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努力“从明天开始”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总是想做出点成绩被上司提拔,我也想象过自己升职加薪的样子,这些都是我的动力和方向,甚至就在我想象的同时,就想马上付诸行动,可真一到实际工作中,我就不自觉地松懈了,好像动力和方向一下子就没了。”李涛在广告公司市场部工作,入职两年,李涛觉得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将要干什么,也想不起曾经做过什么。“每天都过得浑浑噩噩的,毫无目标,毫无起色。”李涛说,从入职开始,他就给自己定了目标,甚至细化到每日、每周、每季度要做什么,半年、一年、三年要学到什么程度、坐到什么位置,可直到现在,一样也没有完成。每天晚上李涛都反省自己,觉得虚度了一天,然后躺在床上又给自己定目标,可一旦到了该实施的时候,就懒了。
  每天早上到公司,李涛边吃早餐边看网页,早餐吃完了就一边做事一边听听歌聊聊天,反正就是不能专心下来。午休过后,又开始重复上午的工作状态,只有到了下班之前,才“发奋”完成当天必须收尾的工作,至于其他不着急的事,就留到明天了。周而复始,每天都是这样恶性循环。“一到晚上,我就特别后悔,躺在床上想着这一天一点收获也没有,所以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发誓,明天一定要努力。可到了明天,我却依然提不起精神来,照样踩着点进公司,整天心不在焉无所事事。”李涛说,有时他会像书里说的那样把目标写下来,然后完成了的事情都打钩,今日事今日毕,可常常是一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做。“我也尝试过报班、买书,希望能够通过外界的约束来监督自己,可只要觉得累了、懒了,就不去了,都是白花钱。”
  对于自己的现状,李涛感到十分恼火,也相当无奈。“我始终都是处在‘休息时想努力,工作时就松懈’的状态中,这就像一个怪圈,我真的只能跳在其中永远逃不出来了吗?”
  赵励君回复
  从理论上说,李涛不会逃不出目前的怪圈,但是需要一个比较深刻和相对漫长的过程。
  李涛试过各种方法但都无效,究其原因是他内心阻碍导致他陷入这样的状态。李涛夜晚幻想的各种改变、改善、突破等,使原本因为抑郁而导致的心力体力匮乏,又在夜晚的焦虑中被消耗了大半,于是白天就更加没有力量付诸行为了。
  另一个原因是李涛内心自我评价系统存有较大的偏差,内心最深之处的主基调是认为自己不行、没有能力、没有资格,是配不上过好的日子、不值得享受成功和成就的,因此在更多的时间里,占据内心主导想法的是“我不行”。在反复不断的纠结中,隐隐应和了内心“我不行、没资格过好日子”的自我设定。
  “李涛一族”觉得自己不行的另一个常见缘由,可能是曾经的挫败在内心留下了阴影,惧怕再度经历这种创伤的痛苦,于是不敢再轻易进取。这时外在行为上,可能就会不自觉地表现为不能开始,或在开始后不能坚持下去等。通过这样的表现行为,迂回地避免了内心恐惧的失败感和惩罚的再度来临。这种带有逃避性的行为表现时日一久,技巧和能力越来越不足,惰性越来越高,自律和自控越来越弱。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自我包容”,总能为自己找到各种理由,来放任和纵容自己的过错。从而又反过来强化内心原有的“我不行、我做不到”的自我设定,形成相互纠缠和影响的恶性循环圈。
  在职场中,这样的心理一旦形成,就会直接导致工作能力低下、业绩下降、人际关系越来越差、工作止步不前,甚至对工作失去信心。因此,要想跳出怪圈一定要懂得克制自己,尝试制定和完成一些小而易做的目标,以此来增加信心,让恶性循环逐渐向良性循环转变。目标不要多,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做到就好。
  (摘自《每日新报》)
其他文献
夏微识,那段时间你对我的服务全心全意、一丝不苟,都可以颁发给你服务行业的优质金奖章了。早上你把我的拖鞋套在我的脚上,晚上你等到楼下的小店打烊,因为我一定要吃12点收工前的臭豆腐。我总是边吃边问你臭豆腐香不香,其实我知道你看见那黑乎乎的玩意儿就恨得牙根痒痒。  我一直没有察觉,你回答我的语调开始有了一点点的变化。这个变化,我是在2006年6月的一个中午发现的。我跟你说过我一辈子最大的梦想是睡到太阳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