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氏风范:一代宗师留下的精神财富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olution_j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外科学专家、武汉同济医学院前校长吴在德教授是跟随裘老逾半个世纪的“门生”,同时也是《大众医学》的老作者、老朋友。近日,记者致电吴教授,希望他能向广大读者讲述几个裘老在教书、育人、做学问方面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小故事。电话那头的吴教授却说,裘教授这一生,做人、做事、做学问,几十年如一日,他从来不说豪言壮语,但他的一言一行、高风亮节,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同济人。在他身上,让人钦佩、感动、怀念的故事有千千万万,因此无所谓印象深浅、 故事大小, 根本不知从何说起。随后,他话锋一转,提到了“裘氏风范”,认为这是对裘老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裘氏风范”一:崇高医德
  
  在裘老心里,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所有病人都是平等的,无论职位高低、富贵贫穷,他全都一视同仁。凡是裘老答应过的事,他一定办到。老百姓找他看病,约好了时间,他从来不会迟到。做完检查,若还需要做辅助检查或请别的医生诊疗,他一定会亲自打电话替病人安排好、落实好。裘老参加义诊,由于他名气大,找他咨询的病人特别多。对每个前来咨询的病人,裘老都会“负责到底”,能当场解决的病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裘老必定会记下病人的地址、电话,回医院联系好医生,再打电话通知病人去医院复诊。裘老外出会诊,一下飞机就直奔病房看病人,绝对不会先坐下来喝杯茶。裘老尽管年事已高,但仍坚持每周去同济医院查房,就在他去世前几天,他还亲自去同济医院病房看望了来自四川的地震伤员,并参加了全院的大会诊……
  裘老常说:做医生不难,做好医生很难,一辈子做好医生更难。而裘老自己,就是用他的一言一行,实践着“一辈子做个好医生”的承诺。在裘老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十年如一日的认真,严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不是任何人想学就能学得来的。
  
  “裘氏风范”二:精湛医术
  
  裘老常说,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众所周知,裘老的外科技术相当高超,他的“裘氏刀法”在外科界享有盛名。“裘氏刀法”的精髓在于稳、准、轻、快、细。裘老开刀并不图快,但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对周围组织保护得很好,出血很少,结果是又快又好。他常说,要做一个好的外科医生,技术好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对病人高度负责的心。病人全身麻醉以后,等于是把自己的命交到了你手上,那是对医生多么大的信任啊!一个好医生一定要把治疗带给病人的痛苦减少到最低限度,能不开刀就不开刀,能开小刀的就不开大刀。更值得一提的是,裘老在带学生开刀的时候,不仅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教给学生,还会把自己曾经的“教训”告诉学生——“这个地方我吃过亏的,这针是不能缝的,你们一定要注意!”他这种“前车之鉴”式的教学,并不是每个专家都能做到的。
  
  “裘氏风范”三:博大胸怀
  
  吴教授感慨地说:“我跟随裘教授几十年,发现他之所以能受到那么多病人,学生,朋友、同道的发自真心的爱戴,并不仅仅在于他高超的医术,还因为他有一颗博大、无私、善良、仁慈的心。裘教授追悼会那天,从全国各地乃至国外专程赶到武汉同济医学院参加吊唁的,有万人之众,这在中国医学界是非常罕见的,也充分说明了,人们是从心底里崇敬这位医学泰斗。”
  裘老常说,人生有三乐,知足长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裘老爱才、惜才,只要他认为某人是个人才,就会无私地帮助他,尽力为他创造有“用武之地”的条件。裘老胸怀宽广、淡薄名利,他非常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超过自己,从来不介意自己的名字“排”在学生后面。正因为如此,学生尊敬他,同道尊敬他,被他帮助过的人感激他!正因为如此。当裘老的遗体被送进火化房后,悲恸不已的汪忠镐院士坚持要冲进去向他尊敬的裘老鞠最后一次躬!
  
  “裘氏风范”四:严谨治学
  
  裘老的认真、严谨在医学界也是出了名的。吴教授回忆说,就在裘老去世前一天,他还接到裘老的电话,和他讨论即将出版的《黄家驷外科学》里裘老所写书稿中,校对人员修改的一个字,他觉得不太恰当。为了搞清这个疑问,94岁高龄的裘老花了近三天时间,翻遍了所有参考文献,最终确定是校对人员的问题,特地打电话通知吴教授。吴教授无限感慨地说:“仅仅为了一个字,花费三天时间,这可能只有裘教授可以做到!”
  吴教授还告诉记者,由于裘老德高望重,请裘老为自己的书作序的人很多。众所周知,名人为别人作序,有的只是签个名。但裘老不同,凡是他答应写的序言,都要详细了解内容、看过书稿后才动笔,且字字句句都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亲笔写下。
  同样,裘老也要求自己的学生做事要严谨,要实事求是。吴教授说,正是因为有裘老这个榜样,他的学生绝对不敢写废文章,绝对不敢“怠慢”病人。
  
  “裘氏风范”五: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熟悉裘老的人都知道,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几十年来一直住在同济医学院那套仅7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裘老外出会诊从不收费,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一个电话过来,马上就走,看完病,直接回家。谁要给他会诊费,他就会生气、发火。到裘老家看望他的人都知道,手上最好不要拿礼品,否则会被裘老“骂”出去。大家都知道裘老并不富裕,但为了奖励普外科的杰出中青年人才,他把自己获得的100多万元奖金全部捐出来,设立了裘法祖普通外科青年基金。
  吴教授告诉记者,在整理裘老遗物的时候,他又一次落泪了。他看到一些礼品,大到珍贵的工艺品,小到衬衫、领带,全都原封未动,而每个礼品里面,都夹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送礼人的姓名。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两句话在裘老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这些追随他的人,谁都不敢做‘坏事’,否则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吴教授如是说。
  
