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y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2月,时任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的姜钢曾说,“在高考命题中,要加强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阅读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之相对应的是,在2020年高考中,全国Ⅰ卷作文试题“齐桓公、管仲和鲍叔”读书报告会,全国Ⅱ卷作文试题“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主题演讲都明确规定考生必须采用演讲稿这一应用文体进行写作。这无疑释放出一种信号——演讲稿等应用文体写作已成为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
  我们以下面热点文题为例具体谈谈如何写好演讲稿。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网上红了一篇演讲,红了一个短片。
  红了的演讲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的《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刘瑜在演讲中提到了现在孩子普遍的焦虑、抑郁症、空心病等,她试图论证,在当今社会,如果一个人选择“放弃成功”,也未必是坏事,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课。演讲内容因为“普通人”三个字引发极大争议,支持者认为拿到了破除教育焦虑的解药;反对者则称:“劝你看开,不是真的让你看开,而是让你认命。”
  红了的短片是《你知道中国人有多拼吗》:凌晨四点,加班的程序员关了灯,卸下了一天的疲惫;与此同时,早餐店的老板开了灯,开启了一天的劳作;为了工作,让老板随时能联系到你,你习惯24小时开机;你也可能因为工作——一个长达数小时的手术,习惯很久不回消息;刚下班的你来不及吃上一口饭,为了家庭转身变身“骑士”……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普通人”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你写一篇文章,在班会课上,做一个“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的主题发言。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技法
  演讲稿是一种应用性的文体,一篇好的演讲稿应当注重互动、加入悬念和充满激情,富有煽动性和感染力,掌握了这几点,才能吸引人和打动人,斩获考场上的高分。那么如何写好演讲稿呢?
  1.针对性。演讲稿首先要紧扣材料的主题展开,中心要明确,立意要精准。根据材料,可知“这样的人”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普通的奋斗者、奋斗的成功者、不认命的拼搏者、普通但不“废柴者”……如果选择成为“普通人”之外的人,“普通人”將是参照对比项。作文题中不仅包含了成为哪种人的选择,还包括“为什么”和“怎样成为”。如果脱离材料和实际,随便定义“这样的人”,视为偏题。
  2.情感性。“动人心者,莫先于情”。演讲是一种运用声音的感染艺术,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比如优秀佳作片段:“也许你会认为我过于‘理想主义’,甚至有点不切实际。但我愿真诚地告诉你,我也愿意做一名普通人。这不是我畏缩了,看开了,认命了,也不是我‘鸿鹄之志’难以触及的苦楚,而是一种清晰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和解。”这样的直接抒情可把听众的情绪完全调动起来,让全场互动使气氛达到高潮。
  3.鼓动性。在思想内容方面,议题要与听众休戚相关,主张要与听众有共情性,感情要与听众喜怒相通。在表达形式方面,要调动修辞手法,如设问、反问、比喻、对比、排比、反复等,借以增强感情色彩,激发听众情绪。这样,演讲稿就会富有鼓动性。比如精彩片段:“谁说人一定要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为名利和金钱义无反顾地往顶尖上爬?我朝九晚五,我努力工作,我为了家庭而奔波,究竟又有何不好?这不就是平凡生活的乐趣吗?普通人就是这样。”这里运用了一系列的反问把听众的情绪调动了起来。
  4.口语化。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不能太深奥。比如精彩片段:“同学们,人人生来平凡,没有谁天生自带光环。身上有光环的人也不一定活得精彩。普通人可以不普通,平凡不代表平庸。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愿成为普通人,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普通人!”
  佳作展示
  【标题只是主题,缺少提炼,感染力不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两种人,一种是心甘情愿接受自己的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另一种虽然做着最平凡最基层的工作,但却总想着寻求突破,努力将自己普通的工作发挥出不普通的价值。在我看来前者是可悲的,他们安于现状,对生活做出了屈服,接受了自己的平庸。
  【开篇缺少演讲稿的格式,文体意识不强。首段缺少对材料的分析,扣题意识不强】
  如果可以,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即使是一份不起眼的工作,也对它报以百分之百的热情,就像短片中说的那样:凌晨四点,加班的程序员关了灯,卸下了一天的疲惫,与此同时,早餐店的老板开了灯,开启了一天的劳作;你可能因为一个长达数小时的手术,习惯了很久不回信息……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做到拼尽全力,尽善尽美。
  【在运用例证分析时仅运用材料中的例子,缺少说服力。而且第一个分论点和第三个分论点有重叠的问题】
  如果可以,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即使身处微尘,也要追求快乐充实的生活。每一条河都有它自己的流向,每一种花都有它自己的味道。“考古女孩”钟芳蓉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职业去从事,去追逐,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尽管我们到达的不是星辰大海,但沿途的风景和鲜花却是值得留恋的。做个普通人有什么不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将日子过成不普通的样子,去做着其他普通人不会做的事,充实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种乐趣,因为这个普通人,是闪闪发光,充满快乐的自己。
  如果可以,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即便做着最普通的工作,却努力执着将普通变得不普通。“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如是说。钱学森因对祖国的热爱,想放弃美国的高薪高位回国建设,却被美国扣留,无法回国。钱学森在受到监控的期间忍常人之所不能忍,终于在祖国的帮助下成功回归,能达成他所愿全凭“执着”二字。而最后他也如愿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成为中国的科学家。普通人当有执着之念,为国为民,取舍得宜。   【钱学森的例子不属于“普通人”的范畴,观点和论述相互脱离】
  普通亦是一种美,成为普通人也是一种幸福!当每个普通人都有一点热就发点光,国家才会越来越好!
