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习经验是一个重要的课程教学概念,它与课程内容、知识、教学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的认识与发展有积极的意义。泰勒认为学生的学习经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对其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本文就泰勒的学习经验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分析,主要以笔者的一些感受为主,并思考学习经验对当代中国英语教育的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 泰勒;学习经验;选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9-0030-01
1引言
泰勒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四个问题,也就是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即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以及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其中,在确定了教育目标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泰勒提出:“我们面临着决定哪些特定教育经验的问题,因为正是通过这些经验,才会产生学习行为,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1]所以,选择有助于实现这些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和把握经验和学习经验呢?
2经验和学习经验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对经验颇有研究。杜威认为,经验包含一个主动和被动的因素,在主动方面,经验就是尝试,相当于实验,在被动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经验即包括经验的过程又包括经验的结果。
从基本的概念定义来说。泰勒认为经验涉及学生与其环境之间的互动。学生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而且其环境中某些特征吸引着他的注意力,他正是对这些特征产生了反应。而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2]从基本的定义看出,经验强调外部环境对学生的重要性,且环境的某些特征对学生有吸引力。而学习经验是经验更深一层次,意味着学习者必须要先有了经验才能获得学习经验。学习者没有经验更谈不上有学习经验。但学习经验更强调两者之间的互动,而不是单一的输入输出那么简单了。
在这里,有些学者认为泰勒的表述存在自相矛盾,原因是既然泰勒认为学习是通过学习者所具有的经验而发生的,那么这种经验就是静态的,在学生学习时就已经存在;同时,泰勒指出学习经验是学习者与他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那么这种学习经验又是在学习中动态生成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应该是动态的。“但是恰恰是这个定义让我们感到困惑,因为这个定义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3]
笔者认为两者不是自相矛盾的,泰勒先是说明了经验和学习经验两者缺一不可的重要性,又说明了学习过程是一个动静相结合的过程缺其中之一都是不可的。在此问题的之外的另一个关注点是哪怕外部条件看来都是一样的,但有可能同班的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是不同的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唤起学生身上期望的经验,教师还要使经验多样化,才能提供对全班每一个学生都重要的经验。
3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
泰勒提出了五个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4]。第一个原则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这一原则指的是教师要确定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后所要进行的活动中贯彻实施这一目标。教师也要在活动中提供一些学习经验,隐含行为是教师要贯彻实施的目标行为。第二个原则是学习经验要使学生在从事目标所隐含的相关行为时获得满足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经验使学生没有感觉到满意而是令人不满或厌恶。教师所设立的目标会因为这些不满而走向所期望目标的反面。第三个原则是教育经验想要引起的反应是在学生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这一原则就是古谚“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现状出发”的另一种陈述方式。教师所确立的目标必须是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超出学生所不能及的范围则所发生的所有学习经验都可能是徒劳的。第四个原则有许多特定的經验都能用来实现同样的教育目标。这里指的是两者,一个是学校一个是教师。学校可以制定各式各样的教育经验,学校和老师一样都旨在达到同样的目标。第五个原则同样的学习经验常常会产生多种结果。在第五原则中教师要注意,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学生会对教学中的知识存在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获得学习经验以外的其它经验,二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反感。所以教师要以防可能从为某种目的而设计学习经验产生期望外的不良后果。
4学习经验的特点
泰勒认为,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 采取的思维步骤大概是这样的:“(a)觉察到一个目前无法解决的困难或问题;(b)通过分析更清楚地确认该问题;(c)收集相关事实;(d)提出有可能的假设, 即对该问题提出各种可能的解释或可选择的解决问题方法;(e)以合适的方法检验这些假设;(f)得出结论, 即解决问题[ 3]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一方面, 学习经验要提供给学生机会, 来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步骤, 了解这些步骤所涉及的内容, 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另一方面, 作为教师来讲, 当学生不能掌握其中的某些步骤时, 教师要给予引导和帮助, 而不是简单取代其中的某些过程, 比如直接告诉学生采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或者是这个问题的结论应该是什么。特别是当学生在提出解决方案时, 他们可能只局限于提出一个或者两个, 这时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帮助, 使学生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使基础教育在解决问题时练习提出各种不同的可能性, 来促进学生各种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RalphW. Ty ler(1949). B as ic Principles ofC urricu lum and Ins tru ct ion. C hicago:the Un iversity ofC hicago Press. P66
[2][美]Ralph W. Tyl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M].罗康,张阅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183.
[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M].王承绪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53,158.
