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的出炉如璞玉般需要成千上万次的修饰方能成文。可见,作文修改很重要。
在以往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越俎代庖——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或等级式,或评语式,或评分式;而作为主体的学生则冷眼旁观教师的“红色杰作”,很少“有”动于衷,甚至在眼前一晃而过。这种高耗低效的作文修改模式,实为没有认真思考作文教学的特质,无视学生在作文修改中的主体性。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式地融入到作文修改中,在主动有效的参与中提高写作素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自己洋洋洒洒写出来的作文满意得很,心情好极了,读起来文章也很顺,似乎是完美无缺,但一读给别人听,就会出现种种问题,所以说文章是给别人看的。引导学生做回小老师互相修改,并“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正是学生极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将这种学生之间互相修改的形式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作文互动修改的准备
1.明确目的,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万事皆然。引入名家、名篇,让学生明白作文互动批改的意义,领悟其重要性;分析自己和本班的作文状况,理解其必要性;从互动批改的条件入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明确其可行性。
2.有效分组,确保调控。为了保证互动修改能取得实效,我们在班上成立九个小组(每组6人,组长一人)。分组时,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自主、合作的心理保证,以合理的人员配置作为自主、合作的能力保证。并坚持可变性原则,以必要的人才流动作为自主、合作的发展保证,合理流动,培优补差,提高竞争力和竞争兴趣,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3.集体评改,示范引路。这是一个教师示范批改、师生共改的过程。教师挑出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边批边启发学生,让学生围绕某一内容,或立意,或选材,或构思,或语言,在小组内则由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一人代表发言,并可补充。
二、作文互动修改的进行
1.定立标准。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标准便没有评定的依据。在起始阶段,参照人教社出版的《做人——作文》,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有关的作文知识、规律,组织全体学生商定相应标准,严格掌握共性标准,灵活处理特殊文体和具有特殊优点和感人至深的文章。标准也是一个灵动的框架,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充分交换意见,自己确立标准。
2.自改作文。要查漏补缺,一增二删三改动,多读,多思,善于自我发现,补足遗漏的地方;还要善于忍痛割爱。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即要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进行作文修改。
3.互改作文。重点放在小组内批改。一是由组长主持,宣布评改标准,根据本次作文的特殊性,适当增加一些附加分项目。二是由一个同学批改本组内另一名同学的作文:四个步骤,一看主题,二看材料,三看结构,四看语言,写好眉批和总批,给定分数或等级。三是组长组织复查,复评作文,并对初评提出补充或修正意见。最后,教师总体把关,积累材料,给的成绩与学生评定的成绩之和除以二,作为该次作文的得分,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相应针对性指导。
4.互谈体会。这是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评改作文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操作时,一是在小组内交流,充分让习作者与初评者、复评者“对话”,畅谈某一方面得到的启发和某一细节存在的疑惑,大胆质疑,鼓励创新。二是习作者、评改者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就共同性的问题或有创意、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作适当延展。三是小组外交流,安排一定时间,在各小组间就双方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相互交流,再将教师的评改意见内化,在最大范围内合作式地进行学习。
5.推选佳作。这个环节的作用在于,在学生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互改成果,推出佳作。每一次作文,每个小组都要尽量选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对于作文基础较薄的学生,要适当情感倾斜,多关爱,多指导,多发现他们在写作及修改中的点滴进步,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创作系统性。
6.佳作欣赏。对于推荐出来的优秀习作,还需根据初评、复评及师评意见自我修改,然后与原作进行比较,在全班朗读,并选出最佳习作张贴在教室内或给予奖励,让习作者本人和全班同学看到作文互评的成效,让优秀习作者获得成就感,让大家获得进步感和喜悦感。
三、作文互动修改原则
1.宏观调控与细节指导相结合。要求每一个小组内无闲人,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有文可改。在修改中,要向学生强调“对他人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的做人道理,认真严肃地对待每一次作文互改,做到一次一个收获,一次一点提高。
2.标准合理性原则。由于学生思想基础,知识基础的不尽相同,观察、体验生活的不尽相同,以及小组间的差异性,导致各小组的评价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不尽一致性,因此,要求教师能不断切合学生实际和年龄特征来调整评改标准,及时对各小组的作文互评情况进行总结和提高。
3.评语准确性和激励性原则。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抱着批改作文如同诊治病人的态度,不可懈怠和马虎,才能药到病除。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一个准确、精练的评语,正确地评价他人的作品,让同学扬长避短,有所提高。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同学作文中的闪光之处,尽量用亲切、真诚的话语让同学乐于拿出来修改,乐于接受意见,让评语发挥最大的作用。
4.教师评语的启发性和发展性原则。教师评语的作用在于促进习作者、评改者和教师本人间的真诚“对话”,善于点拨、引导。教师的评语有如黑夜里的明灯,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辨清前进的方向,独具匠心和智慧。要善于发现习作者和评改者的闪光之处,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使双方都得到启发。
5.互动修改灵活性原则。在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评改中,要灵活机动,根据不同的文体学会变通,如第一、二个环节在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后,便可以适当增删。此外,还可适当引入作文周刊、杂志、报纸上学生喜闻乐见的作文,让学生大胆评说,无拘无束地进行批判性阅读。条件成熟后,还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另外,还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等。
6.动力机制保障性原则。教师选择优秀习作予以打印,打印后,还可以在全班展示,让同学们进一步完善,以期取得更多的互动效应。多为优秀习作提供展示的平台,办板报,办手抄报。
写作文难,修改作文更难。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学生修改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技巧,在实践中锻炼,让学生的作文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跨越。