  【结尾能点题升华,强化中心,但是文章缺少读者意识,文体特征不强】
  病文点评
  模拟评分:42分。
  本文能正确把握材料,分析“普通人”的内涵与意义,能做到中心明确,主题突出。在分析时,能横向展开,层层深入,内容充实,结构清晰。但是,文章也有明显的不足,具体来说:
  一是要注意文体限制,这是一篇演讲稿,就要注意演讲的“针对性”“对象性”“抒情性”等文体要求。
  二是在议论的层次上,文中的两个分论点有重叠的地方,区分度不大。并且部分素材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不足以支撑文章的观点。
  三是文章开头和结尾扣题意识不强,且语言缺少演讲体的鼓动性,感染力不强。
  升格佳作
  【标题能准确理解材料,亮出观点,文采斐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最近,《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这一演讲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一波热潮,而讲述者正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有的人称“放弃成功”成为普通人未必是件坏事,有的人却称这则演讲实际上是让你认命。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今天以“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为题开展班会,而我想说的是:“人如微光,映照时代。”
  【开篇能准确运用演讲稿的格式,而且能紧扣材料展开,点明主题,中心明确】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两种人,一种是心甘情愿接受自己的禄禄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另一种虽然做着最平凡最基层的工作,但卻总想着寻求突破,努力将自己普通的工作发挥出不普通的价值。在我看来前者是可悲的,他们安于现状,对生活做出了妥协,接受了自己的平庸。
  如果可以,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刘青,是千千万万个焊铁工人中的一员,但不同的是,她是一名优秀的女工人。年轻时便开始钻研技术的她,巾帼不让须眉,多次获得技术奖,被评为“全国优秀焊铁工人。”作为一个普通人,她普通到了极致,但她有着平庸的人所没有的毅力与热情。她是普通人,更是活得精彩的人!
  【删掉材料中的例子,更换为刘青的事例,用例典型,论证有力】
  如果可以,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即使身处微尘,也要追求快乐充实的生活。每一条河都有它自己的流向,每一种花都有它自己的味道。“考古女孩”钟芳蓉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职业去从事,去追逐,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尽管我们到达的不是星辰大海,但沿途的风景和鲜花却是值得留恋的。做个普通人有什么不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将日子过成不普通的样子,去做着其他普通人不会做的事,充实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种乐趣,因为这个普通人,是闪闪发光,充满快乐的自己。
  如果可以,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将小我融入大我,活出有意义的一生。获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是一对在医院旁的小巷里做早餐的夫妇。在了解到癌症患者家属常会为逝去者没能亲口吃到家人做的饭菜而后悔流泪后,他们将铺子改成专供家属们做饭的爱心厨房,炒菜仅收费1元,勉强维持收支平衡。逢年过节他们从不离开,“病人在,我就在”是这对普通夫妇身上最令人感动的精神。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将爱心厨房做成了家属们的心灵驿站。他们是普通人,亦是品行温暖的人。
  【删掉钱学森的例子,更换万佐成夫妇的事例,更符合“普通人”的内涵,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同学们,普通人也有微尘之意,只要我们有理想,有执着,有坚守,就一定可以去远山赏烟霞,做自己愿意成为的人,为自己,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价值,书写着青春墨画。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结尾凸显“我”的身份,即青年一代,扣题意识更强。而且叙述注意了对象意识,文体特征更鲜明】
  升格点评
  本文标题表明了观点,直接提出“人如微光,映照时代”,切题准确,富有文采。作者以学生代表的身份,阐述了这一问题的诸多思考。文章设置了三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对于“普通人”的理解,层次分明,挖掘深入。而且在阐述每个分论点时,作者都能引用相关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具有说服力。此外,作者注意了演讲稿的文体意识,语言更有对象性和感染力,是一篇优秀的主题发言稿。经过修改,本文可得56分,升格为一类文。
其他文献
编辑导语:大家好,不知不觉来到三月。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春的意象跟生命诞生之初紧紧连接。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生的眷念不断延展,因而以下信息可以说毫不奇怪:据一条新闻报道,至今,中国已经有10位冷冻人成功“住进”了研究院的液氮罐里,其中最小的只有13岁。技术之下,寄托的是思念,沉睡的人与等待沉睡者苏醒的人们,各自怀着怎样的想法呢?  脑洞问题:怀着对这个问题的好奇,本期问题如下——冷冻人醒过来,记忆
