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区教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主要是因为它表现出了能够促进幼儿园通过主体性活动得到发展的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等特点。教师在活动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供环境
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具有兴趣性和探索性的可供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活动环境。幼儿的活动指的是幼儿和实际的活动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或者说是幼儿实际操作活动材料的过程。这种活动以幼儿通过自主性实践获得直接知识经验并在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初步实践能力和初步创造能力为主要特征。
因此,要让幼儿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所发展,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是关键。没有适合幼儿活动的环境则谈不上幼儿的活动,而没有幼儿的活动则谈不上幼儿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把教育内容物化为幼儿可以操作的环境和材料,切实从“教会”幼儿转变到通过准备适当的环境和材料引发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操作材料的活动中主动地“学会”。这样,我们通过活动促进幼儿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的目的就有了现实的基础。
二、进行引导
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活动环境以后,就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和环境相互作用,即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发现并解决环境中的问题,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在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再是输出知识的教育者,而应该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导师”。只有教师成了幼儿活动的“导师”,通过活动促进幼儿素质形成、发展和提高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调整环境
教师在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评价的基础上,应该不断地调整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区探索活动的同时,通过认真的、经常性的对幼儿的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
一、提供环境
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具有兴趣性和探索性的可供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活动环境。幼儿的活动指的是幼儿和实际的活动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或者说是幼儿实际操作活动材料的过程。这种活动以幼儿通过自主性实践获得直接知识经验并在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初步实践能力和初步创造能力为主要特征。
因此,要让幼儿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所发展,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是关键。没有适合幼儿活动的环境则谈不上幼儿的活动,而没有幼儿的活动则谈不上幼儿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把教育内容物化为幼儿可以操作的环境和材料,切实从“教会”幼儿转变到通过准备适当的环境和材料引发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操作材料的活动中主动地“学会”。这样,我们通过活动促进幼儿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的目的就有了现实的基础。
二、进行引导
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活动环境以后,就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和环境相互作用,即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发现并解决环境中的问题,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在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再是输出知识的教育者,而应该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导师”。只有教师成了幼儿活动的“导师”,通过活动促进幼儿素质形成、发展和提高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调整环境
教师在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评价的基础上,应该不断地调整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区探索活动的同时,通过认真的、经常性的对幼儿的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