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概述 1.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必要性:大量研究显示,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外科手术后感染并发症.心胸大血管外科手术常有以下特点:患者年龄或是较大或是婴幼儿;手术创伤大、时间长;胸腔内手术对呼吸循环生理干扰较大;低温体外循环影响全身重要脏器和免疫系统功能;各种侵入性插管多;常使用心血管内植入物(人造瓣膜、人造血管等);涉及肺部、食管及心内膜炎等手术不属清洁手术.因此心胸大血管术后感染的危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述
1.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必要性:大量研究显示,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外科手术后感染并发症.心胸大血管外科手术常有以下特点:患者年龄或是较大或是婴幼儿;手术创伤大、时间长;胸腔内手术对呼吸循环生理干扰较大;低温体外循环影响全身重要脏器和免疫系统功能;各种侵入性插管多;常使用心血管内植入物(人造瓣膜、人造血管等);涉及肺部、食管及心内膜炎等手术不属清洁手术.因此心胸大血管术后感染的危险性大,一旦发生将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心胸大血管术后纵隔感染、脓胸、心内膜炎等病死率仍然较高.因此,心胸大血管外科手术均需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气管内插管、动脉插管、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或临时起搏器的连线,通常不用预防性抗生素。
其他文献
患者 男性,71岁,退休工人.3 d前出现畏寒、发热,2002年3月27日因自感头、颈部及胸腰背部疼痛入院.既往有右耳"流液"半年,腰部疼痛10年.体格检查:体温36.5℃,P 86次/min,R 20次/min,Bp 135/75 mm Hg,轮椅推入病房,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双侧瞳孔3 mm,等圆,光反应灵敏,伸舌右偏,颈项强直,Kemig征(+),Bradzinski征(+),四肢肌力Ⅴ级,
目的 探讨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52例,其中股骨骨折36例,胫骨骨折16例.导致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为内固定松动、断裂41例,占78.8%;骨缺损,骨感染、骨折过度牵引等所致11例,占21.2%.按照X线分型标准:肥大型41例,萎缩型11例.本组病例行切开复位,取出原固定物,清除硬化骨、死骨及瘢痕组织,顺行电动或手动扩
术中大出血是肝切除术的主要危险因素,肝血流阻断方法是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术中出血、促进了肝外科的发展。
多病灶原发性肝癌一直被认为是预后极差的征兆,在过去多实施姑息性治疗甚至放弃治疗.射频消融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比较有前景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原发性肝癌局部消融治疗方面已经得到了比较确切的近期效果,但目前的报道绝大多数为经皮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的方法[1,2].我们对适合条件的多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大病灶行手术切除、小病灶行术中射频消融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自1991年4月至2005年3月我们采用改良Manouguian法对7例成人心脏瓣膜病合并主动脉瓣环窄小患者施行了主动脉瓣环扩大、心脏瓣膜替换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我国胸外科的发展已有68年的历史.1937年王大同教授成功完成了第1例支气管扩张症肺叶切除术;1940年吴英恺教授又在北平协和医院成功进行了我国首例食管癌切除术;1941年张纪正教授也在该院成功开展了我国首例肺癌全肺切除术。
患者 男,49岁,因原发性肝癌行S4、S5段切除术后复发3个月入院.2005年10月于我院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供受体血型均为B型, HLA-Ⅰ、Ⅱ类抗体及群体反应抗体(PRA)均为阴性,手术过程顺利,未输血,无肝期36 min。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984年WHO将其列为世界第7位常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数超过30万.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居世界之首,其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居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第2位[1].随着消化道外科领域的发展,食管癌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但远期生存率却无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