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我院职业教育的特点,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以及职业导向的需求,本文提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应包括体育基础课、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的新型体育课程模式,明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提高学生身心素质,而且要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做到体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最终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服务。
关键词 体育课程 课程设置 职业特色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体育课教学虽然在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职业教育需求并未发生改变。因此,为了满足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以及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性人才的目标,就势必要求我们对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以抚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提出新的看法。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是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它规定了一定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素养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程度,是为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服务的。高职体育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进入社会前最后阶段的体育教育,是衔接学校与社会体育的桥梁,体现出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特征,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体育教学应体现鲜明的职业特性,突出对职业运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高职教育生源层次的多样化、专业的市场化、目标需求,决定了课程建设应具有多样的多元化性,必须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课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把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具有本校特点的一体化结构。因此,本文将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为:强健体魄、发展体能、提升素养、满足兴趣、服务专业。
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基础课,按照《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并将此作为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选修课,各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已有的体育课程体系,并形成相对固定且效果良好的体育教学课型。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一般只有3年,只开设一年或一年半的体育课教学,学生上体育课的时间相对较短,已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的需要,也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因此,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紧紧围绕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制定大纲、选用教材、制定教学计划时增加其灵活性,实行弹性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空间、教学时间。在“厚基础、重实践、有特色”的理念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体育课程个性化,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取向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实现,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因此,完整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包括体育基础课、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以及课外体育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结构,适应时代的需要,为“准职业”人员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体育基础课
由于生源和学生自身基本身体素质的差异,学校有必要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安排体育基础课程,提高身体素质,为后续的体育专选课打好基础。体育基础课内容应具有引导性的特征,这对刚进大学的新生来说,是个适应高职体育教育的过程。因此,这一阶段体育课的内容应安排一些有助于恢复体能、强化锻炼意识的适应性的内容,主要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运动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严密的组织过程,紧密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引导学生投入到浓厚的锻炼氛围中来。体育基础课一般按照固定班级授课,时间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应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同时,授课按照自然班进行便于新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帮助,从而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
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是指在打破原有的班级建制的前提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个人需要选择以及结合个人职业需求确定学习内容。个人职业需求所确定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针对专业所需的特殊能力(如快速反应能力、手脚协殊、身体要求调配合能力、平衡能力等)进行的教学与训练,从运动解剖学上来说,主要是提高为职业活动所需的主要肌群的应用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身体准备。
1.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其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毕业时的职业岗位能力,是适应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或某一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经过系统学习后将快速走上一线工作岗位,职业性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另一个体现。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同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相结合,围绕职业特征开发“职业性”体育课程模块,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课程设置
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由学生网上选课后组合形成为专项班进行授课,时间安排在第二至第三个学期。因此,根据各系开设的专业以及培养目标,我院体育选项课程可进行如下设置。
(1)办公型专业
办公型专业在我院同时也是在高职院校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如设计专业、管理专业、财务专业、文秘专业、计算机专业、仪表、化验等均属此类,其职业特点是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同时要有果断处事力、判断力和想象力的能力,而且具有长期伏案、低头含胸、精神高度紧张等典型特征。因此,根据减轻大脑疲劳、使大脑处于良好的思维状态,在体育课程中就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田径、健身操、韵律操等锻炼项目,以保持作息有度,工作更加轻松自如。
(2)高空型专业
我院的艺术系有建筑工程专业、装潢专业,生态系有环保专业,由于需要登高作业或空中作业,应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下肢支撑能力、左右腿交换站立耐久能力等,可选修篮球、羽毛球、足球、田径等项目,以提高对今后职业的需求。
(3)直立型专业
我院机电与机械专业、烹饪专业、纺织、服装专业等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而且长时间站立、含胸使人体协调机能和各器官的负担加重,易出现下肢淤血,血流不畅,静脉曲张和心血管疾病多发症状。重点发展手腕、上肢与躯干的力量和耐力,可选修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田径等项目,以适应毕业后的职业需求。
(4)运动型专业
我院营销、汽车驾驶、物探、地质、测量、农林等专业属于这种类型。高强度劳动以及条件艰苦、复杂使运动系统和心脉功能负担过重,易出现过度疲劳、肺部以及心血管疾病。因此要增加力量素质和耐力方面的项目,同时要加强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应侧重培养学生听信号或看信号的迅速反应能力,提高对重要信息的敏感度,可选修羽毛球、乒乓球、武术以适应职业岗位的特点。
四、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体育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这对造就一代高素质的创造性应用型技术的目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础课、职业特色选项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而且还结合了学生的不同职业对身体素质的不同需求,可为学生职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身体基础。当然,学生的层次、兴趣是多元化的,我院在选项课程和课外活动的项目选择上在一定程度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同时在师资队伍、场馆设施建设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Z].2002.8.6.
