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858.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7)03-0037-03
鹅巴氏杆菌病又名禽霍乱或者鹅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属于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各种日龄鹅都容易患病,但以幼龄小鹅多发,特别是气温高、雨量多、气候骤变,以及饲养管理不良等应激因素作用下,常引起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近日,山东济宁一养殖场养殖的成年鹅发病,该场共养殖4000羽,来诊时已发病3d,病鹅急性死亡,前3d死亡数量为10、30、100羽,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后经实验室化验,诊断为鹅巴氏杆菌感染,现将诊断治疗情况汇报如下。
1 临床症状
急性发病鹅表现突然发病死亡,之前未见任何症状,或者在吃食时,或者在行走中,突然倒地,急性死亡,多见于营养状况良好的体重偏大的鹅。也有慢性发病鹅,可见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羽毛蓬乱,时间长的可见瘫痪,消瘦、出血性贫血和腹泻,部分关节肿大、跛行。
2 解剖症状
死亡鹅尸体营养状况良好,尸僵不全,有的有少量散在的出血斑点,眼睛流泪、结膜潮红(图1),气管环内有大量粘液(图2),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图3),肝脏表面大量针尖大小的白色坏死灶(图4),脾脏水肿出血(图5),胰腺表面有白色坏死灶(图6),心包积液(图7),心冠脂肪出血(图8),心肌条状坏死(图9),心肌内膜轻微出血(图10),卵泡出血(图11),输卵管内有大量干酪样物(图12)。
3 实验室诊断
3.1 镜检 取肝脏在载玻片上触片,火焰固定,瑞氏染色,显微镜下可见两极浓染的小杆菌。
3.2 细菌分离 解剖后无菌取心血、肝脏涂布于麦康凯平板、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鲜血平板,37℃温箱培养过夜,见麦康凯和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未长菌,鲜血平板可见透明、光滑露珠样小菌落。
3.3 生化试验 分离菌接种于血清肉汤培养基,培养24h后,各取0.2ml接种微量生化反应管,接种24~48h观察结果,可见触酶、氧化酶反应阳性,吲哚试验阳性,脲酶实验阴性,分解葡萄糖、蔗糖、果糖、甘露醇,不分解乳糖、麦芽糖、山梨醇。
3.4 PCR 取病鹅肺、肝、脾研磨,离心取上清,进行PCR基因扩增,使用流感通用引物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取血清肉汤纯培养物对分离菌进行16S rRNA扩增,确诊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3.5 动物试验 取血清肉汤培养菌,100倍稀释后,注射18~22g小白鼠5只,每只腹腔0.5ml,注射后2~3d全部死亡,对照组观察7d,全部正常。
3.6 药敏试验 使用药敏纸片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见分离的巴氏杆菌对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强力霉素高敏,头孢噻呋、头孢噻肟、阿奇霉素、氟苯尼考中度敏感,阿米卡星、粘杆菌素、红霉素不敏感。
根据临床症状、解剖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鹅巴氏杆菌病。
4 防治
4.1 预防 对死亡鹅全部挑出,进行深埋或者焚烧,无害化處理;对发病的不精神、不吃食的患鹅全部集中隔离,单独治疗,特别不好的按照死亡处理,防止感染扩大。养殖场全面清理卫生,清洗饮水、饮食器具,聚维酮碘1:800带禽喷雾消毒。
4.2 治疗 使用10%阿莫西林全群拌料,100g拌料200kg,连续使用5d;发病鹅注射恩诺沙星,按照5mg/kg体重,每天2次,连续使用3~5d。
采取以上措施,治疗2d后死亡开始下降,4d后死亡明显减少,基本停止死亡,一周后询问全部恢复正常。
5 小结
5.1 巴氏杆菌属于环境致病菌,在应激条件下容易发病,饲料改变、高温潮湿、天气变化、卫生不佳都是严重的应激因素,鹅机体抵抗力低,处于亚健康状态都会促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因此预防该病主要是加强管理,保证饲料饮水安全,搞好卫生,减少应激。
5.2 巴氏杆菌发病比较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在发病后必须及时诊断、及时采取消毒措施,对死亡的病鹅要及时消毒处理,环境消毒要及时进行,诊断后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准确投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减少死亡。
5.3 巴氏杆菌对营养要求比较高,死亡鹅做细菌分离时必须及时进行,死亡过夜的鹅很难再分离到细菌,细菌分离时必须加血液或者血清,巴氏杆菌在普通的营养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上不生长,因此细菌分离时必须准备营养高的培养基。
5.4 从加强管理和提高鹅群机体抵抗力方面预防巴氏杆菌病,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使用禽巴氏杆菌的疫苗,但是巴氏杆菌抗原结构比较复杂,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目前商品化的疫苗只有对同型毒株攻击有效果,免疫效果好的新型巴氏杆菌疫苗有待开发。
