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并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要求,在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都是具象化的,对于学生的情感目标,我们有很多教师都存在认识上的“短视”现象,简单地认为只要学生喜欢物理就行了,其实初中物理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含了很多内容,必须要增强学生的“体验”才能有效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
1“体验”与初中物理教学情感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笔者认为情感目标更多地应该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相联系,而是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而这些都与学生的“体验”密不可分,具体的关系如图1所示.
[TP12CW44.TIF,X,BP#]
[LM] [HJ1.63mm]
2基于“体验”的情感教学策略
如何将图1的关系落实到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呢?具体分析如下:
2.1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1)体验物理学的美
物理是具有魅力的学科,无数科学家被物理学的“美”所吸引并为之付出了一辈子的努力,科学家探究的过程曲折而富有诗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对所教内容情感因素的挖掘,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学的美与巧妙。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欧姆定律》时,通常是直接抛出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规律,看上去有规律得到的过程,但是为什么会想到控制变量法的呢?笔者在教学中回放了欧姆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跟着欧姆的研究思路,把复杂的物理现象最后用简单的公式表征出来,感受到物理规律的简单美。
再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给学生还原《牛顿第一定律》规律的研究过程,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到伽利略、笛卡尔,最后到牛顿的观点,让学生透过物理学史体验规律不断更新、优化的过程,感悟牛顿的智慧与魅力。
(2)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呢?笔者认为这是由于物理学的抽象特征,加上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发现知识的过程体验,有“体验”的物理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甚至有些时候先跳出物理教材,从一些看似与物理学习无关的内容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这些体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啊。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声音》时,没有按照教材的编排,而是选择了一些学生平时喜欢的音乐用电脑播放给学生听,接着在电脑上进行调节,在学生有体验的基础上,讨论其乐音特征,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不同点的理解,实践经验表明,学生这堂课积极性很高,平时喜欢的音乐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同时也将这种喜爱迁移到了物理知识学习中来,发现了物理学中所蕴藏的规律,提高了观察生活、研究生活的意识。
2.2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态度
(1)关注物理学的发展
科学技术在发展,物理学处于发展过程中,虽然我们学习的物理知识和规律更多的是属于物理学的昨天,体验式教学让我们学生能够感受到昨天的物理学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同时有感受到昨天的物理学与今天的生活存在着联系,思索着有没有今天物理知识不能解释的现象,激发探索明天的物理的欲望。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温度计》这部分内容,课后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用小玻璃瓶、蓝色液体和吸管等生活中可以找到的器材制作温度计,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测量水温,笔者还提供了文本信息“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要求学生将自制温度计与之进行对比,分析有哪些共同点、不同点,感悟古人的智慧,深化对温度计基本特征的理解,最后再介绍当今较为先进的温度传感器,红外线测温技术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学发展对今天生活的影响。
(2)发展反思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生活即教育.“体验”应该将生活实践视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在物理课堂上开展一些与教学相关的科技活动,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活动中会用到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物理学习前概念),这里有对的、有错的、有片面的做法,以此为资源生长点挖掘其中的理论知识点,也就是讨论哪些是有价值的,并将其系统化表征为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最终又应用于生活实践,指导生活实践活动,提高生活的质量.有这样“体验”的物理课堂就是首尾呼应、闭合的,而且学生的认知也是螺旋式上升的,伴随着认识螺旋式上升的还有学生内在的反思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容易重蹈亚里士多德的认知错误.不过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反例,如播放视频:“足球运动员踢出去的足球,足球离开脚后飞出,落回草坪,滚动最后停下来”,引导学生从视频中分析理论知识.足球离开脚不再受到脚的作用力,还能继续飞行,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滚到草坪上,最后停下来了,在滚动的过程中由于有摩擦力的作用,速度越来越小,可以假想没有摩擦力,足球将一直运动下去,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
又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变阻器教学设计》这节内容时,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调光台灯”出发,一边演示,一边抛出问题,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这里面有什么“机关”是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控制的?这个科技活动与学生原有的实践经验、[TP12CW45.TIF,Y#]物理上的理论知识构成正向联系,从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来看,设计了几个均能满足要求的实验方案,然后让学生讨论这几个方案的优缺点,将方案的优化向着“变阻器”这一理论知识方向推进,激发学生对变阻器的探究欲望,自主体验变阻器的变阻功能,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后,最后笔者再以风力测定仪(如图2所示)为情境设置一个生活化的习题,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内化。
2.3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在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总伴随着正确的科学观的引导.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
例如,在学习《动能》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向学生叙述挥动的锤子具有动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相对轻松的同时,培养学生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观;在学习《原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原子模型是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否定了汤姆生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使学生树立“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维,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总之,我们教师在组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时,要多设计一些能增强学生体验的活动,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多设计一些能够呈现科学家物理规律探究过程的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有兴趣,使之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让他们受到鼓舞和激励,让他们学得更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得更全面.