[2] 省教育厅.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赣教函[2009]22号)[Z].2009.3.29.
关键词 体育课程 课程设置 职业特色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体育课教学虽然在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职业教育需求并未发生改变。因此,为了满足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以及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性人才的目标,就势必要求我们对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以抚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提出新的看法。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是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它规定了一定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素养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程度,是为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服务的。高职体育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进入社会前最后阶段的体育教育,是衔接学校与社会体育的桥梁,体现出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特征,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体育教学应体现鲜明的职业特性,突出对职业运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高职教育生源层次的多样化、专业的市场化、目标需求,决定了课程建设应具有多样的多元化性,必须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课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把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具有本校特点的一体化结构。因此,本文将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为:强健体魄、发展体能、提升素养、满足兴趣、服务专业。
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基础课,按照《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并将此作为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选修课,各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已有的体育课程体系,并形成相对固定且效果良好的体育教学课型。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一般只有3年,只开设一年或一年半的体育课教学,学生上体育课的时间相对较短,已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的需要,也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因此,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紧紧围绕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制定大纲、选用教材、制定教学计划时增加其灵活性,实行弹性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空间、教学时间。在“厚基础、重实践、有特色”的理念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体育课程个性化,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取向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实现,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因此,完整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包括体育基础课、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以及课外体育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结构,适应时代的需要,为“准职业”人员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体育基础课
由于生源和学生自身基本身体素质的差异,学校有必要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安排体育基础课程,提高身体素质,为后续的体育专选课打好基础。体育基础课内容应具有引导性的特征,这对刚进大学的新生来说,是个适应高职体育教育的过程。因此,这一阶段体育课的内容应安排一些有助于恢复体能、强化锻炼意识的适应性的内容,主要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运动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严密的组织过程,紧密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引导学生投入到浓厚的锻炼氛围中来。体育基础课一般按照固定班级授课,时间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应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同时,授课按照自然班进行便于新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帮助,从而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
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是指在打破原有的班级建制的前提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个人需要选择以及结合个人职业需求确定学习内容。个人职业需求所确定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针对专业所需的特殊能力(如快速反应能力、手脚协殊、身体要求调配合能力、平衡能力等)进行的教学与训练,从运动解剖学上来说,主要是提高为职业活动所需的主要肌群的应用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身体准备。
1.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其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毕业时的职业岗位能力,是适应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或某一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经过系统学习后将快速走上一线工作岗位,职业性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另一个体现。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同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相结合,围绕职业特征开发“职业性”体育课程模块,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课程设置
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由学生网上选课后组合形成为专项班进行授课,时间安排在第二至第三个学期。因此,根据各系开设的专业以及培养目标,我院体育选项课程可进行如下设置。
(1)办公型专业
办公型专业在我院同时也是在高职院校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如设计专业、管理专业、财务专业、文秘专业、计算机专业、仪表、化验等均属此类,其职业特点是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同时要有果断处事力、判断力和想象力的能力,而且具有长期伏案、低头含胸、精神高度紧张等典型特征。因此,根据减轻大脑疲劳、使大脑处于良好的思维状态,在体育课程中就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田径、健身操、韵律操等锻炼项目,以保持作息有度,工作更加轻松自如。
(2)高空型专业
我院的艺术系有建筑工程专业、装潢专业,生态系有环保专业,由于需要登高作业或空中作业,应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下肢支撑能力、左右腿交换站立耐久能力等,可选修篮球、羽毛球、足球、田径等项目,以提高对今后职业的需求。
(3)直立型专业
我院机电与机械专业、烹饪专业、纺织、服装专业等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而且长时间站立、含胸使人体协调机能和各器官的负担加重,易出现下肢淤血,血流不畅,静脉曲张和心血管疾病多发症状。重点发展手腕、上肢与躯干的力量和耐力,可选修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田径等项目,以适应毕业后的职业需求。
(4)运动型专业
我院营销、汽车驾驶、物探、地质、测量、农林等专业属于这种类型。高强度劳动以及条件艰苦、复杂使运动系统和心脉功能负担过重,易出现过度疲劳、肺部以及心血管疾病。因此要增加力量素质和耐力方面的项目,同时要加强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应侧重培养学生听信号或看信号的迅速反应能力,提高对重要信息的敏感度,可选修羽毛球、乒乓球、武术以适应职业岗位的特点。
四、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体育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这对造就一代高素质的创造性应用型技术的目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础课、职业特色选项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而且还结合了学生的不同职业对身体素质的不同需求,可为学生职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身体基础。当然,学生的层次、兴趣是多元化的,我院在选项课程和课外活动的项目选择上在一定程度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同时在师资队伍、场馆设施建设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Z].2002.8.6.
[2] 省教育厅.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赣教函[2009]22号)[Z].200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