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中的选段《哥哥不来花不开》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的介绍,围绕旋律走向和歌词分析,结合自身演唱经验浅析歌曲的情感处理。
关键词:《八月桂花遍地开》;情感处理;歌词分析;《哥哥不来花不开》
一、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
(一)《八月桂花遍地开》简介
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于2014年在湖北首演成功。该歌剧讲述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一个叫‘桂花’的女人在黑暗压迫的年代,经历了一连串家庭变故之后,挺身而出,坚定地投身革命浪潮的故事。为了维护红色苏维埃政权,桂花和一大批革命志士一同开创“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旗帜竖起来”的新世界。歌剧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路唱到了万里长征,唱到了光辉灿烂的新中国成立。是一部具有鲜明革命主题性的民族歌剧。
(二)《哥哥不来花不开》简介
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是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的重要选段。由黄念清作词,王原平作曲,歌曲旋律贯穿全剧,推动整个故事发展。因为故事发生在大别山区,因此选取了大别山区代表性民歌、民调和东路花鼓等湖北特色的音乐元素。歌曲风格优美动听,旋律流畅抒情,篇幅虽短却是整部歌剧的主要旋律,贯穿始终。
二、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的情感处理
整首歌曲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的是抒情的叙事手法,以抒情叙景为主要基调。第二部分是高潮的推进和变化,大部分都是完全重复,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
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构成音乐的各种因素,包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而这些构成要素对歌曲情感的处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歌曲的开头是深情、优美的引子,一共十小节,十个小节里,可以提前做好情绪的处理和准备,调整好状态,用饱满的情感去迎接演唱。第一部分整体温柔、甜美,在引子部分也应该表现出轻柔、甜美的状态,表情自然放松,微笑自信,再加上身体的律动,随着节奏以及情感的变化,配合钢琴伴奏,为演唱做好准备。
歌曲第一部分女主角站在桂花树下,此时的场景是八月的秋风吹落芬芳的桂花,远处是磅礴的大别山,此时天地苍苍,飞云流岚,歌声荡开漫山迷雾,山石嶙峋,古桂峥嵘。在前奏的引领下,自然、轻柔地唱出第一句“桂花岭上,桂花开”,为了突出声音的甜美和深情,加强气息的控制,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音量的控制也极为重要,需要搭配抒情缓慢,真情实感的演唱。声音集中而柔和,气息均匀而流畅,吐字清晰明了,尤其是字尾‘上’、‘开’、‘下’、‘采’,都需要精确的归韵,收住字尾。“上”字位于强拍上,有两拍时值,音高位置相对较高,我们在处理时应突出情感的表现,稍微加强演唱。最末的歌词都以两拍结束,既有抒情的作用,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时值的延长也给演唱处理准备了足够的时间,也渲染出歌曲抒情、悠扬的基调。前两句属于对比结构,因此桂花岭上和桂花树下的情感处理也应该不同。桂花岭上描绘的是对家乡美景的赞扬和热爱,呈现出大别山八月风景宜人的动人景象。而故事背景发生在黑暗压迫的内战时期,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桂花这时所唱的桂花岭是记忆中故乡的模样,是对曾经美好生活的回忆与思恋,因此情感上需要更加动人和优美,亲切自然。这句的旋律走向整体上行,“岭上”五度上行要注意情绪带动真假声的转换。桂花树下则是讲述的情窦初开的少女对心上人的懵懂爱恋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思恋之情,歌词充满着对恋人的爱意,演唱时注意感情上需要呈现出甜蜜和美好之感和对恋人的期待,肢体动作抒情缓慢,与写景的桂花岭有一个情感的对比,给观众由远而近的画面感。相比第一句旋律上行的结构,第二句的旋律更加收拢,突出了对心上人深深的爱意,害羞而又青涩。而最后一句,依然是对恋人的爱意,但情感上有一个递进,歌词“哥哥不来花不来”虽然是对恋人的期待,侧面却说明没有等来思恋已久的人,加上“哎哟”这个语气词,更加凸显了女主的失落,因此演唱时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对心上人的思恋又有对心上人久久不归的失落,这样对比的情感可以处理在语气词上,使用叹气的方式来表现情感的转变。旋律也现对比较稳定,没有大的跨度,情感稳定而饱满的。
