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正在全省范围内轰轰烈烈地演进,有力地推动着广大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据浙江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精神,培训工作应使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以校本培训为主。为了解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2006年12月,笔者随苍南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指导小组对我县龙港学区所属20所农村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发现,农村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逐渐凸显出来的问题与矛盾也不容忽视,需要深入地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本文以龙港学区的部分学校为例,就“素提工程”中的校本培训工作作一些探讨。
一、基本经验
本次调查我们通过学校领导汇报、文档资料的检查和部分教师的座谈等形式进行。调查发现,当前我县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校本培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农村学校本着探索的精神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成效。
1.领导的重视与有效组织是校本培训的关键。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广大农村学校的校长对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视,每所学校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如:龙港七小推行班子成员学科负责制,分学科成立指导小组,有专人负责培训专题设计、课程计划制订和师资聘请等工作,并组织定期定量的专题学习,有计划地邀请名师送教上门,充分发挥了校长主导下的学习团队的合力,为教师自主发展服务。
2.加强过程管理是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保证。如何让教师认识到校本培训的价值,激发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是校本培训中的难题。许多学校虽然采用的方法有异,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加强过程管理,用制度来保证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比如龙港五小在确定校本培训内容的同时,把学习笔记和作业作为检查的依据,规定了专题学习的时间,对每个专题的作业内容和完成时间等都作出具体的规定。龙港三小明确校本培训检查的时间、形式,确定校本培训过程考核的办法,统一制作校本培训记录本,保证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真实性。
3.满足学校自主发展需求是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出发点。开展校本培训的根本宗旨是为了解决学校教师自主发展需求的问题,引导教师学习,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校本培训的主题,必须能够“为我服务”。许多农村学校既考虑到了培训计划与上级规定任务的统一性,又充分发挥学校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如龙港一小把规定的培训内容进行了更精细的分解,通过搜集教师的需求信息,然后组织阶段性集中学习,探讨研究某一个专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讲座与课堂教学展示相结合,追求校本培训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二、存在问题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校本培训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是共性的,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束缚农村学校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1.校本培训的观念滞后,形式单一,与教师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反差。许多组织者认为校本培训就是集中全校教师进行专题理论讲座,是与学校的常规工作无关的额外任务,脱离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脱离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求。因此,许多学校在脱离教师本位工作另排时间组织培训,是为培训而培训,把校本培训工作与学校教科研活动割裂开来,使培训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2.学校的学科师资配置结构不合理,致使个别学科师资整体水平薄弱,形不成梯队层次,缺乏“领头羊”,难以开展互动交流。部分农村学校由于规模小,某些学科教师只有1~2名,形不成教师进行交流的平台,校本培训的氛围不浓。而且,同校教师水平相近,交流和互动没有层次感,且不论能否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即使是同伴互助也难以实现。
3.工学矛盾突出,教师参训的自觉性不够。因为校本培训都体现一定的主题,并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组织教师进行活动,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几乎占用了教师的全部时间,因此,学校只能在双休日或放学后把教师留下来学习,额外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教师比较疲惫,容易出现厌倦心理与逆反心理。
4.农村学校经费的缺乏也严重制约着校本培训的有序开展。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政策的限制,使学校在校本培训的投入方面有心无力。经费的短缺,使许多活动的开展难以持续。仅靠素质提升工程下拨的专项资金难以使校本培训这个蛋糕做好做大。而校本培训工程的开展需要有序发展,持之以恒。因此目前农村学校的校本培训大多还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难以深层次地开展及至可持续发展。
三、应对策略
基于上述的调查所获取的信息,结合本县“素提工程”校本培训工作实际,为使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笔者就如何摆脱困境,另辟蹊径,提出若干欠成熟的应对策略与设想。
1.开展校本培训的调查和研究,科学规划校本培训的主题、内容和形式。校本培训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它能较好地体现培训工作的个性化与适应性。但是,它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大家共同去探讨,既要专业理论层面的指导,又要根据各校不同的特点和教师个体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展富有实践意义的活动,才能真正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使教师实实在在地获得提高。
2.更新观念,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它指的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而组织的以校为本的培训模式。为了能够真正服务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可以采用多种组织形式,比如理论学习、学科教研活动、读书会、主题沙龙、网络论坛、课题研究等等,因地制宜地结合教师自主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而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3.突破学校的囿限,建立校际联盟。制订校际联盟活动的规划计划,设想以三年为一周期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具体做法可以采用以下形式:每学期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定期举行一两次校际教研活动,促进校际相互交流学习,实现校际优质资源互补;开展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挂职锻炼,做好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帮扶活动。由于农村学校教育发展不均衡,每所学校不管在学科教师的配置方面,还是在优秀教师的发展上都各有特点,因此,突破一所学校的时空限制,充分与周边学校或优质学校进行定期和专题互动交流,才能真正体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这一特点,从而共同开发校本培训内容,切实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4.强化培训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力求凸现培训与岗位工作同位化,使教师在工作中得以培训,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既满足教师自主发展的需要,又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由于教师工作量较大,对校本培训有抵触情绪。为此,必须合理安排校本培训的组织时间,定期留出时间进行专题培训。平时的培训活动尽量通过网络平台组织进行(如校园论坛等),让教师自由选择学习研究的时间。开展网络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建立教师博客,定期上传教学案例、教学实录、说课稿、评课稿、教科研论文、教育叙事或教学反思等作品,实现教师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共享,效果将是事半功倍。