  “裘氏风范”六:热心科普事业
  
  裘老曾说,他这一生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在1948年创办了我国第一本医学科普杂志——《大众医学》。一直以来,裘老都把这本杂志当作自己的小孩子,非常关心。裘老认为,科普与科研同样重要,任何研究的核心都是病人,任何研究成果都要回归临床,为病人服务。
  裘老要求学生要“三会”:会讲、会做、会写。但裘老所谓的“会写”,不仅要求学生会写科研论文,也要会写科普文章。在裘老的督促下,他的同事和学生们,如童尔昌教授、夏穗生教授等,都写过不少科普文章,向《大众医学》投过稿。吴教授记得,早在他刚从事外科工作不久,他的第一篇科普文章就是裘老布置的任务。每当裘老看到他们发表的科普文章,都会真心称赞一番,并鼓励他们多写。裘老常说,老百姓们需要医学知识,唯有让“医学归于大众”,才能做到“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才能让老百姓们早期发现疾病,知道要去治疗,并争取治愈。
其他文献
戚女士(妻子):我们夫妻都接近40岁了,按说都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可是,他却对性事总是尽力推脱。如果我暗示他晚上要过性生活了,他总是找个借口脱身,如晚上要加班加点了,要学习外语了,等等。实在没办法了,感觉他也是应付了事,在尽责任而已。没有什么激情。他性功能完全正常,对家庭也非常忠诚,我相信他不会出轨。最近,在我的追问之下,他终于说了大实话:他感觉夫妻性生活是件很累赘的事!请问,这正常吗?应该怎么办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上海《文汇报》上刊登的一张新闻图片——给患者家属一只小圆凳,说的是上海市某医院为方便患者和陪护的家属,买来一百多只小圆凳,免费提供给患者家属,推出“为输液患者家属配小圆凳”的便民措施。  看到这张照片,不禁使我想起半年前陪81岁高龄的父亲在本市一家大医院输液时的情景。那天是星期一,天气很热,输液室里坐满了患者,护士也显得特别忙。由于大多数患者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年幼的小孩,且
亲爱的读者,请你先试着回答以下问题:  1、哪些情形属于工伤保险保障范畴?  2、认定工伤需要哪些程序?  3、除了医疗费用报销外,个人因工伤还能获得哪些补偿?  保险故事:  秦先生下班途中被机动车撞倒,手部骨折,后被送医院治疗。秦先生所在单位工会得知后,认为属于工伤范畴,并帮他申请了工伤保险基金,减轻了秦先生负担。  1 属于如下情形之一的,可被认定为工伤: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
春季是花木传粉的季节,可每年这个时候,生活在城市里的敏感体质者真是苦不堪言。他们和恼人的花粉接触后,不约而同出现打喷嚏、流鼻涕、流泪或鼻塞等症状。不注意的以为是感冒,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延误病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花粉过敏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比如城市绿地种植容易产生致敏花粉的植物,严重的空气污染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你知道吗?工作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成为花粉过敏的诱因。     工作的环境  
据统计,我国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富贵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究其原因,这与国人的膳食结构改变有很大关系,即由传统的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转变。近年来,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所带来的危害,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少吃油,不吃肥肉等食物,但是,对高蛋白质饮食所带来的隐患还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以为然。    蛋白质摄入并非多多益善    蛋白质是人
生活实例  小刘昨天打球时不小心把脚崴了,早晨起床发现脚踝肿了一个大包,走路也一瘸一拐,痛得厉害。家人不敢怠慢,赶快陪他去医院。医生做了详细检查后,告诉他只是韧带拉伤。于是开了些药,教给他一套家庭按摩和体操的方法,并且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小刘按照医生的建议,在家人帮助下练习,脚踝疼痛和肿胀很快就得到了缓解。在平时,不小心崴脚的人可不在少数,下面就赶快把这个康复的好方法告诉大家。    按摩有要诀
我和《大众医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一个秋末冬初的傍晚。我在四川路海宁路附近的一家旧书店里,发现书架上有几本旧的《大众医学》(当时只有这家旧书店开架)。当时,由于我人长得矮小,故只能央求书店的售货员叔叔帮忙把杂志拿下来。拿到杂志,我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当然,那时候与其说“看”,不如说“翻”,因为年幼的我还看不太懂文字。不过,杂志里那些有趣的插图,不仅能让人一看就懂,还深深地印入了脑海之中。当我“
老年人随着身体功能逐渐变差,如果不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跌倒的概率很大。一旦跌倒,轻则擦伤、扭伤,重则可导致严重骨折,因而引致伤残,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除了注意家居环境安全外,老年人还可以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增加下肢肌肉的力量及平衡能力,从而大大减少跌倒的危险。    第一部分 平衡能力训练    1、 一字站立    方法:并脚站立(图1);右脚前移半脚距离,站立30~60秒(图2);右脚再向
医学科学知识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有理由为此感到骄傲,但这并不能掩盖目前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每个国家每年都存在医疗费用严重超支的现象。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我们最大的问题总是想在发生问题的层面上去解决问题。”如血吸虫病出现了治疗血吸虫病,艾滋病出现了治疗艾滋病,冠心病来了防治冠心病,SARS来了防治SARS……这不是办法
无症状者无需服药    骨质增生俗称“骨刺”,好发于中老年人,50岁以上发病率为80%,不少患者是在医院体检时才无意发现的。  犹如人老了头发会变白一样,骨质增生也是人体衰老的必然结果,它是骨骼退行性改变引起的。经验表明,大多数骨质增生患者并无不适感觉,只有当骨刺压迫周围神经、肌腱、肌肉、脊髓等,或造成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时,才会出现症状。而且,骨质增生的程度不会无限制发展下去。对大多数患者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