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德国媒体传出,20家德国企业和银行正策划在北非建造一座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站。建成后。该太阳能电站将能满足全欧洲15%的电力需求,成为人类史上最大的清洁能源项目。
一方面,德国本身就是一个在循环经济和新能源产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联邦政府出台法规保障新能源科技在德国的广泛民用。德国应有足够的科技实力保障太阳能电站的运作、发展。
另一方面,拟建造的北非太阳能电站项目总投资额高达4000亿欧元,10年内可建成发电。项目牵头者慕尼黑再保险集团的董事会成员表示,公司将在两三年内拿出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将在未来10到15年里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产生竞争力。以史上最大的清洁能源项目寻求发展之路的目的不言而喻。
金融与能源双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以新能源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刺激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应对危机的共同手段。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大力实施“绿色新政”,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各省闻风而动。
5月,长三角两省一市也相继推出各自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或部分新能源产业发展计划。一场有关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抢先战就此拉开。
经济发展史一再证明,历次爆发的工业革命,无一例外地都与能源使用上的技术进步、推陈出新息息相关。
如今,在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双重冲击的背景下,新能源的不断推广和使用,引发了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浪潮。我们必须把发展新能源产业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来认识,把它作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经济长远发展、创造新的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作为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战略产业。
世界篇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周均把新能源发展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不遗余力地在新能源领域展开激烈角逐。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的最新一项计划是,到2030年风力、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和地热发电将占日本总用电量的20%,德国计划在2020年前新兴能源产业要首次超过汽车工业和机械制造业而成为德国的第一大产业,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要超过总发电量的50%;英国政府计划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至15%,为全剧提供1/3的电力供应,除继续推进新核电站的建设外,计划在乡村地区和沿海地区首批建立7000座风力发电机组;法国计划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23%。瑞典提出要塑造一个可持续能源体系,最终目标是实现瑞典的所有能源供应都来自可再生能源。
而美国始终是世界新能源发展的领军者。年初,新任总统奥巴马在其就职演说中明确提出了“以寻找新能源作为新经济增长点”,使发展新能源成为“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包括高效电池、电网改造、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计划用3年时间使美国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一倍,2012年占发电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增至25%。在1200亿美元的科技刺激基金中,可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投资就占了468亿美元。美国未来10年还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
目前,美国硅谷约有80%的风险投资基金从信息技术转向了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技术。而新能源也成为了美国风险投资的第三大行业,仅次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行业。越来越多的硅符IT企业转做大阳能等新能源业务,硅谷也因此有了“太阳谷”的戏称。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会上发布的《绿色能源基础设施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总额达1550亿美元,而在2004年这一数字仅为300亿美元。普华永道、汤普森风险经济及美国风险资本协会报告指出,新能源投资已超过所有行业的投资增长幅度,在有着新兴产业风向标之称的纳斯达克市场,新能源指数近两年一直位居第一。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提出了“绿色新政”的概念,国际能总署预计到2010年全球替代能源市场的产值将达到6250亿美元。从全球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各主要工业国家着力发展新能源的举措,既着眼于应对当前金融经济危机,更有从战略角度抢占术来经济发展制高点,在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把握主导权等多方面的考虑,必然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有研究机构就此前瞻性地指出,伴随着新能源的广泛使用,必将引发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也是未来最大的历史性机遇与社会发展方向。
中国篇
我国已在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谋篇布局:
4月19日,在中美能源合作建设的最大项目三门核电站正式动工仪式上,专程赶赴现场参加开工仪式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在近日召开的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进一步强调,要推动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首次将新能源产业提升至战略产业地位。
在此种背景下,近期酝酿出台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则更多地增添了拉动经济增长的色彩。国家能源局日前专门就《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召开会议。而在4月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求是》杂志上撰文,对新能源发展有了新的表述:对核电,由“十一五”规划中的“积极发展”变成“大力发展”;水电则由“有序开发”变成“积极推进”:涉及其他新能源的提法也变为“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热电联产等清洁高效能源的建设”,与以往较为笼统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表述差别甚大。据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介绍,中国将力争在205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比重从目前的9%提高到40%左右,占据主导能源地位。国家将以贷款贴息为主的方式,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及核电关键设备、关键组件等给予重点支持。
事实上,近年来政府用于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每年增幅都在20%以上,2008年对新能源企业的资金扶持规模达到38亿元。在国家政策的扶持支持下,新能源产业显示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221万千瓦,已占全球风电总装机10%,位居全球第四;2008年一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630万千瓦,新增量名列全球第二。太阳能领域更是出现跳跃式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了2500多兆瓦,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产业正在从传统产业中脱身而出,向新兴产业转型递进,从多品,硅、单晶硅拓展至光伏电池及太阳能、风力发电等领域,一批产业集群正在酝酿兴起,一条新能源的“价值链”正在生成。
