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来园时,丁丁从家里拿来了一包大蒜子,开开心心地走到我身边,对我说:“老师,快看,我带来了好多大蒜子,我想种大蒜。”一听种大蒜,一旁的童童走了过来:“丁丁,我种过大蒜,我还剥过大蒜子呢。”浩浩也忙凑上来:“我也想种大蒜,给我一个大蒜子。”“我也要。”越来越多的孩子围了过来。浩浩仔细看了看手中的大蒜子,说:“我们把大蒜子种在幼儿园小菜园里吧。”看到孩子们对种大蒜这么感兴趣,我便问道:“你们知道大蒜怎么种吗?”“拿小铲子挖个坑把大蒜子埋进去。我看过奶奶在菜园里种大蒜呢。”丁丁边说边演示着。“是的,我也会种。”“我也会种。”……其他孩子纷纷附和着。于是,在接下来的自主活动时间,我们一起走进了小菜园。
来到小菜园,孩子们兴奋极了。“哇,好多泥巴。”东东用手戳着泥巴说。“泥巴上长出了小草。”童童惊喜地说。“这里有好多挖土的工具,还有小铲子呢。”丁丁挥动着手中的工具说。“这个好玩,像猪八戒的耙子。”浩浩拿起一个耙子说道。铛铛蹲在角落里喊着:“快过来,这里有好多小水壶,还有塑料瓶子。”“快看,里面还有竹竿,好长好长啊,我的手都够不到。”丁丁兴奋地说道……安静的小菜园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孩子们被眼前这些好玩的东西吸引着,三三两两地聊着、玩着,全然忘记了要种大蒜这回事。
本应该是兴致勃勃种大蒜的场面却变成了玩工具、玩泥巴的现场。我想,小班孩子第一次走进小菜园,被眼前这些新鲜又好玩的东西吸引是很正常的,这正说明了小年龄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新鲜刺激所转移的特点。所以,我没有急于去引导,而是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孩子们,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小菜园里游戏和探究。
第二天,童童也带来了大蒜子,对我说:“老师,今天我还想种大蒜。”旁边的铛铛等几个小朋友也表示还想去种大蒜。见孩子们对种大蒜兴趣那么浓厚,我便顺手拿起一个蒜子,让大家认识蒜芽和蒜根,还向大家介绍了插一插、按一按等简单的种植方法。这次,孩子们都信心满满地说自己学会种大蒜了。
再次走进小菜园,孩子们有的拿起小铲子,有的拿着小耙子,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席地而坐,一个个都认真地种起了大蒜。只见,丁丁两手紧握小铲子用力地挖出了一个很深的坑,然后把大蒜子放进坑里,还盖上了厚厚的一层泥土。铛铛将大蒜子一颗一颗地横放在泥土上,嘴里还嘀咕着:“蒜子宝宝排排队,这样躺着才舒服。”童童蹲在转角处,先用手中的耙子把泥土弄松,然后把大蒜子用力插进泥土里,有的蒜芽朝上,有的蒜根朝上……十几分钟以后,孩子们把手中的大蒜子都“种”了下去。只见那些大蒜子有站着的,有躺着的,还有埋在土里看不见的;有一颗一颗排着队的,也有擠成堆的……
尽管在之前,我已经向孩子们介绍过种大蒜的简单方法,可他们还是用自己认为对的方法种大蒜。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种法表达了他们既天真又真实的想法。那一刻大蒜应该“怎么种”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每个孩子都在积极地参与,操作、体验、快乐着。
此后,小菜园成了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他们每天去观察种下去的蒜子有没有变化,还会给大蒜子浇浇水、松松土。几天后,妞妞惊喜地发现大蒜子冒出了绿芽,开心地喊着:“大蒜子发芽了,有绿绿的嫩芽!”听到妞妞的叫喊声,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找寻起自己种的大蒜子,看看有没有发芽。童童捡起一颗没发芽干巴巴的大蒜子问:“我的大蒜子怎么干掉了,还会发芽吗?”浩浩凑过来说:“大蒜子发芽要喝水的,你的大蒜子没喝水,干掉了,所以不会发芽。”“我每天都给大蒜子浇水,怎么也没有发芽?”一旁的丫丫问浩浩。“你是不是水浇得太多了,这样也不行,它会淹死的。”浩浩答。丁丁急坏了,一边用铲子不停地挖泥巴,一边着急地喊着:“我的大蒜子怎么不见了?”甜甜说:“你把大蒜子埋得这么深,它会喘不过气而闷坏的。”童童说:“我种的大蒜子,蒜根朝下的都发芽了,蒜芽朝下的都没有发芽。看来蒜根朝下插在泥土里才是正确的。”这时,我对大家说:“你们太棒了!观察得很仔细,发现怎么种、怎么照管大蒜子才能让它发芽、生长。”接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梳理了种大蒜、照管大蒜的要点。这时,有好几个孩子嚷嚷着要再补种一次大蒜。于是,我们再次走进小菜园。孩子们马上忙活了起来,童童先用手指捏着蒜芽,把蒜根插进泥土里,按一按,大蒜子就种好了。丁丁拿起小铲子挖起了小坑,这次挖的坑浅浅的,大蒜子放进去正好露出尖尖的小芽,再盖上一点点泥土,就完成了。甜甜一边种着大蒜子,一边哼起了儿歌:“蒜宝宝住新家,插一插、按一按,圆圆屁股坐土里,尖尖蒜芽朝天上,晒晒太阳喝喝水,快快发芽,快快发芽。”其他孩子也跟着哼唱起来。
接下来,孩子们天天去看大蒜子有没有发芽、长高,细心地照管着,越来越多的大蒜发芽了,长高了……
