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阕词送走流年,半盏酒摇晃浮生,想来吴藻这辈子最遗憾的事便是生为女儿身吧。
一场点滴到天明的小雨让吴藻失了神,不知是因为近来身体抱恙,还是这雨声实在愁人。此时春色三分已过其二,日落渐黄昏,侍女早早地点起灯烛,照得窗上孤影分外冷清。
这南湖畔的香南雪北庐,到底不如风月楼和碧城诗馆那般热闹。不知风月楼中那位林姑娘可还安好?彼时吴藻喜扮男装出入青楼楚馆,她本就俊俏,加之腹有诗书、囊有银钱,活脱脱一位浊世佳公子的模样,自然引得众多女子倾心,风月楼中的林姑娘便是其中之一。
身为商贾的丈夫不谙风情,婚后生活索然无味,吴藻着实苦闷。不似凡俗女子,她胸中积蓄的郁愤之气如火在炙烤,使她不得不将其寄托于诗词歌赋,尽显潇洒疏朗的意气,丝毫不让须眉。
她才华横溢,工词、善琴、能绘、通律,放眼当世不输才子俊彦,却囿于女子之身,若非得丈夫宽待,怕只能长居深院料理家事。这教她如何甘心?她曾作杂剧《乔影》,借剧中人谢絮才之口道:“若论襟怀可放,何殊云表之飞鹏?无奈身世不谐,竟似闭樊笼之病鹤。”字里行间可见吴藻的骄傲和苦闷。
吴藻曾经赌酒评诗,唱尽江南断肠句,自是扫眉才子,风流无限。她曾打趣写下《洞仙歌》,诗中有五湖春色,有雕花画舫,还有一个欲随她而去的林姑娘。
可吴藻终究没有去往江湖,正如她笔下的谢絮才,“今日易换闺装,偶到书斋玩阅一番,借消愤懑。”她曾自比李白、苏轼等名士,也曾叹恨“嫦娥几时偷灵药”。她愿为看似华美的月宫扫除清冷,渴望打破男尊女卑的陋俗,让天下女子不再黯然魂销。可古往今来,江湖再大也只是男子的天下,師长陈文述的一众女弟子纵然满腹才情,也只能在碧城诗馆里唱酬诗词。
幸而吴藻家道殷实、衣食无忧,不同于偏安一隅的阁中闺秀,她得以透过一隙天光窥见更邈远的世界。高傲的心气在当世难以寻得落脚点,但她仍以一种近乎天真的渴望坚持自我,一改矫揉造作的女儿态,欲与男子互比高下。
她善于用典,曾写下十阕《满江红》,纵谈历史,品评人物,字句间隐含着暗潮汹涌的力量,迥异于寻常的闺秀词。所作“英雄儿女原无别”这样的诗句,正是吴藻压抑已久的心声。杂剧《乔影》曾在上海广场演出,由苏州才子顾兰洲独唱,吴藻磅礴的思绪随着戏曲传遍四方。这“读罢《离骚》还酌酒”的奇女子,通过这种方式践行着自己的理想。
高妙绝尘的诗词使吴藻在文坛独树一帜,她出众的才情既源于自幼饱读诗书,亦是上天赋予的慧根。这份才情就像浑然天成的稀世环佩,不时发出玉石的铿锵之声,倘若吴藻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支撑,或许这份才情也会像玉石那样轻易破碎。
吴藻从不掩饰对名士风流的向往,她挤进男子的领地引吭高歌,诗词落在她的笔下,发出铁板铜弦般的豪迈之音。她的眼中翻涌着天海风涛,壮志垒起百尺高楼,意气飞扬。每当这时,她仿佛望见了天外的千丈银河,妄想信手摘星月。诗词让吴藻暂时挣脱了现世繁重的枷锁,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波澜壮阔。