1“体验”与初中物理教学情感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笔者认为情感目标更多地应该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相联系,而是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而这些都与学生的“体验”密不可分,具体的关系如图1所示.
[TP12CW44.TIF,X,BP#]
[LM] [HJ1.63mm]
2基于“体验”的情感教学策略
如何将图1的关系落实到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呢?具体分析如下:
2.1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1)体验物理学的美
物理是具有魅力的学科,无数科学家被物理学的“美”所吸引并为之付出了一辈子的努力,科学家探究的过程曲折而富有诗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对所教内容情感因素的挖掘,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学的美与巧妙。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欧姆定律》时,通常是直接抛出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规律,看上去有规律得到的过程,但是为什么会想到控制变量法的呢?笔者在教学中回放了欧姆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跟着欧姆的研究思路,把复杂的物理现象最后用简单的公式表征出来,感受到物理规律的简单美。
再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给学生还原《牛顿第一定律》规律的研究过程,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到伽利略、笛卡尔,最后到牛顿的观点,让学生透过物理学史体验规律不断更新、优化的过程,感悟牛顿的智慧与魅力。
(2)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呢?笔者认为这是由于物理学的抽象特征,加上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发现知识的过程体验,有“体验”的物理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甚至有些时候先跳出物理教材,从一些看似与物理学习无关的内容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这些体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啊。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声音》时,没有按照教材的编排,而是选择了一些学生平时喜欢的音乐用电脑播放给学生听,接着在电脑上进行调节,在学生有体验的基础上,讨论其乐音特征,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不同点的理解,实践经验表明,学生这堂课积极性很高,平时喜欢的音乐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同时也将这种喜爱迁移到了物理知识学习中来,发现了物理学中所蕴藏的规律,提高了观察生活、研究生活的意识。
2.2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态度
(1)关注物理学的发展
科学技术在发展,物理学处于发展过程中,虽然我们学习的物理知识和规律更多的是属于物理学的昨天,体验式教学让我们学生能够感受到昨天的物理学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同时有感受到昨天的物理学与今天的生活存在着联系,思索着有没有今天物理知识不能解释的现象,激发探索明天的物理的欲望。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温度计》这部分内容,课后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用小玻璃瓶、蓝色液体和吸管等生活中可以找到的器材制作温度计,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测量水温,笔者还提供了文本信息“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要求学生将自制温度计与之进行对比,分析有哪些共同点、不同点,感悟古人的智慧,深化对温度计基本特征的理解,最后再介绍当今较为先进的温度传感器,红外线测温技术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学发展对今天生活的影响。
(2)发展反思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生活即教育.“体验”应该将生活实践视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在物理课堂上开展一些与教学相关的科技活动,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活动中会用到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物理学习前概念),这里有对的、有错的、有片面的做法,以此为资源生长点挖掘其中的理论知识点,也就是讨论哪些是有价值的,并将其系统化表征为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最终又应用于生活实践,指导生活实践活动,提高生活的质量.有这样“体验”的物理课堂就是首尾呼应、闭合的,而且学生的认知也是螺旋式上升的,伴随着认识螺旋式上升的还有学生内在的反思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容易重蹈亚里士多德的认知错误.不过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反例,如播放视频:“足球运动员踢出去的足球,足球离开脚后飞出,落回草坪,滚动最后停下来”,引导学生从视频中分析理论知识.足球离开脚不再受到脚的作用力,还能继续飞行,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滚到草坪上,最后停下来了,在滚动的过程中由于有摩擦力的作用,速度越来越小,可以假想没有摩擦力,足球将一直运动下去,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
又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变阻器教学设计》这节内容时,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调光台灯”出发,一边演示,一边抛出问题,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这里面有什么“机关”是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控制的?这个科技活动与学生原有的实践经验、[TP12CW45.TIF,Y#]物理上的理论知识构成正向联系,从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来看,设计了几个均能满足要求的实验方案,然后让学生讨论这几个方案的优缺点,将方案的优化向着“变阻器”这一理论知识方向推进,激发学生对变阻器的探究欲望,自主体验变阻器的变阻功能,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后,最后笔者再以风力测定仪(如图2所示)为情境设置一个生活化的习题,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内化。
2.3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在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总伴随着正确的科学观的引导.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
例如,在学习《动能》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向学生叙述挥动的锤子具有动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相对轻松的同时,培养学生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观;在学习《原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原子模型是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否定了汤姆生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使学生树立“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维,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总之,我们教师在组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时,要多设计一些能增强学生体验的活动,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多设计一些能够呈现科学家物理规律探究过程的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有兴趣,使之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让他们受到鼓舞和激励,让他们学得更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得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