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是现代金融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领域主要研究影响市场上交易价格与交易者交易策略的各种经济因素,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交易动机、交易机制、价格、市场流动性以及相应的计量方面的研究。Demsetz(1968)一文标志着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问世。Garman(1976)首先将“市场微观结构”这一术语引入到金融理论分析中。“市场微观结构”(market microstructure)是Garman在197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在该文中他研究了金融市场上的存货成本与做市商的做市行为。
【基金项目】
:
感谢美国普度大学的Sugato Chakaravarty教授就本文所进行的相关讨论,以及摩根斯坦利的CorbHoward在文献检索方面提供的帮助和学术上进行的有益交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是现代金融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领域主要研究影响市场上交易价格与交易者交易策略的各种经济因素,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交易动机、交易机制、价格、市场流动性以及相应的计量方面的研究。Demsetz(1968)一文标志着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问世。Garman(1976)首先将“市场微观结构”这一术语引入到金融理论分析中。“市场微观结构”(market microstructure)是Garman在197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在该文中他研究了金融市场上的存货成本与做市商的做市行为。
其他文献
一、货币供应总量目标的缺陷
1998年中国改革货币调控机制以来,以货币总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在中国的反经济周期和稳定物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让中国较快地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促进了经济增长率的回升,同时又没有出现过高的通货膨胀率。但是,这一货币政策框架在中国的实践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麻烦,自从它在中国诞生的那一天起,国内就不断有经济学家对这一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onsumption-based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CAPM)表明,资产风险溢价由代表性经济人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与资产收益和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协方差的乘积决定,这就是消费增长决定的资产收益形成机制。在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一项资产的风险能够通过使用其收益与人均消费增长率的协方差进行测量,这表明预期资产收益率的系统风险能够用消费增长率风险来进行解释。由于各资产与人均消费增长率的协方差有所不同,因此各资产的收益会有所区别。
产业集群是相同产业或密切相关产业内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一种有别于市场和科层组织的组织形式。关于产业集群的产生问题,经济学家大都从产业集群的功能角度加以阐述,其中马歇尔、韦伯、克鲁格曼以及威廉姆森的论述最具代表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与存在的主要问题,都与我国长期实行的“以市场换技术”方针和涉外税收超国民待遇密切相关。国内对此早已存在不同观点的争论,近年来这种争论则更有扩大和强化的态势。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与客观评价“以市场换技术”方针和涉外税收超国民待遇,对于我国进一步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外资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存款货币创造理论是货币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到目前为止,在国内金融学界对该理论的认识和表述存在较大分歧。特别是对存款货币创造的本质、存款货币创造的源泉、存款货币创造的主体等方面分歧较大。本文力图对存在分歧的核心问题做出更加完善且符合实际的解释。这对金融基础理论的发展、对货币金融理论的教学、对货币政策的制定等将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财政体制,又称财政管理体制,指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国家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划分财权财力的一项根本制度。财政体制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等。其中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核心部分,它划分着政府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财权财力以及上级政府同下级政府之间财权财力,规定着预算内财力使用的范围、方向和权限,因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通常又称为狭义的财政体制。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在财政理论界,还是在财政实际工作中,人们使用“财政体制”一词,通常指的是狭义的财政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理论回顾
长期以来,消费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西方传统经济学把“投资、消费、出口”看成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是经济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生产的起点又是生产的归宿。甚至有人认为,消费就是产业,消费是生产的生产力。不管怎么说,人们对消费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已无异议。所以,接下来就是要研究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规律以及政府如何增进和引导居民消费,支撑经济快速、稳定和健康发展。本文是基于影响城镇居民消费不同宏观环境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
本世纪初期,新制度经济学和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的整合步伐明显加快,俨然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跨国公司组织形式选择与国际贸易和投资之间的关系。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大有取代P.R.Krugman(1979,1980)收益递增与不完全竞争理论、G.M.Grossman和E.Helpman(1994)的国际贸易新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G.M.Grossman和E.Helpman(1991)的贸易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之势,成为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下一个新的研究焦点(Feenstra,2004)。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资本市场,封闭式基金都存在持续的高折价现象,这难以用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加以解释,而被称为“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西方学者在数十年对封闭式基金折价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两派观点:一派是理性预期的观点,一派是噪声交易的观点,这两派观点研究假设截然不同,但都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存在。
随着外包浪潮的日益盛行,全球生产组织方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驱动企业可以借助于品牌、协议、分包、许可证等非股权控制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垂直专业化生产”(vertical specialized production)或“零散化生产”(fragmented production)。这就打破了以独资、控股、参股等股权式的垂直一体化方式和以单体企业之间的市场直接交易方式,并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形态——驱动企业控制下的垂直生产网络化。垂直生产网络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由驱动企业主导的多国家或地区参与的特定产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