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无痛胃肠镜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96例消化内科进行无痛胃镜治疗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首先进行麻醉镇痛,后给予胃肠镜治疗;对照组直接采用胃肠镜检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痛肠胃镜技术治疗消化内科疾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消化内科病变主要存在于胃肠部位,常规检查方式采用B超或彩色超声,但由于受到消化道内容物的影响,造成对病变部位以及性质判断率较低[1]。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它成为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主要检查方式,胃肠镜检查可分常规和无痛检查,常规检查痛苦较大,患者依从性低,操作失败率高,多数患者因恐惧患者无法耐受放弃治疗,为缓解胃肠镜常规检查的痛苦,尽早诊断治疗疾病,无痛胃肠镜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选择96例消化内科进行无痛胃镜治疗患者,观察无痛胃肠镜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96例消化内科进行无痛胃镜治疗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42.6±1.7)岁;体重:45~68kg,平均(55.7±2.1)kg;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1.4±1.4)岁;体重:42~66kg,平均(54.9±1.8)kg。观察组首先进行麻醉镇痛,后给予胃肠镜治疗;对照组直接采用胃肠镜检查治疗。排除抑郁、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等疾病,并排除心、肝、肾等器官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术前静脉注射麻醉药(2mg/kg丙泊酚,0.3mg/kg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以及0.1mg/kg氟哌利多)。患者进入初步睡眠状态后,置入胃肠镜,仔细检查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记录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观察患者检查以及麻醉时的反应,从而增减药物剂量。对照组:术前调整患者情绪,掌握患者相关检查治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术前禁食10h,使胃肠道清洁;吸烟患者术前禁烟两周。术中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进行心电监护以及供氧。
1.3 评判标准 治愈:治疗时,患者未产生任何不良反应,手术成功;有效:治疗时,患者发生咳嗽、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但手术顺利完成;一般:治疗时,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不适感较重,但患者可耐受,手术可完成;无效:治疗时,患者产生严重不适感,不良反应多,使手术无法顺利完成。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 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等情况分析研究 对照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以及咳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31.25%)显著高于观察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中和检查后心率、血压等无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心率、血压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1.8±1.2d)与对照组住院时间(12.3±1.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总有效率对比研究 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一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8 21(43.75%) 13(27.08%) 15(31.25%) 3(6.25%) 93.75%
常规组 48 16(33.33%) 10(20.83%) 10(20.83%) 12(25.0%) 75.0%%
P 0.025
3.讨论
胃肠疾病与人们饮食关系紧密,是消化内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饮食无节制以及不规律情况较为多见,造成胃肠疾病发生率每年呈升高趋势[2]。在常规胃肠镜检查过程中,胃镜会对肠胃以及咽喉等部位产生刺激,患者往往会发生恶心、呕吐以及咳嗽等多种不良反应,造成患者对于治疗过程的恐惧感,甚至因此放弃治疗[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于无痛苦医疗以及医疗中的“人文关怀”要求逐渐升高,无痛胃肠镜在临床越来越受到重视。无痛胃镜是通过麻醉措施,使患者保持在睡眠状态下治疗,避免了治疗时的不适反应,增加了内镜检查的适应证,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痛苦,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4]。
胃肠镜检查主要分三个步骤,首先清理患者肠道,临床中一般采用口服药物清理,患者服药后应多饮水,直至排出呈清水状且无粪渣,此时清肠效果较为良好[5]。然后进行胃肠镜检查,观察患者肠道内情况。最后医师对相关信息分析总结,进而得出诊断结果。胃肠检查适用于下消化道出血、便秘以及乏力等患者。但同时应该注意肛门、直肠等有严重脓肿的患者。患者具有急性肠炎、严重缺血以及结肠炎时不适合采用胃肠镜检查[6],此时检查易造成感染扩散,加重患者的不适,甚至导致肠道穿孔。另外妊娠期妇女、腹腔内发生粘连以及身体虚弱等患者也不易采用胃肠镜检查[7]。
本研究发现,采用静脉注射麻醉药,患者检查时无痛苦,同时各种不适应症状显著减少,成功完成治疗。在操作过程中依从性高,利于医生观察病灶,减少了操作时间,而且从心率以及血压改变等指标发现,无显著呼吸抑制。疗后,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无痛肠胃镜技术治疗消化内科疾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攀科.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67 ̄2968.
[2]陈永忠.论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的应用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312.
[3]毛宏杰.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的应用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104.
[4]叶芬,王红玲,郑国荣,等.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临床应用1800 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2):1264 ̄1265.
[5]何春华,黄莉莉.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9(7):154-155.
[6]余敏,韦良宏,陈海东.无痛胃镜诊治的临床安全性与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5(9):112-113.