此前我国已经制定完成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都是针对既有行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而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则是首次瞄准新兴产业,特别是规划将与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相结合,因此具有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随着国家新能源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目标的调整, 预计中国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规模将在2020年前超过3万亿元、我国选择以新能源为突破,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发展,必将确立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定位。
浙江篇
浙江96.7%以上的化石能源依赖省外调入,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新能源恰恰是新机遇、新产业、新战略,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正成为经济大省浙江的新选择。5月7日,浙江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这是浙江抓住国家制定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顺应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趋势而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培育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
在浙江经济版图中,新能源板块正蕴积动力。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5月18日,浙江省电力公司累计受理杭州、嘉兴、宁波等地光伏电站并网已达25家。而不少嗅觉灵敏的“浙江资本”已纷纷瞄上了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提前布局。“美达”、“华仪电器”、“天马轴承”等正介人风能;“正泰”、“昱辉”、“向日葵”等主攻太阳能……目前“正泰”在太阳能电池项目上已投资近20亿元,20兆瓦的国内首条微晶非晶薄膜电池生产线将投入试生产,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从此将迈入“薄膜时代”;浙江嘉远格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成功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电池薄膜沉积装置和自动化生产线,计划投资5.8亿元建设一个具有200兆瓦生产能力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园区;“万向”新增投资13.65亿元启动打造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预计2010年将具有年产1000辆纯电动商用车、10亿瓦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业规模。
为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浙江将用3年左右的时问,实施“六个一百加一个基地”计划,即实施百万屋顶发电计划,应用光伏发电的屋顶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形成50兆瓦以上的发电能力;实施百兆瓦风电装机应用计划,在沿海地区新增100兆瓦以上风电装机容量;实施百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计划,新增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100~200万平方米;实施百条道路太阳能照明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00条太阳能照明示范道路;实施百万农户沼气(技术)利用计划,在农村形成120万立方米沼气池,年产沼气1亿立方米,惠及农户100万户;实施百万平方米建筑地源(水源)热泵空调计划,推广地源(水源)空调而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1至2个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源(水源)能和生物质能等综合性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同时,积极实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提升战略。《浙江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正在抓紧制定。
对浙江而言,要更加注重新能源的产业化,在发展光伏产业、新能源装备产业和延伸产业链上积极作为,努力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浙江的新兴产业。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专题调研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时就强调指出,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是浙江坚定不移的目标。“不仅要注重省内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更耍注重新能源的产业化,注重技术、设备、服务的整套输出,努力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近期要明确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紧紧抓住全球光伏产业和市场快速成长的机遇,必推广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以技术领先突破提升产业水平,以完善产业链增强竞争力,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提升发展,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光伏产业基地。
江苏篇
5月15日,在整个行业都在期待中猜测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振兴规划时,江苏省抢先作出反应,公布了《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成为国内首个出台相关政策的地方政府。
近年来,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集成系统设备到光伏应用产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魏启东表示:“为进一步抓住全球新能源产业兴起的机遇,积极抢占市场和技术制高点,做大做强江苏省新能源产业,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编制了《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尽管规划中涉及太阳能光伏、风电、核电和生物质能四大产业,但作为国内光伏产业的大省,江苏此次着墨最多的还是光伏产业。规划表示,将推动设立省光伏发电专项资金,主要对光伏并网发电电价、光伏发电示范推广工程给予补贴,引导和鼓励该省光伏企业投标竞争国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按照预计,江苏到2011年还要实现光伏并网发电每千瓦时1元的目标。
6月22日,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全省新能源发展和光伏发电推进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加快推进光伏发电推广示范工作。
近年来,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2008年,全省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近900亿元。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太阳能电池产量达1580兆瓦,占世界总产量的23%以上,电池转换效率位居世界前列,光伏发电应用也已起步。风能开发利用全面启动,沿海地区已建成投产装机68万千瓦,正在实施近130万千瓦,风电整机制造能力达100万千瓦。核能利用稳步推进,田湾核电站一期2台100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二、三期工程正在抓紧筹备。
