各邦革命中也是作为召集者和领头羊的角色,在这次疾风厉雨的革命中,德国的资产阶级将各个阶级以各种方法召集起来,积聚成一支统一的革命力量,并沿袭了英国法国的革命理论、方式和路径,领导各受压迫阶级,按恩格斯的话来说,即发动了一场从最初就是他们(至少在理论上)就成为国家统治的阶级的革命。
  但由于德国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先天不足,以至于这次革命没能达到他们起初所预想或者说设计的目标,结果在这次革命中工人阶级迅速壮大,作为一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表现了革命的彻底性、坚定性,在这样的革命形势之下,资产阶级作为革命领头羊的光芒逐渐暗淡下来,始终没能带领这场革命走向预期的、像英国、法国一样的目的地,反而改弦更张,在革命取得初步胜利的时候选择了背叛,抛弃之前所获得的革命果实,站在了革命的对立面。
  一、德国资产阶级叛卖革命的原因
  从恩格斯对德国资产阶级特质、以及当时社会状况的描述可以将他们叛卖革命的原因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进行归纳。
  1、从经济因素上来看。首先是经济发展的缓慢。从德国资产阶级的构成来看,小资产阶级占大多数,也就是说小型贸易和经济行为是德国资产阶级经济的主要支撑,没有成气候的大规模资本市场以及大型工业体系,这样的条件之下,经济发展必定是缓慢于西欧其他各工业大国的。其次是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受到严重制约。在整个欧洲都弥漫着火药、血腥味的环境下,怎样能够有着稳定且不错的收入呢?这是资产阶级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的问题。面对着日日硝烟弥漫的市区,夜夜宵禁戒严的街道,也许真正的革命者会很兴奋,而处于被当作革命者而受到镇压和限制自由的资产阶级来说,对此确实是无比头疼的。再次是经济地位的被忽视。对于革命同盟而言,他们是几乎不把资产阶级的意愿放在心上的,资产阶级所追求的财富积累、私有财产保护、贸易竞争优势等等,都吸引不了其他同盟阶级的注意,在他们而言,最首当其冲的事情是如何将大封建者、土地贵族踩在脚底,夺取他们的政权。而对比起封建贵族和金融资本市场的大资产阶级,中间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是根本无法与之比较、与其抗衡的,与其这样不上不下、永无出头之日,资产阶级叛变的念头不止一次的从他们的脑海里显现出来。
  2、政治因素上来看。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立场和要求是根源于他们在经济上的需求,并随着其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变化的。资产阶级在起初尝到了国土分裂、市场分离带来的苦果,承受着封建势力和官僚统治的双重压制,同时深刻意识到:"限制自身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本国政治制度的制约"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无疑是将资产阶级逼到了破釜沉舟的悬崖边缘,资产阶级与其余革命同盟的联合是十分符合当时他们发展需要,是这个必选题的唯一选项。但是,这一选择却在革命开始后不久就变成资产阶级十分悔恨的选择。他们在取得最初胜利之后,并没有尝到起初所设想的甜头,身边的同盟与自己的利益要求越来越相悖,几个同盟之间甚至出现激烈的利益冲突,资产阶级发现他们甚至有与自己争夺革命领导权从而进一步夺取政权的势头。而自己在武装上、人数上通通不占优势,再加上反革命势力对资产阶级实施阴谋、进行煽动,与其这样夹在中间,资产阶级这根稻草逐渐偏向反革命一方了。
  将以上两大方面的原因结合起来,并联系当时的革命环境,我们可以看出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发展,正在酝酿如何将自己从革命的劣势中抽身出来,此刻,它正一步一步走向对革命的叛卖。
  二、德国资产阶级叛卖革命的具体表现
  资产阶级最终选择了背叛革命、投向封建贵族势力庇护的怀抱。恩格斯在文献中着重从革命运动的两个中心对他们的叛卖行为分别进行描述。
  (一)第一个中心是在普鲁士,在这里我主要从恩格斯所描绘的极具革命运动代表意义法兰克福议会进行概括。"仅仅一个月,革命的步伐停滞了,这不仅仅是在普鲁士、在德国,"根据恩格斯的描述:早在1848年4月初,在整个欧洲大陆革命的洪流已经被那些从最初胜利中获得利益的社会阶级同战败者立即缔结的联盟挡住了②。这个社会阶级无疑就是过河拆桥的资产阶级。
  1848年5月,在革命形势的逼迫下,德国国民议会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召开了。议会的任务在于研究和解决德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国家的统一问题。最初,德国人民和各邦政府对于法兰克福议会的本质还认识不够清楚,认为"这个议会可能会采取十分专断而革命的行动",从而"曾把这个议会当做可怕的怪物。"③然而议会在召开之后的表现却只是闭门从事毫无意义的辩论,不但不去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反而直接、间接地配合和帮助各邦反动政府镇压群众的革命运动。人民降低了对议会的信任,议会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让资产阶级更加速了革命立场的动摇,恩格斯是这样描述的:"中间阶级利益的维护者虽然在议会里取得多次胜利,但没有一次得到过任何实际效果,他们普遍感到,他们介于两个极端党派之间的地位一天天变得不稳固了;因此,他们不得不今天求同反动派结盟,明天又向比较民主的党派讨好。"④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直接导致了一次次的政策失误(或许这根本就不只是失误),文章中举了由法兰克福议会所建立的徒有虚名的政府同丹麦签订停战协定的例子,说明了国民议会的威信以及人们的认同感直线下降,使革命阶级的利益大为受损,使德国人民灰心丧气,但同时却使反革命党派欣喜若狂。