可叹时光催人老,哪解赋情多?短短数年,昔日有星子闪烁的剪水双瞳已沾染了落寞。婚后不久,虽不谙风情但极体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吴藻的离经叛道本就招惹了不少闲言碎语,此后再外出交游便愈发艰难。飞短流长是无可躲避的暗箭,伤己且伤人,就连吴藻这般颇具胆魄的女子也会退避三舍,悄然来到南湖畔筑庐而居。
从“却喜黄衫说剑”到“好怀渐不似当年”,命运如此晦涩变幻。吴藻远离深宅大院的沉闷桎梏,身上固然没有太多庸俗的痕迹,却无法真正拥有脱俗的能力,或许因此她才终生皈依文字,在满纸烟云中潜心修行。如果她的抱负像玉石般高洁却易碎,那便只能怪自己修行太浅,无法经受现实的波澜。
后来吴藻移居南湖,安身小筑在香山南、雪山北,故取名曰“香南雪北庐”。此处地僻人稀,开满了梅花,是她余生痴恋的净土。
自此,吴藻不再行诗词酬唱之事,只是埋头整理残篇剩稿,最终汇编成两册,一为《花帘词》,一为《香南雪北词》。
黄昏时分,试手掀珠帘,夕阳落尽,已是明月归处。吴藻独倚门扉,在幽微的灯火里抚髻微吟,那声音听不真切,似欲哭不成反强笑,只叹聪明误人。山野古城里再没有世人非议,清净的日子似水般飞快流过。昨日霜寒雨冻,海棠尚未开放,转瞬又见蕉叶舒展,雨声比蝉鸣更多。
肉眼瞧不见光阴流转,吴藻与俗世的联系也日渐细若游丝,即使那两册词集使她声名愈隆,她却并不在意,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一心追慕风流的小女子。
十年灯火相亲,十年心事难平,然而红尘种种已被隔绝在香南雪北庐外,仿佛心念微动便可去往江湖,俗世烦忧尽抛烟波里。
清极不知寒,吴藻坐到夜深方觉有冷意,料想屋后那几棵梅树快要开花了。她已不再妄想成为词仙,只期盼着几生修得到梅花。
一场点滴到天明的小雨让吴藻失了神,不知是因为近来身体抱恙,还是这雨声实在愁人。此时春色三分已过其二,日落渐黄昏,侍女早早地点起灯烛,照得窗上孤影分外冷清。
这南湖畔的香南雪北庐,到底不如风月楼和碧城诗馆那般热闹。不知风月楼中那位林姑娘可还安好?彼时吴藻喜扮男装出入青楼楚馆,她本就俊俏,加之腹有诗书、囊有银钱,活脱脱一位浊世佳公子的模样,自然引得众多女子倾心,风月楼中的林姑娘便是其中之一。
身为商贾的丈夫不谙风情,婚后生活索然无味,吴藻着实苦闷。不似凡俗女子,她胸中积蓄的郁愤之气如火在炙烤,使她不得不将其寄托于诗词歌赋,尽显潇洒疏朗的意气,丝毫不让须眉。
她才华横溢,工词、善琴、能绘、通律,放眼当世不输才子俊彦,却囿于女子之身,若非得丈夫宽待,怕只能长居深院料理家事。这教她如何甘心?她曾作杂剧《乔影》,借剧中人谢絮才之口道:“若论襟怀可放,何殊云表之飞鹏?无奈身世不谐,竟似闭樊笼之病鹤。”字里行间可见吴藻的骄傲和苦闷。
吴藻曾经赌酒评诗,唱尽江南断肠句,自是扫眉才子,风流无限。她曾打趣写下《洞仙歌》,诗中有五湖春色,有雕花画舫,还有一个欲随她而去的林姑娘。
可吴藻终究没有去往江湖,正如她笔下的谢絮才,“今日易换闺装,偶到书斋玩阅一番,借消愤懑。”她曾自比李白、苏轼等名士,也曾叹恨“嫦娥几时偷灵药”。她愿为看似华美的月宫扫除清冷,渴望打破男尊女卑的陋俗,让天下女子不再黯然魂销。可古往今来,江湖再大也只是男子的天下,師长陈文述的一众女弟子纵然满腹才情,也只能在碧城诗馆里唱酬诗词。
