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学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以来,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深切地感悟到:“生活就是语文,生活的内涵多大,语文的外延就多大”;语文教学要实现“人文性回归”。所以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我们教师的任务就定位成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阅读感受,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再把语文定位为一种知识的教学,而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生活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所以说,从这样一个意义上来看,与传统教学比起来,我们应该对语文产生出更多的认识,下面简单地谈谈我在实验中对“语文主题学习”产生的理解。
一、“语文主题学习”是生活的阅读
语文是具有复杂情感的,这种感情性是依托于什么存在的呢?当然是语言文字。“语文主题学习”立足于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提倡生活的学习和生命的成长。
以前很多学生只是为了消遣,没有背诵和摘抄的良好习惯,也不太喜欢利用工具书查不懂的地方,虽然同样在阅读,但是很少有对语感的领会和知识的积累。
于是我们认为,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辅以语言文字的积累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又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强调课内大量阅读,的确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是优化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我鼓励引导孩子把零用钱攒起来自己购书或借书,让孩子的心进入到书中去,和作者一起快乐。为此我在班内开展了“买好书,读好书”活动,并为学生开列了一张图书清单,向学生推荐一批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作品,如《笑猫日记》《夏洛的网》《小兵张嘎》《中华上下五千年》《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还发动大家每天节省五角零花钱,一个月买一本好书。头一个月全班学生共买各类图书56册。这些图书由语文课代表统一登记,编订一份全班同学的图书目录,张贴在班级宣传栏内,鼓励同学们相互借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阅读空间。
一时间,全班课外阅读的气氛空前高涨。学生们通过一个学期的读书活动,已初步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同时,通过一个学期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学生们的眼界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想境界也提高了,这些已在他们的作文中有较多的反映。说真的,这着实让我惊喜了一把,我觉得,这个活动一定要继续开展下去。
趁着我们学校搞“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我和孩子们抓住有利时机,一起发疯似的阅读,贪婪地汲取精神的营养。孩子们面对那些好的片段一遍又一遍地读,他们还自发地建立起精华摘抄本,把那些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段、典型的事例,或名人警句,或典故格言,或巧妙的构思、精巧的谋篇布局等等,及时摘录下来,以免遗忘。这无疑又为自己的写作准备了有价值的宝库。为了鼓励他们的举动,我还安排了定期展览,评比。并且把各自的精华本相互传阅,相互借鉴学习。后来他们不光摘抄了,我还引导他们在摘抄内容后面写出自己的感受,少则几个词,几句话,多则一个片段,一小篇。时间长了,他们往往按捺不住内心的想法要有感而发了。
课标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为手段,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接触他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和体验,从而获得对生活的丰富的认识和体验。
二、“语文主题学习”是综合性的积累
在大量的阅读中我们积累的是字、词、句,是语言,积累多了可以形成一种积淀,成为语文学习的坚实保障。字词积累是没有色彩、味道、情感的,但可以帮助我们去进行阅读,我们必须通过阅读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命,所以阅读成为了学生接受语言,积累语言的一个必经阶段,没有阅读,积累也就无从谈起。我们要学生学说话,写作文,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阅读做基础,那么不但说话不生动、无主题,作文也会是一纸空话。
学生之所以写作文时愁眉苦脸、抓耳挠腮,其实还是因为头脑中的词汇匮乏。为此,我规定一周内得有两次家庭作业是背诵的(另两次摘抄)。背诵的内容自由选择,课内课外都行,前提是自己喜欢的,内容充实、精彩的、感人的,发人深省的。背诵数量上也自己决定,但要由家长检查、签条。回到学校组长抽查,老师抽查。摘抄的内容也全由自己做主,每次由老师批阅,老师根据学生摘抄的内容和认真态度得出等级。这样坚持了半年,孩子们已有所积累,写作文已开始不再发愁。这说明我们的实验已初见成效。阅读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共鸣中得到一种提高,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对某一种情景、人物、感觉,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感觉很钝涩,“众里寻他千百度”而不得,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突然发生某种认知的碰撞,会感觉这恰恰是我想要表达的一种意思。“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豁然开朗。实际上这正是一种语言学习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却是刻骨铭心的。阅读多了,这样的过程也会多起来。
三、“语文主题学习”是个性化的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是个性化、民主化的学习,是心灵之间的平等对话。为了进一步推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让每一个学生喜爱语文,喜欢语文课,爱读书,语文能力不断提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学校开展了“阅读之星”评选活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个体人性上,还是在课堂阅读层面上,双方的地位应该没有高下之分:教师能理解的,学生并非不能理解;学生不明白的,教师不一定就能明白。教师的优势只是优先占据了教学资源和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而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平等的阅读气氛能够开出创造之花,反之则会压抑个性,制造出装知识的书袋子。在学生的阅读中,老师往往不放心,其实“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应该是十分丰富的。