在新一轮课改中,作文的互改是一种沟通,是一种交流,是自主基础上的合作,也是学生和教师的一种共同构建,共同探究,它能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写作资源,以改促写,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在以往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越俎代庖——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或等级式,或评语式,或评分式;而作为主体的学生则冷眼旁观教师的“红色杰作”,很少“有”动于衷,甚至在眼前一晃而过。这种高耗低效的作文修改模式,实为没有认真思考作文教学的特质,无视学生在作文修改中的主体性。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式地融入到作文修改中,在主动有效的参与中提高写作素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自己洋洋洒洒写出来的作文满意得很,心情好极了,读起来文章也很顺,似乎是完美无缺,但一读给别人听,就会出现种种问题,所以说文章是给别人看的。引导学生做回小老师互相修改,并“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正是学生极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将这种学生之间互相修改的形式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作文互动修改的准备
1.明确目的,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万事皆然。引入名家、名篇,让学生明白作文互动批改的意义,领悟其重要性;分析自己和本班的作文状况,理解其必要性;从互动批改的条件入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明确其可行性。
2.有效分组,确保调控。为了保证互动修改能取得实效,我们在班上成立九个小组(每组6人,组长一人)。分组时,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自主、合作的心理保证,以合理的人员配置作为自主、合作的能力保证。并坚持可变性原则,以必要的人才流动作为自主、合作的发展保证,合理流动,培优补差,提高竞争力和竞争兴趣,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3.集体评改,示范引路。这是一个教师示范批改、师生共改的过程。教师挑出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边批边启发学生,让学生围绕某一内容,或立意,或选材,或构思,或语言,在小组内则由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一人代表发言,并可补充。
二、作文互动修改的进行
1.定立标准。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标准便没有评定的依据。在起始阶段,参照人教社出版的《做人——作文》,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有关的作文知识、规律,组织全体学生商定相应标准,严格掌握共性标准,灵活处理特殊文体和具有特殊优点和感人至深的文章。标准也是一个灵动的框架,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充分交换意见,自己确立标准。
2.自改作文。要查漏补缺,一增二删三改动,多读,多思,善于自我发现,补足遗漏的地方;还要善于忍痛割爱。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即要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进行作文修改。
3.互改作文。重点放在小组内批改。一是由组长主持,宣布评改标准,根据本次作文的特殊性,适当增加一些附加分项目。二是由一个同学批改本组内另一名同学的作文:四个步骤,一看主题,二看材料,三看结构,四看语言,写好眉批和总批,给定分数或等级。三是组长组织复查,复评作文,并对初评提出补充或修正意见。最后,教师总体把关,积累材料,给的成绩与学生评定的成绩之和除以二,作为该次作文的得分,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相应针对性指导。
4.互谈体会。这是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评改作文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操作时,一是在小组内交流,充分让习作者与初评者、复评者“对话”,畅谈某一方面得到的启发和某一细节存在的疑惑,大胆质疑,鼓励创新。二是习作者、评改者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就共同性的问题或有创意、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作适当延展。三是小组外交流,安排一定时间,在各小组间就双方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相互交流,再将教师的评改意见内化,在最大范围内合作式地进行学习。
5.推选佳作。这个环节的作用在于,在学生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互改成果,推出佳作。每一次作文,每个小组都要尽量选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对于作文基础较薄的学生,要适当情感倾斜,多关爱,多指导,多发现他们在写作及修改中的点滴进步,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创作系统性。
6.佳作欣赏。对于推荐出来的优秀习作,还需根据初评、复评及师评意见自我修改,然后与原作进行比较,在全班朗读,并选出最佳习作张贴在教室内或给予奖励,让习作者本人和全班同学看到作文互评的成效,让优秀习作者获得成就感,让大家获得进步感和喜悦感。
三、作文互动修改原则
1.宏观调控与细节指导相结合。要求每一个小组内无闲人,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有文可改。在修改中,要向学生强调“对他人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的做人道理,认真严肃地对待每一次作文互改,做到一次一个收获,一次一点提高。
2.标准合理性原则。由于学生思想基础,知识基础的不尽相同,观察、体验生活的不尽相同,以及小组间的差异性,导致各小组的评价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不尽一致性,因此,要求教师能不断切合学生实际和年龄特征来调整评改标准,及时对各小组的作文互评情况进行总结和提高。
3.评语准确性和激励性原则。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抱着批改作文如同诊治病人的态度,不可懈怠和马虎,才能药到病除。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一个准确、精练的评语,正确地评价他人的作品,让同学扬长避短,有所提高。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同学作文中的闪光之处,尽量用亲切、真诚的话语让同学乐于拿出来修改,乐于接受意见,让评语发挥最大的作用。
4.教师评语的启发性和发展性原则。教师评语的作用在于促进习作者、评改者和教师本人间的真诚“对话”,善于点拨、引导。教师的评语有如黑夜里的明灯,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辨清前进的方向,独具匠心和智慧。要善于发现习作者和评改者的闪光之处,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使双方都得到启发。
5.互动修改灵活性原则。在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评改中,要灵活机动,根据不同的文体学会变通,如第一、二个环节在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后,便可以适当增删。此外,还可适当引入作文周刊、杂志、报纸上学生喜闻乐见的作文,让学生大胆评说,无拘无束地进行批判性阅读。条件成熟后,还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另外,还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等。
6.动力机制保障性原则。教师选择优秀习作予以打印,打印后,还可以在全班展示,让同学们进一步完善,以期取得更多的互动效应。多为优秀习作提供展示的平台,办板报,办手抄报。
写作文难,修改作文更难。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学生修改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技巧,在实践中锻炼,让学生的作文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跨越。
在新一轮课改中,作文的互改是一种沟通,是一种交流,是自主基础上的合作,也是学生和教师的一种共同构建,共同探究,它能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写作资源,以改促写,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