幸而吴藻家道殷实、衣食无忧,不同于偏安一隅的阁中闺秀,她得以透过一隙天光窥见更邈远的世界。高傲的心气在当世难以寻得落脚点,但她仍以一种近乎天真的渴望坚持自我,一改矫揉造作的女儿态,欲与男子互比高下。
她善于用典,曾写下十阕《满江红》,纵谈历史,品评人物,字句间隐含着暗潮汹涌的力量,迥异于寻常的闺秀词。所作“英雄儿女原无别”这样的诗句,正是吴藻压抑已久的心声。杂剧《乔影》曾在上海广场演出,由苏州才子顾兰洲独唱,吴藻磅礴的思绪随着戏曲传遍四方。这“读罢《离骚》还酌酒”的奇女子,通过这种方式践行着自己的理想。
高妙绝尘的诗词使吴藻在文坛独树一帜,她出众的才情既源于自幼饱读诗书,亦是上天赋予的慧根。这份才情就像浑然天成的稀世环佩,不时发出玉石的铿锵之声,倘若吴藻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支撑,或许这份才情也会像玉石那样轻易破碎。
吴藻从不掩饰对名士风流的向往,她挤进男子的领地引吭高歌,诗词落在她的笔下,发出铁板铜弦般的豪迈之音。她的眼中翻涌着天海风涛,壮志垒起百尺高楼,意气飞扬。每当这时,她仿佛望见了天外的千丈银河,妄想信手摘星月。诗词让吴藻暂时挣脱了现世繁重的枷锁,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波澜壮阔。
可叹时光催人老,哪解赋情多?短短数年,昔日有星子闪烁的剪水双瞳已沾染了落寞。婚后不久,虽不谙风情但极体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吴藻的离经叛道本就招惹了不少闲言碎语,此后再外出交游便愈发艰难。飞短流长是无可躲避的暗箭,伤己且伤人,就连吴藻这般颇具胆魄的女子也会退避三舍,悄然来到南湖畔筑庐而居。
从“却喜黄衫说剑”到“好怀渐不似当年”,命运如此晦涩变幻。吴藻远离深宅大院的沉闷桎梏,身上固然没有太多庸俗的痕迹,却无法真正拥有脱俗的能力,或许因此她才终生皈依文字,在满纸烟云中潜心修行。如果她的抱负像玉石般高洁却易碎,那便只能怪自己修行太浅,无法经受现实的波澜。
后来吴藻移居南湖,安身小筑在香山南、雪山北,故取名曰“香南雪北庐”。此处地僻人稀,开满了梅花,是她余生痴恋的净土。
自此,吴藻不再行诗词酬唱之事,只是埋头整理残篇剩稿,最终汇编成两册,一为《花帘词》,一为《香南雪北词》。
黄昏时分,试手掀珠帘,夕阳落尽,已是明月归处。吴藻独倚门扉,在幽微的灯火里抚髻微吟,那声音听不真切,似欲哭不成反强笑,只叹聪明误人。山野古城里再没有世人非议,清净的日子似水般飞快流过。昨日霜寒雨冻,海棠尚未开放,转瞬又见蕉叶舒展,雨声比蝉鸣更多。
肉眼瞧不见光阴流转,吴藻与俗世的联系也日渐细若游丝,即使那两册词集使她声名愈隆,她却并不在意,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一心追慕风流的小女子。
十年灯火相亲,十年心事难平,然而红尘种种已被隔绝在香南雪北庐外,仿佛心念微动便可去往江湖,俗世烦忧尽抛烟波里。
清极不知寒,吴藻坐到夜深方觉有冷意,料想屋后那几棵梅树快要开花了。她已不再妄想成为词仙,只期盼着几生修得到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