鹅巴氏杆菌病又名禽霍乱或者鹅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属于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各种日龄鹅都容易患病,但以幼龄小鹅多发,特别是气温高、雨量多、气候骤变,以及饲养管理不良等应激因素作用下,常引起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近日,山东济宁一养殖场养殖的成年鹅发病,该场共养殖4000羽,来诊时已发病3d,病鹅急性死亡,前3d死亡数量为10、30、100羽,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后经实验室化验,诊断为鹅巴氏杆菌感染,现将诊断治疗情况汇报如下。
1 临床症状
急性发病鹅表现突然发病死亡,之前未见任何症状,或者在吃食时,或者在行走中,突然倒地,急性死亡,多见于营养状况良好的体重偏大的鹅。也有慢性发病鹅,可见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羽毛蓬乱,时间长的可见瘫痪,消瘦、出血性贫血和腹泻,部分关节肿大、跛行。
2 解剖症状
死亡鹅尸体营养状况良好,尸僵不全,有的有少量散在的出血斑点,眼睛流泪、结膜潮红(图1),气管环内有大量粘液(图2),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图3),肝脏表面大量针尖大小的白色坏死灶(图4),脾脏水肿出血(图5),胰腺表面有白色坏死灶(图6),心包积液(图7),心冠脂肪出血(图8),心肌条状坏死(图9),心肌内膜轻微出血(图10),卵泡出血(图11),输卵管内有大量干酪样物(图12)。
3 实验室诊断
3.1 镜检 取肝脏在载玻片上触片,火焰固定,瑞氏染色,显微镜下可见两极浓染的小杆菌。
3.2 细菌分离 解剖后无菌取心血、肝脏涂布于麦康凯平板、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鲜血平板,37℃温箱培养过夜,见麦康凯和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未长菌,鲜血平板可见透明、光滑露珠样小菌落。
3.3 生化试验 分离菌接种于血清肉汤培养基,培养24h后,各取0.2ml接种微量生化反应管,接种24~48h观察结果,可见触酶、氧化酶反应阳性,吲哚试验阳性,脲酶实验阴性,分解葡萄糖、蔗糖、果糖、甘露醇,不分解乳糖、麦芽糖、山梨醇。
3.4 PCR 取病鹅肺、肝、脾研磨,离心取上清,进行PCR基因扩增,使用流感通用引物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取血清肉汤纯培养物对分离菌进行16S rRNA扩增,确诊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3.5 动物试验 取血清肉汤培养菌,100倍稀释后,注射18~22g小白鼠5只,每只腹腔0.5ml,注射后2~3d全部死亡,对照组观察7d,全部正常。
3.6 药敏试验 使用药敏纸片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见分离的巴氏杆菌对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强力霉素高敏,头孢噻呋、头孢噻肟、阿奇霉素、氟苯尼考中度敏感,阿米卡星、粘杆菌素、红霉素不敏感。
根据临床症状、解剖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鹅巴氏杆菌病。
4 防治
4.1 预防 对死亡鹅全部挑出,进行深埋或者焚烧,无害化處理;对发病的不精神、不吃食的患鹅全部集中隔离,单独治疗,特别不好的按照死亡处理,防止感染扩大。养殖场全面清理卫生,清洗饮水、饮食器具,聚维酮碘1:800带禽喷雾消毒。
4.2 治疗 使用10%阿莫西林全群拌料,100g拌料200kg,连续使用5d;发病鹅注射恩诺沙星,按照5mg/kg体重,每天2次,连续使用3~5d。
采取以上措施,治疗2d后死亡开始下降,4d后死亡明显减少,基本停止死亡,一周后询问全部恢复正常。
5 小结
5.1 巴氏杆菌属于环境致病菌,在应激条件下容易发病,饲料改变、高温潮湿、天气变化、卫生不佳都是严重的应激因素,鹅机体抵抗力低,处于亚健康状态都会促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因此预防该病主要是加强管理,保证饲料饮水安全,搞好卫生,减少应激。
5.2 巴氏杆菌发病比较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在发病后必须及时诊断、及时采取消毒措施,对死亡的病鹅要及时消毒处理,环境消毒要及时进行,诊断后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准确投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减少死亡。
5.3 巴氏杆菌对营养要求比较高,死亡鹅做细菌分离时必须及时进行,死亡过夜的鹅很难再分离到细菌,细菌分离时必须加血液或者血清,巴氏杆菌在普通的营养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上不生长,因此细菌分离时必须准备营养高的培养基。
5.4 从加强管理和提高鹅群机体抵抗力方面预防巴氏杆菌病,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使用禽巴氏杆菌的疫苗,但是巴氏杆菌抗原结构比较复杂,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目前商品化的疫苗只有对同型毒株攻击有效果,免疫效果好的新型巴氏杆菌疫苗有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