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合作机会,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组织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摸索,现将我对英语课堂中如何构建积极的师生互动浅谈几点感受。
一、注重情感、培養兴趣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的态度和不同体验。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形象、教师的气质、教师的情感都会直接影响学生。情感互动在师生互动中居于核心地位。英语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更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和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互动的主导者,要善于运用感情来感染学生的情绪,使一些不感兴趣的学生因教师富有感情的讲授而产生兴趣。教师只有通过以情感情,优化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因此,当教师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时,师生情感交流顺畅,就会产生理想的效果。
二、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需要师生双方的密切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合作的关键,在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为了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要成为指导者、创造者和促进者,构建师生沟通的绿色通道,营造宽松的气氛,才能进行有效的互动。课堂上,交往方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等。
1.同桌交流。最常见的,最为灵活的活动方式,具有省时、高效、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特点。
2.小组交流。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它能减轻学习者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参与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通过意义共建增强语言学习。
3.组际交流。即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此方法可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尽情地交换各自的想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除了能增强他们分析、判断、推理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事实证明,要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必须转变地位和角色,绝不能居高临下,要走进学生中间,当好导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与英语课相关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排除顾虑,在教师的有序引导和同学合作中,让思维任意拓展,形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主动局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三、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凭借职业优势凌驾于学生之上,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而学生不是简单的“认知体”,而是非智力因素丰富的“生命体”,因此要想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失误与不足,教师不要随意指责,要多给予关爱和鼓励,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在新时期要成为一名素质高的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摆脱自卑、焦虑、孤独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言的成功与快乐。
四、帮助学生过好语音关,打好英语的坚实基础
那些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差生,往往是过不了“单词拼读”这一关,他们从开始不会读、记不准到读不完整句,最后干脆放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正如汉语拼音一样,音标教学是英语入门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在音标教学中,我让学生大胆地练习拼读,并逐步教给学生如何利用读音规则、单词构词规律,如词根、词缀等来记忆单词的基本方法,突破单词记忆的困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积累英语词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他们才更愿意去表达。
五、更新观念,手段多样化,感染学生学习英语
英语教师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坚持用英语教学,尽量用标准的英语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口语练习,建立英语的思维能力,多鼓励学生模仿录音,用英语交流和传达信息,引导学生利用合理的交际策略来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为了适应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要求,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录音、幻灯、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任务型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针对外语教学而言,互动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任务型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教师只有将自己的“独角戏”转变为师生之间的“交响乐”,让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努力实现课堂的意趣相投,默契配合,才能在和谐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4).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等教育出版社,1990.
[3]程俊.对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3(2).
[4]Long M H.Native speaker/non 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A].
(责编 金 东)
一、注重情感、培養兴趣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的态度和不同体验。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形象、教师的气质、教师的情感都会直接影响学生。情感互动在师生互动中居于核心地位。英语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更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和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互动的主导者,要善于运用感情来感染学生的情绪,使一些不感兴趣的学生因教师富有感情的讲授而产生兴趣。教师只有通过以情感情,优化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因此,当教师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时,师生情感交流顺畅,就会产生理想的效果。
二、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需要师生双方的密切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合作的关键,在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为了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要成为指导者、创造者和促进者,构建师生沟通的绿色通道,营造宽松的气氛,才能进行有效的互动。课堂上,交往方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等。
1.同桌交流。最常见的,最为灵活的活动方式,具有省时、高效、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特点。
2.小组交流。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它能减轻学习者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参与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通过意义共建增强语言学习。
3.组际交流。即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此方法可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尽情地交换各自的想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除了能增强他们分析、判断、推理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事实证明,要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必须转变地位和角色,绝不能居高临下,要走进学生中间,当好导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与英语课相关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排除顾虑,在教师的有序引导和同学合作中,让思维任意拓展,形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主动局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三、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凭借职业优势凌驾于学生之上,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而学生不是简单的“认知体”,而是非智力因素丰富的“生命体”,因此要想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失误与不足,教师不要随意指责,要多给予关爱和鼓励,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在新时期要成为一名素质高的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摆脱自卑、焦虑、孤独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言的成功与快乐。
四、帮助学生过好语音关,打好英语的坚实基础
那些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差生,往往是过不了“单词拼读”这一关,他们从开始不会读、记不准到读不完整句,最后干脆放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正如汉语拼音一样,音标教学是英语入门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在音标教学中,我让学生大胆地练习拼读,并逐步教给学生如何利用读音规则、单词构词规律,如词根、词缀等来记忆单词的基本方法,突破单词记忆的困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积累英语词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他们才更愿意去表达。
五、更新观念,手段多样化,感染学生学习英语
英语教师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坚持用英语教学,尽量用标准的英语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口语练习,建立英语的思维能力,多鼓励学生模仿录音,用英语交流和传达信息,引导学生利用合理的交际策略来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为了适应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要求,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录音、幻灯、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任务型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针对外语教学而言,互动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任务型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教师只有将自己的“独角戏”转变为师生之间的“交响乐”,让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努力实现课堂的意趣相投,默契配合,才能在和谐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4).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等教育出版社,1990.
[3]程俊.对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3(2).
[4]Long M H.Native speaker/non 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A].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