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舟山市普陀区塘头乡一个名叫“莲花岛”的无人海岛因为岛主15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耗资3000多万元,终于打造成了一个令人惊叹的艺术之岛。岛主今年62岁,是一名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院院长朱仁民,早在1996年,朱仁民就出资9万多元买下了这座无人岛40年的经营权,歪打正着成为中国第一位无人岛岛主。
如今的莲花岛已经成为普陀区的一个永久免费参观景点,800米的罗汉长堤上,306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罗汉雕像面朝佛教圣地普陀山的方向。这些罗汉是朱仁民依据当地渔民形象亲手设计,并采用福建花岗岩雕刻的,罗汉长堤的终点是莲花岛,岛上建有朱仁民国际艺术工作室与莲花艺术馆,礁石上,另有数十尊各式姿势面朝大海的罗汉雕像,或跷腿而坐,或翘首观望,或默默颂经。
莲花岛作为朱仁民的一件作品已经镌刻在他的生命里,他为自己取号“莲花洋人”,“我要通过莲花岛这个作品启迪世人如何与自然相处。”对于国人高涨的岛主梦,朱仁民深感忧虑,“陆地卖完了,开始卖海岛?买岛直奔经济利益而去实在可怕。”
这位有着15年岛主身份的先行者告诫后来者,如果想赚钱,最好不要去买海岛,因为当岛主,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如果没有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千万别买岛,否则上岛之日,便是毁岛之时!”
人与岛的奇缘
朱仁民对于海与岛的了解深入到了血液里,他自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对岛最熟悉的艺术家可能就是他了,没有一个艺术家像他这样从出生就一直在岛上,与岛共呼吸。朱仁民祖籍浙江玉环,外祖父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潘天寿,母亲也是一名美术教师,朱仁民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4岁起跟外公学画,7岁那年随父母下放到舟山一海岛生活了30多年,其间,他张网、赶海、打铁、教书,多年与海的交往,让他熟悉了海的脾性,也对海建立了浓厚的感情。
朱仁民觉得自己是有慧眼与佛性的人,因为他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1966年的一天他坐在海边,忽然发现对面一座海岛很像一尊卧着的释迦牟尼像,当时正值“文革”,普陀山上的上万尊佛像被砸得精光,就连雕凿在岩壁上的佛像也没能逃过一劫,被炸药毁掉。朱仁民没有去砸佛像,而是偷偷保护一些文物,其中便有阎立本画的普陀洋子观音。“我毕竟是潘天寿家的人,懂得去保护这些东西。”
1978年,朱仁民创作300米水墨长卷《大道海天篇》时,一阵头晕栽下脚手架摔断了腰椎。当时医生断定他再也站不起来了。受伤后,母亲让他在普陀山一座叫隐修庵的破庙中静养。透过窗户,朱仁民能看到一座孤岛,有一天早晨,那岛在海天之间的轮廓倏然间清晰,就像一座观音像躺在普陀山与沈家门之间的海面上,独立海天。朱仁民激奋不已,感觉自己的命运和这个岛息息相关。
4年后,朱仁民能撑拐走路了。他揣着300多元钱竟然走访了15个国家和地区,走到哪儿,画到哪儿,做景观设计,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回来保护它。
这座岛就是现在的莲花岛,回想起当初的决定,朱仁民仍不觉得自己是为了实现岛主梦而去买岛的,他只是想把它买下来好好保护。
上世纪80年代,朱仁民在《新民晚报》就普陀山东西两边惊现两个卧佛的自然奇观发表文章,遗憾的是没有引起国人重视,依然有人要在这片海域填海、炸岛。无奈之下,朱仁民只能争取早日把岛屿买下来,而后来的事实也挺遗憾,他买下的莲花岛的这尊仰卧观音保住了,而另外一尊面积更大的释迦摩尼卧像却永远消失了。
1992年,朱仁民回到国内,在中国美院任教,并开办了中国最早的一家景观艺术设计事务所。
他开始上岛勘测,当他登上这座孤岛勘测时,满目的荒草礁石让他心疼不已,因为原有的海桐都被当地老百姓砍光烧柴了,而海桐在日本是被奉为神木的。
“我不能再犹豫了,岛也等不及了!”