第二部分是情感的大提升,也是歌曲中的高潮部分。如果说第一段桂花还是个懵懂的少女,那么第二段的桂花就是坚定而勇敢的革命志士。充满了对未来和对祖国的美好期望。整段歌词都描写的景色,八月的桂花开遍,秋风吹落的桂花如花海一般,一阵阵秋风带着飘飘扬扬的桂花翻起了花的浪潮,也带着芬芳的桂花香飘向了远方。女主桂花在经历了一番家庭的变故从懵懂少女到坚定的革命志士,这中间情感的巨大转变,演唱时应该更加坚定和勇敢,在对故乡的赞扬是自豪,在对祖国未来的祝福是美好。“八月”二字,需要一个情绪的小爆发,和第一部分要有一个明显的对比,使观众听出这是第二部分的开始,有一个上下部分的区别。情绪配合气息还有咬字,做到面面俱到才能完美演绎。旋律先是上行再逐渐回到中音区,情感上有一个大的推进再缓慢收回。第二句重复了第一句的歌词,曲调变化不大,但两句的情感却应该有不同的处理。这样再现重复的出现,就是在突出强调这一段的重要性,将情绪达到顶点,可见词曲作者的用意和苦心。最后的歌词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和第一部分有了一个呼应和衍生,都是先写景再写情,由景生情,先景后情。桂花岭上的秋桂开了遍山,就开在女主角桂花的心里,不管秋天來了还是离去,不管桂花落了还是开着,它们的样子依旧浮现在脑海,它们的芬芳依旧萦绕四周,这是女主对桂花的喜爱,也折射出对胜利的喜悦之情。旋律依旧是先上行再下行,最后一句加了“都是爱”三个字,整个歌曲已经到了尾声,曲作家选择了高音先强后弱的处理,让人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整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绝不只是歌词所展现的那样。不管是在大合唱《谁救穷人脱苦海》后面,还是唐母的临终嘱托,是对唐家二哥哥的思恋,是亲生母亲遇害前最后的记忆,是百姓们得到梦寐以求的土地和粮食,是二哥哥为革命事业付出生命的夜晚。所有的一切,汇成了这首歌,它所包含的感情是深厚的,是汇聚了千千万万个像桂花这样的为了革命事业奋斗和牺牲的平民百姓的希望。八月的桂花芬芳扑鼻,迎着秋风绚丽开放……
参考文献
[1] 成斯瑗.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以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为例[J]. 山西青年, 2019, 000(012):P.282-282.
作者简介:马月颖(1996.08-),女,籍贯:四川达州,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关键词:《八月桂花遍地开》;情感处理;歌词分析;《哥哥不来花不开》
一、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
(一)《八月桂花遍地开》简介
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于2014年在湖北首演成功。该歌剧讲述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一个叫‘桂花’的女人在黑暗压迫的年代,经历了一连串家庭变故之后,挺身而出,坚定地投身革命浪潮的故事。为了维护红色苏维埃政权,桂花和一大批革命志士一同开创“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旗帜竖起来”的新世界。歌剧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路唱到了万里长征,唱到了光辉灿烂的新中国成立。是一部具有鲜明革命主题性的民族歌剧。
(二)《哥哥不来花不开》简介
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是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的重要选段。由黄念清作词,王原平作曲,歌曲旋律贯穿全剧,推动整个故事发展。因为故事发生在大别山区,因此选取了大别山区代表性民歌、民调和东路花鼓等湖北特色的音乐元素。歌曲风格优美动听,旋律流畅抒情,篇幅虽短却是整部歌剧的主要旋律,贯穿始终。
二、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的情感处理
整首歌曲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的是抒情的叙事手法,以抒情叙景为主要基调。第二部分是高潮的推进和变化,大部分都是完全重复,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
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构成音乐的各种因素,包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而这些构成要素对歌曲情感的处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歌曲的开头是深情、优美的引子,一共十小节,十个小节里,可以提前做好情绪的处理和准备,调整好状态,用饱满的情感去迎接演唱。第一部分整体温柔、甜美,在引子部分也应该表现出轻柔、甜美的状态,表情自然放松,微笑自信,再加上身体的律动,随着节奏以及情感的变化,配合钢琴伴奏,为演唱做好准备。