[4]郤江波.对“泰勒原理 ”的辩护、质疑及其启示 [J].教书育人, 2007,(7).
关键词: 泰勒;学习经验;选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9-0030-01
1引言
泰勒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四个问题,也就是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即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以及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其中,在确定了教育目标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泰勒提出:“我们面临着决定哪些特定教育经验的问题,因为正是通过这些经验,才会产生学习行为,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1]所以,选择有助于实现这些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和把握经验和学习经验呢?
2经验和学习经验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对经验颇有研究。杜威认为,经验包含一个主动和被动的因素,在主动方面,经验就是尝试,相当于实验,在被动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经验即包括经验的过程又包括经验的结果。
从基本的概念定义来说。泰勒认为经验涉及学生与其环境之间的互动。学生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而且其环境中某些特征吸引着他的注意力,他正是对这些特征产生了反应。而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2]从基本的定义看出,经验强调外部环境对学生的重要性,且环境的某些特征对学生有吸引力。而学习经验是经验更深一层次,意味着学习者必须要先有了经验才能获得学习经验。学习者没有经验更谈不上有学习经验。但学习经验更强调两者之间的互动,而不是单一的输入输出那么简单了。
在这里,有些学者认为泰勒的表述存在自相矛盾,原因是既然泰勒认为学习是通过学习者所具有的经验而发生的,那么这种经验就是静态的,在学生学习时就已经存在;同时,泰勒指出学习经验是学习者与他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那么这种学习经验又是在学习中动态生成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应该是动态的。“但是恰恰是这个定义让我们感到困惑,因为这个定义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3]
笔者认为两者不是自相矛盾的,泰勒先是说明了经验和学习经验两者缺一不可的重要性,又说明了学习过程是一个动静相结合的过程缺其中之一都是不可的。在此问题的之外的另一个关注点是哪怕外部条件看来都是一样的,但有可能同班的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是不同的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唤起学生身上期望的经验,教师还要使经验多样化,才能提供对全班每一个学生都重要的经验。
3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
泰勒提出了五个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4]。第一个原则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这一原则指的是教师要确定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后所要进行的活动中贯彻实施这一目标。教师也要在活动中提供一些学习经验,隐含行为是教师要贯彻实施的目标行为。第二个原则是学习经验要使学生在从事目标所隐含的相关行为时获得满足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经验使学生没有感觉到满意而是令人不满或厌恶。教师所设立的目标会因为这些不满而走向所期望目标的反面。第三个原则是教育经验想要引起的反应是在学生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这一原则就是古谚“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现状出发”的另一种陈述方式。教师所确立的目标必须是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超出学生所不能及的范围则所发生的所有学习经验都可能是徒劳的。第四个原则有许多特定的經验都能用来实现同样的教育目标。这里指的是两者,一个是学校一个是教师。学校可以制定各式各样的教育经验,学校和老师一样都旨在达到同样的目标。第五个原则同样的学习经验常常会产生多种结果。在第五原则中教师要注意,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学生会对教学中的知识存在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获得学习经验以外的其它经验,二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反感。所以教师要以防可能从为某种目的而设计学习经验产生期望外的不良后果。
4学习经验的特点
泰勒认为,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 采取的思维步骤大概是这样的:“(a)觉察到一个目前无法解决的困难或问题;(b)通过分析更清楚地确认该问题;(c)收集相关事实;(d)提出有可能的假设, 即对该问题提出各种可能的解释或可选择的解决问题方法;(e)以合适的方法检验这些假设;(f)得出结论, 即解决问题[ 3]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一方面, 学习经验要提供给学生机会, 来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步骤, 了解这些步骤所涉及的内容, 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另一方面, 作为教师来讲, 当学生不能掌握其中的某些步骤时, 教师要给予引导和帮助, 而不是简单取代其中的某些过程, 比如直接告诉学生采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或者是这个问题的结论应该是什么。特别是当学生在提出解决方案时, 他们可能只局限于提出一个或者两个, 这时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帮助, 使学生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使基础教育在解决问题时练习提出各种不同的可能性, 来促进学生各种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RalphW. Ty ler(1949). B as ic Principles ofC urricu lum and Ins tru ct ion. C hicago:the Un iversity ofC hicago Press. P66
[2][美]Ralph W. Tyl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M].罗康,张阅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183.
[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M].王承绪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53,158.
[4]郤江波.对“泰勒原理 ”的辩护、质疑及其启示 [J].教书育人, 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