恩格斯是这样描述的:"这次前哨战--指的是人民对停战协停的示威运动,给反革命党派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好处:完全由人民选举出来(至少表面是这样)的唯一政府--法兰克福帝国政府,也向国民议会一样,在人民心中破产了"。它们变得名誉扫地、毫无意义。   更加直接的表现,可以从普鲁士制宪议会对抗反革命武装的战争中看出来,那简直就是赤裸裸的背叛。面对反革命大军的进攻,市政当局和国民自卫军军官达成一致决定不以抵抗,更不可理喻地解散了国民自卫军,卸掉了自己所剩无几的武力装备,已经变成一个连自卫的勇气都没有的已经死去的议会了。法兰克福议会在它存在的一年多时间中,明显的充当了反革命阶级的御用工具,他丝毫无损于专制统治。恩格斯早就说过,幻想用议会的方式争得那只有用革命方式即用武力才能争得的东西是完全错误的,正确的斗争策略应该是:"直接把自己跟整个议会对立起来","在议会中采取议会外的立场",他还叹息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之密语议会注意的幻想:"这些可怜的蠢人,……他们就比议会中任何其他派别更深刻地感染了一会密这样一种不治之症,这种症候使它的不幸的患者充满了一种庄严的信念,似乎整个世界,它的历史和他的未来,都要由这个很荣幸地得到他们作为议员的代议机关的多数票来支配和决定"⑤。这些批评无不表现出恩格斯对于资产阶级无能懦弱的嘲讽。
  (二)奥地利-维也纳。在革命运动的另一个中心--奥地利,资产阶级的叛卖行为已经达到了顶峰。从革命最初在维也纳取得胜利以来,资产阶级就开始被上层封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并不是革命同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所利用,利用他们对"无政府状态"的恐惧、对越发强大的人民力量的恐慌,做出了种种有损人民利益的行动,激起了人民的起义和反抗。如果说这次起义将进攻讨伐的目标瞄准暗箱操作的幕后黑手--封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头颅,那么,资产阶级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则是完全出自自身的阶级本质和懦弱本性。面对逐步强大的由宫廷党所构成的反革命势力,资产阶级保持着极其冷静的态度,并不将其当作是一个具有多大威胁的对象,他们厌倦了纷乱的战争,烦透了在这种毫不利于商业活动的混乱状态,于是对这样一个潜在的危机表现的很冷漠,只是将注意力放在呼吁遵守秩序和保持镇静,他们看重的,是城市够不够稳定、市场够不够庞大、机器够不够生产、商品需求够不够饱和,满脑子都是自身利益的保障。而在这样的"忽视"之下,宫廷党乘机实施挑拨工人阶级和议会上层的矛盾,在这个时候,资产阶级坚决拥护维也纳无能大臣的决定,其实是出自保障自身利益的需求,期望政局稳定有序,期望熄灭"无政府主义"的火焰,文献中这样描述到 :"他们像猛虎一样扑向手无寸铁、豪未抵抗的工人,他们在8月23日那天屠杀了许多工人。革命力量的团结和实力就这样被摧毁了"⑥。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曾经并肩浴血奋战的革命同盟变成了水火不容的敌人,资产阶级就这样赤裸裸的叛变了。
  三、结果
  资产阶级对革命的叛变直接使得革命最初的胜利成果被掠夺,使反革命势力有机可乘,他们在毫无作为的政府面前迅速凝聚强大,他们利用资产阶级的软肋挑起革命同盟阶级内部的勾心斗角、相互残杀,在引发内讧之后,集结起来对革命进行镇压,并拉拢资产阶级对坚守阵地的革命同盟,尤其是两手空空的无产阶级实施以致命的打击。资产阶级坐享其成、心安理得地坐在了封建政府授权召开的议会里,当他们获得一定权力之后,就立即背叛人民,调过头来镇压人民。资产阶级的这种软弱与背叛,也就造成了他们把制造的统-国家的皇冠拱手送给了普鲁士的专制国王这样可笑的结果。马克思曾对德国资产阶级在1848年革命中的这种表现作过这样透彻的评价:"在德国,资产阶级甚至连自己的公民自由和自己的统治所必需的起码的生存条件都没有来得及取得,就卑贱地做了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的尾巴。""历史上没有比德国资产阶级更可耻更下贱的角色了。"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3年,第48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53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52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53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55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537页.
  参考文献:
  [1]张泽森.读《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J].教学与研究,1964年01期
  [2]姜德昌.1848年德国革命前阶级关系的剖析[J].历史教学,1980年09期
  [3]韩承文.1848年欧洲革命的几个问题[J].商丘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4]许寒.中国对1848年欧洲革命研究的综述[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5]史晓红.关于1848年德国革命任务问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6]关勋夏.试析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7]张淑钏.试析1848年德国革命的特点及其原因[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8期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
  作者简介:杨舟顺子,1988、07 ,女 ,苗,贵州省铜仁市,就读于贵州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经济学。
其他文献
狩猎还是偷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