歌曲第一部分女主角站在桂花树下,此时的场景是八月的秋风吹落芬芳的桂花,远处是磅礴的大别山,此时天地苍苍,飞云流岚,歌声荡开漫山迷雾,山石嶙峋,古桂峥嵘。在前奏的引领下,自然、轻柔地唱出第一句“桂花岭上,桂花开”,为了突出声音的甜美和深情,加强气息的控制,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音量的控制也极为重要,需要搭配抒情缓慢,真情实感的演唱。声音集中而柔和,气息均匀而流畅,吐字清晰明了,尤其是字尾‘上’、‘开’、‘下’、‘采’,都需要精确的归韵,收住字尾。“上”字位于强拍上,有两拍时值,音高位置相对较高,我们在处理时应突出情感的表现,稍微加强演唱。最末的歌词都以两拍结束,既有抒情的作用,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时值的延长也给演唱处理准备了足够的时间,也渲染出歌曲抒情、悠扬的基调。前两句属于对比结构,因此桂花岭上和桂花树下的情感处理也应该不同。桂花岭上描绘的是对家乡美景的赞扬和热爱,呈现出大别山八月风景宜人的动人景象。而故事背景发生在黑暗压迫的内战时期,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桂花这时所唱的桂花岭是记忆中故乡的模样,是对曾经美好生活的回忆与思恋,因此情感上需要更加动人和优美,亲切自然。这句的旋律走向整体上行,“岭上”五度上行要注意情绪带动真假声的转换。桂花树下则是讲述的情窦初开的少女对心上人的懵懂爱恋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思恋之情,歌词充满着对恋人的爱意,演唱时注意感情上需要呈现出甜蜜和美好之感和对恋人的期待,肢体动作抒情缓慢,与写景的桂花岭有一个情感的对比,给观众由远而近的画面感。相比第一句旋律上行的结构,第二句的旋律更加收拢,突出了对心上人深深的爱意,害羞而又青涩。而最后一句,依然是对恋人的爱意,但情感上有一个递进,歌词“哥哥不来花不来”虽然是对恋人的期待,侧面却说明没有等来思恋已久的人,加上“哎哟”这个语气词,更加凸显了女主的失落,因此演唱时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对心上人的思恋又有对心上人久久不归的失落,这样对比的情感可以处理在语气词上,使用叹气的方式来表现情感的转变。旋律也现对比较稳定,没有大的跨度,情感稳定而饱满的。
第二部分是情感的大提升,也是歌曲中的高潮部分。如果说第一段桂花还是个懵懂的少女,那么第二段的桂花就是坚定而勇敢的革命志士。充满了对未来和对祖国的美好期望。整段歌词都描写的景色,八月的桂花开遍,秋风吹落的桂花如花海一般,一阵阵秋风带着飘飘扬扬的桂花翻起了花的浪潮,也带着芬芳的桂花香飘向了远方。女主桂花在经历了一番家庭的变故从懵懂少女到坚定的革命志士,这中间情感的巨大转变,演唱时应该更加坚定和勇敢,在对故乡的赞扬是自豪,在对祖国未来的祝福是美好。“八月”二字,需要一个情绪的小爆发,和第一部分要有一个明显的对比,使观众听出这是第二部分的开始,有一个上下部分的区别。情绪配合气息还有咬字,做到面面俱到才能完美演绎。旋律先是上行再逐渐回到中音区,情感上有一个大的推进再缓慢收回。第二句重复了第一句的歌词,曲调变化不大,但两句的情感却应该有不同的处理。这样再现重复的出现,就是在突出强调这一段的重要性,将情绪达到顶点,可见词曲作者的用意和苦心。最后的歌词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和第一部分有了一个呼应和衍生,都是先写景再写情,由景生情,先景后情。桂花岭上的秋桂开了遍山,就开在女主角桂花的心里,不管秋天來了还是离去,不管桂花落了还是开着,它们的样子依旧浮现在脑海,它们的芬芳依旧萦绕四周,这是女主对桂花的喜爱,也折射出对胜利的喜悦之情。旋律依旧是先上行再下行,最后一句加了“都是爱”三个字,整个歌曲已经到了尾声,曲作家选择了高音先强后弱的处理,让人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整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绝不只是歌词所展现的那样。不管是在大合唱《谁救穷人脱苦海》后面,还是唐母的临终嘱托,是对唐家二哥哥的思恋,是亲生母亲遇害前最后的记忆,是百姓们得到梦寐以求的土地和粮食,是二哥哥为革命事业付出生命的夜晚。所有的一切,汇成了这首歌,它所包含的感情是深厚的,是汇聚了千千万万个像桂花这样的为了革命事业奋斗和牺牲的平民百姓的希望。八月的桂花芬芳扑鼻,迎着秋风绚丽开放……
参考文献
[1] 成斯瑗.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以歌曲《哥哥不来花不开》为例[J]. 山西青年, 2019, 000(012):P.282-282.
作者简介:马月颖(1996.08-),女,籍贯:四川达州,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