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典型道路扬尘源解析

来源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m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路扬尘是城市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导致霾污染加重;影响城市景观、增加市容清洁成本等;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而影响市民的身心健康。研究分析了上海典型道路扬尘的化学成分,并使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EPA-CMB8.2进行了源解析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典型道路扬尘的污染源按分担率排序依次为土壤风沙尘(36.7%)、搅拌站粉尘(25.0%)、渣土码头尘(14.7%)、建筑工地尘(11.0%)、机动车尾气尘(0.9%)。其中,土壤风沙尘、搅拌站粉尘、渣土码头尘和建筑工地尘是典型道路扬尘的主要来源,分担率合计大于85%。
其他文献
安徽省水库众多,其中土石坝占比90%以上。输水洞的安全性是影响土石坝安危的主要因素之一。选取了安徽省不同区域小型土石坝,在对输水洞病害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安徽省不同区域小型水库输水洞的病害形式,并对近年来该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输水洞常用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小型水库输水洞除险加固中选取科学合理的加固措施提供帮助。
围绕课程思政教学需求,探讨了思政育人融入高职专业课程的现实意义,并根据建筑力学课程的学科特征,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依托,通过思政元素的充分挖掘,以及合理的课程设计实施专业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本质目标。
新时代城市更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更高要求。对于待更新地区现存的历史资源和信息,包括法定保护的文化遗产和尚未法定保护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更新过程中如何采取合适的保护策略?又如何结合城市更新更好地促进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利用?实践案例中选择的更新模式具有不同的保护与更新力度,在遗存保存现状情况与更新方式之间形成了一些对应的特征模式。将这些模式纳入整体性框架内进行对比与理解,并提出遗产保护阶梯式介入城市更新的模型。以期更好地推动遗产资源从保护走向传承,为未来的更新和保护融合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基本方法。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强调资源保护和统筹,为水生态空间更新从工程型思维转向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提供了难得机遇.选取新加坡ABC水计划为案例,尝试揭示其有效提升资源利用
氯化消毒是渔业养殖水体消毒的一种常见工艺,腐殖酸(HA)作为水体中天然有机质(NOM)的主要成分,易与消毒剂反应生成卤代消毒副产物(H-DBPs)。研究反应时间、有效氯浓度、pH、温度、不同水体等因素对NaClO降解HA的影响,并对以9种卤乙酸(HAAs)为代表的DBPs的形成潜力和HA在氯化过程中的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有效氯的浓度和水温对HA的去除和HAAs的产量有促进作用。水体pH在中性条件时HA的降解率最高,在碱性条件下HAAs的产量最少。海洋养殖水体中Cl-、Br<
珠江三角洲农村社区“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形成了大量低效的集体建设用地,随着区位的提升,都市区的形成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了存量建设用地的更新改造.如何在发展中优化结构
拉萨市地处高寒地区,自身生态环境脆弱,文章通过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测度拉萨市2009—2018年自然资本的动态变化,并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为拉萨市
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在建工程和运营线路的安全,同时对规划线路廊道进行预控,避免城市轨道交通与周边用地建设的矛盾,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安全有序进行,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和工程建设,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的管理进行了研究,希望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面对现有区域生态空间格局构建方法跨尺度研究较少、生态系统服务(以下简称“ESs”)评价阈值设置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性、生态空间管控政策有待明确等问题,以川西北省级次区域为例,在测度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护4项ESs供应水平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空间供应ESs的累计功能特征,提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级的评价方法,进行ESs重要性的单项和集成评价,识别四级生态优先区和两级生态廊道,构建符合生态战略一致性检验的区域生态空间格局,进而提出生态空间的分区管控政策。以期为跨尺度、跨区域生态空间格局提
步行环境的综合评价是历史文化街区实现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以什刹海街道地区的空间步行环境为例,构建基于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识别性的原则