对于我们语文学习来讲,我们要探究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它包括对语言的积累、语言的品味揣摩、文章表现手法的赏析、字词的积累和归納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语文学习的主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节课我们给学生阅读了,但是老师还是牵着学生走。“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先阅读第一篇文章”,然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边读边强调,一会儿注意这个,一会儿注意那个,然后再读第二篇文章,期间也是不断地强调注意事项。至于这样的阅读是不是有效,是不是充分的自主的阅读?是不是能够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能不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来?这是教师无暇顾及的。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之富有智慧,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当然学生的认知毕竟有限,老师给予指导是必要的,但这种指导绝对不能是越俎代庖。 四、“语文主题学习”是探究的过程
探究是一种最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之一。学生因年龄的原因,大都具有极强的表现欲,他们有了自己的发现或经验后,都急于展现,这是让学生交流的最好时机。如: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神奇”主题单元时,只讲了《鸟的天堂》,然后布置学生自行阅读其他的篇目,体会这类文章的特点,结合实验丛书,收集类似的文章,写出自己的所得。几天后,不少学生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欲望,急切地要将自己的发现展示给老师、同学。于是我们又上了一节热火朝天的交流探讨课,效果很好。而同一单元的其他文章,我们利用“一米阅读”进行测评,学生又用几节课自行解决了,而且效果非常好。因此,适时地对研究的主题进行一次交流探讨,集中谈谈你的新收获,说说你的新发现,这时的学生最起劲,说得也很棒,整个研究氛围可谓如火如荼。
探究也包含个体自己的探究。对生活的认识,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认知,对学生来说毕竟有限,还到达不了“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境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会用大量的、丰富的材料来冲击学生的大脑,目的就是在丰富知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有一个准确的评判。在大量的阅读中我们通过对各种不同材料的反复揣摩,互相印证,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有助于推动我们去深入探究一些内容。所以说“语文主题学习”是一种探究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它能够完成一种情感的、人性的升华。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最好不要过多地关注明细任务,而应该先由文本探究人物,后面是一个个性化的解读,然后才能够产生属于个人的体验。基于此,在主题学习中,教师宜适当地“放”,才能放出更多的“哈姆雷特”来。
五、“语文主题学习”是鉴赏审美的过程
课标要求:“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与作品充分对话,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受人物形象,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主题学习”中,学生对于文学形象能够说出喜欢与不喜欢,能够说出为什么喜欢与不喜欢,这就是一种初步的鉴赏与审美。这说明,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这些东西读了,“水多了,泡倒墙”,学生自然而然品味也就提高了,这样学生在品评文本的过程中他的标准也会逐渐提高。“腹有詩书气自华”,这样就会相应地产生他那一个层次上的内在与外在的气质。这个时候,学生的阅读、表达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就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小学
一、“语文主题学习”是生活的阅读
语文是具有复杂情感的,这种感情性是依托于什么存在的呢?当然是语言文字。“语文主题学习”立足于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提倡生活的学习和生命的成长。
以前很多学生只是为了消遣,没有背诵和摘抄的良好习惯,也不太喜欢利用工具书查不懂的地方,虽然同样在阅读,但是很少有对语感的领会和知识的积累。
于是我们认为,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辅以语言文字的积累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又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强调课内大量阅读,的确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是优化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我鼓励引导孩子把零用钱攒起来自己购书或借书,让孩子的心进入到书中去,和作者一起快乐。为此我在班内开展了“买好书,读好书”活动,并为学生开列了一张图书清单,向学生推荐一批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作品,如《笑猫日记》《夏洛的网》《小兵张嘎》《中华上下五千年》《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还发动大家每天节省五角零花钱,一个月买一本好书。头一个月全班学生共买各类图书56册。这些图书由语文课代表统一登记,编订一份全班同学的图书目录,张贴在班级宣传栏内,鼓励同学们相互借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阅读空间。
一时间,全班课外阅读的气氛空前高涨。学生们通过一个学期的读书活动,已初步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同时,通过一个学期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学生们的眼界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想境界也提高了,这些已在他们的作文中有较多的反映。说真的,这着实让我惊喜了一把,我觉得,这个活动一定要继续开展下去。
趁着我们学校搞“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我和孩子们抓住有利时机,一起发疯似的阅读,贪婪地汲取精神的营养。孩子们面对那些好的片段一遍又一遍地读,他们还自发地建立起精华摘抄本,把那些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段、典型的事例,或名人警句,或典故格言,或巧妙的构思、精巧的谋篇布局等等,及时摘录下来,以免遗忘。这无疑又为自己的写作准备了有价值的宝库。为了鼓励他们的举动,我还安排了定期展览,评比。并且把各自的精华本相互传阅,相互借鉴学习。后来他们不光摘抄了,我还引导他们在摘抄内容后面写出自己的感受,少则几个词,几句话,多则一个片段,一小篇。时间长了,他们往往按捺不住内心的想法要有感而发了。
课标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为手段,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接触他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和体验,从而获得对生活的丰富的认识和体验。
