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作家萨克莱曾说到:“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格;播种人格,收获命运。”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良好的性格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语文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
语文课程总目标明确指出:要在语文的学习过程当中,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养成教育融合于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一、加强思想引导,明确教育目标
养成教育是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前提。教师要结合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制定出相应的改进目标,并率先垂范地参与、执行,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目标的制定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是使其从思想上明确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并不完全是自己的脑子笨,而是自己的某些坏习惯所致。教师可结合日常生活,穿插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帮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逐步改掉粗心、贪玩等毛病,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养成完备的心理素质,取得学习的成功。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让学生从主观思想上愿意接受,从行为习惯上积极努力,有利于实施养成教育。
二、严格行为训练,提高自控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学习逐步以优良的习惯代替过去形成的不良习惯,从头开始,从严训练。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计划一经确定,就应立即实施,不得有任何例外情况。因为不良习惯往往是在“例外”的情况下产生并逐步发展的。
第一,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还是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像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我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一味地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这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第二,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我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
第三,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一是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二是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集中注意力,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三是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四是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要以训练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因此,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通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形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
尤其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我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三、激起学习兴趣,实施养成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形成一种内在的思维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一,教法要新颖、有趣味。第一堂课中的导入、板书、讲解、作业,都要有讲究,要新颖别致,灵活多样,激发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增强学生的兴奋度,提高教学成绩。
第二,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教师教学的提问、讲解,应照顾到全班大多数学生,尤其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千萬不可放弃,要通过他们的眼神、表情,掌握他们的理解情况,鼓励和启发他们逐步提高答问水平。
第三,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游戏、兴趣活动,可有效地消除疲劳,增加兴奋度。在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只要把握好度的关系,这种活泼多变的形式,对于巩固知识,开发智力,增强教学效果也是挺管用的。
总之,养成教育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叶圣陶先生甚至说:“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这完全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然的敲打形成的,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树立高尚的理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让语言和精神世界都变得明朗而儒雅。与语文同行,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语文课程总目标明确指出:要在语文的学习过程当中,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养成教育融合于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一、加强思想引导,明确教育目标
养成教育是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前提。教师要结合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制定出相应的改进目标,并率先垂范地参与、执行,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目标的制定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是使其从思想上明确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并不完全是自己的脑子笨,而是自己的某些坏习惯所致。教师可结合日常生活,穿插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帮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逐步改掉粗心、贪玩等毛病,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养成完备的心理素质,取得学习的成功。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让学生从主观思想上愿意接受,从行为习惯上积极努力,有利于实施养成教育。
二、严格行为训练,提高自控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学习逐步以优良的习惯代替过去形成的不良习惯,从头开始,从严训练。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计划一经确定,就应立即实施,不得有任何例外情况。因为不良习惯往往是在“例外”的情况下产生并逐步发展的。
第一,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还是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像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我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一味地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这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第二,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我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
第三,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一是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二是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集中注意力,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三是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四是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要以训练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因此,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通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形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
尤其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我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三、激起学习兴趣,实施养成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形成一种内在的思维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一,教法要新颖、有趣味。第一堂课中的导入、板书、讲解、作业,都要有讲究,要新颖别致,灵活多样,激发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增强学生的兴奋度,提高教学成绩。
第二,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教师教学的提问、讲解,应照顾到全班大多数学生,尤其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千萬不可放弃,要通过他们的眼神、表情,掌握他们的理解情况,鼓励和启发他们逐步提高答问水平。
第三,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游戏、兴趣活动,可有效地消除疲劳,增加兴奋度。在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只要把握好度的关系,这种活泼多变的形式,对于巩固知识,开发智力,增强教学效果也是挺管用的。
总之,养成教育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叶圣陶先生甚至说:“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这完全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然的敲打形成的,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树立高尚的理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让语言和精神世界都变得明朗而儒雅。与语文同行,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