江苏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资源蕴藏量约有238万千瓦,沿海滩涂狭长,近海风力发电潜力巨大。6月10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在常务院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在规划中,江苏省沿海将建设一大批风力发电、液化天然气发电、核电等新能源项目。目前,江苏东部沿海已投产和在建的陆上风电场有7座,预计2010年全省陆上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81万千瓦,中远期规划总装机容量达600万千瓦。
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指出,新能源产业具有前期研发投入大、推广应用初期成本高、社会效益好等特点,江苏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新能源利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大的突破。
赵克志要求,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比重。进一步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大力提高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比重,加快沿海新能源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试点示范,提升光伏发电应用水平,努力扩大推广规模,不断降低发电成本,迅速增强产业竞争力。
上海篇
5月31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年)》。方案中,上海把发展重点放在了核电、风电、新能源汽车等五大新兴产业技术上,4年后,产值将达1100亿元,从目前占上海工业总产值比重的不到1%提高到3%。
其中,核电、风电、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计划在2012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核电重点发展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关键辅助设备、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等,攻克大型铸锻件、主泵等关键瓶颈;风电重点发展大型海上风机、陆上风机和关键零部件等,使达型风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65%。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重点发展汽轮机、气化炉、电站系统集成等,并建设IGCC示范工程。
上海发展新能源汽车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以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为突破口,同时支持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力争到2012年形成电池、电机、电控的自主化产业配套体系,具备十万套级配套能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
在太阳能产业方面,上海通过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支持发展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突破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来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能级。同时跟踪培育纳米晶、染料敏化、有机电池等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关注支持新型光热发电系统的开发。力争到2012年,使上海的太阳能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成为全国太阳能产业的重要基地。
在《行动法案》颁布前一周,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已抢先在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区内开工建设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企业。诸多国内外风投、私募基金也早已看好新能源领域。业内人士坦承,本轮经济周期内,一直没有太好的投资项目,而新能源算得上一个亮点。
有消息称,浦东新区政府也已在筹划设立新能源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支持新能源创新企业,进一步促进新能源产业在上海的振兴发展。
一方面,德国本身就是一个在循环经济和新能源产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联邦政府出台法规保障新能源科技在德国的广泛民用。德国应有足够的科技实力保障太阳能电站的运作、发展。
另一方面,拟建造的北非太阳能电站项目总投资额高达4000亿欧元,10年内可建成发电。项目牵头者慕尼黑再保险集团的董事会成员表示,公司将在两三年内拿出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将在未来10到15年里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产生竞争力。以史上最大的清洁能源项目寻求发展之路的目的不言而喻。
金融与能源双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以新能源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刺激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应对危机的共同手段。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大力实施“绿色新政”,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各省闻风而动。
5月,长三角两省一市也相继推出各自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或部分新能源产业发展计划。一场有关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抢先战就此拉开。
经济发展史一再证明,历次爆发的工业革命,无一例外地都与能源使用上的技术进步、推陈出新息息相关。
如今,在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双重冲击的背景下,新能源的不断推广和使用,引发了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浪潮。我们必须把发展新能源产业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来认识,把它作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经济长远发展、创造新的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作为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战略产业。
世界篇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周均把新能源发展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不遗余力地在新能源领域展开激烈角逐。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的最新一项计划是,到2030年风力、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和地热发电将占日本总用电量的20%,德国计划在2020年前新兴能源产业要首次超过汽车工业和机械制造业而成为德国的第一大产业,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要超过总发电量的50%;英国政府计划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至15%,为全剧提供1/3的电力供应,除继续推进新核电站的建设外,计划在乡村地区和沿海地区首批建立7000座风力发电机组;法国计划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23%。瑞典提出要塑造一个可持续能源体系,最终目标是实现瑞典的所有能源供应都来自可再生能源。
而美国始终是世界新能源发展的领军者。年初,新任总统奥巴马在其就职演说中明确提出了“以寻找新能源作为新经济增长点”,使发展新能源成为“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包括高效电池、电网改造、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计划用3年时间使美国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一倍,2012年占发电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增至25%。在1200亿美元的科技刺激基金中,可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投资就占了468亿美元。美国未来10年还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