5.加强校本培训的制度建设,做到研训结合。要求学校领导班子蹲点各个教研组,教研组长负责组内教研活动考勤和组织工作。规定每学期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作一次专题讲座,每位教师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建立教师外出学习返校汇报制度,做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确定学校每周每学科校本教研活动的具体时间,制定校本培训详细的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建立学校校本培训的奖惩制度等,从而为校本培训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6.开展多样化的教研学习活动,把培训与评比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可以要求教师做到每天快餐式学习、每周合作式学习、每月板块式学习;每学期定期开展校内班主任论坛、教师读书笔会、优秀博客评比、课堂教学评比、教科研论文评比、优秀教案评比、主题沙龙、热点评说等活动,丰富和活跃学校的教研氛围。
7.充分发挥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部门的组织和指导功能,形成合力共创培训的效益。教师培训机构、教研部门是校本培训的组织和指导机构,它具有整合和协调全县优秀教育资源的独特作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平台,通过名师送教下乡、专家深入基层、专题沙龙研讨等活动,切实为基层学校提供校本培训服务。学校定期请专家作专题报告,请校外名师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做好对本校教师的专业引领。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观看特级教师教学光盘、名师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等,让教师写观课反思,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成长。借助校外专家、名师,盘活校本培训活动的整体资源。
8.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强化教师终身学习意识,提高教师科研的能力。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专题(小课题),并在学校教务科研处做好登记,学校定期检查每位教师所定专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学期结束后每位教师必须要上交一篇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教师有了压力,就有了学习和研究的动力,使每位教师都做到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为此,学校定期为教师下载最新网络教科研资料,每学期为教师提供系列优秀教育专著书目,供教师购买阅读。
校本培训工作是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调整,才能真正推进广大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平利,王家忠.校本培训中教师进修学校角色行为的探索.中小学教师培训,200l(7)
[2]顾明远.论教师教育的开放性.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l(4)
[3]刘尧.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l(3)
[4]裴纯礼,徐学峰.加快各级教师网络培训基地的建设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4)
[5]吴樟兴.学习型组织与师资培训.教育发展研究,200l(8)
[6]施莉.中小学校校本培训研究:学位论文.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3
一、基本经验
本次调查我们通过学校领导汇报、文档资料的检查和部分教师的座谈等形式进行。调查发现,当前我县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校本培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农村学校本着探索的精神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成效。
1.领导的重视与有效组织是校本培训的关键。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广大农村学校的校长对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视,每所学校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如:龙港七小推行班子成员学科负责制,分学科成立指导小组,有专人负责培训专题设计、课程计划制订和师资聘请等工作,并组织定期定量的专题学习,有计划地邀请名师送教上门,充分发挥了校长主导下的学习团队的合力,为教师自主发展服务。
2.加强过程管理是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保证。如何让教师认识到校本培训的价值,激发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是校本培训中的难题。许多学校虽然采用的方法有异,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加强过程管理,用制度来保证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比如龙港五小在确定校本培训内容的同时,把学习笔记和作业作为检查的依据,规定了专题学习的时间,对每个专题的作业内容和完成时间等都作出具体的规定。龙港三小明确校本培训检查的时间、形式,确定校本培训过程考核的办法,统一制作校本培训记录本,保证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真实性。
3.满足学校自主发展需求是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出发点。开展校本培训的根本宗旨是为了解决学校教师自主发展需求的问题,引导教师学习,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校本培训的主题,必须能够“为我服务”。许多农村学校既考虑到了培训计划与上级规定任务的统一性,又充分发挥学校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如龙港一小把规定的培训内容进行了更精细的分解,通过搜集教师的需求信息,然后组织阶段性集中学习,探讨研究某一个专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讲座与课堂教学展示相结合,追求校本培训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二、存在问题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校本培训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是共性的,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束缚农村学校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1.校本培训的观念滞后,形式单一,与教师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反差。许多组织者认为校本培训就是集中全校教师进行专题理论讲座,是与学校的常规工作无关的额外任务,脱离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脱离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求。因此,许多学校在脱离教师本位工作另排时间组织培训,是为培训而培训,把校本培训工作与学校教科研活动割裂开来,使培训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2.学校的学科师资配置结构不合理,致使个别学科师资整体水平薄弱,形不成梯队层次,缺乏“领头羊”,难以开展互动交流。部分农村学校由于规模小,某些学科教师只有1~2名,形不成教师进行交流的平台,校本培训的氛围不浓。而且,同校教师水平相近,交流和互动没有层次感,且不论能否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即使是同伴互助也难以实现。
