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求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脑白质容积的改变.方法 对14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8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及20例正常对照儿童行磁共振(MRI)扫描,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VBM)和SPM8软件对采集的MRI图像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比较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和对照组每两组之间的白质容积差异.结果 屈光参差性弱视组较对照组左侧距状沟下白质和左侧顶上小叶白质容积减小
【机 构】
:
300203天津,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300203天津,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300203天津,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300190天津,天津市爱尔眼科医院,300052天津,天津医科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求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脑白质容积的改变.方法 对14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8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及20例正常对照儿童行磁共振(MRI)扫描,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VBM)和SPM8软件对采集的MRI图像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比较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和对照组每两组之间的白质容积差异.结果 屈光参差性弱视组较对照组左侧距状沟下白质和左侧顶上小叶白质容积减小,右侧楔叶白质容积增大;屈光不正性弱视组较对照组右侧枕中回下白质和右侧额中回下白质容积减小.结论 在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中,与视觉相关的脑区白质均存在形态学改变,表明与视觉相关脑区的灰、白质形态学变化同为弱视儿童视皮层功能损伤的形态学基础,且与弱视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脉络膜骨瘤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表现,加深认识,深入了解脉络膜骨瘤继发新生血管与骨瘤丛状血管的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邢台市眼科医院已确诊为脉络膜骨瘤13例16只眼的ICGA与FFA表现.结果 FF
目的 探讨误诊为弱视的常见眼病及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误诊为弱视的患者,经眼科常规及辅助检查而确诊其眼病.结果 误诊为弱视的眼病类型:眼底病19例(51.35%),晶状体异常3例(8.11%),颅内病变l例(2.70%),癔病2例(5.41%),屈光不正12例(32.43%).结论 弱视应在排除器质性眼病的同时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弱视诊断标准进行正确的诊断。
目的 探讨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因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斜视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观察患者性别、年龄、斜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效果,并随访3个月到2年.结果 单纯DVD患者6例,合并其他类型斜视患者9例;单眼受累5例,其中3例采用上直肌后徙,2例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加转位;双眼受累10例,6例采用不等量的上直肌后徙,后徙量为3.5~10 mm,
目的 探讨眼B超、超生生物显微镜(UBM)、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无锡人民医院眼科治疗和随访的21例VKH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的时间点进行眼B超、UBM、OCT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
目的 探讨无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选取晶状体脱位、晶状体囊内摘除19例19只眼,术眼为观察组,对侧眼为对照组,术前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角膜内皮镜检查.分别于治疗后1周、4周、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随诊,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和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及并发症等情况.
目的 了解吉林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12年5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孕周<37周或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或超过以上范围但患有严重疾病的2 352例早产儿应用RetcamⅡ进行ROP筛查.结果 2 352例早产儿中患不同程度ROP者479例,ROP患病率为20.37% (479/2 352);孕周越短、出生体重越低,ROP患
患者女,18岁.双眼自幼视物模糊,2012年12月19日就诊于我院门诊.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双眼视力均为0.04,不能矫正,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后检查,双眼视乳头颞侧颜色淡,边界清楚.黄斑区见一直径约2~3 PD大小的圆形或近圆形、边界清楚、灰褐色、向内凹陷的病灶,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见图1~2)。
微小RNA (microRNA)是近几年来发现的一类内源、非编码、具有调节作用的小分子RNAs.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小RNA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密切相关.探索和研究微小RNA,可能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全新的方法。
目的 分析196例感染性角膜炎住院患者的发病特点及疾病转归,为地区性角膜病的防盲治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眼科符合人选标准的196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特点、致病因素、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例(198只眼)感染性角膜炎中,男性118例120只眼,女性78例78只眼.发病平均年龄58.6岁,主要集中于41
眼底自发荧光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眼底成像技术,其可以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和感光细胞的状态,评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代谢状况.动态观察眼底自发荧光,有助于对某些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代谢相关的疾病进行诊断、治疗、评估预后及病程随访.文中就眼底自发荧光的机制、种类及其在检测视网膜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