读高中之前,我一直不用管理自己:在学校里,按照老师的安排周而复始地生活;在家里吃的是妈妈准备好的热饭菜;出门看到喜欢的图书文具,或者衣服鞋子,只要跟爸爸开口他就会买给我。一直以来我都活得很简单,从未思考过时间、金钱,也从未承担过什么重要的责任,也很少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然而,一次偶然的出游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那時还有一个月左右就是长假了。晚饭时爸爸突然告诉我,姑姑家的两个妹妹要来和我们一起过
经典再现   [第1章]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在这样雨雪交加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紧要事,人们宁愿一整天足不出户。因此,县城的大街小巷倒也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
中国自古便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美德,也有“审时度势,灵活变通”的智慧。美德和智慧是成功的双翼,亦是逐梦前行的光与力。  曾有人对中途转换研究领域的物理学家不以为然,言其在“木板最薄处钻孔”缺乏耐心,应持之以恒,钻向厚处,抵达成功的彼岸;也有人主张转换角度,直钻薄处,省时又省力,照样能有所获。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梦想。梦的方向,无穷无尽。“厚”“薄”之间,总有一条路,通往成功,只是抵达的方式
亲爱的璇:  近来可好?  时间真是过得快,转眼你已步入高三。前几天,看到高一的新生军训,感叹恍若昨日,入校的情景,历历在目,可那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  两年前的你刚经历了中考。那时的你从紧张的考场出来,木然地站在考场的校门口,心里空空如也:中考,终于结束了,接下来,该怎么走?的确,那时的你只是个混沌的女孩,对于未来一无所知。  有的人早已将人生规划好,但你不必,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有时候,更该把
“阅文杯”第31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创作笔会在风景秀丽、清新静谧的眉山市黑龙滩拉开了帷幕。为期两天半的笔会不但时间是近几年最久的一次,反映了本届笔会“回归创作”的初衷,参会人数也是近年最多,既有宝树、陈虹羽、灰狐、钛艺、刘艳增等本届银河奖得主,也有凌晨、江波、张冉、白乐寒、阿缺、白贲、段子期、鲁般等科幻骨干和新秀,而且今年还首次邀请了多位少儿科幻作家和译者参与。  本次笔会分《科幻世界》杂志笔会、图书
冬季坚持室外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但在寒冷的冬天,并非所有的運动刺激都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在室外进行冬季体育教学时一定要为学生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科学健身,锻炼前后作好防寒保暖的事宜,使冬季体育锻炼成为学生们强身健体、增强抗寒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适宜的运动项目    进入冬季,人体的各个系统处于相对稳定、过渡状态。运动机能也处于较低水平。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选择那些运动
“放心吧,我的伙计,”老乔什笑着说,“我相信,有些手艺是绝对不会被取代的。”  我也对此深信不疑。  然而就在今天,我很想找老乔什谈谈他对于新的法令的看法。  社會究竟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我实在很想和我的老伙计聊聊。  可惜上次见到乔什,已经是三年前。  10月底的峰区,已经有了些许寒冬的气息,计程车悄无声息地行驶在车流中,井然有序。暖气充足,我靠在软塌塌的椅背上,注视着车窗外的一切。行人、商铺
“全家福上来啰!”杨梦端着热气腾腾的一大汤碗,小心翼翼地从厨房出来。“慢点……慢点”张俊其连忙给早已摆满菜肴的桌子腾出了中间的位置,招呼妻子慢慢把汤碗放下。滚圆的肉丸子、洁白的鹌鹑蛋、金黄的鸡蛋块加上火腿肠和西红柿的点缀,这一碗全家福,可是每年除夕团圆饭的明星菜。“齐啦,开饭啦!”“真香啊!”一家人围着圆桌坐下来。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受着丰盛的年夜饭。电视上播放着欢快的音乐,春晚马上就要开始了。
大敌当前,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迎难而上,咬紧牙关,创下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他们是人群中的逆行者,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知识与死神博弈;他们在手术台上全力以赴,只为将将死之人从鬼门关拉回;他们在病房里为焦虑不安的病人送去安慰,传递温暖,让其有对抗病魔的信念和活下去的希望;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奔走在前线,与时间赛跑,潜心研制疫苗……他们用自己的才学与拼劲,为一个个病人,换来一张张平安福,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