3.工学矛盾突出,教师参训的自觉性不够。因为校本培训都体现一定的主题,并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组织教师进行活动,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几乎占用了教师的全部时间,因此,学校只能在双休日或放学后把教师留下来学习,额外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教师比较疲惫,容易出现厌倦心理与逆反心理。
4.农村学校经费的缺乏也严重制约着校本培训的有序开展。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政策的限制,使学校在校本培训的投入方面有心无力。经费的短缺,使许多活动的开展难以持续。仅靠素质提升工程下拨的专项资金难以使校本培训这个蛋糕做好做大。而校本培训工程的开展需要有序发展,持之以恒。因此目前农村学校的校本培训大多还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难以深层次地开展及至可持续发展。
三、应对策略
基于上述的调查所获取的信息,结合本县“素提工程”校本培训工作实际,为使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笔者就如何摆脱困境,另辟蹊径,提出若干欠成熟的应对策略与设想。
1.开展校本培训的调查和研究,科学规划校本培训的主题、内容和形式。校本培训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它能较好地体现培训工作的个性化与适应性。但是,它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大家共同去探讨,既要专业理论层面的指导,又要根据各校不同的特点和教师个体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展富有实践意义的活动,才能真正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使教师实实在在地获得提高。
2.更新观念,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它指的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而组织的以校为本的培训模式。为了能够真正服务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可以采用多种组织形式,比如理论学习、学科教研活动、读书会、主题沙龙、网络论坛、课题研究等等,因地制宜地结合教师自主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而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3.突破学校的囿限,建立校际联盟。制订校际联盟活动的规划计划,设想以三年为一周期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具体做法可以采用以下形式:每学期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定期举行一两次校际教研活动,促进校际相互交流学习,实现校际优质资源互补;开展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挂职锻炼,做好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帮扶活动。由于农村学校教育发展不均衡,每所学校不管在学科教师的配置方面,还是在优秀教师的发展上都各有特点,因此,突破一所学校的时空限制,充分与周边学校或优质学校进行定期和专题互动交流,才能真正体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这一特点,从而共同开发校本培训内容,切实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4.强化培训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力求凸现培训与岗位工作同位化,使教师在工作中得以培训,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既满足教师自主发展的需要,又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由于教师工作量较大,对校本培训有抵触情绪。为此,必须合理安排校本培训的组织时间,定期留出时间进行专题培训。平时的培训活动尽量通过网络平台组织进行(如校园论坛等),让教师自由选择学习研究的时间。开展网络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建立教师博客,定期上传教学案例、教学实录、说课稿、评课稿、教科研论文、教育叙事或教学反思等作品,实现教师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共享,效果将是事半功倍。
5.加强校本培训的制度建设,做到研训结合。要求学校领导班子蹲点各个教研组,教研组长负责组内教研活动考勤和组织工作。规定每学期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作一次专题讲座,每位教师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建立教师外出学习返校汇报制度,做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确定学校每周每学科校本教研活动的具体时间,制定校本培训详细的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建立学校校本培训的奖惩制度等,从而为校本培训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6.开展多样化的教研学习活动,把培训与评比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可以要求教师做到每天快餐式学习、每周合作式学习、每月板块式学习;每学期定期开展校内班主任论坛、教师读书笔会、优秀博客评比、课堂教学评比、教科研论文评比、优秀教案评比、主题沙龙、热点评说等活动,丰富和活跃学校的教研氛围。
7.充分发挥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部门的组织和指导功能,形成合力共创培训的效益。教师培训机构、教研部门是校本培训的组织和指导机构,它具有整合和协调全县优秀教育资源的独特作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平台,通过名师送教下乡、专家深入基层、专题沙龙研讨等活动,切实为基层学校提供校本培训服务。学校定期请专家作专题报告,请校外名师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做好对本校教师的专业引领。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观看特级教师教学光盘、名师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等,让教师写观课反思,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成长。借助校外专家、名师,盘活校本培训活动的整体资源。
8.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强化教师终身学习意识,提高教师科研的能力。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专题(小课题),并在学校教务科研处做好登记,学校定期检查每位教师所定专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学期结束后每位教师必须要上交一篇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教师有了压力,就有了学习和研究的动力,使每位教师都做到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为此,学校定期为教师下载最新网络教科研资料,每学期为教师提供系列优秀教育专著书目,供教师购买阅读。
校本培训工作是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调整,才能真正推进广大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平利,王家忠.校本培训中教师进修学校角色行为的探索.中小学教师培训,200l(7)
[2]顾明远.论教师教育的开放性.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l(4)
[3]刘尧.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l(3)
[4]裴纯礼,徐学峰.加快各级教师网络培训基地的建设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4)
[5]吴樟兴.学习型组织与师资培训.教育发展研究,200l(8)
[6]施莉.中小学校校本培训研究:学位论文.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