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移动互联时代造就了粉丝经济,各大视频网站在线上线下大肆宣传,粉丝们也不负所望,顺应着策划者的造星策略让他们赚的金钵满盆。互联网造星时代,到底消费了谁?但是即便粉丝经济在当前如火如荼,但作为消费者仍应理性消费,防止落入商家的圈套。
【关键词】 粉丝经济 网络造星 社会化网络环境 经济模式
前 言
2018年各视频网站火力全开,开启“偶像元年”,其火爆程度席卷全国.4月初,爱奇艺《偶像练习生》就凭借粉丝集资超过2000万元、决赛门票炒至1.8万元的劲爆消息,让人们第一次将目光正视互联网偶像产业的经济效益,而在今年7月份,腾讯视频的又一档同类节目 《创造101》,集资金额再次远远翻倍,超过了令人咂舌的4000万元. 我们不禁感叹于互联网造星的强大力量,这是继“快男”“超女”之后兴起的又一波粉丝经济,并且有过之而不及.
刚刚落幕不久的中国女团养成类节目《创造101》,连我这个从不追星的人也开始疯狂pick.每天为喜爱的小姐姐们定时投票,舍友更是疯狂,总决赛当晚买卡投票可谓弹尽粮绝,在这场“全民养成”的视觉盛宴中,我们一同见证了101位少女,如何通过层层筛选和咬牙拼搏,最终11名成功出道,她们“向阳而生,逆风翻盘”.
曾经,明星对我们而言遥不可及,明星光环让我们只能“追星”.而如今,偶像养成计划让你参与其中,不论是《偶像练习生》中的制作人,还是女团创始人,我们使命感极强,“全民造星时代”大肆宣导,我们手中有着重新定义中国女团和男团的权利.这种“亲妈粉”的运营模式让我们欣喜若狂,而这也是粉丝经济的核心.
1、“亲妈粉”的运营模式感动了谁
粉丝经济作为一个高频词开始出现,可以追溯到2015年。越来越多的的经纪公司开始意识到粉丝这一群体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这个新时代的粉丝,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追星,不仅仅是花几十、几千卖唱片,看演唱会如此简单而已。为了偶像,他们可以组成战线联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费更多的资金,为偶像打call。这一群里越来越年轻化,年轻化也意味着更容易宣传、引导。
就好比《创造101》节目,与其他选秀节目不同的是,《创造101》从一开始就凭借“女团创始人”的噱头迅速拉近与粉丝的距离,让他们及其具有使命感和参与感,选手的去留完全由粉丝点赞数决定,这无疑点爆了观众热情。粉丝见拉帮结派、投资买卡、奔走转发的背后,这场选秀集资又是谁买单,消费了谁?
2、偶像“速成”节目密集,粉丝恐后续乏力
在当前选秀节目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媒体宣传、高强度的曝光等快速打造一支全新的偶像团体,在为娱乐圈输送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形成了所谓的造型产业。
但在实践中,这种“快消”模式也存在很大短板,首先,速成的偶像团体几乎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其次,节目效果容易如一阵狂风错过,片刻安静。以市场需求大众口味为基调的风向标,在粉丝经济中偶像颜值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女团男团的批量生产也易使消费者视觉疲劳,随着选秀的结束,基本也就销声匿迹。
粉丝们花费巨资投资出来的偶像团体,很多付出已达其能力所及的范围,随着偶像速成节目的密集安排,粉丝们已后续乏力,无法长久保持这种最初的激情和资金投入能力。
3、集资盛宴,为偶像买单也要有底线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偶像产业层出不穷,更像是个快速消费品。粉丝对偶像的疯狂追随,资本对流量明星的极大需求,正使整个粉丝经济催生出很多不合常理的事项。例如,创造101节目中备受争议的杨超越,因为粉丝喜欢,即便唱歌舞蹈均不擅长,即便没有像其他练习生一样拼劲全力,却仍在总决赛时被粉丝投票到第三名,甚至期末考期间流传着“学习杨超越,期末不努力照样考第三”的笑料。当女团开始正式参加各类综艺节目时,实力欠缺的她只能被安排在不起眼的位置,这对其本身而言,如果后续不努力,被粉丝端的越高,当新鲜感褪去,是否会摔的越惨?有批评指出,这种综艺选秀大肆宣扬主动权在粉丝们手中,却已经严重偏离了本源,从选秀变成了大型集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当前粉丝经济井喷式发展,偶像崇拜及其消费心理行为对大众的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时常忽略其偶像产业最早的初心及市场定位。粉丝群里在追星过程中的爆发力是惊人的,社会有关部门应给与更多的关注和正确的引导。
在这场全民狂欢的盛宴中,90后、00后已成为粉丝经济中的强大后盾。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开始被偶像的颜值、趣味人设、为梦想拼搏的样子所打动,产生共鸣,移情心理衍生出的参与性消费意识,促使其为偶像打call、买单、刷票。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在追星的过程中,为偶像买单应量力而行更加理性,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才是最好的追星!