在长达一个月时间的种大蒜过程中,我们始终立足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的兴趣和学习需求,给予充分的探索、操作、表达的时间和机会,让小班孩子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获得相关经验,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来到小菜园,孩子们兴奋极了。“哇,好多泥巴。”东东用手戳着泥巴说。“泥巴上长出了小草。”童童惊喜地说。“这里有好多挖土的工具,还有小铲子呢。”丁丁挥动着手中的工具说。“这个好玩,像猪八戒的耙子。”浩浩拿起一个耙子说道。铛铛蹲在角落里喊着:“快过来,这里有好多小水壶,还有塑料瓶子。”“快看,里面还有竹竿,好长好长啊,我的手都够不到。”丁丁兴奋地说道……安静的小菜园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孩子们被眼前这些好玩的东西吸引着,三三两两地聊着、玩着,全然忘记了要种大蒜这回事。
本应该是兴致勃勃种大蒜的场面却变成了玩工具、玩泥巴的现场。我想,小班孩子第一次走进小菜园,被眼前这些新鲜又好玩的东西吸引是很正常的,这正说明了小年龄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新鲜刺激所转移的特点。所以,我没有急于去引导,而是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孩子们,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小菜园里游戏和探究。
第二天,童童也带来了大蒜子,对我说:“老师,今天我还想种大蒜。”旁边的铛铛等几个小朋友也表示还想去种大蒜。见孩子们对种大蒜兴趣那么浓厚,我便顺手拿起一个蒜子,让大家认识蒜芽和蒜根,还向大家介绍了插一插、按一按等简单的种植方法。这次,孩子们都信心满满地说自己学会种大蒜了。
再次走进小菜园,孩子们有的拿起小铲子,有的拿着小耙子,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席地而坐,一个个都认真地种起了大蒜。只见,丁丁两手紧握小铲子用力地挖出了一个很深的坑,然后把大蒜子放进坑里,还盖上了厚厚的一层泥土。铛铛将大蒜子一颗一颗地横放在泥土上,嘴里还嘀咕着:“蒜子宝宝排排队,这样躺着才舒服。”童童蹲在转角处,先用手中的耙子把泥土弄松,然后把大蒜子用力插进泥土里,有的蒜芽朝上,有的蒜根朝上……十几分钟以后,孩子们把手中的大蒜子都“种”了下去。只见那些大蒜子有站着的,有躺着的,还有埋在土里看不见的;有一颗一颗排着队的,也有擠成堆的……
尽管在之前,我已经向孩子们介绍过种大蒜的简单方法,可他们还是用自己认为对的方法种大蒜。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种法表达了他们既天真又真实的想法。那一刻大蒜应该“怎么种”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每个孩子都在积极地参与,操作、体验、快乐着。
此后,小菜园成了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他们每天去观察种下去的蒜子有没有变化,还会给大蒜子浇浇水、松松土。几天后,妞妞惊喜地发现大蒜子冒出了绿芽,开心地喊着:“大蒜子发芽了,有绿绿的嫩芽!”听到妞妞的叫喊声,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找寻起自己种的大蒜子,看看有没有发芽。童童捡起一颗没发芽干巴巴的大蒜子问:“我的大蒜子怎么干掉了,还会发芽吗?”浩浩凑过来说:“大蒜子发芽要喝水的,你的大蒜子没喝水,干掉了,所以不会发芽。”“我每天都给大蒜子浇水,怎么也没有发芽?”一旁的丫丫问浩浩。“你是不是水浇得太多了,这样也不行,它会淹死的。”浩浩答。丁丁急坏了,一边用铲子不停地挖泥巴,一边着急地喊着:“我的大蒜子怎么不见了?”甜甜说:“你把大蒜子埋得这么深,它会喘不过气而闷坏的。”童童说:“我种的大蒜子,蒜根朝下的都发芽了,蒜芽朝下的都没有发芽。看来蒜根朝下插在泥土里才是正确的。”这时,我对大家说:“你们太棒了!观察得很仔细,发现怎么种、怎么照管大蒜子才能让它发芽、生长。”接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梳理了种大蒜、照管大蒜的要点。这时,有好几个孩子嚷嚷着要再补种一次大蒜。于是,我们再次走进小菜园。孩子们马上忙活了起来,童童先用手指捏着蒜芽,把蒜根插进泥土里,按一按,大蒜子就种好了。丁丁拿起小铲子挖起了小坑,这次挖的坑浅浅的,大蒜子放进去正好露出尖尖的小芽,再盖上一点点泥土,就完成了。甜甜一边种着大蒜子,一边哼起了儿歌:“蒜宝宝住新家,插一插、按一按,圆圆屁股坐土里,尖尖蒜芽朝天上,晒晒太阳喝喝水,快快发芽,快快发芽。”其他孩子也跟着哼唱起来。
接下来,孩子们天天去看大蒜子有没有发芽、长高,细心地照管着,越来越多的大蒜发芽了,长高了……
在长达一个月时间的种大蒜过程中,我们始终立足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的兴趣和学习需求,给予充分的探索、操作、表达的时间和机会,让小班孩子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获得相关经验,促进他们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