目前,美国硅谷约有80%的风险投资基金从信息技术转向了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技术。而新能源也成为了美国风险投资的第三大行业,仅次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行业。越来越多的硅符IT企业转做大阳能等新能源业务,硅谷也因此有了“太阳谷”的戏称。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会上发布的《绿色能源基础设施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总额达1550亿美元,而在2004年这一数字仅为300亿美元。普华永道、汤普森风险经济及美国风险资本协会报告指出,新能源投资已超过所有行业的投资增长幅度,在有着新兴产业风向标之称的纳斯达克市场,新能源指数近两年一直位居第一。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提出了“绿色新政”的概念,国际能总署预计到2010年全球替代能源市场的产值将达到6250亿美元。从全球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各主要工业国家着力发展新能源的举措,既着眼于应对当前金融经济危机,更有从战略角度抢占术来经济发展制高点,在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把握主导权等多方面的考虑,必然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有研究机构就此前瞻性地指出,伴随着新能源的广泛使用,必将引发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也是未来最大的历史性机遇与社会发展方向。
中国篇
我国已在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谋篇布局:
4月19日,在中美能源合作建设的最大项目三门核电站正式动工仪式上,专程赶赴现场参加开工仪式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在近日召开的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进一步强调,要推动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首次将新能源产业提升至战略产业地位。
在此种背景下,近期酝酿出台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则更多地增添了拉动经济增长的色彩。国家能源局日前专门就《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召开会议。而在4月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求是》杂志上撰文,对新能源发展有了新的表述:对核电,由“十一五”规划中的“积极发展”变成“大力发展”;水电则由“有序开发”变成“积极推进”:涉及其他新能源的提法也变为“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热电联产等清洁高效能源的建设”,与以往较为笼统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表述差别甚大。据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介绍,中国将力争在205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比重从目前的9%提高到40%左右,占据主导能源地位。国家将以贷款贴息为主的方式,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及核电关键设备、关键组件等给予重点支持。
事实上,近年来政府用于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每年增幅都在20%以上,2008年对新能源企业的资金扶持规模达到38亿元。在国家政策的扶持支持下,新能源产业显示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221万千瓦,已占全球风电总装机10%,位居全球第四;2008年一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630万千瓦,新增量名列全球第二。太阳能领域更是出现跳跃式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了2500多兆瓦,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产业正在从传统产业中脱身而出,向新兴产业转型递进,从多品,硅、单晶硅拓展至光伏电池及太阳能、风力发电等领域,一批产业集群正在酝酿兴起,一条新能源的“价值链”正在生成。
此前我国已经制定完成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都是针对既有行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而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则是首次瞄准新兴产业,特别是规划将与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相结合,因此具有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随着国家新能源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目标的调整, 预计中国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规模将在2020年前超过3万亿元、我国选择以新能源为突破,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发展,必将确立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定位。
浙江篇
浙江96.7%以上的化石能源依赖省外调入,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新能源恰恰是新机遇、新产业、新战略,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正成为经济大省浙江的新选择。5月7日,浙江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这是浙江抓住国家制定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顺应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趋势而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培育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
在浙江经济版图中,新能源板块正蕴积动力。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5月18日,浙江省电力公司累计受理杭州、嘉兴、宁波等地光伏电站并网已达25家。而不少嗅觉灵敏的“浙江资本”已纷纷瞄上了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提前布局。“美达”、“华仪电器”、“天马轴承”等正介人风能;“正泰”、“昱辉”、“向日葵”等主攻太阳能……目前“正泰”在太阳能电池项目上已投资近20亿元,20兆瓦的国内首条微晶非晶薄膜电池生产线将投入试生产,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从此将迈入“薄膜时代”;浙江嘉远格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成功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电池薄膜沉积装置和自动化生产线,计划投资5.8亿元建设一个具有200兆瓦生产能力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园区;“万向”新增投资13.65亿元启动打造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预计2010年将具有年产1000辆纯电动商用车、10亿瓦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业规模。
为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浙江将用3年左右的时问,实施“六个一百加一个基地”计划,即实施百万屋顶发电计划,应用光伏发电的屋顶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形成50兆瓦以上的发电能力;实施百兆瓦风电装机应用计划,在沿海地区新增100兆瓦以上风电装机容量;实施百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计划,新增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100~200万平方米;实施百条道路太阳能照明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00条太阳能照明示范道路;实施百万农户沼气(技术)利用计划,在农村形成120万立方米沼气池,年产沼气1亿立方米,惠及农户100万户;实施百万平方米建筑地源(水源)热泵空调计划,推广地源(水源)空调而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1至2个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源(水源)能和生物质能等综合性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同时,积极实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提升战略。《浙江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正在抓紧制定。