【参考文献】
[1] 李康化.粉丝消费与粉丝经济的建构[J].河南社会科学,2016 (7):72-78
[2] 汪琦玲,曹正勇.数字化时代下粉丝经济对中国动漫衍生品产业影响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6):244-247.
[3] 陈守湖.IP出版的考察———流行文化、粉丝经济与媒介融合[J].出版发行研究,2016(4):19-22.
[4] 王肃会.粉丝经济时代的微博营销———以电影的微博营销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82-83.
[5] 张亚萱.社交媒体时代的“粉丝经济”及其营销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传媒学院,2015.
[6] 邓惟佳.跨媒体“粉丝经济”及其形成机制研究———以現象级《何以笙箫默》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17-23.
[7] 林小桢.浅析粉丝经济的发展[J].时代金融,2015(3):8-9.
[8] 李文明,吕福玉.“粉丝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36-148.
[9] 王笛.消费文化和粉丝经济影响下的“英雄神话”———郭敬明流行现象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4.
作者简介:张小瑛1990.4.1。女,汉族,福建人,教育硕士,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专业。
【关键词】 粉丝经济 网络造星 社会化网络环境 经济模式
前 言
2018年各视频网站火力全开,开启“偶像元年”,其火爆程度席卷全国.4月初,爱奇艺《偶像练习生》就凭借粉丝集资超过2000万元、决赛门票炒至1.8万元的劲爆消息,让人们第一次将目光正视互联网偶像产业的经济效益,而在今年7月份,腾讯视频的又一档同类节目 《创造101》,集资金额再次远远翻倍,超过了令人咂舌的4000万元. 我们不禁感叹于互联网造星的强大力量,这是继“快男”“超女”之后兴起的又一波粉丝经济,并且有过之而不及.
刚刚落幕不久的中国女团养成类节目《创造101》,连我这个从不追星的人也开始疯狂pick.每天为喜爱的小姐姐们定时投票,舍友更是疯狂,总决赛当晚买卡投票可谓弹尽粮绝,在这场“全民养成”的视觉盛宴中,我们一同见证了101位少女,如何通过层层筛选和咬牙拼搏,最终11名成功出道,她们“向阳而生,逆风翻盘”.
曾经,明星对我们而言遥不可及,明星光环让我们只能“追星”.而如今,偶像养成计划让你参与其中,不论是《偶像练习生》中的制作人,还是女团创始人,我们使命感极强,“全民造星时代”大肆宣导,我们手中有着重新定义中国女团和男团的权利.这种“亲妈粉”的运营模式让我们欣喜若狂,而这也是粉丝经济的核心.