15年艰难开发
1996年,朱仁民与浙江东港开发区签订租用土地合同,花9万多元买下了这个岛40年的经营权,当时的舟山还没有人买岛,也没有专门的政策,“海洋荒蛮得很,做岛主有时是要玩命的。”朱仁民记得,那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大潮,为测量潮水最高水位,他差点被大海卷走,“那天恰好台风,我摇一个舢板,快到岛岸边的时候,一个大浪‘啪’的一下,把我连人带船掀到岛边礁石上,我赶紧往山顶爬。直到晚上涨潮,船慢慢浮起来,我才摇回舟山。”
这样的险情发生过多次,至今岛上台风天的日子,十几米海浪还经常能从岛的山头打下来,白色的海浪泡沫长久留在山头,以至于不了解海情的游客问朱仁民这是不是他故意设计的景观。
当时的莲花岛距离普陀山1.6公里,距离沈家门岸边800米,纯属一个荒岛,没有任何的基建,甚至不通航,手机信号全无。朱仁民在岛上设计了水、电、暖、消防、通讯线路,请国内外专家做雷击、地震、海啸、台风、风洞、耐腐试验。为采办各类材料,他来回杭州无数趟,没日没夜地构思、设计、夯泥、凿石、吊运、安装,两年之间,光各类图纸数据就堆了半个面包车。
朱仁民如今回忆起来很感慨,一是建设成本被陆地高好多倍,二是航线、电路等审批很难。因为建设成本等限制,莲花岛至今没有通电缆,而是沿着罗汉长堤用数十根电线杆通到岛上,因为破坏了整体的景观,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因为没有政策支持,工程被勒令停过,建设没有几天太平。艺术岛建成后,更为严峻的挑战也来了。
按照最初的规划,岛的四周120米半径的海域留给朱仁民。但从2003年起,由于经济利益驱使东港开发区的填海造地愈演愈烈,原本离沈家门800米的海域被填平,使得朱仁民的莲花岛靠市区一侧完全与陆地相连。填海需要石头,附近的山因此成为癞头山。
面临被吞食的危机。让朱仁民时常处于惶恐中,“怎么可以为了利益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他反对“向大海要地”,不断找开发商,找地方政府,甚至一路告到省里。“我问他们,各地都说建文化大省,我花了几千万和10多年心血,做成一个永久免费的艺术品白白送给你们,你们为什么不要?为什么还要毁灭它?”
在他的抗争下,地方政府最终同意他在岛与陆地之间重新挖一条20多米宽的水沟。朱仁民原本的设计是500尊罗汉矗立在海水里,中间分出一条水道直通岛上160米的世界最大观音像。但现在观音像因为种种原因搁浅,500罗汉也被迫放到了海堤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莲花岛也是一个残缺的作品。“要不是我是个毅力很强的人,这个建设是没法进行下去的。”朱仁民话中难掩辛酸,他这些年赚的钱都投在莲花岛上,至今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住在办公室。
“這个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大地艺术,是独一无二的。”朱仁民自豪地评价,曾经有哥德堡的船员来这里看,留下一句话:“朱仁民像大山一样站在我们瑞典人面前,我们哥德堡号全世界都跑遍了,没有遇到他这样的。”
“我1992年回国时就是要做三件事:心灵生态、自然生态、艺术生态。”朱仁民近年来在中国的各种地貌进行生态建设,而莲花岛不过是他的第一个案例,此后,他又在沙漠建湿地、把高速公路作为对象。令人不解的是,莲花岛打造成功后,朱仁民在岛上立了一块永久免费参观的牌子就回杭州继续赚钱养护岛屿了。尽管时常有游客在岛上乱扔垃圾,甚至把佛像的手指脚趾弄坏,但朱仁民并不后悔。他时常还会邀请一些穷艺术家到莲花岛上,免费吃住进行艺术创作。
朱仁民解释,“我有一种使命感,这是我对艺术的探索。一个艺术家,花十几年时间,投了几千万元,做了个大海的艺术作品,仅仅是为了传达我的禅宗思想、生态理念和人文精神,这种事情摆在商业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别人会为这种用场去做么?”
