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政新闻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阅读时政类新闻是人民群众了解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2014年中央提出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媒体单位不断强化媒体融合意识,创新媒体融合措施,探索媒体融合路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融媒体时代下,时政类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更加注重发挥互联网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更好地承担了宣传党和国家治国方针策略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探讨融媒体时代下时政类新闻在报道过程中表现的主要特征,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融媒体时代下创新时政类新闻报道的策略。
互联网时代,通过融媒体平台传播时政类新闻内容,不仅仅是信息的发布,也是信息生产方式的创新和信息传播途径的应用。新闻工作者只有掌握融媒体时代时政类新闻的报道方式,才能独辟蹊径,兼顾“严肃”与“活泼”,创作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时政类新闻产品,让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融媒体时代下时政类新闻报道的主要特征
给人亲近感的语言风格
亲近的语言风格是融媒体时代时政类新闻报道给读者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年轻读者成为融媒体时代的阅读“主力军”。面对这些“挑剔”的用户群体,党报党媒在生产时政类新闻时,以用户思维主动调整语言风格,去掉“官腔”,用“大白话”来讲大道理,甚至使用富有新意和活力的网络新词、热词,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并通过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入耳入心、直接地气,让广大群众感到“离自己很近、和自己很亲”。
故事化的报道形式
故事化的报道形式是融媒体时代时政类新闻报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采用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激发普通民众的阅读兴趣。同时加以生动形象的讲评,将群众利益与国家大政方针紧密结合,增强广大群众主动阅读时政类新闻的积极性。
注重普通群众的互动性
“互联网+”为政务类新闻报道带来了全新的形式,甚至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体验。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设备等新媒体手段,实现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主动参与,因此媒体机构便可以借助时政新闻与普通群众开展互动和交流,使时政类新闻所传播的内容与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体现出民主政治在人民日常政治生活中的特点。分析融媒体时代下的时政类新闻报道,不难发现,普通群众的参与感、互动性不断提升,实现了从单向传播到互动分享的跨越式发展。广大群众了解、参与时政类新闻的途径更加广泛,倒逼新闻工作者在生产政务类新闻时,更注重语言风格、报道方式的选择以及群众互动性的提升。
融媒体时代时政类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
创新融媒体平台建设,提供优质载体
深度融合的融媒体平台是融媒体时代时政类新闻传播的有效载体。融媒体时代下,面对互联网媒体的竞争和发展困境,旧有阵地岌岌可危,转型成为传统媒体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国内不少媒体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融媒体平台,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媒体融合不仅仅是整合几个平台,架设一个网站,它要求从内容生产、渠道发布、技术支撑、组织运营等全方面进行改革与提升,打破原有流程,实现深度融合。因此,融媒体时代做好时政类新闻报道,必须进一步强化媒体融合意识,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创新融媒体平台建设,打破原有的组织和业务壁垒,整合拓展平台资源,创新传播体系,实现深度融合。
创新报道形式,实现多元化传播未来,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助推下,互联网对媒体领域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新媒体技术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实现时政类新闻效果传播最大化,必须创新报道形式,引入多样的新媒体形式,实现时政类新闻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少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建立了网站和社群,推出了APP客户端,实现了全网发布,提高了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例如,在报道某市两会时,利用好报纸、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APP客户端、网站等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H5等多种形式,甚至通过VR技术模拟现场,实现时事类新闻的多元化报道和开放式的阅读,让时政类新闻更加生动、形象、有趣,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时政类新闻的传播效果更为显著。
加大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全能的时政类新闻工作者
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职业素养是做好新闻采编工作的基础。融媒体时代下,媒体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设全媒型、专家型的新闻传播人才队伍。新闻工作者更应当注重前瞻性,具备互联网思维,培养融合思维,适应互联网语态与全息传播形态的表达形式,加快锤炼“四力”,守正创新,克服“本领恐慌”,主动学习新的传播知识、传播技术、传播思维和传播方法,熟练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加快转型成为全媒体时代的全能记者,从而在时政类新闻的报道过程中,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将作品通过新媒体形式报道出来,提高时政类新闻的传播效果。
优化报道风格,转变文风
近年来,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的广泛开展,“短、实、新”的文风,接地气、生动、活泼的语态,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因此,融媒體时代下,在报道时政类新闻时,新闻工作者必须适应受众的互联网思维,优化和创新报道风格,做到“耳目一新”,直接激发受众阅读的兴趣。另外,在具体的写作中,新闻工作者必须优化语言风格,探索清新简约的文风,化抽象为具体,把抽象难懂的文件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把“硬”新闻“软”下来,使严肃的时事类新闻传播更为轻松。同时增加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主动走到受众“面前”,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甚至运用互联网表达思维和技巧,让受众或用户愿意听、听得懂、喜欢听,使时政类新闻更加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乐趣,使群众轻松、透彻、全面地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