对浙江而言,要更加注重新能源的产业化,在发展光伏产业、新能源装备产业和延伸产业链上积极作为,努力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浙江的新兴产业。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专题调研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时就强调指出,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是浙江坚定不移的目标。“不仅要注重省内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更耍注重新能源的产业化,注重技术、设备、服务的整套输出,努力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近期要明确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紧紧抓住全球光伏产业和市场快速成长的机遇,必推广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以技术领先突破提升产业水平,以完善产业链增强竞争力,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提升发展,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光伏产业基地。
江苏篇
5月15日,在整个行业都在期待中猜测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振兴规划时,江苏省抢先作出反应,公布了《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成为国内首个出台相关政策的地方政府。
近年来,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集成系统设备到光伏应用产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魏启东表示:“为进一步抓住全球新能源产业兴起的机遇,积极抢占市场和技术制高点,做大做强江苏省新能源产业,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编制了《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尽管规划中涉及太阳能光伏、风电、核电和生物质能四大产业,但作为国内光伏产业的大省,江苏此次着墨最多的还是光伏产业。规划表示,将推动设立省光伏发电专项资金,主要对光伏并网发电电价、光伏发电示范推广工程给予补贴,引导和鼓励该省光伏企业投标竞争国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按照预计,江苏到2011年还要实现光伏并网发电每千瓦时1元的目标。
6月22日,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全省新能源发展和光伏发电推进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加快推进光伏发电推广示范工作。
近年来,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2008年,全省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近900亿元。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太阳能电池产量达1580兆瓦,占世界总产量的23%以上,电池转换效率位居世界前列,光伏发电应用也已起步。风能开发利用全面启动,沿海地区已建成投产装机68万千瓦,正在实施近130万千瓦,风电整机制造能力达100万千瓦。核能利用稳步推进,田湾核电站一期2台100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二、三期工程正在抓紧筹备。
江苏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资源蕴藏量约有238万千瓦,沿海滩涂狭长,近海风力发电潜力巨大。6月10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在常务院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在规划中,江苏省沿海将建设一大批风力发电、液化天然气发电、核电等新能源项目。目前,江苏东部沿海已投产和在建的陆上风电场有7座,预计2010年全省陆上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81万千瓦,中远期规划总装机容量达600万千瓦。
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指出,新能源产业具有前期研发投入大、推广应用初期成本高、社会效益好等特点,江苏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新能源利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大的突破。
赵克志要求,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比重。进一步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大力提高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比重,加快沿海新能源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试点示范,提升光伏发电应用水平,努力扩大推广规模,不断降低发电成本,迅速增强产业竞争力。
上海篇
5月31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年)》。方案中,上海把发展重点放在了核电、风电、新能源汽车等五大新兴产业技术上,4年后,产值将达1100亿元,从目前占上海工业总产值比重的不到1%提高到3%。
其中,核电、风电、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计划在2012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核电重点发展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关键辅助设备、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等,攻克大型铸锻件、主泵等关键瓶颈;风电重点发展大型海上风机、陆上风机和关键零部件等,使达型风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65%。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重点发展汽轮机、气化炉、电站系统集成等,并建设IGCC示范工程。
上海发展新能源汽车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以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为突破口,同时支持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力争到2012年形成电池、电机、电控的自主化产业配套体系,具备十万套级配套能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
在太阳能产业方面,上海通过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支持发展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突破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来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能级。同时跟踪培育纳米晶、染料敏化、有机电池等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关注支持新型光热发电系统的开发。力争到2012年,使上海的太阳能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成为全国太阳能产业的重要基地。
在《行动法案》颁布前一周,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已抢先在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区内开工建设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企业。诸多国内外风投、私募基金也早已看好新能源领域。业内人士坦承,本轮经济周期内,一直没有太好的投资项目,而新能源算得上一个亮点。
有消息称,浦东新区政府也已在筹划设立新能源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支持新能源创新企业,进一步促进新能源产业在上海的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