因此莲花岛在他看来是不可复制的。
大海对人的惩罚
“海岛就像散落在海洋上的一颗颗明珠,有一些还是国家的海域界定点,少了一个岛,其周边的海域就丢了。大自然经过多少亿年的沉淀,才塑造出了这些独特的景致。”谈到眼下的无人岛开发利用,朱仁民忠告,“没有生态意识,人文精神,千万别碰无人岛。不要为了一点有数的钱,就随意去改变它的原始风貌。”在他看来,不是有钱就能买下一个无人岛,要关注海岛的生态保护。否则,上岛之日,便是毁岛之时。
朱仁民在开发莲花岛时,总体思想就是要保护“卧佛”轮廓线,保护小岛原生态。在施工中,他要求工人不损伤岛上一根草,工人不理解,但不理解也得执行。朱仁民既是老板又是设计师,还与工人们一起干活。所有的施工全是靠人力、靠双手。施工中,他全程带着工人干,材料的运输是用造长城、造金字塔的最原始办法——用土堆、用圆木滚运到指定地点。可以说,岛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保持着礁岸间土生土长的原始形态。
他对目前无人岛的开发利用持审慎态度,“目前对海岛的开发方式,也就是养殖、旅游、仓储等,存在功利、盲目等因素,更严重一些的所谓开发,则是填海连岛、炸岛采石,这会造成海岛消失。”
“中国的开发力度是世界第一的,但在利益的驱使下,生态的保护往往被忽略,脆弱的海洋生态可能因一些人类行径的破坏而无法恢复。”朱仁民看到媒体报道中对私人岛主的“浪漫”的渲染就想发笑,“是对大海不了解,还是在忽悠人?!”
他的经验表明买岛易,建岛难,要充分了解岛的地容地貌、天气状况,对海啸、地震、台风等毁灭性的自然灾害要预先做好规划设计及防护措施。“很多人对岛的概念都很模糊,千岛湖里的湖岛与海洋里的海岛是有本质区别的,后者是要人命的地方;东海、南海、渤海的岛又完全不同,南海的岛性情温和,清澈见底,能看鱼,有沙滩,椰子树,很有情调。东海的岛海水浑浊,是台风口,故而是野蛮的,有杀机的,这三种岛完全不一样,东海的岛很难做旅游;还有,即便同一地区的岛之间差别也很大,有的背风,有的在台风口。”
“不是每个岛屿都是马尔代夫。”不久前,朱仁民刚刚参加一次东海某岛的开发评审会,他无情地否定了这个小岛关于建设“情人岛”的方案。“什么情人岛?!那里風大浪高,是情人殉情的地方还差不多!”
如今,莲花岛只剩下一侧面海,另一侧填海造地的工地仍然机器轰鸣。这个海湾,曾经是著名的“顺母”泥螺栖息地,朱仁民小时候常吃到这样的美味,鱼虾吃不完,现在因为围海造田灭绝了。
“子孙后代再也吃不到了,这就是惩罚!”朱仁民为此很心痛。
如今的莲花岛已经成为普陀区的一个永久免费参观景点,800米的罗汉长堤上,306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罗汉雕像面朝佛教圣地普陀山的方向。这些罗汉是朱仁民依据当地渔民形象亲手设计,并采用福建花岗岩雕刻的,罗汉长堤的终点是莲花岛,岛上建有朱仁民国际艺术工作室与莲花艺术馆,礁石上,另有数十尊各式姿势面朝大海的罗汉雕像,或跷腿而坐,或翘首观望,或默默颂经。
莲花岛作为朱仁民的一件作品已经镌刻在他的生命里,他为自己取号“莲花洋人”,“我要通过莲花岛这个作品启迪世人如何与自然相处。”对于国人高涨的岛主梦,朱仁民深感忧虑,“陆地卖完了,开始卖海岛?买岛直奔经济利益而去实在可怕。”
这位有着15年岛主身份的先行者告诫后来者,如果想赚钱,最好不要去买海岛,因为当岛主,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如果没有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千万别买岛,否则上岛之日,便是毁岛之时!”