总而言之,融媒体时代下,新媒体技术被不断应用到新闻报道领域,增强了时政类新闻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因此,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政类新闻时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注重分析融媒体时代时政类新闻的特点,结合时代需求,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与手段,为时政类新闻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资源,有效提升用户的互动性和体验感,提升时政类新闻的报道效果。
【作者单位: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日报社)】
互联网时代,通过融媒体平台传播时政类新闻内容,不仅仅是信息的发布,也是信息生产方式的创新和信息传播途径的应用。新闻工作者只有掌握融媒体时代时政类新闻的报道方式,才能独辟蹊径,兼顾“严肃”与“活泼”,创作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时政类新闻产品,让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融媒体时代下时政类新闻报道的主要特征
给人亲近感的语言风格
亲近的语言风格是融媒体时代时政类新闻报道给读者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年轻读者成为融媒体时代的阅读“主力军”。面对这些“挑剔”的用户群体,党报党媒在生产时政类新闻时,以用户思维主动调整语言风格,去掉“官腔”,用“大白话”来讲大道理,甚至使用富有新意和活力的网络新词、热词,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并通过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入耳入心、直接地气,让广大群众感到“离自己很近、和自己很亲”。
故事化的报道形式
故事化的报道形式是融媒体时代时政类新闻报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采用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激发普通民众的阅读兴趣。同时加以生动形象的讲评,将群众利益与国家大政方针紧密结合,增强广大群众主动阅读时政类新闻的积极性。
注重普通群众的互动性
“互联网+”为政务类新闻报道带来了全新的形式,甚至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体验。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设备等新媒体手段,实现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主动参与,因此媒体机构便可以借助时政新闻与普通群众开展互动和交流,使时政类新闻所传播的内容与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体现出民主政治在人民日常政治生活中的特点。分析融媒体时代下的时政类新闻报道,不难发现,普通群众的参与感、互动性不断提升,实现了从单向传播到互动分享的跨越式发展。广大群众了解、参与时政类新闻的途径更加广泛,倒逼新闻工作者在生产政务类新闻时,更注重语言风格、报道方式的选择以及群众互动性的提升。
融媒体时代时政类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
创新融媒体平台建设,提供优质载体
深度融合的融媒体平台是融媒体时代时政类新闻传播的有效载体。融媒体时代下,面对互联网媒体的竞争和发展困境,旧有阵地岌岌可危,转型成为传统媒体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国内不少媒体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融媒体平台,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媒体融合不仅仅是整合几个平台,架设一个网站,它要求从内容生产、渠道发布、技术支撑、组织运营等全方面进行改革与提升,打破原有流程,实现深度融合。因此,融媒体时代做好时政类新闻报道,必须进一步强化媒体融合意识,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创新融媒体平台建设,打破原有的组织和业务壁垒,整合拓展平台资源,创新传播体系,实现深度融合。
创新报道形式,实现多元化传播未来,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助推下,互联网对媒体领域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新媒体技术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实现时政类新闻效果传播最大化,必须创新报道形式,引入多样的新媒体形式,实现时政类新闻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少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建立了网站和社群,推出了APP客户端,实现了全网发布,提高了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例如,在报道某市两会时,利用好报纸、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APP客户端、网站等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H5等多种形式,甚至通过VR技术模拟现场,实现时事类新闻的多元化报道和开放式的阅读,让时政类新闻更加生动、形象、有趣,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时政类新闻的传播效果更为显著。
加大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全能的时政类新闻工作者
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职业素养是做好新闻采编工作的基础。融媒体时代下,媒体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设全媒型、专家型的新闻传播人才队伍。新闻工作者更应当注重前瞻性,具备互联网思维,培养融合思维,适应互联网语态与全息传播形态的表达形式,加快锤炼“四力”,守正创新,克服“本领恐慌”,主动学习新的传播知识、传播技术、传播思维和传播方法,熟练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加快转型成为全媒体时代的全能记者,从而在时政类新闻的报道过程中,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将作品通过新媒体形式报道出来,提高时政类新闻的传播效果。
优化报道风格,转变文风
近年来,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的广泛开展,“短、实、新”的文风,接地气、生动、活泼的语态,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因此,融媒體时代下,在报道时政类新闻时,新闻工作者必须适应受众的互联网思维,优化和创新报道风格,做到“耳目一新”,直接激发受众阅读的兴趣。另外,在具体的写作中,新闻工作者必须优化语言风格,探索清新简约的文风,化抽象为具体,把抽象难懂的文件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把“硬”新闻“软”下来,使严肃的时事类新闻传播更为轻松。同时增加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主动走到受众“面前”,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甚至运用互联网表达思维和技巧,让受众或用户愿意听、听得懂、喜欢听,使时政类新闻更加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乐趣,使群众轻松、透彻、全面地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
总而言之,融媒体时代下,新媒体技术被不断应用到新闻报道领域,增强了时政类新闻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因此,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政类新闻时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注重分析融媒体时代时政类新闻的特点,结合时代需求,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与手段,为时政类新闻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资源,有效提升用户的互动性和体验感,提升时政类新闻的报道效果。
【作者单位: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