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华法林头30天,要防卒中
文/苏昌亮
据美国“健康日”近期报道,常用抗凝药物华法林在服用初期可能增加脑卒中风险,需要注意预防。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肿瘤科博士劳伦特·阿祖莱及其团队研究了7万名患者的资料后发现,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在最初的30天里,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不用药患者的两倍。此风险在服药的第一个星期尤为明显,随后,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作用逐渐显现,服药1个月后,发病风险降到未用药患者的一半以下。研究者认为,华法林起效所需要的时间较长,新近使用的患者最初一段时间内血液黏性大,容易引发脑卒中。
美国纽约勒诺克斯山医院临床电生理学家尼尔·桑格威博士和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心律失常服务总监维韦克·雷迪博士赞同这项新研究的结果,但同时表示,不能排除初始治疗剂量不合理所致。他们建议,在华法林发挥最大效用前,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加用肝素等快速起效的抗凝药,将风险降低,并注意药物的初始剂量。
专家还指出,目前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疗效确切,短暂性的风险增高不应成为医生和患者停止使用华法林的理由。此外,刚开始用其他抗凝药时是否会增大脑卒中的风险尚有待证实,患者服药应遵医嘱,以免发生意外。
吃风湿药定期验血
文/张亚同
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医生常会给患者开化验单查血,有时是为了检查病情的变化,有些却是为了及时发现药物导致的血液病,如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治疗风湿的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金盐和青霉胺等,多有抑制骨髓的作用,因此常常会导致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降低。而且风湿病患者用药剂量大、时间长,更要注意检查血象。
药源性血液病的后果比较严重,如果条件许可,应避免应用可能诱发血液病的药物,转而选择其他药理作用类似但是更安全的药物。例如,氯霉素容易引起粒细胞减少,现在临床上已经很少应用了。而对于一些必须使用的药物,则可以在应用时密切监测血细胞。
一般来说,在用药初期,每1-2周查一次血常规,3-6个月后,可以1-2个月监测一次。另外,还要密切注意发热(粒细胞缺乏引起的感染)、疲乏(红细胞减少引起的无力)、皮肤紫癜和牙龈出血(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降低所致)的症状。
用完滴鼻剂捏捏鼻子
武汉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陈伟
不少人认为滴鼻剂只要滴到鼻子里就行,其实用完后,捏两下鼻子才能吸收得更好。
临床上常用的滴鼻剂主要有:抗过敏滴鼻剂,如布地奈德滴鼻剂;血管收缩剂,如盐酸麻黄素滴鼻液;抗菌素类滴鼻剂,如新霉素滴鼻液;鼻黏膜腐蚀剂,如5%硝酸银;鼻黏膜刺激剂,如复方薄荷油、1%碘甘油等。应根据病情遵医嘱选用。
滴药前,应把鼻涕尽量擤干净,如果鼻腔内有干痂,可用温盐水清洗,待干痂变软取出后再滴药。滴鼻剂使用时,患者平躺,肩背部垫高,头往后仰起,鼻孔朝天,双侧鼻孔分别滴3-4滴药液,轻轻按压双鼻翼,捏两下,左右摇头数次,这样可以使药液充分到达病灶,3-5分钟后再坐起。如果患者是鼻窦炎,应取侧卧位,垫高肩部,头偏向患侧并向肩部垂下,先滴下侧鼻孔,3-5分钟后换滴另一侧。
如果多次用滴鼻剂不起效,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诊治。
文/苏昌亮
据美国“健康日”近期报道,常用抗凝药物华法林在服用初期可能增加脑卒中风险,需要注意预防。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肿瘤科博士劳伦特·阿祖莱及其团队研究了7万名患者的资料后发现,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在最初的30天里,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不用药患者的两倍。此风险在服药的第一个星期尤为明显,随后,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作用逐渐显现,服药1个月后,发病风险降到未用药患者的一半以下。研究者认为,华法林起效所需要的时间较长,新近使用的患者最初一段时间内血液黏性大,容易引发脑卒中。
美国纽约勒诺克斯山医院临床电生理学家尼尔·桑格威博士和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心律失常服务总监维韦克·雷迪博士赞同这项新研究的结果,但同时表示,不能排除初始治疗剂量不合理所致。他们建议,在华法林发挥最大效用前,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加用肝素等快速起效的抗凝药,将风险降低,并注意药物的初始剂量。
专家还指出,目前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疗效确切,短暂性的风险增高不应成为医生和患者停止使用华法林的理由。此外,刚开始用其他抗凝药时是否会增大脑卒中的风险尚有待证实,患者服药应遵医嘱,以免发生意外。
吃风湿药定期验血
文/张亚同
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医生常会给患者开化验单查血,有时是为了检查病情的变化,有些却是为了及时发现药物导致的血液病,如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治疗风湿的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金盐和青霉胺等,多有抑制骨髓的作用,因此常常会导致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降低。而且风湿病患者用药剂量大、时间长,更要注意检查血象。
药源性血液病的后果比较严重,如果条件许可,应避免应用可能诱发血液病的药物,转而选择其他药理作用类似但是更安全的药物。例如,氯霉素容易引起粒细胞减少,现在临床上已经很少应用了。而对于一些必须使用的药物,则可以在应用时密切监测血细胞。
一般来说,在用药初期,每1-2周查一次血常规,3-6个月后,可以1-2个月监测一次。另外,还要密切注意发热(粒细胞缺乏引起的感染)、疲乏(红细胞减少引起的无力)、皮肤紫癜和牙龈出血(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降低所致)的症状。
用完滴鼻剂捏捏鼻子
武汉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陈伟
不少人认为滴鼻剂只要滴到鼻子里就行,其实用完后,捏两下鼻子才能吸收得更好。
临床上常用的滴鼻剂主要有:抗过敏滴鼻剂,如布地奈德滴鼻剂;血管收缩剂,如盐酸麻黄素滴鼻液;抗菌素类滴鼻剂,如新霉素滴鼻液;鼻黏膜腐蚀剂,如5%硝酸银;鼻黏膜刺激剂,如复方薄荷油、1%碘甘油等。应根据病情遵医嘱选用。
滴药前,应把鼻涕尽量擤干净,如果鼻腔内有干痂,可用温盐水清洗,待干痂变软取出后再滴药。滴鼻剂使用时,患者平躺,肩背部垫高,头往后仰起,鼻孔朝天,双侧鼻孔分别滴3-4滴药液,轻轻按压双鼻翼,捏两下,左右摇头数次,这样可以使药液充分到达病灶,3-5分钟后再坐起。如果患者是鼻窦炎,应取侧卧位,垫高肩部,头偏向患侧并向肩部垂下,先滴下侧鼻孔,3-5分钟后换滴另一侧。
如果多次用滴鼻剂不起效,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