人与岛的奇缘
朱仁民对于海与岛的了解深入到了血液里,他自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对岛最熟悉的艺术家可能就是他了,没有一个艺术家像他这样从出生就一直在岛上,与岛共呼吸。朱仁民祖籍浙江玉环,外祖父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潘天寿,母亲也是一名美术教师,朱仁民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4岁起跟外公学画,7岁那年随父母下放到舟山一海岛生活了30多年,其间,他张网、赶海、打铁、教书,多年与海的交往,让他熟悉了海的脾性,也对海建立了浓厚的感情。
朱仁民觉得自己是有慧眼与佛性的人,因为他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1966年的一天他坐在海边,忽然发现对面一座海岛很像一尊卧着的释迦牟尼像,当时正值“文革”,普陀山上的上万尊佛像被砸得精光,就连雕凿在岩壁上的佛像也没能逃过一劫,被炸药毁掉。朱仁民没有去砸佛像,而是偷偷保护一些文物,其中便有阎立本画的普陀洋子观音。“我毕竟是潘天寿家的人,懂得去保护这些东西。”
1978年,朱仁民创作300米水墨长卷《大道海天篇》时,一阵头晕栽下脚手架摔断了腰椎。当时医生断定他再也站不起来了。受伤后,母亲让他在普陀山一座叫隐修庵的破庙中静养。透过窗户,朱仁民能看到一座孤岛,有一天早晨,那岛在海天之间的轮廓倏然间清晰,就像一座观音像躺在普陀山与沈家门之间的海面上,独立海天。朱仁民激奋不已,感觉自己的命运和这个岛息息相关。
4年后,朱仁民能撑拐走路了。他揣着300多元钱竟然走访了15个国家和地区,走到哪儿,画到哪儿,做景观设计,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回来保护它。
这座岛就是现在的莲花岛,回想起当初的决定,朱仁民仍不觉得自己是为了实现岛主梦而去买岛的,他只是想把它买下来好好保护。
上世纪80年代,朱仁民在《新民晚报》就普陀山东西两边惊现两个卧佛的自然奇观发表文章,遗憾的是没有引起国人重视,依然有人要在这片海域填海、炸岛。无奈之下,朱仁民只能争取早日把岛屿买下来,而后来的事实也挺遗憾,他买下的莲花岛的这尊仰卧观音保住了,而另外一尊面积更大的释迦摩尼卧像却永远消失了。
1992年,朱仁民回到国内,在中国美院任教,并开办了中国最早的一家景观艺术设计事务所。
他开始上岛勘测,当他登上这座孤岛勘测时,满目的荒草礁石让他心疼不已,因为原有的海桐都被当地老百姓砍光烧柴了,而海桐在日本是被奉为神木的。
“我不能再犹豫了,岛也等不及了!”
15年艰难开发
1996年,朱仁民与浙江东港开发区签订租用土地合同,花9万多元买下了这个岛40年的经营权,当时的舟山还没有人买岛,也没有专门的政策,“海洋荒蛮得很,做岛主有时是要玩命的。”朱仁民记得,那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大潮,为测量潮水最高水位,他差点被大海卷走,“那天恰好台风,我摇一个舢板,快到岛岸边的时候,一个大浪‘啪’的一下,把我连人带船掀到岛边礁石上,我赶紧往山顶爬。直到晚上涨潮,船慢慢浮起来,我才摇回舟山。”
这样的险情发生过多次,至今岛上台风天的日子,十几米海浪还经常能从岛的山头打下来,白色的海浪泡沫长久留在山头,以至于不了解海情的游客问朱仁民这是不是他故意设计的景观。
当时的莲花岛距离普陀山1.6公里,距离沈家门岸边800米,纯属一个荒岛,没有任何的基建,甚至不通航,手机信号全无。朱仁民在岛上设计了水、电、暖、消防、通讯线路,请国内外专家做雷击、地震、海啸、台风、风洞、耐腐试验。为采办各类材料,他来回杭州无数趟,没日没夜地构思、设计、夯泥、凿石、吊运、安装,两年之间,光各类图纸数据就堆了半个面包车。
朱仁民如今回忆起来很感慨,一是建设成本被陆地高好多倍,二是航线、电路等审批很难。因为建设成本等限制,莲花岛至今没有通电缆,而是沿着罗汉长堤用数十根电线杆通到岛上,因为破坏了整体的景观,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因为没有政策支持,工程被勒令停过,建设没有几天太平。艺术岛建成后,更为严峻的挑战也来了。
按照最初的规划,岛的四周120米半径的海域留给朱仁民。但从2003年起,由于经济利益驱使东港开发区的填海造地愈演愈烈,原本离沈家门800米的海域被填平,使得朱仁民的莲花岛靠市区一侧完全与陆地相连。填海需要石头,附近的山因此成为癞头山。
面临被吞食的危机。让朱仁民时常处于惶恐中,“怎么可以为了利益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他反对“向大海要地”,不断找开发商,找地方政府,甚至一路告到省里。“我问他们,各地都说建文化大省,我花了几千万和10多年心血,做成一个永久免费的艺术品白白送给你们,你们为什么不要?为什么还要毁灭它?”