[7]刘旭明,李康,刘妥英,等.无痛胃镜結肠镜联合检查临床应用1646例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2(12):110-111.
关键词: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消化内科病变主要存在于胃肠部位,常规检查方式采用B超或彩色超声,但由于受到消化道内容物的影响,造成对病变部位以及性质判断率较低[1]。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它成为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主要检查方式,胃肠镜检查可分常规和无痛检查,常规检查痛苦较大,患者依从性低,操作失败率高,多数患者因恐惧患者无法耐受放弃治疗,为缓解胃肠镜常规检查的痛苦,尽早诊断治疗疾病,无痛胃肠镜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选择96例消化内科进行无痛胃镜治疗患者,观察无痛胃肠镜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96例消化内科进行无痛胃镜治疗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42.6±1.7)岁;体重:45~68kg,平均(55.7±2.1)kg;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1.4±1.4)岁;体重:42~66kg,平均(54.9±1.8)kg。观察组首先进行麻醉镇痛,后给予胃肠镜治疗;对照组直接采用胃肠镜检查治疗。排除抑郁、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等疾病,并排除心、肝、肾等器官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术前静脉注射麻醉药(2mg/kg丙泊酚,0.3mg/kg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以及0.1mg/kg氟哌利多)。患者进入初步睡眠状态后,置入胃肠镜,仔细检查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记录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观察患者检查以及麻醉时的反应,从而增减药物剂量。对照组:术前调整患者情绪,掌握患者相关检查治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术前禁食10h,使胃肠道清洁;吸烟患者术前禁烟两周。术中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进行心电监护以及供氧。
1.3 评判标准 治愈:治疗时,患者未产生任何不良反应,手术成功;有效:治疗时,患者发生咳嗽、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但手术顺利完成;一般:治疗时,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不适感较重,但患者可耐受,手术可完成;无效:治疗时,患者产生严重不适感,不良反应多,使手术无法顺利完成。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 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等情况分析研究 对照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以及咳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31.25%)显著高于观察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中和检查后心率、血压等无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心率、血压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1.8±1.2d)与对照组住院时间(12.3±1.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总有效率对比研究 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一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8 21(43.75%) 13(27.08%) 15(31.25%) 3(6.25%) 93.75%
常规组 48 16(33.33%) 10(20.83%) 10(20.83%) 12(25.0%) 75.0%%
P 0.025
3.讨论
胃肠疾病与人们饮食关系紧密,是消化内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饮食无节制以及不规律情况较为多见,造成胃肠疾病发生率每年呈升高趋势[2]。在常规胃肠镜检查过程中,胃镜会对肠胃以及咽喉等部位产生刺激,患者往往会发生恶心、呕吐以及咳嗽等多种不良反应,造成患者对于治疗过程的恐惧感,甚至因此放弃治疗[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于无痛苦医疗以及医疗中的“人文关怀”要求逐渐升高,无痛胃肠镜在临床越来越受到重视。无痛胃镜是通过麻醉措施,使患者保持在睡眠状态下治疗,避免了治疗时的不适反应,增加了内镜检查的适应证,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痛苦,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4]。
胃肠镜检查主要分三个步骤,首先清理患者肠道,临床中一般采用口服药物清理,患者服药后应多饮水,直至排出呈清水状且无粪渣,此时清肠效果较为良好[5]。然后进行胃肠镜检查,观察患者肠道内情况。最后医师对相关信息分析总结,进而得出诊断结果。胃肠检查适用于下消化道出血、便秘以及乏力等患者。但同时应该注意肛门、直肠等有严重脓肿的患者。患者具有急性肠炎、严重缺血以及结肠炎时不适合采用胃肠镜检查[6],此时检查易造成感染扩散,加重患者的不适,甚至导致肠道穿孔。另外妊娠期妇女、腹腔内发生粘连以及身体虚弱等患者也不易采用胃肠镜检查[7]。
本研究发现,采用静脉注射麻醉药,患者检查时无痛苦,同时各种不适应症状显著减少,成功完成治疗。在操作过程中依从性高,利于医生观察病灶,减少了操作时间,而且从心率以及血压改变等指标发现,无显著呼吸抑制。疗后,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无痛肠胃镜技术治疗消化内科疾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攀科.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67 ̄2968.
[2]陈永忠.论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的应用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312.
[3]毛宏杰.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的应用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104.
[4]叶芬,王红玲,郑国荣,等.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临床应用1800 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2):1264 ̄1265.
[5]何春华,黄莉莉.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9(7):154-155.
[6]余敏,韦良宏,陈海东.无痛胃镜诊治的临床安全性与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5(9):112-113.
[7]刘旭明,李康,刘妥英,等.无痛胃镜結肠镜联合检查临床应用1646例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2(1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