1、“亲妈粉”的运营模式感动了谁
粉丝经济作为一个高频词开始出现,可以追溯到2015年。越来越多的的经纪公司开始意识到粉丝这一群体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这个新时代的粉丝,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追星,不仅仅是花几十、几千卖唱片,看演唱会如此简单而已。为了偶像,他们可以组成战线联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费更多的资金,为偶像打call。这一群里越来越年轻化,年轻化也意味着更容易宣传、引导。
就好比《创造101》节目,与其他选秀节目不同的是,《创造101》从一开始就凭借“女团创始人”的噱头迅速拉近与粉丝的距离,让他们及其具有使命感和参与感,选手的去留完全由粉丝点赞数决定,这无疑点爆了观众热情。粉丝见拉帮结派、投资买卡、奔走转发的背后,这场选秀集资又是谁买单,消费了谁?
2、偶像“速成”节目密集,粉丝恐后续乏力
在当前选秀节目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媒体宣传、高强度的曝光等快速打造一支全新的偶像团体,在为娱乐圈输送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形成了所谓的造型产业。
但在实践中,这种“快消”模式也存在很大短板,首先,速成的偶像团体几乎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其次,节目效果容易如一阵狂风错过,片刻安静。以市场需求大众口味为基调的风向标,在粉丝经济中偶像颜值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女团男团的批量生产也易使消费者视觉疲劳,随着选秀的结束,基本也就销声匿迹。
粉丝们花费巨资投资出来的偶像团体,很多付出已达其能力所及的范围,随着偶像速成节目的密集安排,粉丝们已后续乏力,无法长久保持这种最初的激情和资金投入能力。
3、集资盛宴,为偶像买单也要有底线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偶像产业层出不穷,更像是个快速消费品。粉丝对偶像的疯狂追随,资本对流量明星的极大需求,正使整个粉丝经济催生出很多不合常理的事项。例如,创造101节目中备受争议的杨超越,因为粉丝喜欢,即便唱歌舞蹈均不擅长,即便没有像其他练习生一样拼劲全力,却仍在总决赛时被粉丝投票到第三名,甚至期末考期间流传着“学习杨超越,期末不努力照样考第三”的笑料。当女团开始正式参加各类综艺节目时,实力欠缺的她只能被安排在不起眼的位置,这对其本身而言,如果后续不努力,被粉丝端的越高,当新鲜感褪去,是否会摔的越惨?有批评指出,这种综艺选秀大肆宣扬主动权在粉丝们手中,却已经严重偏离了本源,从选秀变成了大型集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当前粉丝经济井喷式发展,偶像崇拜及其消费心理行为对大众的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时常忽略其偶像产业最早的初心及市场定位。粉丝群里在追星过程中的爆发力是惊人的,社会有关部门应给与更多的关注和正确的引导。
在这场全民狂欢的盛宴中,90后、00后已成为粉丝经济中的强大后盾。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开始被偶像的颜值、趣味人设、为梦想拼搏的样子所打动,产生共鸣,移情心理衍生出的参与性消费意识,促使其为偶像打call、买单、刷票。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在追星的过程中,为偶像买单应量力而行更加理性,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才是最好的追星!
【参考文献】
[1] 李康化.粉丝消费与粉丝经济的建构[J].河南社会科学,2016 (7):72-78
[2] 汪琦玲,曹正勇.数字化时代下粉丝经济对中国动漫衍生品产业影响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6):244-247.
[3] 陈守湖.IP出版的考察———流行文化、粉丝经济与媒介融合[J].出版发行研究,2016(4):19-22.
[4] 王肃会.粉丝经济时代的微博营销———以电影的微博营销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82-83.
[5] 张亚萱.社交媒体时代的“粉丝经济”及其营销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传媒学院,2015.
[6] 邓惟佳.跨媒体“粉丝经济”及其形成机制研究———以現象级《何以笙箫默》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17-23.
[7] 林小桢.浅析粉丝经济的发展[J].时代金融,2015(3):8-9.
[8] 李文明,吕福玉.“粉丝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36-148.
[9] 王笛.消费文化和粉丝经济影响下的“英雄神话”———郭敬明流行现象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4.
作者简介:张小瑛1990.4.1。女,汉族,福建人,教育硕士,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