二、“语文主题学习”是综合性的积累
在大量的阅读中我们积累的是字、词、句,是语言,积累多了可以形成一种积淀,成为语文学习的坚实保障。字词积累是没有色彩、味道、情感的,但可以帮助我们去进行阅读,我们必须通过阅读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命,所以阅读成为了学生接受语言,积累语言的一个必经阶段,没有阅读,积累也就无从谈起。我们要学生学说话,写作文,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阅读做基础,那么不但说话不生动、无主题,作文也会是一纸空话。
学生之所以写作文时愁眉苦脸、抓耳挠腮,其实还是因为头脑中的词汇匮乏。为此,我规定一周内得有两次家庭作业是背诵的(另两次摘抄)。背诵的内容自由选择,课内课外都行,前提是自己喜欢的,内容充实、精彩的、感人的,发人深省的。背诵数量上也自己决定,但要由家长检查、签条。回到学校组长抽查,老师抽查。摘抄的内容也全由自己做主,每次由老师批阅,老师根据学生摘抄的内容和认真态度得出等级。这样坚持了半年,孩子们已有所积累,写作文已开始不再发愁。这说明我们的实验已初见成效。阅读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共鸣中得到一种提高,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对某一种情景、人物、感觉,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感觉很钝涩,“众里寻他千百度”而不得,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突然发生某种认知的碰撞,会感觉这恰恰是我想要表达的一种意思。“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豁然开朗。实际上这正是一种语言学习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却是刻骨铭心的。阅读多了,这样的过程也会多起来。
三、“语文主题学习”是个性化的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是个性化、民主化的学习,是心灵之间的平等对话。为了进一步推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让每一个学生喜爱语文,喜欢语文课,爱读书,语文能力不断提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学校开展了“阅读之星”评选活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个体人性上,还是在课堂阅读层面上,双方的地位应该没有高下之分:教师能理解的,学生并非不能理解;学生不明白的,教师不一定就能明白。教师的优势只是优先占据了教学资源和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而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平等的阅读气氛能够开出创造之花,反之则会压抑个性,制造出装知识的书袋子。在学生的阅读中,老师往往不放心,其实“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应该是十分丰富的。对于我们语文学习来讲,我们要探究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它包括对语言的积累、语言的品味揣摩、文章表现手法的赏析、字词的积累和归納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语文学习的主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节课我们给学生阅读了,但是老师还是牵着学生走。“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先阅读第一篇文章”,然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边读边强调,一会儿注意这个,一会儿注意那个,然后再读第二篇文章,期间也是不断地强调注意事项。至于这样的阅读是不是有效,是不是充分的自主的阅读?是不是能够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能不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来?这是教师无暇顾及的。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之富有智慧,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当然学生的认知毕竟有限,老师给予指导是必要的,但这种指导绝对不能是越俎代庖。 四、“语文主题学习”是探究的过程
探究是一种最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之一。学生因年龄的原因,大都具有极强的表现欲,他们有了自己的发现或经验后,都急于展现,这是让学生交流的最好时机。如: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神奇”主题单元时,只讲了《鸟的天堂》,然后布置学生自行阅读其他的篇目,体会这类文章的特点,结合实验丛书,收集类似的文章,写出自己的所得。几天后,不少学生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欲望,急切地要将自己的发现展示给老师、同学。于是我们又上了一节热火朝天的交流探讨课,效果很好。而同一单元的其他文章,我们利用“一米阅读”进行测评,学生又用几节课自行解决了,而且效果非常好。因此,适时地对研究的主题进行一次交流探讨,集中谈谈你的新收获,说说你的新发现,这时的学生最起劲,说得也很棒,整个研究氛围可谓如火如荼。
探究也包含个体自己的探究。对生活的认识,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认知,对学生来说毕竟有限,还到达不了“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境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会用大量的、丰富的材料来冲击学生的大脑,目的就是在丰富知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有一个准确的评判。在大量的阅读中我们通过对各种不同材料的反复揣摩,互相印证,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有助于推动我们去深入探究一些内容。所以说“语文主题学习”是一种探究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它能够完成一种情感的、人性的升华。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最好不要过多地关注明细任务,而应该先由文本探究人物,后面是一个个性化的解读,然后才能够产生属于个人的体验。基于此,在主题学习中,教师宜适当地“放”,才能放出更多的“哈姆雷特”来。
五、“语文主题学习”是鉴赏审美的过程
课标要求:“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与作品充分对话,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受人物形象,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主题学习”中,学生对于文学形象能够说出喜欢与不喜欢,能够说出为什么喜欢与不喜欢,这就是一种初步的鉴赏与审美。这说明,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这些东西读了,“水多了,泡倒墙”,学生自然而然品味也就提高了,这样学生在品评文本的过程中他的标准也会逐渐提高。“腹有詩书气自华”,这样就会相应地产生他那一个层次上的内在与外在的气质。这个时候,学生的阅读、表达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就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