在他的抗争下,地方政府最终同意他在岛与陆地之间重新挖一条20多米宽的水沟。朱仁民原本的设计是500尊罗汉矗立在海水里,中间分出一条水道直通岛上160米的世界最大观音像。但现在观音像因为种种原因搁浅,500罗汉也被迫放到了海堤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莲花岛也是一个残缺的作品。“要不是我是个毅力很强的人,这个建设是没法进行下去的。”朱仁民话中难掩辛酸,他这些年赚的钱都投在莲花岛上,至今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住在办公室。
“這个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大地艺术,是独一无二的。”朱仁民自豪地评价,曾经有哥德堡的船员来这里看,留下一句话:“朱仁民像大山一样站在我们瑞典人面前,我们哥德堡号全世界都跑遍了,没有遇到他这样的。”
“我1992年回国时就是要做三件事:心灵生态、自然生态、艺术生态。”朱仁民近年来在中国的各种地貌进行生态建设,而莲花岛不过是他的第一个案例,此后,他又在沙漠建湿地、把高速公路作为对象。令人不解的是,莲花岛打造成功后,朱仁民在岛上立了一块永久免费参观的牌子就回杭州继续赚钱养护岛屿了。尽管时常有游客在岛上乱扔垃圾,甚至把佛像的手指脚趾弄坏,但朱仁民并不后悔。他时常还会邀请一些穷艺术家到莲花岛上,免费吃住进行艺术创作。
朱仁民解释,“我有一种使命感,这是我对艺术的探索。一个艺术家,花十几年时间,投了几千万元,做了个大海的艺术作品,仅仅是为了传达我的禅宗思想、生态理念和人文精神,这种事情摆在商业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别人会为这种用场去做么?”
因此莲花岛在他看来是不可复制的。
大海对人的惩罚
“海岛就像散落在海洋上的一颗颗明珠,有一些还是国家的海域界定点,少了一个岛,其周边的海域就丢了。大自然经过多少亿年的沉淀,才塑造出了这些独特的景致。”谈到眼下的无人岛开发利用,朱仁民忠告,“没有生态意识,人文精神,千万别碰无人岛。不要为了一点有数的钱,就随意去改变它的原始风貌。”在他看来,不是有钱就能买下一个无人岛,要关注海岛的生态保护。否则,上岛之日,便是毁岛之时。
朱仁民在开发莲花岛时,总体思想就是要保护“卧佛”轮廓线,保护小岛原生态。在施工中,他要求工人不损伤岛上一根草,工人不理解,但不理解也得执行。朱仁民既是老板又是设计师,还与工人们一起干活。所有的施工全是靠人力、靠双手。施工中,他全程带着工人干,材料的运输是用造长城、造金字塔的最原始办法——用土堆、用圆木滚运到指定地点。可以说,岛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保持着礁岸间土生土长的原始形态。
他对目前无人岛的开发利用持审慎态度,“目前对海岛的开发方式,也就是养殖、旅游、仓储等,存在功利、盲目等因素,更严重一些的所谓开发,则是填海连岛、炸岛采石,这会造成海岛消失。”
“中国的开发力度是世界第一的,但在利益的驱使下,生态的保护往往被忽略,脆弱的海洋生态可能因一些人类行径的破坏而无法恢复。”朱仁民看到媒体报道中对私人岛主的“浪漫”的渲染就想发笑,“是对大海不了解,还是在忽悠人?!”
他的经验表明买岛易,建岛难,要充分了解岛的地容地貌、天气状况,对海啸、地震、台风等毁灭性的自然灾害要预先做好规划设计及防护措施。“很多人对岛的概念都很模糊,千岛湖里的湖岛与海洋里的海岛是有本质区别的,后者是要人命的地方;东海、南海、渤海的岛又完全不同,南海的岛性情温和,清澈见底,能看鱼,有沙滩,椰子树,很有情调。东海的岛海水浑浊,是台风口,故而是野蛮的,有杀机的,这三种岛完全不一样,东海的岛很难做旅游;还有,即便同一地区的岛之间差别也很大,有的背风,有的在台风口。”
“不是每个岛屿都是马尔代夫。”不久前,朱仁民刚刚参加一次东海某岛的开发评审会,他无情地否定了这个小岛关于建设“情人岛”的方案。“什么情人岛?!那里風大浪高,是情人殉情的地方还差不多!”
如今,莲花岛只剩下一侧面海,另一侧填海造地的工地仍然机器轰鸣。这个海湾,曾经是著名的“顺母”泥螺栖息地,朱仁民小时候常吃到这样的美味,鱼虾吃不完,现在因为围海造田灭绝了。
“子孙后代再也吃不到了,这就是惩罚!”朱仁民为此很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